宋朝时一年税收多少

作者&投稿:僪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问题一:宋朝一年税收多少两 北宋年间,宋朝最高时的税收一年有钱一亿六千多万贯,折合白银一亿六千多万两

问题二: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一年税收多少 各个朝代税制不一
据说宋朝最高时的税收一年有钱一亿六千多万贯,但折合白银却很少。
明清大量海外白银流入,折合的白银增多。
明朝税收一年是400万两白银,清朝一年的税收是5000万两到7000万两,
因为宋朝是全部收上来再派发给地方,明朝是地方保留”所需“的部分然后上次国库。而且到了最后,明太祖朱元璋定天下税亩八百万余顷(一亿两千万亩),征粮2950万石,下旨“永不起科”。
明朝的商税原先是30取1,也就是3.3%。后来明朝皇帝与内阁考虑减轻国用以减少百姓负担,万历时降到了1.5%。小生意、小商小贩、年营业额在40两白银也就是在营业额少于26432元以下的免税。
结果到后期,一个耕地面积十亿亩以上,人口接近二亿的国家,赋税收入居然少到连招募二十万真正有战斗力的精兵都做不到。
明代的税收过低,农业税低,商业税更低
明代的税收几乎在二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增加(实际上是不断减少,农业税减少,商业税减少的更多)
明代晚期人们对任何一次增税的行为都叫苦连天,以至当 *** 试图增加赋税时阻力重重

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令所有地主和有田的农民自报所占有土地的数额,规定每顷(15亩)土地缴纳饲草3石(120斤左右,每个朝代有出入,差比诶不大),禾秆2石。

初期的赋税承袭秦制。但鉴于秦王朝灭亡的教训,减低了田赋的税率,先规定十五税一,以后又减为三十税一。 这一时期主要税收是田赋和人头税,另有名目繁多的工商和山木产品杂税。不过总体税率还是比较低的,所以有文景之治。
魏晋南北朝
曹魏正式颁布法令,实行计亩而税、计户而征的赋税制。每亩纳粟四升,每户纳绢二匹(一匹十丈33.33米)、绵二斤。
晋武帝规定丁男(16~60岁)按50亩缴田租,丁女按20亩缴田租,每亩租八升。每年缴绢三匹、绵三斤;
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颁布《均田令》,规定15岁以上男子授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男子每人授种植树木的桑田20亩。产麻地方男子授麻田10亩,妇人5亩。次年颁布征收租调法令,规定一夫一妇年缴纳租粟二石、调帛一匹,15岁以上的未婚男女4人,从事耕织的奴婢8人,耕牛20头,分别负担相当于一夫一妇的租调额。
这一时期对盐、铁一般实行由国家专营专卖。对酒一般实行课税,有的也设官专卖。市税分为对行商征收的入市税和对坐商征收的店铺税。
对交易行为征收佐税,分为对数额大、立有文据的买卖奴婢、牛马、田宅的输佐和价值小、交易不立文据的散佐两种。
对富户家赀满50万贯及僧尼满20万贯者征收赀税。此外还有口钱和通行税等。
隋唐
隋朝和唐朝初都颁布均田令及租调法。规定丁男(21岁)和18岁以上的中男,各授田 100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永不归还),80亩为口分田。同时颁布《租庸调法》,规定受田丁男应缴纳的田租、调赋和应服的徭役(见租庸调)。
唐中期安史之乱(755~763)以后,由于户口流亡,土地兼并,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遂改行两税,实行“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见两税法)。
这是中国田赋税制史上一项重要的改革,使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向土地财产税转变。并将各种租税加以合并,分夏秋两季征收,简化了征收手续。
这一时期对食盐、酒、茶有时课税,有时免税,有时专卖。唐代后期除恢复征收矿税、关市之税外,还开征以房屋为征课对象的间架税和对交易所得与公私支付钱物征税的除陌钱。
宋元明清
宋代田制分为民田与官田两类,仍沿用两税法,一般按每亩年纳一斗(10斤左右),江南等......>>

