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救!高一化学有关金属的资料 高一化学 有关镁的知识

作者&投稿:宇文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因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而从一般动物中分离出来,而成为唯一的智能群体。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经历了一个由石器时代到金属时代的过渡。金属时代(包括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到来为人类文明带来了新的曙光,人们发现了七种至今仍然广泛应用着的七种金属,它们是金银铜铁锡铅汞。下面讲讲这七种金属的发现过程及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黄金时代

大约在5000多年前,即公元前3000年,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已经建立起来,首都开罗已经是一个繁华的城镇了。每逢赶集的时候,这里的人群熙熙攘攘。一天中午,安静而有序的城镇却出现了骚乱,人们争相涌向一个地方,透过围得密密的人群,人们发现开罗有名的旅行家里希尔正拿着一块黄灿灿的东西,里希尔说这是神赐予人类的宝物,他把它称作黄金。很快,开罗城拥有黄金的人都变得富有起来。人们纷纷去寻找金子,河滩上的沙地里站满了寻找金子的人群,开始只有很少几个幸运儿找到成块的金子,后来人们注意到沙子中混着一些金沙,人们就发现了“披沙淘金”的方法。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平地掘井开采山金的方法,使得金子的产量更大了。

就在里希尔发现金块后不久,他又发现了银子。一个寒冷的夜晚,里希尔和同伴围着一堆篝火聊天。第二天,就在他们快要启程的时候,里希尔扒拉一下火堆,他是一个细心的旅行家,每次出发前他总是要检查自己住的地方以免有东西丢失,这次检查他不但没有发现丢失的东西,火堆里的扒拉出来一些亮闪闪的东西却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伟大的发现意外地产生了。里希尔发现这种新的金属与金子的特性十分类似,也是沉重而柔软,用手捏捏就能使它变形,他把这种金属命名为白银。后来人们沿用了里希尔意外发现的这个方法,即用篝火灼烧银矿石而得到银,这实际上是一个简单的化学还原反应,木炭把银矿石中的硫化银还原成银。

青铜时代

1939年正值我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这时考古界的一件重要发现在战火中诞生了,在安阳市武官村出土了一个殷代的庞然大物:司母戊大方鼎。这个大家伙重达875公斤,需要十二个强壮的成年男子才能抬得起来,可见当时铸造之不易。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经检测,铜占84.11%,锡占 11.64%,铅占2.79%。这个青铜器是我国青铜冶铸鼎盛时期的产物,从它的纹饰、构造等都反映了这个时代青铜冶铸的高超技术。

人类对铜的使用并非是从青铜而是从纯铜开始的。考古学家在伊朗西部的一些地区发现了大约公元前7000年前使用的小型铜器件,如小针、小珠和小锥等等。大英博物馆里收藏有5000年前苏美尔人铸造的铜牛头和3500年前埃及人制作的铜镜和铜制工具。在西亚地区,铜矿石裸于地表,人们在铜矿石上燃烧炭火,便会还原出与绿色矿石颜色不同的红色铜来。

由于纯铜硬度低,并不太适合于制作生产工具,后来,人们就有意识地在炼制铜矿石时掺入其他矿石,以制成铜的合金来提高工具的硬度。在我国,先秦的古籍《考工记》中记载了有名的“六齐”规则,即是青铜的六种配方,这套配方规定了铜和锡的不同比例造成的青铜的不同用途,其实质是比例不同硬度不同。据考古推测,这时人们已经能够制得纯铅和纯锡了。从商代的墓葬中先后发现了铅爵、铅戈和铅斛等纯铅制品。

铅属于重金属,因而铅及其化合物都有毒,古人开始因不了解这一点而大吃苦头。古罗马人曾经就喜欢用铅制的水管,考古发现古罗马人的尸骨上常常有黑色的硫化铅斑点,这就是由于使用了铅管里的水而导致的慢性中毒。后来人们渐渐认识到这一点,就不再使用铅制的器具作为饮食用具了。

锡由于其延展性好而易制成薄片,而且在常温下不易氧化,所以自古以来就被用来包裹器具。我国曾出土国几具殷代的虎面铜盔,其中一具很完整,内部红铜相当完好,外面镀了一层很厚的锡,锡层精美,至今仍光亮如新。这说明当时的人们不但认识到锡层美观,而且可以防腐。纯的锡器没有保存下来的,这是因为锡很怕冷,周围温度一旦低于13℃就会发生相变,变成粉末状的灰锡,这种现象被称为“锡疫”。

