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的故事出处

作者&投稿:伊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望梅止渴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成语释义: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想象或虚构的东西自慰。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

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

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望梅止渴的例句:

1、一路上将军一直用望梅止渴的方法刺激着队伍走出了沙漠。

2、这些珠宝在太贵了,瞧瞧橱窗里陈列的样品望梅止渴,过过乾瘾。

3、既然不能到现场观赏球赛,回去看电视转播望梅止渴吧!

4、这种望梅止渴的办法,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5、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这都是权宜之计。

6、事实使她认识到,指望所谓的国外亲威给一笔钱供自己玩乐,仅是望梅止渴而已。

7、他没钱买别墅,只好天天看着房屋广告望梅止渴了。

8、有时只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9、如果不潜心钻研,一心只想走捷径,恐怕是望梅止渴,无济于事的。

10、每当逢年过节,过敏体质人群常常只能望梅止渴。

11、望梅止渴这种心理暗示运用得当的话,也会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12、面对理想,我们要鼓足干劲,迎难而上,绝不能望梅止渴。

13、既然不能到现场臂赏球赛,回去看电视转播望梅止渴吧!

14、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

15、爱情是不可以望梅止渴的,拿着他的照片,抱的回忆,就能度过每一天吗?





~

刘备望梅止渴的故事最早出自哪里?
答: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刘备往远处一看,见小桥之西,有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面跟随着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后,口吟诗一首。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火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

望梅止渴"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本书中
答:望梅止渴"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百度图片:望梅止渴 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望梅止渴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曹操他是三国时期哪个国的人?
答: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曹操。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翻译:魏武帝旅行失去水源,三军都渴,于是命令说:‘前有大梅林,梅子,酸又甜,可以解渴。士兵听了...

望梅止渴儿童成语故事
答:望梅止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出处:马南邨《燕山夜话·有书赶快读》:“如果现在丢开这些基本的书籍不认真苦读,一心想找秘本,只恐望梅止渴,无济于事。”...

望梅止渴的典故来源于哪个朝代?
答:1、望梅止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

"望梅止渴"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本书中
答:最早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望梅止渴(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最早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望梅止渴解释为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连动式结构,在句子中主要用作宾语、定语等。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

请问:三国演义中,望梅止渴的典故出自谁?
答:三国演义中,望梅止渴的典故出自曹操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来源于什么故事
答:望梅止渴讲的是东汉末年,曹操带兵行军遇到了很大困难,那就是荒原百里,没有水源,将士们都干渴难忍,有的体弱士兵都被干渴的晕倒了,曹操看到这种情形也束手无策。他急步跑上山头查看前方地形,曹操失望了,放眼望去根本没有人烟,哪来水源,但是曹操就是曹操,他没有表现出举伤,反而灵机一动...

望梅止渴是历史故事还是寓言故事呢?
答:出处 原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译文: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

望梅止渴的典故跟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答:望梅止渴的故事,比如说最早来源于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打仗的时候,因为他带着自己的部队去攻打张秀的时候,经过了一片荒地,荒无人烟的那种,虽然不是沙漠,但也差不多了。基本上什么都没有,大家走了很多天都感觉走不动了,非常之疲惫。正常人的思维,你走了很久一直很累,你最想吃的东西就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