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勇将,名将,名臣有哪些?以及他们的介绍。最后全一些 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作者&投稿:姚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TOP 10 李文忠
  明史载: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出身够可以,朱元璋的亲外,随朱一起打天下,勇冠三军,戏勇冠诸将。也就是说就连常遇春这样的勇将也只能排在其下,勇武可见一斑。漠北阿鲁浑河之战,马倒步战,仍杀伤无数,义乌之战,引千骑横突张士诚部,杀伤数百,全身而退,新城之战,身被数围,大呼奋击,一战破张士诚二十万大军,悍勇不可一世,诸侯皆畏之。
  我个人对李文忠最熟悉的一段是其白扬门之战,勇中有谋,刚中带柔,一代猛将本色尽显无疑。尤为可贵的是其好学问,虽征战沙场仍不懈学习,颇有古人之风。曾有:“兵在谋不在众”之语,刚猛之中不失智谋,可谓智勇皆备。
  唯一可惜的是不得善 终,死于朱元璋的猜忌之下,道理其实很简单,虽是家族之人,终就对他不是很放心,而最放心的办法莫过于从肉体上消灭,所以,他只好死了,没有死于沙场,可叹,可悲!
  勇猛指数6 智谋指数7 总评 6.5

  TOP 9 马超
  字孟起,号"锦马超",长得极蚰,按现代人的标准整个就一酷哥,可恨的是他不但酷,还狠,都是MM们最喜欢的呀。陇右人,世居羌胡边,以其勇深得胡人之心,号之为"神威天将军".
  潼关之战是其一生中的巅峰之作,打得横扫北方平定诸侯如探囊取物一般的阿瞒割须断袍而走,帐下诸将竟无人敢拂其锋芒,这可是些称雄三国的狠角呀,曹仁,夏候兄弟,张颌,哪一个不是个个顶个的主儿?后兵败投告刘大耳,郁郁而终,殊为可怜。
  勇猛指数6.5 智谋指数 5 总评 5.5

  TOP 8 英布

  又名黥布,因其曾受过秦法"黥刑"而得名,楚九江王,汉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是当时仅次于西楚霸王的第二号狠角色,当时号称"勇悍"的什么樊哙啊,夏候婴呀什么的碰到他基本上是一战而定,压根不是个。打得刘老二几次屁滚尿流,所谓"伤得越痛,爱得越深",也使他下了本钱拉拢英布,一旦得手,如获至宝,可惜的是英布自投汉以后几无建树,还不如呆在楚那边风光。
  巨鹿之战,引数千楚兵为先锋击三十万秦军,无往不胜,悍通显于诸侯,为最终击溃秦军主力立下头功,后奉项羽令坑杀二十万秦军于新安,击汉之役,引军破三秦天险涵谷关,骁勇异常,项羽大封诸侯,布为九江王,杀楚怀王。
  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惧诛而反,击汉楚王部,败之,破汉荆王部,尽收其地,兵,糖,又与汉军主力相持与甄,刘邦见其悍勇不敢应战,固守城池,留下一对千古妙对:汝何故而反?刘邦问。俗为帝耳!英布答。他的想法是不错的,可惜此时天下已定,民皆不愿战,后大战之下兵败身死,落得个千古骂名。

  勇猛指数 7 智谋指数 6 总评 6.5

  TOP 7 史万岁
  隋初四大名将之一,出身名将世家,15岁从征,后以副将从征平定尉迟同(有一个舟之底),每战必先登,勇冠三军,邺城之战,败势已定之下,拔马奋击,大呼"事急矣,吾当破之",突入敌阵,立杀数十人,方止住阵脚,后杨坚登位,以戴罪之身以凉州道帐下武将身份出征,与突*可汗定"士卒何罪,愿得勇士单挑以绝胜负"之约,史载"万岁驰斩其将而还。突*大惊,议和而退",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以单挑的形式决定战局的例子,单凭此,史万岁便该名流千古。

  后史以行军总管身份随杨素平高智慧之乱,引2000军偏师,千里而进,历700战,与主力失去联络,皆以为其已全军败亡,杀伤以十万计。后以此功加封,并进入四大之列。

  大斤山之战,突*军与随军相遇,敌哨骑回报隋军主将为史万岁,突*可汗大惊,说道:得非敦煌斩吾勇士者乎?"在得到哨骑确认后慌张撤退,被隋军跟进斩杀万人,其勇由此可见。

  结局,嘿嘿,又一个不得善终的,又一个死在自己人之手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这个史万岁昏了头,为了替将士请功,不注意言辞用语,在朝堂之上跟杨坚对着干,有失文帝威严……

  勇猛指数 7.5 智谋指数 7 总评 7
  TOP 6 吕布
  字奉先,只是为人不仗义。公认的三国第一猛将。悍勇世无所匹,单挑关张刘,也只是稍现败象,从三人包围中从容而去.