铁器时代

人类对铁的最早知识来源于从太空降下来的陨铁,埃及人称它为“天铁”,在西亚的一些游牧部落里还有一种有趣的传说,他们说铁既然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那么天空一定是个大铁盘。人们发现铁的硬度要比铜或青铜都大得多,尽管四处传说铁只有天上才有,但还是有一些不遵从祖训的年轻人企图在人间发现铁。大约在公元前 2200 年,西亚的赫梯人已经会冶炼和使用铁器了。公元前1290年,埃及国王致信赫梯国王要求提供一些铁,赫梯国王回信答应给他提供一把钢剑,但要求用黄金来交换,可见当时铁还是一种贵重的金属。赫梯国王还在信中炫耀说:“在我们的国土上,铁和尘土一样平凡。”

早期的冶铁技术也大多是采用固体还原法,冶炼时,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一层地堆放在炼铁炉中,点火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从而使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为单质铁。早期的铁由于冶炼温度很低而性能很差,是含大量碳氧杂质的合金,古人称之为“恶金”。我国在解放初期大炼钢铁的时候,由于地方上不少“土高炉”温度上不去,而生产了不少没有价值的 “恶金”。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升高炉温的方法而炼出了性能较好的生铁,继而发明了用退火的方法“柔化”生铁而得到低碳钢。后来人们进一步发明了熟铁和钢的冶炼方法,铁在生产中从得以广泛应用。

汞和炼金术

七种金属为人类文明带来了新的曙光,但也是这七种金属,使人类陷入了某种神秘的境地,古代的人们天真地认为世界上只有这七种金属。他们认为金属起源于水银(汞的俗名)和硫磺,实际上,水银是一种银白色的液体金属,颜色和外观与银类似,铜铁锡铅都能溶于水银形成与金银类似的合金——汞齐;水银与硫磺化合后会生成黄色的硫化汞,与黄金类似。

基于水银和金属的这些特性,同时人们也认识到水银的化合物并非金银,炼金家们认为应该有一种特别方法可以使便宜的金属铜铁锡等变成贵重金属金银,他们称转变的秘方是一种叫“哲人石”的东西,但千百年来,“哲人石”只是炼金家的一种幻想,谁也没有发现这种东西。俄国学者莫洛佐夫写了一首题名为《七种金属》的诗歌来描述炼金家的这种思想,诗的译文如下:

世界由七种金属造成
宇宙啊,她赋予我们
铜铁银 锡铅金
各种金属之父是硫磺
水银则是他们的母亲

这种被科学史界称为“化学萌芽”的炼金术虽然给化学发展积累了一些资料,但由于他们远离生活和实践,一味地靠逻辑推理,从而导致了这种科学探索的失败。一直到九十年代的今天,在我国仍然有不少人存在着一些关于科学的天真幻想,这就给一些科学骗子以得逞的机会。八十年代的永动机,九十年代的“水变油”,就是很明显的科学骗局。从历史到现实,都很好地说明了,科学不能以幻想为基础,而只能以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验为基础。

硅(台湾、香港称矽)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Si,旧称矽。原子序数14,相对原子质量28.09,有无定形和晶体两种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有无定形硅和结晶硅。属于元素周期表上IVA族的类金属元素。

晶体硅为钢灰色,无定形硅为黑色,密度2.4g/cm3,熔点1420℃,沸点2355℃,晶体硅属于原子晶体,硬而有光泽,有半导体性质。硅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下能与氧气等多种元素化合,不溶于水、硝酸和盐酸,溶于氢氟酸和碱液,用于造制合金如硅铁、硅钢等,单晶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制造大功率晶体管、整流器、太阳能电池等。硅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地壳中约含27.6%,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结晶型的硅是暗黑蓝色的,很脆,是典型的半导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常温下,除氟化氢以外,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与其他颜料相比较,金属颜料有它的特殊性。由于粉末状的金属颜料以金属或合金组成,故有明亮的金属光泽和颜色。困此,许多金属颜料用做装饰性颜料,如铜锌粉,它的色相从淡金直至赤金,使被涂装的物品绚丽多彩;铝粉色相银白,也用于装饰。近年来铝粉的新品种闪光铝粉与透明颜料配合使用,涂装面不仅有金属亮点,而且五彩缤纷,装饰效果非常好;鳞片状的锌粉略呈淡色的金属光,能使涂装物与周围景物混为一体,有伪装效果。

大多数金属颜料都是鳞片状粉末,它调入成膜物而且涂装成膜时,像落叶铺地一样与被涂物平行,互相连结,互相遮掩,多层排列,形成屏障,金属鳞片阻断了成膜物的微细孔,阻止外界有害气体或液体在涂膜中的渗透,保护了涂膜及被涂装物品,这是它物理屏蔽的防腐能力,而锌粉除了有屏蔽能力之外,还有阴极保护作用,大量的锌粉在涂膜内互相连成导电层,当涂层遇到电化学腐蚀时,由于锌比铁具有负的电极电位差,首先被腐蚀,从而保护了钢铁底材。不锈钢粉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阻止化学腐蚀。

