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历代收多少税 中国历朝历代收多少税

作者&投稿:右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中国2000多年的皇权帝制社会里,历代皇室和历代朝廷均遵循:

(1)“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治国安民原理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民权保障机制

(3)“藏富于民,还富于民”的以民为主的民主原则

因此,中国2000年的皇权史是一个“官少,兵少,税轻”的轻税史。任何皇室和历代朝廷不敢对国民横征暴敛,大家也很难找到证据能够确凿证明皇室朝廷对国民有过横征暴敛!

夏(约10%)

我国赋税始于夏代,“夏后氏五十而贡”。即以五十亩地为计量单位,并取其平均值地十分之一,作为向国家缴纳的贡赋。

西周(约10%)

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分赐给各级贵族,但只有享用权而无所有权,所以不准转让和买卖。国家将方里土地按井字形划为九区,中一区为公田,余八区为私田分授八夫;公田由八夫助耕,收获全部缴给领主。

春秋战国(约20%)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 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亩交纳土地税。初税亩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它废除了按劳力计征的力役地租制,确立了以田亩计征的实物地租制。

《春秋》载:“公田之法,十取其一。今又覆其余亩,复十收其一”,也就是十分之二,是井田制的两倍。

秦(66% 够狠!)

《汉书·食货志上》:“收泰半之赋。”颜师古注:“泰半,三分取其二。”三分之二啊,太狠了!

秦除按地收租外,还论户取赋,也就是所谓的口赋,即人头税。

两汉(不超过8%)

汉朝时期,国家把农民编为户籍,作为征收赋税徭役的根据。农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受者,农民的赋税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是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文帝时实行三十税一,东汉光武帝把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

唐宋(不足7%)

唐朝的租庸调税制是对唐朝以前我国两千多年来各朝代所实行的实物税的总结。租庸调制的内容是:丁男每年向国家交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麻,称作调。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称作庸(服役发展为可纳绢代役)。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的,均田制规定每个成丁的农民都受田一百亩,因此国家征收租庸调时只问丁身,不问财产。(以上按人丁为主,以下以田亩为主)

均田制后遭破坏,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始改行两税法。根据财政支出定出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额,向当地人民征收。两税法变租庸调以人丁为征收赋税标准的原则为以财产、主要是土地为征收标准的原则,合并为户税和地税。(征税时间逐渐固定)

宋仍沿袭唐两税法,王安石实行方田均税清丈土地,符合公平税负原则。

两税税率以每亩1斗为基准,约为十五税一。

元(不足7%)

元朝田赋法的不统一,北方仿行唐租庸调法,江南仿唐两税法。

明(不足4%)

明代的税赋是历史上最低的,大约四十税一~三十税一。

明代初行两税法,自嘉靖十年起,推行"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将各种赋役尽可能归并为几项货币税,以征收货币代替征收实物和征发差役。这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但没能彻底实行。(实物地租为主逐渐趋向于以货币地租为主)

清(不足7%)

单纯问这个问题,其实不能表现出当时社会或者政府的生活与财政问题。
如果是用来类比,还有关于物价与生产水平。
比如北宋末年时期,一年能收一亿多贯的税收。一贯是一千个铜钱(但是也有记载以七十七钱为百,那么一贯就等于七百七十个铜钱。)
但是明朝末年,整个国家只有四百万两白银的收入,按照数学上的换算,大概就是四百万贯的财政收入。
如果光是这样类比,那北宋的财政收入岂不是明末的二十五倍?
这样类比起来也不太科学。虽然这个数字可以证明明末的经济出了大问题,北宋相对来说经济上极为的富裕。
先从税收来援来说,宋的商业税是比较发达的。而明朝商业税是有问题的,这跟社会文化有关系,北宋时期的儒家还没有发展到后来比较封建严苛的地步,而明就更加抑制工商。
第二个就是土地兼并问题,明末的土地兼并比宋要严重许多,也就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在可以不交税的人手中,这些不用交税的人大多身怀功名,这也是明朝的一大特色,有功名之人,不交税收。导致大量的土地不向国家交税收。
但是并不代表明朝的社会就一定比宋朝的社会穷很多。明朝的工商业也是极为发达的,看看明朝人写的《金瓶梅》就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政府层面来说,宋即便财政收入极多,但是财政大部分都消耗在军费之上,几十万禁军,还有厢军等等,就把这财政收入用得差不多了。
明朝的军费就不那么多了,卫所制度虽然出了大问题,导致军队战力极低,士兵生活困窘。但是也为明朝节约了大笔的军费开支。
所以历朝历代,类比起来并非单一的方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很多很多。。。。。。。。。