问题三:宋朝一年的税收是多少 1亿两白银

问题四:国家一年税收多少2o15 清中期约有7000至8000万白银 清后期约有1.2至1.4亿白银 当时一两银子=120元 北宋中期以后平均年财政收入在六千万贯上下 南宋的财政收入则常年保持在一亿贯以上,宋朝财政收入的最高数字一亿二千万同样是南宋创造的 一贯=1000文 宋朝一贯大约相当于现在600元 明朝一年税收就少的多,约200万两,当时一两=240元。因为当时明朝税收收不上来。

问题五:宋朝 *** 的年收入有多少? 宋朝最高岁入有1.6亿两白银,按照一两白银等于20斤熟牛肉,一斤熟牛肉等于20元人民币计算。
宋朝的财政收入达到了640亿人民币弧而当时的税率是坐商3%,行商2%,农业税收只占30%,税率
不知。都按3%算,GDP已经达到640/3%=21333亿人民币。

问题六:明朝一年税收多少啊? 不同时期是不场样的,一般就维持在三四百万两白银。但是,我大明朝的税率为历史最低,四十税一,商税是三十税一,秦朝是十税六或者八,其他朝代也都很高

问题七:宋朝城市居民缴纳的税多吗 (1) 指社会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如我们农业经济的急速发展。
(2)生活用度;家境。如经济宽裕,经济拮据。
经济,人有着自身的消耗需求,物质资源因而得以认知与定义,而同时,货物有着其自身的界限与范围,因人的需要而产生作用。这样的一种基于人体需求而存在的时效性用途,在人的思维认知之下,而给予了它一种表面性的客观价值,从而在人的一定的思维下被普遍接受,从而形成一种基本的思维常识。
如此,货物得以确定规格,在人的相互认定之下继而得以流通,人与人之间也就有了置换与交易...而同时,人有着自我意愿上的偏向与取舍,这也就决定到了所需物质的每个方面...或许,这样的一种以货物的客观价值为共知,以人的自我意愿为前提,由此而产生的合理有序的人类活动,是为经济。
经济之下,由人的意愿和对货物的价值认定,而产生公平自由的交易原则,而同时,各种各样的意识、行为、交易的出现和发生,都在人的理解之下,或许,这样的一片、整体的意识思维的承载,就是场,随着人的意愿而自由伸展。

问题八:宋朝到底富裕到什么程度? 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棺定了论。的确,按中国传统对王朝的评价标准来看宋朝也确实挺丢人的。首先,要有强大的中央集权??这一点宋朝似乎还过得去;其次,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域还不够,顶好是把莫斯科也弄来??这方面宋朝就差劲了,南宋偏安一隅就不必提了,诸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类的讽刺诗句大把的有,就是北宋,真正把东部的国境线推到长城一线的时间也不过是一瞬间而已,西北就更不用说;最后就是要扬国威于域外??“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最好是每年封一次狼居胥。天可汗算什么?要宇宙可汗才爽??这宋朝就更加糟糕了,什么长驱漠北,直捣黄龙就别提了,连自己都保不住,每年不断的送钱,叫叔叫伯的还老是挨揍。两个皇帝作了俘虏,两次在大陆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这些都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光辉事迹。
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试试按另一种标准来看待历史,不是只看王侯将相的“千秋功绩”,而是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有一个数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虽然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但相对在财政上的改革被破坏得较少,而且此时距张去世仅十几年,估计这个数目比张居正当国时期的岁入也少不到哪里去)。明末天下大乱,在后金和农民起义的两面夹击下,明ZF先后增加了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征收,即著名的“三饷加派”,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烽烟四起。那么这种为时人评为“饮鸩止渴”的做法为国家带来了多少收入呢?大概每年1000万两左右。也就是说此时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如果我们认为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清朝的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一些,国家初定的顺治7年(1650)岁入1485万两。咸丰年间(1850前后),岁入约为3000-4000万两。数量仍然远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估计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直到清朝末年,国家岁入才达到了宋朝的水平。(由于兑换率折色率等方面原因,可能会对宋朝的岁入有所高估,但即使如此,宋朝的岁入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依然是一个无疑的事实)
宋朝的财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着人民的负担也极其巨大呢?当然,从人均财政收入上来看肯定是这样。但是,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仅有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起义,如李顺王小波起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等都不曾超过一省的范围。有这样良好记录的另一个朝代是西晋,而西晋之所以能够如此,恐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寿命实在太短了,根本来不及爆发起义。
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的并不坏。我们之所以认为宋代老百姓苦不堪言,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受“水浒传”的影响。姑且不提这里面虚构的成分,其实就是从“水浒传”里来看,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汉落草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受人迫害,或者是犯了罪,或者......>>