色浅、高光泽的金属粉还有保温能力,这类金属粉几乎不吸收光线,能反射可见光、紫外光,对于热辐射也是如此,因此,可用于需要保温、防止光和热辐射的物品上,如贮存油品、气体的罐、塔上,金属粉能反射日光中紫外线的60%以上,故又能防止涂膜因紫外光照射老化,有利于延长涂膜的寿命。

金属颜料是极微细的粉末,且多属鳞片状,但也有球形、水滴形、树枝形的,都与其制造方法有关。金属粉末须经过表面处理才具有颜料特性,如分散性、遮盖力等,不同的表面处理可使金属亲油或亲水,以适应不同涂料的要求。

大多数金属颜料通过物理加式方式进行生产,使纯金属或合金成为特定的粉,如从固态、液态及气态金属转化为粉末。一、由金属的气相状态转化为粉末如升华法制取锌粉、超细铝粉粉。二、由金属的液相状态转化为粉末如气动雾化法制取铝粉、锌粉及铜金粉。三、由金属的固相状态转化为粉末的如切削法、球磨法制造镁粉、铝粉、不锈钢粉及钛粉。

通常用于粉末涂料的金属颜料主要是铝粉和铜粉、珠光粉。由于粉末涂料所选用的树脂或固化剂不是含有碱性就是有一定的酸性,对于这些金属及金属氧化物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对金属颜料的表面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大多数金属颜料在出厂前都已尼过表面处理,但是能否经受粉末涂料施工条件(200度10分钟)的考验是很成问题的。铜粉可采用苯并三氮唑等进行表面保护,对耐化学不稳定的铝粉就无计可施了,所以银色的美术型粉末涂层往往在使用一个阶段后会出现发黑现象。

镍粉在无色透明的树脂中呈黄色,如果将它和其他颜色透明树脂配合,可制成金色、橙色、黄绿色的涂层。

在含有金属颜料的粉末涂料中如果要制造彩色涂层,其遮盖力应依靠金属颜料而不应依靠着色颜料。最好选用遮盖力较低的着色颜料或透明颜料,尤其要少用或不用钛白炭黑等。因为高遮盖力颜料的存在将使金属颜料黯然失色。

金属材料性能为更合理使用金属材料,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掌握各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零、构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具备的性能(使用性能)及其在冷热加工过程中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工艺性能)。

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如比重、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磁性等)、化学性能(耐用腐蚀性、抗氧化性),力学性能也叫机械性能。

材料的工艺性能指材料适应冷、热加工方法的能力。

(一)、机械性能

机械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1、强度:材料在外力(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材料单位面积受载荷称应力。
2、屈服点(бs):称屈服强度,指材料在拉抻过程中,材料所受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载荷不再增加变形却继续增加或产生0.2%L。时应力值,单位用牛顿/毫米2(N/mm2)表示。
3、抗拉强度(бb)也叫强度极限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单位用牛顿/毫米2(N/mm2)表示。
4、延伸率(δ):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总伸长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
5、断面收缩率(Ψ)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断面最大缩小面积与原断面积百分比。
6、硬度:指材料抵抗其它更硬物压力其表面的能力,常用硬度按其范围测定分布氏硬度(HBS、HBW)和洛氏硬度(HKA、HKB、HRC)。
7、冲击韧性(Ak):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单位为焦耳/厘米2(J/cm2)。

对低碳钢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1.弹性:εe=σe/E, 指标σe,E
2.刚性:△L=P·l/E·F 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强度
3.强度: σs---屈服强度,σb---抗拉强度
4.韧性:冲击吸收功Ak
5.疲劳强度: 交变负荷σ-1<σs
6.硬度 HR、HV、HB

Ⅰ阶段 线弹性阶段 拉伸初期 应力—应变曲线为一直线,此阶段应力最高限称为材料的比例极限σe.
Ⅱ阶段 屈服阶段 当应力增加至一定值时,应力—应变曲线出现水平线段(有微小波动),在此阶段内,应力几乎不变,而变形却急剧增长,材料失去抵抗变形的能力,这种现象称屈服,相应的应力称为屈服应力或屈服极限,并用σs表示。
Ⅲ阶段 为强化阶段,经过屈服后,材料又增强了抵抗变形的能力。强化阶段的最高点所对应的应力,称材料的强度极限。用σb表示,强度极限是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Ⅳ阶段 为颈缩阶段。当应力增至最大值σb后,试件的某一局部显著收缩,最后在缩颈处断裂。