中国历朝历代收多少税~

在中国2000多年的皇权帝制社会里,历代皇室和历代朝廷均遵循:

(1)“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治国安民原理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民权保障机制

(3)“藏富于民,还富于民”的以民为主的民主原则

因此,中国2000年的皇权史是一个“官少,兵少,税轻”的轻税史。任何皇室和历代朝廷不敢对国民横征暴敛,大家也很难找到证据能够确凿证明皇室朝廷对国民有过横征暴敛!


夏(约10%)

我国赋税始于夏代,“夏后氏五十而贡”。即以五十亩地为计量单位,并取其平均值地十分之一,作为向国家缴纳的贡赋。


西周(约10%)

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分赐给各级贵族,但只有享用权而无所有权,所以不准转让和买卖。国家将方里土地按井字形划为九区,中一区为公田,余八区为私田分授八夫;公田由八夫助耕,收获全部缴给领主。


春秋战国(约20%)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 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亩交纳土地税。初税亩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它废除了按劳力计征的力役地租制,确立了以田亩计征的实物地租制。


《春秋》载:“公田之法,十取其一。今又覆其余亩,复十收其一”,也就是十分之二,是井田制的两倍。


秦(66% 够狠!)


《汉书·食货志上》:“收泰半之赋。”颜师古注:“泰半,三分取其二。”三分之二啊,太狠了!

秦除按地收租外,还论户取赋,也就是所谓的口赋,即人头税。


两汉(不超过8%)

汉朝时期,国家把农民编为户籍,作为征收赋税徭役的根据。农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受者,农民的赋税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是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文帝时实行三十税一,东汉光武帝把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


唐宋(不足7%)

唐朝的租庸调税制是对唐朝以前我国两千多年来各朝代所实行的实物税的总结。租庸调制的内容是:丁男每年向国家交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麻,称作调。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称作庸(服役发展为可纳绢代役)。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的,均田制规定每个成丁的农民都受田一百亩,因此国家征收租庸调时只问丁身,不问财产。(以上按人丁为主,以下以田亩为主)


均田制后遭破坏,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始改行两税法。根据财政支出定出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额,向当地人民征收。两税法变租庸调以人丁为征收赋税标准的原则为以财产、主要是土地为征收标准的原则,合并为户税和地税。(征税时间逐渐固定)


宋仍沿袭唐两税法,王安石实行方田均税清丈土地,符合公平税负原则。


两税税率以每亩1斗为基准,约为十五税一。


元(不足7%)


元朝田赋法的不统一,北方仿行唐租庸调法,江南仿唐两税法。


明(不足4%)

明代的税赋是历史上最低的,大约四十税一~三十税一。


明代初行两税法,自嘉靖十年起,推行"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将各种赋役尽可能归并为几项货币税,以征收货币代替征收实物和征发差役。这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但没能彻底实行。(实物地租为主逐渐趋向于以货币地租为主)


清(不足7%)

清初则继承明制,继续实行一条鞭法,但丁银和田赋仍是两个税目。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 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税总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第二步实行地丁合一,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摊丁入亩”的实行完成了赋役合并,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人头税基本废除。

PS. 税法有其发展趋势,但也不断反复。像唐朝时的‘两税法’、明朝时的‘一条鞭法’、清代时的‘摊丁入亩’等等。每次税费改革,将前面滥征的各种摊派与附加,与正税合在一起一并征收。然而改革之后,渐渐政府忘记了这一并征收的赋税,本身已经包含了摊派和附加,再次另行摊派。结果是改一次,赋税增加一回。这就是所谓的历史上有名的‘黄宗羲定律’。


在周志纯著《晚清财政经济研究》第264页,有一组有关晚清人均产值及税负比重的数据。




当朝(51.6% ?)

