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以后,草原民族两次征服农耕民族,而唐以前几乎没有?

作者&投稿:咸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个问题说起来,可以写一本书,而且会很厚。真要解释的话,其实就是四个字,此消彼长。

华夏的历史其实是南方的农耕民族和北方的游牧渔猎民族争雄的历史。整个的过程中就充满了血腥,又彼此融合,最终成就了这个世界人口最大的民族。但为什么从秦汉开始,除了极少数的时期,比如汉初,由于战乱导致汉国力下降而不得不和亲之外,一直到隋唐,都是吊打草原游牧渔猎民族居多,唐以后,两者之间的局势就完全反转了呢?

中间又发生了什么?

其实原因也并不复杂,无非就是在彼此较量的过程中,一方完善了自身,而对应的另一方则自废武功,自我设限。此消彼长之下,结果就实实在在的体现在最终的战争结果上了,而导致本来颇占优势的一方成了被吊打的一方。

这方面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具体而言就是草原民族、渔猎民族在社会结构、税收、军队组织、军事技术等都全面向农耕民族学习,并吸收了其中的精华。这样草原民族既保留了自身军民合一、兵员素质一流的优点;而农耕民族则在连番的内乱之后,从宋开始,通过层层自我设限,给自己套上了一层层的枷锁,自废武功。

具体而言,实际上,从春秋开始,就有玁狁、荤粥、戎狄活动于东北、漠北和西北的记录,但在这个时期,实际上对中原是没有冲击力的。匈奴的活动在战国晚期开始频繁,在秦末蒙恬、赵国名将李牧就以北拒匈奴而名垂青史。

匈奴的巅峰之作自然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白登之围”。匈奴冒顿单于围困汉高祖刘邦于白登山七天七夜,最终得靠陈平的夫人路线,通过大单于阏氏才得以逃出生天。

但事实上,此时的匈奴虽然能够困住刘邦,虽然史书记载是因为陈平鼓动阏氏,但真正的事实肯定不是这么简单。关键是他虽能困住刘邦,却吃不掉刘邦。当时的匈奴虽然在野战中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进入阵地战之后,不论是攻坚还是破防,其实都有很大的缺陷。尤其是其缺少攻城器械,缺少攻坚装备,使得他一时是吃不掉刘邦的,而汉家的援军正在源源不断赶来。如此情势之下,才是冒顿单于最终退却的关键。

这一点不止在匈奴身上存在,后来的柔然、突厥其实都一直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缺陷。

草原部落在早期在社会结构方面非常松散,单于实际上更是一个盟主而不是一个皇帝,各个部落更像是加盟商而不是其直接部下,兵、民、财物都归各个部落所有而不是单于公有,单于对这些的处置权力很弱。

这样松散的结构下,整个草原和森林的游牧渔猎民族其实组织是很松散的。

另外,在军事科技上,草原部落其实也是很落后的。就比如匈奴,虽然由于从西方得到了一些炼铁的技术,但在军队的形态组织、战术战法方面都无法与汉军相比。这一点你从早期匈奴的战法上就可以明确看出。早期匈奴对汉地通常是以骚扰抢掠为主,基本上你很少看到匈奴直接攻城。就比如著名的马邑之围,也是聂壹以里应外合赚开马邑城门为诱饵使得单于三十万大军倾巢而出。原因就是匈奴缺少攻城的器械、装备,对于攻城而言,完全是束手无策。

另外,在马镫发明之前,草原部落的主要打法就是以轻骑骚扰为主。这种打法打的很轻,以速度敏捷著称。但随着霍去病等发明新的骑兵打法以后,即以骑兵集团化冲击对付骑兵的骑射骚扰,反过来对匈奴造成了重大打击。

而马镫的发明,使得骑兵与马匹的结合威力更足,从而使得到了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骑兵的冲击性打法成了主流。这样的打法在入主中原的鲜卑人手中威力达到了巅峰。其最典型的一战就是北魏击败后燕的参合陂一战。此战鲜卑人将骑兵的冲击性打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打的后燕元气大伤。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草原民族已经完全吸收了由汉家军事天才卫青霍去病等人发明的骑兵打法,也更快地吸收了马镫等在器械等方面的革新。

最主要的是,随着与农耕民族交流的居多,草原部落在组织方面也在快速进化,已经完全改变了部落联盟松散的组织结构。

事实上,不管是辽金还是蒙古、女真,其组织结构都非常严密。成吉思汗拥有以名为“怯薛”的禁卫军,并将各部落按千户、百户统编,成年男子均有出军之义务,上马备战斗,下马屯聚牧养,实行兵牧合一的制度,使军事组织与社会组织融为一体。其组织已经非常严密了。后来女真的八旗制度则更上层楼,已经早就不是匈奴那种松散的组织结构了。

再加上,由于草原沟通东西方的优势,他们其实在吸收军事科技方面更有优势。比如元征西夏、金、南宋的时候,就使用了很多来自于西亚、中亚、东欧的军事科技,其中的回回炮,更是在攻打南宋的时候发挥除了巨大的威力。

组织比汉得更加严密,军事科技比汉得更加先进,如此一来,本就开始具备某种优势。

而农耕民族自宋开始,又自废武功。

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国内大乱。

赵匡胤上位以后,曾经就这个问题问宰相赵普:“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

赵普的解决方案是:“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我们来看看宋的兵制:

首先,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拆得七零八落。宋以枢密院掌军权、军令而不统兵;以三衙即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分别统领禁军和厢军,却无调兵之权;遇有战事,由率臣临时领命出征。是不是眼熟?战区军区,其实意思差不多。