问题九:宋朝时中国有多富有? 有多富只要看史书上这句话:当时的辽国、金国、朝鲜和日本更停用自己的通货,改用宋钱。
宋朝经济
宋太祖建国时就确立了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买卖自由,并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租佃经营成为重要的土地经营形式。租佃契约期满后佃农可以自由决定终止或续约[15]。人口流动性增强,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有学者认为宋代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6]。宋代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总计58个国家[来源请求]通商。南宋初期对华南地区的大规模的全面深度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华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农业
北宋初期大面积开荒,土地不抑兼并,农田规模扩大,为提高耕种效率,注重兴修水利,改进农具,改良品种,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在山区出现)、淤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边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这大幅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积。至道二年(996年),宋廷掌握耕地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到天禧五年(1021年)增加到五百廿四万七千五百余顷。到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达到耕地面积顶点7.0亿亩.各种新的农具在宋代出现,例如新式水车龙骨翻车和筒车。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成长。一般农田每年可亩收一石到一石半,江淮,两浙,福建,川陕,荆湖地区一年可达到二至三石。北宋时宋真宗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就是后来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黄籼米[17]。两宋时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今苏州)为代表,有“苏湖熟,天下足”(指苏州和湖州)或“苏常熟,天下足”(指苏州和常州)之称。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农业发展迅速。一些北方农作物粟、麦、黍、豆来到南方。宋朝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棉花盛行种植于闽、广地区。茶叶遍及今苏、浙、皖、闽、赣、鄂、湘、川等地。种桑养蚕和麻的地区也在增加。甘蔗种植遍布苏、浙、闽、广、等省[18],糖已经成广泛使用的食品,出现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制糖术的专著:王灼著《糖霜谱》[19]。
手工业

宋朝哥窑――米色釉贯耳瓶北宋的主要矿产包括金、银、铜、铁、铅、锡、煤等。北宋仁宗在位时代金属矿藏达到两百七十余处,较盛唐年间增加一百余处。仁宗时期,每年得金一万五千多两、银廿一万九千多两、铜五百多万斤、铁七百廿四万斤,铅九万多斤、锡卅三万斤。宋朝的丝、麻、毛纺织业都非常发达。西北地方流行毛织业,四川、山西、广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麻织业非常发达。到南宋时,广东雷州半岛地区和广南西路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两浙和川蜀地区丝织业最发达。宋朝廷还在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设立织锦院,也就是官办的丝织作坊。而相关的印染业也因此发达起来。宋朝官窑、民窑遍布全国。时有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汝窑、禹县钧窑、开封官窑、浙江龙泉哥第窑、江西景德镇景德窑、福建建阳建窑等七大名瓷窑,和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瓷窑,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如日本、高丽、东南亚、南亚、中西亚等地。北宋时,主要的造纸材料包括丝、竹、藤、麻、麦杆等。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纸产地。四川的布头笺、冷金笺、麻纸、竹纸,安徽的凝霜、澄心纸、粟纸,浙江的藤纸等都闻名于世。甚至还有纸被、纸衣、纸甲等。纸张的大量生产与活字印刷术为印刷业的繁荣提供了基础。宋朝的印刷业分三大系统,官刻系统的国子监所刻的书被称为监本,而民间书坊所刻的书被称为......>>