  勇猛指数 8 智谋指数 5 总评 6.5

  TOP 5 斛律光
  字明月,高车族,北齐名将,出身将门,其父斛律金,官至大司马,咸阳王,其弟为齐幽州刺史,可谓一门三杰,最初投候景(后来杀了梁武帝的那个),有人便对候景说"斛律家小儿,不可使其三度为将,后夺人名",原因就是因其自小"少言语,工骑射,具兵事,一郡皆服".十七岁时便"生擒敌勇将",少年得志。与高欢出征,一箭射落大雕,高欢赞道:此射雕手也。此后,北齐一军皆呼之为"射雕将军"(跟郭靖差不多,北方民族对弓马之术很看重)。

  纵观《北齐书。斛律光》传,如"光自驰马迎之,斩敌将","光自生擒敌首领"之样的描述比比皆是,客观的说,北齐书的内容基本是可*的,可信度要远大于南朝的几本史书,能得如此高的评价,斛律光之勇自不待言。

  实是求是的说,斛律光不但是勇将,更是名将,在整个南北朝可以排得进前五位,与韦睿,刘裕,韦孝宽,陈庆之之流并列,只是由于本篇的大方向不在此,又因其非我族类,就不便多说。结局一样不妙,又一个死于自己人之身的猛将,可怜得紧。呵呵

  勇猛指数 8.5 智谋指数 8 总评 8

  TOP 4 霍去病

  单是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便足以使其名载史册,更可贵的是其对匈奴的战绩,不败之将更是难得,像上文所述诸将,皆有败绩,且有些还败得很惨,象这样出身皇族亲引铁骑出塞,令胡骑丧胆,汉子振奋的名将极为难得,此前曾在"十大名将系列"中有他,故不多说

  勇猛指数 9 智谋指数 9 总评 9

  TOP 3 杨再兴

  小商河一战,令无数后世子孙为之扼腕,数百将士面对数十倍敌军(女真人主力骑兵部队,战力之强可以想见)发动了奋不顾死的冲锋,虽尽数死于沙场,却使威名流芳百世,仅杨再兴一人便"杀敌将数十,斩胡骑数百",其中不乏元帅一类的重要将官,可谓死得其所,据史记载死后岳家军为其收尸,仅从其身体内烧出的铁箭头就达两斤以上,惨烈非常。

  据称其为杨老令公之后,初为义军帐下大将,后受到岳家军的进攻,斩,杀岳家军数位将官,所括岳王的亲哥,兵败投降,为岳家军帐下与高宪,岳云并列的三员猛将之首,数次随岳家军击女真骑兵,杀伤甚众,胡骑皆畏之,闻之至则尽拔马避之,以全性命。想来可笑,印象中的女真人打仗是不怕死的,怎么会怎样?想来女真人所谓的不怕死也只是一种表现现象,在明知进必死退可生的情况下一样不会放弃生命的,呵呵。

  勇猛指数 9.5 智谋指数 6 总评 7.5

  TOP 2 冉闵

  冉魏政权的君主,死后被其对手追封为"魏武悼天王",一个武,一个天王,入木三分地体现了胡人对其深深的畏惧之心。

  作为南北朝时期北方汉族的精神支柱,冉闵的威猛至今还在一些地方流传,乱华之六胡经其征战厮杀只剩其四,为汉文化在北方的延续流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人将在短时间内新写个长篇,内中便有对冉闵浓墨重彩的描述),日本人更是将其称为与项羽并列的猛将之首。

  "闵左操双刃矛,右执钩戟",骑赤龙,一生死于其手下的敌军以万计,死于其政权,军队下的胡人更是以十万计,曾创造过以弱击强九战九胜的战例,帐下军士皆勇冠三军,竟与楚霸王之八千江东子弟不相上下,仅被难一役便"斩燕将数十,杀燕骑三百余",勇烈可见一斑,只是由于战马被杀,步战力尽被擒,面对胡主责难,尤自怒斥:“天下大乱,尔曹夷 狄禽 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被杀之后,天降三日大雪,又大旱,燕主疑惧,封其为"悼武天王"这才作罢。

  勇猛指数 10 智谋指数 8 总评 9

  TOP 1 项羽
  只要是中国人,不管是学什么的,上过什么学,或者是没上过学,提起此人无不了若指掌。巨鹿之战,三万破三十万,彭城之战,三万破六十万,如此悬殊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作为一个失败者,得到了远比成功者刘邦更高的认同度与同情,实在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中国人从来就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一个如此悲情英雄竟能在民间拥有如此的知名度,实在是很令人费解