当朝的税赋是多少,我们用郎咸平教授的一段话来说明:

各位企业家,你知道你去年交了多少税吗?我们拿到的实际数据显示,去年,你们交的直接税加上间接税占到了中国企业税前利润的70%,你们各人交多少税,直接税加上间接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全部加在一起,我们政府去年向个人抽的税高达平均所得的51.6%这两个数字都是政府发布出去的。这两个数字,是全世界自从有人类以来的最高。没有一个国家敢收这么高的税,中华五千年历史也没有一个朝代敢收这么高的税,结果我们这个朝代有。

详见http://tieba.baidu.com/p/3550272590

夏(约10%)
我国赋税始于夏代,“夏后氏五十而贡”。即以五十亩地为计量单位,并取其平均值地十分之一,作为向国家缴纳的贡赋。

西周(约10%)
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分赐给各级贵族,但只有享用权而无所有权,所以不准转让和买卖。国家将方里土地按井字形划为九区,中一区为公田,余八区为私田分授八夫;公田由八夫助耕,收获全部缴给领主。

春秋战国(约20%)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 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亩交纳土地税。初税亩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它废除了按劳力计征的力役地租制,确立了以田亩计征的实物地租制。

《春秋》载:“公田之法,十取其一。今又覆其余亩,复十收其一”,也就是十分之二,是井田制的两倍。

秦(66% )

《汉书·食货志上》:“收泰半之赋。”颜师古注:“泰半,三分取其二。”三分之二啊,太狠了!
秦除按地收租外,还论户取赋,也就是所谓的口赋,即人头税。


两汉(不超过8%)
汉朝时期,国家把农民编为户籍,作为征收赋税徭役的根据。农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受者,农民的赋税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是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文帝时实行三十税一,东汉光武帝把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

唐宋(不足7%)
唐朝的租庸调税制是对唐朝以前我国两千多年来各朝代所实行的实物税的总结。租庸调制的内容是:丁男每年向国家交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麻,称作调。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称作庸(服役发展为可纳绢代役)。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的,均田制规定每个成丁的农民都受田一百亩,因此国家征收租庸调时只问丁身,不问财产。(以上按人丁为主,以下以田亩为主)

均田制后遭破坏,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始改行两税法。根据财政支出定出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额,向当地人民征收。两税法变租庸调以人丁为征收赋税标准的原则为以财产、主要是土地为征收标准的原则,合并为户税和地税。(征税时间逐渐固定)


宋仍沿袭唐两税法,王安石实行方田均税清丈土地,符合公平税负原则。



两税税率以每亩1斗为基准,约为十五税一。

元(不足7%)

元朝田赋法的不统一,北方仿行唐租庸调法,江南仿唐两税法。

明(不足4%)
明代的税赋是历史上最低的,大约四十税一~三十税一。

明代初行两税法,自嘉靖十年起,推行'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将各种赋役尽可能归并为几项货币税,以征收货币代替征收实物和征发差役。这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但没能彻底实行。(实物地租为主逐渐趋向于以货币地租为主)

清(不足7%)

清初则继承明制,继续实行一条鞭法,但丁银和田赋仍是两个税目。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 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税总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第二步实行地丁合一,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摊丁入亩”的实行完成了赋役合并,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人头税基本废除。
PS. 税法有其发展趋势,但也不断反复。像唐朝时的‘两税法’、明朝时的‘一条鞭法’、清代时的‘摊丁入亩’等等。每次税费改革,将前面滥征的各种摊派与附加,与正税合在一起一并征收。然而改革之后,渐渐政府忘记了这一并征收的赋税,本身已经包含了摊派和附加,再次另行摊派。结果是改一次,赋税增加一回。这就是所谓的历史上有名的‘黄宗羲定律’。