问题十:宋代的税收来源主要依靠哪一地区? 两宋的赋税,主要是继承唐代两税法而来的二税以及其他一些承继五代弊政而来的苛捐杂税。二税是对土地产权所有者收地税,其征税对象既包括地主,也包括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其他的苛捐杂税,有只针对产权所有者的,如支移、沿纳、折变等;也有针对所有国家居民、按人头摊派的,既有地主、自耕农和半自耕农,也包括佃农在内,如丁盐钱、丁绢等。从理论上来说,在产权私有的状态下,无论何种赋税征收方式,都是来源于土地收益权的再分配。因此,宋代的赋税是建立在地租基础上的再分配,是集中化的地租。
而宋朝时经济重心的南移基本已经完成,南宋真正完成。赋税主要来字南方江南一带

~

宋朝时一年税收多少
答:据说宋朝最高时的税收一年有钱一亿六千多万贯,但折合白银却很少。 明清大量海外白银流入,折合的白银增多。 明朝税收一年是400万两白银,清朝一年的税收是5000万两到7000万两, 因为宋朝是全部收上来再派发给地方,明朝是地方保留”所需“的部分然后上次国库。而且到了最后,明太祖朱元璋定天下税亩八百万余顷(一亿两...

一个王朝一年税收900万两白银算不算繁荣
答:各个朝代税制不一。据说宋朝最高时的税收一年有钱一亿六千多万贯,但折合白银却很少。明清大量海外白银流入,折合的白银增多。明朝税收一年是400万两白银,清朝一年的税收是5000万两到7000万两。宋代以后,工商税收成为各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课税范围日渐扩大。就征税物品来说,宋代有谷、帛、金银铁、物产...

为什么明朝一年税收仅为宋朝的八分之一
答:然而明朝却十分的可惜,在明朝万历初年的税赋收入,大约合计为2217万两白银,不到宋朝的1/8,它的税收收入只达到了这些朝代的一部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造成明朝税赋较低的原因,除了农业税率较低,明朝的商业税率同样低得可怜。明初所定商业税率仅为3.3%,后又降至1.5%左右。在万历初年2217万两...

大明朝嘉靖年间的税收一年到底有多少
答:明初至正统年间,明朝税收大致在1500~2200万两,土木堡之变,中央政府军战力严重不足,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心无力,地方官员武将开始圈占土地,军户逃亡严重,军事中心由中央变为边防军,正德年间税收只有600~800万两,到嘉靖年间北方和南方同时遭到攻击,税收更低,全年税收不会超过400万,并且边防军开始...

清朝一年税收多少?
答:1. 明朝财政困难是导致其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年财政收入大约为300万两白银,而在1602年达到高峰的2295.3万两。2. 相比之下,清朝在甲午战争前10年的年均财政收入约为8000万两白银,1891年更是达到8968万两。3. 清朝之所以财政充裕,部分原因在于其税收制度较重。尽管清朝初年人口较少,但税收负担却...

唐朝财政收入数额
答:唐朝前期中央财政收入为3409.75万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刘晏疏通大运河,改善漕运,整顿盐务,控制货币,以常平法平抑物价,“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使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社会经济能够恢复,大历年间天下财政收入为1200万贯。

明朝崇祯一年的税收有多少(全部加在一起)
答:其次,崇祯年代的税收种类包括田赋、人丁税、户税、商税、关税、杂税等。最后,将各种税收的数量加在一起,得到总税收。由于缺乏具体数据,无法给出精确的数字。但可以知道的是,明朝的税收收入主要来自于田赋和人丁税。综上所述,明朝崇祯一年的税收有多少(全部加在一起)是一个难以确定的问题,因为...

东周的税率是多少
答:税收负担:大概20 《左传》记载:“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初税亩”的征税方法。初税亩中国古代春秋时期鲁宣公十五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的开始。按照字面推算,当时的税收负担约在20%。(孔子修《春秋》,记录“...

中国历朝历代收多少税
答:汉朝时期,国家把农民编为户籍,作为征收赋税徭役的根据。农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受者,农民的赋税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是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文帝时实行三十税一,东汉光武帝把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

中国古代国库一年的收入是多少?
答:大概每年1000万两左右。也就是说此时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如果我们认为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 ,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清朝的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