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的典故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董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末年,曹操带兵打仗,在行军的路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那就是,荒原百里,没有水源,将士们都干渴难忍,有的体弱的士兵,都被干渴的晕倒了,曹操看到这样的情形觉得非常难办。

于是,曹操就急步登上前面的山头,查看前方的状况,当登上山头的时候,曹操失望了,放眼望去,依然是没有人烟,哪来的水源,不过,一个灵机一动,曹操想到了办法。

他回过头,对正处于干渴中的士兵说:“将士们,翻过前面的那座山,就有吃不完的梅子”士兵们一听到梅子,想起梅子那酸甜的味道,口中都不由得流出了口水,于是,士兵们突然都有了力气,奋力向前前进。后来,他们终于到达了有水的地方,但是发现根本就没有梅子林。

~

望梅止渴的故事出处
答:望梅止渴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成语释义: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想象或虚构的东西自慰。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

“望梅止渴”由什么典故而来
答: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典故】曹操第三次越巢湖伐...

望梅止渴的典故出自哪里?
答:曹操利用这个办法促使部队尽快赶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望梅止渴,汉语成语,拼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画饼充饥 ...

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答:拼音: wàng méi zhǐ kě 典故出处: 梅止渴,出自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 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

望梅止渴、四面楚歌、卧薪尝胆这些典故出自于哪本书呢?
答:1、望梅止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

望梅止渴、将相和、草船借箭都出自三国演义吗
答:LZ.你好.很高兴认识你.1、望梅止渴的典故出自陈寿著的《三国志 魏武帝》 罗贯中引典编成故事写在三国演义当中 讲述了淯水之战前曹操出征宛城讨伐张绣的小插曲(北地枪王张绣 西凉董卓手下四头目之一的张济之侄 乃东汉末年武术家童渊大弟子 二弟子是射杀庞统的川中名将张任 三弟子是一身是胆的常山赵...

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
答: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1 “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

刘备望梅止渴的故事最早出自哪里?
答: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刘备往远处一看,见小桥之西,有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面跟随着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后,口吟诗一首。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火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

望梅止渴出自哪个典故?
答:这个故事的典故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满意请及时采纳

望梅止渴的典故是什么?
答:由于天气炎热,士兵都口干舌燥,曹操见此情景,大声对士兵说:“前面有梅林”。士兵一听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这是曹操巧妙地运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来鼓舞士气。望梅止渴,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出自《世说新语·假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