对低碳钢σs与σb为衡量其强度的主要指标。

刚性:△L=P·l/E·F,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P---拉力,l---材料原长,E---弹性模量,F---截面面积

塑性变形:外力去处后,不能恢复的变形,即残余变形称塑性变形。

材料能经受较大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塑性或延伸性。

衡量材料塑性的两个指标是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延伸率δ=(△l0/l)×100% 断面收缩率ψ=((A-A1)/A)×100%

韧性(冲击韧性):常用冲击吸收功 Ak 表示,指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力。

疲劳强度:材料抵抗无限次应力(107)循环也不疲劳断裂的强度指标,交变负荷σ-1<σs为设计标准。

硬度:材料软硬程度。

测定硬度试验的方法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弹性回条法(肖氏硬度)压入法(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和划痕法(莫氏硬度)等三大类,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是压入法。它是将一定形状、尺寸的硬质压头在一定大小载荷作用下压入被测材料表层,以留下的压痕表面面积大小或深度计算材料的硬度值。

由于硬度测定时的测定规范,所用仪器设备等不同,用压入法井台测定材料的硬度的方法也有多种。

常用的方法是布氏硬度法(HB),维氏硬度法(HV),洛氏硬度法(HR)。

(二)、工艺性能

指材料承受各种加工、处理的能力的那些性能。

8、铸造性能:指金属或合金是否适合铸造的一些工艺性能,主要包括流性能、充满铸模能力;收缩性、铸件凝固时体积收缩的能力;偏析指化学成分不均性。
9、焊接性能:指金属材料通过加热或加热和加压焊接方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材料焊接到一起,接口处能满足使用目的的特性。
10、顶气段性能:指金属材料能承授予顶锻而不破裂的性能。
11、冷弯性能:指金属材料在常温下能承受弯曲而不破裂性能。弯曲程度一般用弯曲角度α(外角)或弯心直径d对材料厚度a的比值表示,a愈大或d/a愈小,则材料的冷弯性愈好。
12、冲压性能:金属材料承受冲压变形加工而不破裂的能力。在常温进行冲压叫冷冲压。检验方法用杯突试验进行检验。
13、锻造性能:金属材料在锻压加工中能承受塑性变形而不破裂的能力。

(三)、化学性能

指金属材料与周围介质扫触时抵抗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的性能。

14、耐腐蚀性:指金属材料抵抗各种介质侵蚀的能力。
15、抗氧化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抵抗产生氧化皮能力。

从植物中收获金属
1995年,俄罗斯奥尔登堡大学的生物学家梅格列特在研究一种叫蓼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时,意外地发现蓼的叶子中含有异常高的锌、铅、镉等金属。这是否表明蓼有从土壤中吸收这些金属的“嗜好呢”?于是他带着这个疑问,在一些被锌、铅、镉之类金属污染过的土地上种了大量的蓼。这些蓼长得非常茂盛,叶子又大又厚,结果在1 公顷的土地上,一个季节就收获了大量的蓼。梅格列特将蓼草放入800 ℃的炉子里烧,草化为灰烬,结果从中得到了1.3千克镉、23千克铅、322千克锌。
最近,德国奥尔登大学的一个试验小组已在一处废金属堆放场引种俄罗斯大蓼获得成功。现在该试验小组已从德国各地尤其是环保组织接到了大量订单,同时还为推广这项研究成果专门成立了一家商业性公司。它的业务活动已引起德国军事部门的很大兴趣,因为历史上的各种军事演习场包括二战时期用作化学武器仓库的地方都有待改造,消除污染,公司方面业已应约在那些地方种下了大蓼,以净化环境,回收有害金属。
最近还有文献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专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野生芥菜有从土壤中蓄积镍的功能,他们把种植的半公顷的野生芥菜杆割下来,晒干再烧成灰,每100克芥菜灰中获得了15-20克镍。他们目前正着手培育蓄积金属能力更强的芥菜新品种,预计可以从每平方米的土地上获取12克镍。尽管通过这种方式获取镍的效果远不及其它办法,但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科学研究证明,植物在千百万年漫长的进化演变过程中,已经练就了一身非凡绝招,许多植物有累积某些金属元素的能力。如堇菜好锌、香薷含铜比较丰富、烟草含铀特别多,还有紫云英含硒、苜蓿含钽、石松含锰格外丰富。生长在含黄金特别多的土壤中的玉米或木贼草,烧成灰,每吨竟可以提取到10克黄金。有些植物能累积稀有金属,如铬、镧、钇、铌、钍等,被称为“绿色稀有金属库”。它们对稀有金属的聚集能力要比一般植物高出几十倍、成百倍,甚至上千倍。比如铬,在一般植物中用光谱检测也很难发现,而凤眼兰却能在根上累积铬,其含量可达到0.13%。
这一系列的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被人们称为“绿色冶金”技术。专家预言如果这一成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人类将有可能通过种植植物来获得所需的金属,同时还可以改善遭受人类破坏的环境。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基本元素是金属。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优良的塑性和韧性,耐热、耐寒,可铸造、锻造、冲压和焊接,还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铁磁性,是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中最重要的材料。