也就是兵、将分离,军、财政分离;强干弱枝,禁军中最精锐的殿前军驻守在京城,侍卫亲军驻扎在各地。京城的人马最为精强,各方镇知道兵力不敌,不敢造反。这就是“强干弱枝”。如果京城有变,在各地驻扎的禁军联合地方的兵力,也足够对付变乱。这样就“内外相制,无轻重之患”,这就是“内外相维”。

关于宋朝军制,还有一个很奇葩的设置,也就是说,为了防止武将叛乱,禁军在兵力部署上,大致一半守京畿,一半戊诸郡,京城与畿辅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内外相制。同时实行“更戊法”,畿辅与诸州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以使兵不识将,将无专兵。

你可以看看,宋朝军制设置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防范军队造反使用,如何能够削弱战斗力他就如何来。可历朝历代战斗力强的军队,其实通常都是人财物一体,兵将一体的。而宋从不如此。而且这种军制一直延续下来。可以说,从此以后,军队造反的难度极大,唐的藩镇割据,安史之乱的局面确实再没发生过。但从此以后,汉族再也没有了开疆拓土的能力。强汉盛唐也就只存在梦里了。

这么一比较,答案就很清楚了。一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方面是割了蛋蛋不算,还戴上枷锁,那输赢自然就很清楚了。



~

为什么唐以后,草原民族两次征服农耕民族,而唐以前几乎没有?_百度知 ...
答:这方面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具体而言就是草原民族、渔猎民族在社会结构、税收、军队组织、军事技术等都全面向农耕民族学习,并吸收了其中的精华。这样草原民族既保留了自身军民合一、兵员素质一流的优点;而农耕民族则在连番的内乱之后,从宋开始,通过层层自我设限,给自己套上了一层层的枷锁,自废武功。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为何唐代之后开始发展农业呢?
答:而当时契丹联盟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征调军队,但其余的狩猎渔牧等经济生产活动而仍归契丹各部落自行处理,在唐初契丹族开始有了共同的联盟酋长,联盟加强的趋势不断深化。而这也为后来契丹族小农经济基础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上层制度保障。在唐朝初期东突厥势力迅速崛起严重威胁到唐朝统治,唐贞观二年契丹...

为啥唐朝之前没有游牧民族来征服中原呢?
答:唐后,不管蒙古族还是女真族,其组织结构都变得更加严密。成吉思汗拥有名为“怯薛”的禁卫军,并将各部落按千户、百户统编。成年男子均有出军义务,上马则备战,下马则牧养,实行兵牧合一的制度,使军事组织与社会组织融为一体。后来女真的八旗制度则更上层楼,早已不是唐以前匈奴的那种松散...

黄土高原的历史演变
答:大约在八百万年以前,黄土高原地区是一片汪洋的湖泊,其西起青海日月山,东到河南洛阳,南至陕西秦岭,北到陕北长城,湖面辽阔,水如汪洋,面积有如今的六个渤海之大。可称其为黄土原湖。在这巨大湖泊的西岸,是一片广阔的沙漠,南边和东边是一片荒芜的山,那时期,地球上的天气干燥而寒冷,到处吹着...

为什么隋唐以后少数民族政权越来越多了?是因为唐朝的民族交融让少数民族...
答:其实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隋唐之后历史记载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对少数民族感觉越来越多,第二个是少数民族在中古时期确实达到鼎盛时期了。先来说第一个原因历史记载的原因,因为隋唐之后离我们比较近,所以了解的比较多,感觉少数民族越来越多了,其实在隋唐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是少数民族的高峰期,那时...

唐朝之后,为什么游牧民族变得越来越难以对付?
答:确切的说,这个原因萌芽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中央帝国连续三次、动员了百万规模的军队,却消灭不了一个蛮夷政权。从这个时候开始,所谓的草原民族就越来越难打了。其实,更恰当的表述应该是草原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中原王朝已经无力打遍整个地理视界。01.草原问题在唐以后发生了颠覆变化 从地理视界来看,...

为什么在唐朝以前,游牧民族几乎没有征服过农耕民族?
答:唐朝以前,游牧民族没有征服农耕民族是因为他们在军事和社会结构方面都是非常差的,后期则不同,由于领导的变更,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牧民族早期的社会结构非常松散。因此,当时的游牧统治者更像是盟友而不是君主。草原上各部落相对松散,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原联姻模式,还没有形成中原集权。游牧民族...

史话:汉族发展到唐宋高峰后为什么游牧民族优势
答:他们以蒙古大草原为活跃中心,贸易对象包括周围其他游牧民族、森林狩猎生活者、沃洲农业人民,而最主要的,便是丰裕农产地带的汉族中国。汉族产品如谷物、丝织物、工艺品等,是当时匈奴社会所不可缺少和大量被充作转手贸易的资本,这也被文献和考古资料所证实。游牧民族与周围定居地带间的交换式贸易,只是他们取得所需要...

汉唐之后,中国不能再横扫大草原的关键是什么呢?
答:纵观历史,汉朝是对领土意识最强的朝代,可谓是做到寸土不让,也是最强硬的国家,谁不服就打谁,打的服为止。打的匈奴闻风丧胆,不敢再犯。唐朝更是中国封建历史最强盛的时代,唐朝更是多民族交融,文化经济空前繁荣,唐朝的节度使就是保卫国土边疆。汉唐之后中古不能再横扫大草原关键应该是征兵制度的改革...

建国以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两次巨大变革如何理解
答:各民族的社会改革,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第二步是社会主义改造,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许多少数民族或者他们中的一部分,还分别处于奴隶制、封建农奴制、封建地主制等发展阶段,没有或者很少有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