什么叫“税”?要怎么理解才更通俗易懂?
答:故将“禾”和“兑”二字合并组成税字。早在我国祖先黄帝时,或者更前一些,如传说中的神农氏,那时农业已相当发达,农业当然又大大前进一步,当时某个权力集团对辖属居民生产的农作物征收赋税,也是很可能的事情。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史,税收已发展成为现在的以货币形式的纳税方式,但国家财政收入仍...

初中作文 税收连着中国梦。
答:自有国家起,税收也便应运而生,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完善。纵观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历朝历代的君王无不把减轻税负、轻徭役作为立国之本。 从深处说,税法很抽象,也难以理解,但是通过上述的几个例子,会让我们看到税法的具体性,也便于理解,如果有兴趣深究的话,不妨借几本有关税收的书看看,一定会对税收加深...

中国历朝历代顺序
答:中国历朝历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夏、商、周、秦、汉、三国、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由王裂土封疆,土地由领主...

想请问关於古代中国农民交赋税的问题
答:佃农和雇农交给地主,地主交给政府,自耕农也交给政府,因为历朝历代的赋税制度是不同的,而历朝历代的土地兼并都很严重,所以到了每个朝代的末期都会出现经济大发展而政府赋税不足的情况。有的朝代采取的是按照人头收取赋税,也有的采取按照土地数量收取,不过理论上来说赋税制度对社会上层也是起作用的。不过...

求一篇有关税收的作文 1000字
答:税收不可避免 世界上只有两件事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税收和死亡。 ——富兰克林(题记) 自有国家起,税收也便应运而生,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完善。纵观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历朝历代的君王无不把减轻税负、轻徭役作为立国之本 自古以来,中国既有税收制度。自战国时期,老子便主张“轻徭薄赋...

为什么说“税收是国之血脉”财税理论与基础?
答:税收是国之血脉,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民生和发展。自从 有了第一个朝代起,税收便应运而生,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 展而完善。 税收,犹如一曲完美的乐章,贯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 文明,歌颂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了长城、故宫这样强劲 的音符,呼唤着祖国灿烂的明天。 纵观历史发展过程,历朝历代无不把...

明年要取消直补收提留农业税吗
答:从而使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终于走进了历史。农业税被全部取消,9亿中国农民将因此受益。 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税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无疑是个了不起的“惊人之举”。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靠着农民的税赋维持运转,农业税也成为农民负担中最大的一块。农民用辛勤的劳动...

古代的“美女经济“,妓院为何成为各朝代税收重头?
答:每年无论是百姓,还是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时候除了饭店更多的还是妓院。因为他们的头牌还是比饭店的招牌菜来得更有吸引力的。第二个原因是,当时的各朝各代在平民百姓中获取到的收税,其实是根本不能支撑统治的。当时的历朝历代很少会有节俭的做法,大多都是铺张浪费,所以很多的平民百姓是承受不住这个...

试分析我国免征农业税的决定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
答:中华民族历史的起源,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历史,大约开始于公元前2200年左右的奴隶制国家夏代;农业税同国家相伴而生,贯穿历朝历代。公元前594年鲁宣公15年实行“初税亩”,规定对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缴税正式称为田赋。经历了从起源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三个时期,先后达...

七年级作文《我看税收》
答:这是税务系统盛大的节日,为国聚财,无私奉献,豪气冲霄汉;这是广大纳税人喜庆的日子,纳税光荣,爱国表现,赤忱映日月;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节日,税收带来祖国美,税收连着你我他。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祖国的税收事业已经走过了50个年头。忆往昔峥嵘岁月,共和国几番风雨,几多曲折,看今朝国富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