金属材料可分为两大类:钢铁和非铁金属(或有色金属)。

非铁合金大体可分为:轻合金(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铍合金等)、重有色合金(铜合金、锌合金、锰合金、镍合金等)、低熔点合金(铅、锡、镉、铋、铟、镓、汞及其合金)、难熔合金(钨合金、钼合金、铌合金、钽合金等)、贵金属(金、银、铂、钯等)和稀土金属等。

一、铁的合金——钢铁
1.生铁
一般地说,含碳量在2%—4.3%的铁的合金叫做生铁。生铁里除含碳外,还含有硅、锰以及少量的硫、磷等,它可铸不可锻。根据生铁里碳的存在形态不同,又可分为炼钢生铁、铸造生铁和球墨铸铁。

炼钢生铁:
碳在这种铁的合金里主要是以碳化铁的形态存在。这种生铁质硬而脆,难于加工,一般都用来炼钢,又叫炼钢生铁。由于它的断口呈白色,又叫白口铁。

铸造生铁:
碳在这种铁的合金里是以片状的石墨形态存在。由于石墨质软并有润滑作用,因而这种生铁具有良好的切削、耐磨和铸造性能等。但是,由于有片状石墨的存在,降低了它的抗拉强度,使它不能锻轧,只能用于制造各种铸件,如铸造机床底座、铁管等。因此,把这种生铁称为铸造生铁。由于它的断口呈灰色,通常又叫灰口铁。

球墨铸铁:
把铸造生铁加热熔化,并用镁合金或稀土合金等处理,就能使铁碳合金里的石墨从片状变为球状。这种球状石墨的形成使铸铁的机械性能大大提高。球墨生铁比普通生铁好,它的某些性能接近于钢,而价格却比钢便宜得多。因此,它可以代替一部分钢材用于制造曲轴、齿轮和阀门等。

按用途不同分,生铁除炼钢生铁、铸造生铁外还有特种生铁。特种生铁为含有特种金属元素的生铁。在高炉冶炼过程中,铁矿中的某些金属元素如铬、镍、钴、钡、钛、铌等大部分还原进入铁水。

2.钢
含碳量一般在0.03%—2%的铁的合金叫做钢。钢坚硬,有韧性、弹性,可以锻打、压延,也可以铸造。钢的分类很多,如按化学成分分类,钢可以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碳素钢:
碳素钢又叫普通钢。它所含的碳、硅、锰比生铁少得多,硫和磷的含量也比生铁低得多。根据含碳量的不同,碳素钢的性质也各不相同,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含碳量越低韧性越强。工业上一般把含碳量低于0.3%的叫做低碳钢;含碳量在0.3%—0.6%之间的叫做中碳钢;含碳量在0.6%以上的叫做高碳钢。低碳钢和中碳钢用来制造机器零件、管子等,高碳钢用来制造刀具、量具和冲压模具等。

合金钢:
合金钢也叫特种钢。在碳素钢里适量地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钢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钢具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性能,如强度、硬度大,可塑性、韧性好,耐磨,耐腐蚀,以及其他许多优良性能。下面是一些特种钢的性能和用途:

种 类 性 能 用 途
钨钢、锰钢 硬度很大 制造金属加工工具、拖拉机履带和车轴等
锰硅钢 韧性特别强 制造弹簧片、弹簧圈等
钼 钢 抗高温 制造飞机的曲轴、特别硬的工具等
钨铬钢 硬度大,韧性很强 做机床刀具和模具等
镍铬钢(不锈钢) 抗腐蚀性能强,不易氧化 制造化工生产上的耐酸塔、医疗器械和日常用品等

二、铝合金
非铁合金中应用最广的是铝合金。据统计,协和式超音速飞机全部结构的71%是用特殊的铝合金制造的;高速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对铝型材的用量需求不断加大;建筑装饰用的铝材越来越多,既漂亮、又耐腐蚀;电力系统和家用电器中铝导线的用量超过铜导线;铝箔可用于包装食品和香烟;铝合金还可用作电容器等。

