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古代怎么说?

作者&投稿:涂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 几点 怎么说 5分
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代一天分为12个时辰,以地支纪位:即十二生肖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

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所以三更是半夜23点到1点这段时间.

再附给你一点或许对你有古代人用的时辰

时辰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早上5.30是古代的时间怎么说
古代12个时辰和现在的24小时相对,其中每个时辰是两小时

对比如下:23~~1点 子

1~3 丑

3~5 寅

5~7 卯

7~9 辰

9~11 巳

11~13 午

13~15未

15~17申

17~19 酉

19~21 戌

21~23亥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古代24时的时间怎么说?
子(午夜23时至1时): 丑(凌晨1时至3时): 寅(凌晨3时至5时): 卯(清晨5时至7时): 巳(上午9时至11时): 午(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 未(下午13时至15时): 申(下午15时至17时): 酉(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 戍(晚上19时至21时): 亥(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
下午2点在古代叫什么时间
未时。参照:子时:午夜23点-凌晨1点(三更)。丑时:凌晨1点-3点(四更)。寅时:3-5点(五更,所谓起五更、爬半夜就是说这时候起床)。卯时:5-7点(点卯,就是说这时候点名)。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一更)。亥时:21-23点(二更)。
下午1点换成古代时间怎么说?
时辰 相等于现在的时间 配上的动物及原因

子;zi (晚上 11 时正至凌晨 1 时正) 鼠 鼠在这时间最跃。

丑:chou (凌晨 1 时正至凌晨 3 时正) 牛 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yin (凌晨 3 时正至早上 5 时正) 虎 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mao (早上 5 时正至早上 7 时正 )兔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 chen (早上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龙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si (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蛇 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wu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马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钉ei ( 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 ) 羊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shen ( 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猴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you (下午 5 时正至晚上 7 时正) 鸡 鸡于傍晚开始归巢

戌:xu (晚上 7 时正至晚上 9 时正 ) 狗 狗开始守门口

亥:hai (晚上 9 时正至晚上 11 时正) 猪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下午一点称作未时
古代一分钟的怎么说,二十分钟怎么说,
没有十分钟、二十分钟只有“一壶茶”“一炷香”“一息”“一瞬间”“一刻钟”等表示时间的模糊用语

一壶酒的时间是一个时辰,两小时。

一餐饭的时间是半个时辰,就是一小时。古人讲究细嚼慢咽,忌讳狼吞虎咽。现代人一餐饭是半个小时。)

一炷香的时间是两刻钟,三十分钟。

一盏茶的时间是一刻钟,也就是十五分钟。

一息就是一个呼吸,两三秒的时间。

一瞬间就是一秒左右
我们现在的出生日期在古代是怎么说的?
古代讲究生辰八字,哪八字呢?先说四柱,四柱指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这四个时间。四柱的每一柱又对应一组干支,比如今年2009年,干支就是己丑年。假设某人公历1990年3月12日中午2点出生,其中3月12日换算到阴历就是二月十六,1990年是阴历庚午年,二月干支表示为己卯月,十六日干支为丙子日,2点为己丑时,那么合起来生辰八字就是“庚午己卯丙子己丑”了。当然,一般说生日不用生辰八字的,比如你说的3月12日,直接就按万年历换算成当年的阴历就行,至于时辰,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其中中午11点到1点为午时 ,半夜11点到凌晨1点为子时,其他的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排列就好,现在的2个小时等于古代的一个时辰。更加具体的,你就看百度百科吧: baike.baidu/view/158
古代人怎么说几分钟?
古代人怎么说几分钟?

就说一炷香。半炷香 或者一盏茶的功夫。

喝一碗茶的时间,或者说一刻,半刻

资料

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

至于一柱香是多久并没有定论,在古文中也是和“一盏茶”、“一顿饭”一样,是一个时间的大概长度,不用太过在意,大概也就十来二十分钟差不了。

所以其实一炷香的时间是不精确的、模糊的。在古代如果想精确一点,那就自己烧一炷香了,慢慢等吧。呵呵

一炷香=5分钟;一盏茶=10分钟。

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户,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编辑词条一刻

以前我国没有今天这样的钟表,古代计时的工具叫“铜壳滴漏”。它是靠铜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的。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铜壶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滴出来,一天一夜刚好滴尽。一天一夜为24个小时,这样,箭上的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40秒,舍零归整,人们便把一刻钟定为15分钟,相传成习,一直沿用到今天。

~

不用多久在古代怎么表达
答:一般可以把古汉语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期。远古指的是从殷商时期,上古指的是周秦两汉时期,中古指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近古指的是元明清时期。个人如何形容日期和时间。在古代,光阴表示时间。时间是人根据物质运动来划分的,不是本来就有的,宇宙中的"时"本来是没有间的。物质运动...

田间用文言文怎么表述
答:2. 古代“工作”用文言文怎么说 “工作”用文言文的表达: 1、”劳作“ 劳作的意思就是在干活,如辛苦劳作。现在和过去对劳作的理解不尽相同。旧时“劳作”指的是小学生上手工课或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现在泛指体力劳动操作。 如:李大钊 《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凡是劳作的人,都是高尚的,都是神圣的。” ...

古代怎么称呼屋上间?
答:怘朲的由来:怘朲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隐秘、幽深、内敛”。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很多诗人、文学家都喜欢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比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就在他的诗中写道:“怘朲深处藏幽径,万壑千岩想欲迷。”这句话形容的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

间谍的间是什么意思?
答:《孙子兵法》中把间谍分为“五间”:因间(敌国的乡民),内间(敌国的官员),反间(本来是敌国的间谍,为我所用),死间(向敌方提供假情况,事发后被敌方处死的人),生间(完成任务后活着返回的人)。 间谍为什么又称为“奸细”呢?原来间谍在古代叫“细作”,“细”的本义是微、小,地位...

古代时间怎么说
答:说某时某刻,如早上5.30说为卯时二刻。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中国传统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古代...

古代时间怎么表示?
答:古代的时间单位:1、年,一年设定为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是为春、夏、秋、冬,全年为十二个月。2、时辰,每年为十二月,每月为三十天,计三百六十天;过年为五天,合计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以十二地支设立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3、一刻钟,每天有十二个时辰,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

时间文言文可以怎么说
答:另外古代的一刻钟是现在的半小时 比如午时三刻应该是现在的12:30 4. 二十四小时在文言文里怎么说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

古代时的中午怎么说?
答:古代中国人民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10、酉时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11、戌时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12、亥时 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

古代人如何形容日期和时间?
答:历史上,中国古人的记时方法,主要有十六时辰制、十时辰制、百刻制、十二时辰制、以及随佛教传入的六十点法等。这里说的“时辰”,指的是时段。古代自唐以后将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午时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但是这种午正三刻并非是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最接近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

时间在古代怎么说?
答:古代24时的时间怎么说? 子(午夜23时至1时):丑(凌晨1时至3时):寅(凌晨3时至5时):卯(清晨5时至7时):巳(上午9时至11时):午(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未(下午13时至15时):申(下午15时至17时):酉(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戍(晚上19时至21时):亥(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 下午2点在古代叫什么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