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些不可知论哲学范畴的言论,想听些例子 不可知论和可知论的通俗解释,举例说明下谢谢

作者&投稿:太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上学期看了本哲学书,记得好像休谟就是不可知论中的领袖人物。
举了一个例子,
第一,人不能知道自己从哪来,
第二,人不能知道自己会到哪去,
第三,人永远不可能知道别人的想法。

再举几个比较出名的例子:
关于观察和存在的关系。这一点本质上和第一条相同,薛定谔的量子猫,如果不观察就处于非死非活的状态,这是量子力学对微观的描述(量子猫的观测对象是铀原子,不是猫 不可知论相关,算微观)。推广到宏观物体,这种效应非常小,但并不为零。这和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守仁的看法异曲同工:“ 你未看到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如果世界的存在状态和人们的观察状态有关,那我们显然不可能认识一个本身都不客观存在的事物。
 物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延迟实验”,让光子通过两条可能的路径,具体走的那一条,可以通过之后再决定。把光子推广到实物粒子仍然有效,只是操作难度更大。请注意两点,1:这个事件发生的具体状态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决定的;2:事件发生的具体状态由人来决定,我们可以主观决定。如此看来,世界存在的客观性确实值得怀疑。

哲学里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什么意思,举个例子~

可知论是认为世界可以认识的哲学学说,同不可知论相对立。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可知论。旧唯物主义者虽然坚持可知论,但是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懂得认识是一个能动的辩证过程,没有科学地解决世界何以可知的问题。
与可知论相对,是一种哲学的认识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它否认客观规律,排除社会实践的作用,可世界是客观统一的,未经实践即进行先验判断即自我否定。



扩展资料:
可知论认为一切客观体都具有可知性,而不是认为人能够遍知宇宙物质分布状态、运动趋势和运动规律。它强调的是认识的客体,而不是认识主体和认识过程。
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不可知论者是指对宗教神学教条表示怀疑,又拒绝无神论,从而主张把宗教是否存在这一类问题搁置起来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可知论
百度百科-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的错误在于它把感觉看成是隔绝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世界的一道鸿沟,认为人根本不可能越过这道鸿沟,因而也就无法知道客观世界是否存在。
或者象康德那样,认为人只能看到外部世界的现象,不能透过现象看到它的本质,其实,人的感觉根本不是什么隔绝人的意识和客观世界的鸿沟,相反,它是沟通二者的桥梁。
可知论:
世界的可知性根源于物质和意识的本性。物质的本性即客观实在性,能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为人们的感官所感知,为思维所把握。意识作为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具有反映客观存在的本性。
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性并纠正不正确的认识而获得正确的认识。
在一定阶段上,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在人类世代的连续系列中,在社会实践的发展中,人的认识能力又是无限的,一切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终究会被认识。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之物。

扩展资料
所谓的不可知论不是说不相信真理的存在,而是不确定我们是否可以知道真理的存在。实用主义给出的解释是由于我们难以确知什么是真理,只能选择相信真理是A而不是B。
而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A比B对我们来说更有用(我们选择这样做效率高机会成本低),所以有用即真理。只有主观觉得有用的,才会觉得是真理。
与不可知论相对应的便是可知论,即坚定不移地确定我们可以知道真理的存在,马克思主义便是标准的可知论。在可知论视野里,因为真理我们是可以确定的,是存在一个客观的实体,所以人类理论上是可以全知全能的。
他们不是站在一个怀疑论的立场上确认理论因为对我们有用所以觉得是真理,而是毫不犹豫地确定某理论就是真理因此我们必须遵循他。
同时,既然人理论上是可以全知全能的,那么我便可以依照我所掌握的真理去规划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因为在他们看来,真理是确切可知的。他们不会去在乎有用没用,当然他们往往会去说真理是有用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可知论

说些不可知论哲学范畴的言论,想听些例子
答:上学期看了本哲学书,记得好像休谟就是不可知论中的领袖人物。举了一个例子,第一,人不能知道自己从哪来,第二,人不能知道自己会到哪去,第三,人永远不可能知道别人的想法。再举几个比较出名的例子:关于观察和存在的关系。这一点本质上和第一条相同,薛定谔的量子猫,如果不观察就处于非死非活...

不可知论和道理
答:不可知论,这个深邃的概念,源自于我们有限的感觉经验。它质疑了我们对世界本质和超验问题(如神的存在和生命轮回)的认知能力。休谟的怀疑主义为这一理论奠定了基础,它揭示了认识的局限性,以及个体思维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的独立性。康德的观点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议题,他强调人类的认知能力仅限于通过感官感知...

哲学 关于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问题
答:哲学的划分从来是有趣的,现存的哲学家总是把过去的哲学家划进自己的哲学范畴,借此来定位过去的哲学家以及自己所处的地位。但有哪一种哲学是无所不包、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所有问题呢?甚至不曾彻底解决一个问题。按照马克思的界定来说,不可知论者认为人类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身,无法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什么是可知论?什么是不可知论?
答:可知论(Epistemology)和不可知论(Agnosticism)是两个哲学概念,涉及人类对知识和信仰的立场和观点。可知论是对知识的研究和理解的分支学科,探讨的是知识的本质、来源、范围和验证等问题。可知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所宣称的知识是可靠和真实的?”可知论认为人类通过感觉、理性思维、经验...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答: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可知论是指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其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 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是可知论者,其坚持意识的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不...

评述康德的不可知论。
答:康德可以说是一个可知的不可知论者,或者说,是一个不可知的可知论者。其原因在于,康德既肯定了数学、自然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必然真理性,但是又在现象世界之外设立了一个永不可能被认识的自在世界——“物自体”。现象世界是物自体在人类理性中所呈现出的样子,但是由于人类心灵先天框架和范式的影响,...

论述先验论、直观反映论、不可知论及其缺陷
答: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主张感觉经验是认识来源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感觉经验论。他说:"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亡为仪者也。"墨翟提出了关于判断言论是非真伪的"三表"或"三法",主张以"古者圣王之事"即历史经验、"百姓耳目之实"即众人的...

可知论不可知论
答: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内的问题,我就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进行如下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以及怀疑论)是哲学认识论中的两种表现,其划分来自于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即,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存在的属于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认识存在的属于不可知论者或怀疑论者。...

不可知论的历史评价
答:可以说,有意义的追问并不是实体是否实存,精神实体是否存在;对知识论研究的有价值的追问是:承认实体存在有什么意义,怎样界定实体的内涵规定对说明建构知识的可能性有意义,对促进人类知识的发展有意义。正是由于实体概念在哲学认识论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近代不可知论哲学家休谟与康德就由此为缺口,向传统哲学观念...

什么是不可知性?
答:不可知性即是不可知论。它与可知论相对,为一种哲学的认识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它否认客观规律,排除社会实践的作用,可世界是客观统一的,未经实践即进行先验判断即自我否定。最初由英国生物学家T.H.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