铝合金广泛应用于运输、建筑、轻工、化工、仪表、机械等部门,以及包装和家用器具等方面。如今,铝合金已成为第二大金属,其产量仅次于钢铁而超过其他有色金属的总和。

铝中添加合金元素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机械强度,并保持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塑性、韧性与抗腐蚀性。

铝合金按生产工艺可分为铸造铝合金和变形铝合金两大类。

铸造铝合金:
又可分为Al—Si系铸造铝合金、Al—Cu系铸造铝合金、Al—Mg系铸造铝合金、Al—Zn系铸造铝合金。

变形铝合金:
可分为防锈铝、硬铝、锻铝和超硬铝四类。防锈铝包括Al—Mn及Al—Mg系合金,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于工业纯铝,同时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但不能热处理强化。硬铝属Al—Cu—Mg合金系,具有很强的时效硬化能力,可热处理强化。铜是硬铝中的主要合金元素,为了提高强度,铜含量控制在4.0%—4.8%的范围内。锻铝合金有Al—Mg—Si和Al—Mg—Si—Cu系普通锻用铝合金及Al—Cu—Mg—Fe—Ni系耐热锻铝合金三种。该类合金的主要特点是有良好的热塑性,适用于生产锻件。超硬铝属Al—Zn—Mg—Cu系,是铝合金中强度最高的一类。通过控制镁、锌总量,添加适量的铜、铬及锰,可改善合金的抗应力和抗腐蚀能力。

三、铜合金
铜合金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易于加工成型,又有足够的强度、弹性和耐磨性,广泛用于建筑、电气、造船和化工等许多重要的工业领域。

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铜合金可分为紫铜、黄铜、白铜和青铜四类。

司母戊鼎,商代后期青铜制品

根据铜合金使用时的状态或成型方法,又可将其分为铸造铜合金和变形铜合金。

铸造铜合金与变形铜合金的区别主要是:
①铸造合金通常无论是热加工或者冷加工,都较难以塑性变形。

②虽然某些合金化元素,如铅、锡、铁和铝,既可以添加到变形合金,也可以添加到铸造合金,但是一般在铸造合金中的添加量多于变形合金中的添加量。添加到铸造合金的元素目的是改善金属液的流动性、铸造组织或强度。某些元素添加到变形合金中,可能会导致加工性能变差。

③铸造合金中的杂质含量要高一些。

④铸造合金的电导率要低于变形合金。

近一二十年来,金属材料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就外部来讲,从20世纪中期开始,高分子材料的崛起,尤其是工程塑料从性能到应用许多方面已能和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抗衡,加上原料丰富、价格便宜,产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先进陶瓷材料也崭露头角,特别是在现代电子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材料领域从金属材料的一统天下转变为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三足鼎立的新格局。从内部来讲主要是能源、资源和环境三个方面。金属材料的近百年的大力发展,某些主要的金属矿产资源日渐紧张,高品位的金属矿产很快减少,低品位的矿产使能源消耗和成本增加。金属工业是能源的最重要消耗者,也是严重的环境污染者。这些问题对金属材料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应对措施,一是对已有的金属材料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它的质量,挖掘它的潜力,使其产生最大效益。近些年来,金属材料的制造技术有非常迅速的进步,先进的冶炼技术、精炼技术、铸造技术、连铸连轧技术、成型加工技术和热处理技术在不断提高;微量杂质的技术、微量元素的合金化技术有所创新。二是开拓金属材料的新功能,以适应更高的使用要求。超高强度钢、超低碳不锈钢等新的合金钢和新的有色合金应运而生。三是加强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再利用。


结晶型的硅是暗黑蓝色的,很脆,是典型的半导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常温下,除氟化氢以外,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硅的用途:

①高纯的单晶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单晶硅中掺入微量的第IIIA族元素,形成p型硅半导体;掺入微量的第VA族元素,形成n型和p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就可做成太阳能电池,将辐射能转变为电能。在开发能源方面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材料。

②金属陶瓷、宇宙航行的重要材料。将陶瓷和金属混合烧结,制成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它耐高温,富韧性,可以切割,既继承了金属和陶瓷的各自的优点,又弥补了两者的先天缺陷。 可应用于军事武器的制造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能抵挡住高速穿行稠密大气时磨擦产生的高温,全靠它那三万一千块硅瓦拼砌成的外壳。

③光导纤维通信,最新的现代通信手段。用纯二氧化硅拉制出高透明度的玻璃纤维,激光在玻璃纤维的通路里,无数次的全反射向前传输,代替了笨重的电缆。光纤通信容量高,一根头发丝那么细的玻璃纤维,可以同时传输256路电话,它还不受电、磁干扰,不怕窃听,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光纤通信将会使 21世纪人类的生活发生革命性巨变。

④性能优异的硅有机化合物。例如有机硅塑料是极好的防水涂布材料。在地下铁道四壁喷涂有机硅,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渗水问题。在古文物、雕塑的外表,涂一层薄薄的有机硅塑料,可以防止青苔滋生,抵挡风吹雨淋和风化。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便是经过有机硅塑料处理表面的,因此永远洁白、清新。

求高一化学中关于卤素元素的资料~~越详细越好~

高中化考点精讲 卤素
1. 复习重点
1.卤素单质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主要差异及递变规律;
2.卤族元素的化合物性质的递变性;
3.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重点考查卤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2.难点聚焦
1.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包括:F、Cl、Br、I、At。 它们的原子最外电子层都有7个电子, 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具有强氧化性。由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因此它们的性质也存在着差异。
(1)相似性
①与金属反应:2Fe+3Br2=2FeBr3,Fe+I2=FeI2
②与非金属反应:H2+F2=2HF,2P+3Br2=2PBr3
③与水反应:H2O+Br2=HBr+HBrO(程度更小);2F2+2H2O=4HF+O2↑(剧烈、完全)
④ 与碱反应:2NaOH+Br2=NaBr+NaBrO+H2O;2NaOH+I2=NaI+NaIO+H2O(注:也可生成NaI和NaIO3)
(2) 相异性(变化规律)注意点:
①F2 的氧化性特别强,因此F-的还原性特别弱。
②Br-、I- 都有较强的还原性,都能被浓H2SO4和HNO3氧化,因此用NaBr和浓H2SO4反应制HBr时,其中含有Br2蒸气和SO2气体,应用浓H3PO4代替浓H2SO4制HBr。用浓H2SO4几乎不能制取HI, 所以必须用浓H3PO4和KI等反应制HI。
③HX都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2.两类置换反应
(1)金属间的置换: 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Fe+CuSO4=FeSO4+Cu反应意义:①说明金属活动性强弱;②制备金属。
(2) 非金属间的置换:活泼非金属置换不活泼非金属。
2NaBr+Cl2=2NaCl+Br2;2KI+Br2=2KBr+I2;2F2+2H2O=4HF+O2↑意义:①比较非金属单质活泼性强弱;②制备非金属单质。溴和碘在水中溶解性均很弱,而在某些有机溶剂中(如:苯、汽油、四氯化碳)则易溶。

注: 溶液的颜色与浓稀有关,浓溶液颜色深,稀溶液颜色浅,如饱和溴水为红棕色,而很稀的溴水则为浅黄色。
4.萃取
(1)原理: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操作步骤:①混合振荡,②静置分层,③分液。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3)注意点:①萃取剂必须具备两点:a.与溶剂不相溶,b.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较大。
注:酒精易溶于水不能做水溶液萃取剂,苯和汽油比水轻,CCl4比水重。②萃取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分液是萃取操作中的一个步骤。③ 分液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下层液体从漏斗颈放出,当下层液体刚好放完时要立即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5.氟化氢(1)性质
①有剧毒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氢氟酸为弱酸(其它氢卤酸均为强酸)。
②与SiO2反应:SiO2+4HF=SiF4↑+2H2O 注: 此反应为HF的特性, 换成HCl则与SiO2不反应。 氢氟酸能腐蚀玻璃,用于玻璃刻字。 氢氟酸应保存在铅制容器或塑料容器中。
(2)制法 CaF2+H2SO4(浓)=2HF↑+CaSO4 此反应不能在玻璃器皿中进行,为什么?CaF2是萤石的主要成分,它不溶于水,是氟元素的重要资源。
6.卤化银
除AgF外, 其它卤化银均不溶于水和稀HNO3,是检验X-的原理。
Ag++Cl-=AgCl↓(白色);Ag++Br-=AgBr↓(浅黄色);Ag++I-=AgI↓(黄色)
注意点:①3Ag++PO43-=Ag3PO4 (黄色)。但Ag3PO4溶于HNO3:Ag3PO4+2H+=3Ag++H2PO4-
②AgX(除AgF) 见光易分解成银和卤素单质。 AgBr和AgI可做感光材料或变色镜。反应及现象为:2AgCl = 2Ag+Cl2;2AgBr = 2Ag+Br2;2AgI = 2Ag+I2 固体逐渐变成黑色,这是单质银的小颗粒。
1.卤素单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分别呈什么颜色?Cl2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它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均呈黄绿色,与气态颜色相近。Br2、I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所以它们在水中颜色较在有机溶剂中的颜色浅。
这是暑假做家教的时候准备的资料,希望你满意。

1化学方面:
(1)物理性质:镁,化学符号Mg,相对原子质量为24,银白色金属;熔点
648.8°C,沸点1107°C,密度1.74克/厘米³.
(2)化学性质:能与卤族元素反应,例如:Mg+Cl2---(点燃)MgCl2
能与氧气反应:Mg+O2——MgO
能与稀酸反映:H2SO4+Mg==MgSO4+H2(气体)
能与沸水反映:Mg+2H2O==Mg(OH)2+H2(气体)
注:镁位于第三周期第二主族,所以你可以找和他相邻的元素,他们的结构性质都相似
2生物方面:是生物生活的必须元素,不能缺。在植物体内,以离子态存在。 新叶含的镁比老叶多。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答: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x09Na\x09Al\x09Fe 与O2反应\x09常温下氧化成Na2O;点燃生成Na2O2,Na保存在煤油中\x09常温下氧化生成致密氧化膜,使得铝耐腐蚀,纯氧中可燃\x09潮湿空气中腐蚀,纯氧中点燃生成Fe3O4 与H2O反应\x09 受氧化膜阻碍\x09 与酸...

高一化学 金属及其化合物
答:(1)焰色反应: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能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是鉴别物质的一种方法,但焰色反应只是一种现象,而且焰色反应中只认元素,不认元素的存在形态。(2)焰色反应蘸取待测液的金属丝最好是铂丝,也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或镍丝等代替,使用前要用...

求救!高一化学有关金属的资料
答:基于水银和金属的这些特性,同时人们也认识到水银的化合物并非金银,炼金家们认为应该有一种特别方法可以使便宜的金属铜铁锡等变成贵重金属金银,他们称转变的秘方是一种叫“哲人石”的东西,但千百年来,“哲人石”只是炼金家的一种幻想,谁也没有发现这种东西。俄国学者莫洛佐夫写了一首题名为《七种...

高一化学常见金属(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
答:取自我的化学笔记- -一,钠 白色质软金属 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实验室中用煤油储存,原因: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所以可沉于底部.化学性质:4Na+O2=2Na2O 空气中被氧化2Na+O2=Na2O2 生成淡黄色固体2Na+Cl2=2NaCl 现象 剧烈燃烧 发出黄色火焰 大量白烟2Na+S=Na2S 两种固体研磨爆炸.2Na+2H2O=2NaOH+H2...

高一化学。。。金属Al的性质。。。知识点
答: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创建电池后,1808~1810年间英国化学家戴维和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都曾试图利用电流从铝钒土中分离出铝,但都没有成功。贝齐里乌斯却给这个未能取得的金属起了一个名字alumien。这是从拉丁文alumen来。该名词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对具有收敛性矾的总称,是指染棉织品时的媒染剂。铝...

高一化学必修一共有多少个元素
答:20个常考化学元素:1氢(qīng)。2氦(hài)。3锂(lǐ)。4铍(pí)。5硼(péng)。6碳(tàn)。7氮(dàn)。8氧(yǎng)。9氟(fú)。10氖(nǎi。)11钠(nà)。12镁(měi)。13铝(lǚ)。14硅(guī)。15磷(lín)。16硫(liú)。17氯(lǜ)。18氩(yà)。19钾(jiǎ)。20钙(gài)。

高一化学。。。金属Na的性质。。。知识点
答:钠还能与某些有机物反应,如钠与乙醇反应: 2Na+2C2H5OH→2CH3CH2ONa+H2↑(生成物为氢气和乙醇钠)有关化学方程式 ⑴与非金属单质: 2Na+H2=高温=2NaH 4Na+O2=2Na2O (白色固体) 2Na+O2=点燃=Na2O2 (淡黄色粉末)⑵与金属单质反应 4Na+9Pb=加热=Na4Pb9 Na+Tl=加热=NaTl ⑶与水: 2Na+...

高一化学碱金属总结
答:一、碱金属元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相似性 递变性 颜色和状态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熔点 沸点 核外电子层数 化学性质 锂 Li 3 银白色,柔软 1 单质都是强还原剂,都能与氧气等大多数非金属反应,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钠 Na 11 钾 K 19 铷 Rb 37 铯 Cs ...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详细点
答:极性键:不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A—B型,如:NH3,HCl,H2O,CO2中存在极性键 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活泼的金属(ⅠA、Ⅱ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ⅥA、ⅦA)间形成,如:NaCl,MgO,KOH,Na2O2,NaNO3中存在离子键 注:有NH4+离子的一定是形成了离子键;AlCl3中没有离子键,是典型的共价键 共价化...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
答:这篇《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是 高一频道为你整理的,希望你喜欢! 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