  勇猛指数 10 智谋指数 7 总评 8.5

  千秋功罪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千古完人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入翰林院,从倭仁等习程朱理学,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后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升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
  扶棺谏君海瑞
  海瑞(1514-1587),广东琼山人,即现在的海南岛,字汝贤,号刚峰。他取此号的意思是一生以刚为主,要终生刚直不阿。因此人们尊称为刚峰先生。海瑞是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由于敢于直言进谏,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谋利,被人民称为海青天、南包公,其英名流传至今。
  第一清官于成龙
  于成龙(1617-1684)字兆溟,山西永宁人,出生明朝末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45岁时,被朝廷选拔担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经过兵灾,城中只留下6户居民。于成龙带领百姓垦种荒地,一面请求朝廷宽免捐税,“与民相爱如爱人父子”。经过7年的努力,流亡外地的百姓纷纷返回家乡,罗城很快改变了面貌。
  改革大师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 王安石在哲学思想方面,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传统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洪范传》、《老子注》是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后者已经散佚。他的文章以论说见长,列于唐宋八大家。在诗歌方面,早年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有集本传世,一是《临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两本都掺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于舒、荆,死后又谥为文,故也称为王荆公或王文公
  治国奇才刘晏
  刘晏(公元715-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人(今山东东明县东南),天资聪颖,才华横溢。

  千秋镜鉴魏征
  魏征(580-643年),字直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幼年丧父,穷困失意,扔下家产不经营,有远大志向,对于各种书籍、学问能够融会贯通。正如史书所载:“魏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好读书,多所通涉。”史书中关于魏征政治生涯的记载,最 早没过于隋大业十三年(617年)、说武阳邵丞元宝藏是魏征的朋友,他在大业十三年起兵响应李密时,让魏征掌管文书。后来,魏征随李密降唐。贞观七年,魏征由于忠于职守,勤勤恳恳,积劳成疾,恳求太宗免去他侍中职务,太宗一再挽留,但他坚辞,后被任命为特进,仍旧参与门下省事务,实质转为加官的顾问,直到去世。君臣二人齐心协力,共同开创了中国封建史上辉煌的一页--“贞观之治”。
  流芳千古房玄龄
  房玄龄(579-648),名乔,字玄龄,今相公庄镇房庄人。唐初名相。房玄龄自幼机警聪明,贯通典籍,善于写作,书法擅长草隶。18岁举进士,隋末授羽骑尉,在秘书省校对书籍。隋开皇(581-600)年间,天下统一,房玄龄暗告其父,皇上无功无德,虽居帝位不会长久。李世民巡视渭北时,房玄龄扶杖进谒于军门,两人一见如故,授玄龄为秦王府记室,封临淄侯。秦王每次征战房玄龄必跟随,其他将领争相收取珍异之物,唯独玄龄广收人才致之王府,人人都愿尽死力。秦王曾说:“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如邓禹。”当时秦王与太子有怨恨,召房玄龄计议,房玄龄引杜如晦协商判决大计,太子忌恨二人,进谗言于高祖,二人皆被斥逐还第。事平后,秦王被封为皇太子,房玄龄被提拔为右庶子。太子即位,房玄龄为中书令,后进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更封魏国公。他从政数载,与杜如晦同为唐太宗重要辅佐,历史上的 “贞观之治”与他们的力促执行是分不开的,“房谋杜断”被传为佳话。贞观十七年(643),太宗下令画24功臣像于凌烟阁,画中即有房玄龄。后封为梁国公,受诏与诸遂良重撰《晋书》,修订《唐律》。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著作有《高祖实录》20卷,与高士廉等撰《文思博要》200卷。
  房玄龄晚年曾多病,太宗见到他的样子便痛哭流涕,命御医临床问候,尚食供膳,并每天上奏起居情况。见他稍有好转,便喜形于色。房玄龄病危时,太宗命令把苑墙凿开以便问候,并亲自握手与他诀别。死后赠太尉、并州都督,谥“文昭”,陪葬昭陵(唐太宗之墓在今陕西省礼泉县境内)。后因受其儿子所累,至永徽年间,被朝廷认为谋反,房玄龄次子房遗爱被杀,其妻太宗之女高阳公主被赐自尽,公主之诸子流配岭南。
  改革斗士商鞅
  商鞅,战国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又名公孙鞅、卫鞅,卫国(今河南濮阳)人,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38年。商鞅是战国时没落贵族的后裔。他从小就"好刑名之学"。所谓"刑名之学",即指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一套法家学说。年轻时,商鞅在魏国进一步研究了法家思想,总结了李悝、吴起的变法经验,完善了自己的法家理论。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应召入秦,进献富国强兵之策,便提出变法重点放在两面个方面:一是废除旧的封建领主制,把秦国建成一个封建地主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二是推行农战政策,发展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军事力量。他的变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次从秦孝公三年开始,主要内容包括:编造户籍,实行什伍连坐;奖励军功,颁布按军功赏赐的制度;奖励农耕,制定"垦草"开荒的法令等。第二次变法在秦孝公十二年开始,这次变法比第一次更进一步,主要有"开阡陌封疆",废除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制;普遍推行县制,设置直属于国君的县一级行政机构;直接征派赋役,按户按人征收军赋;统一度量衡,取消各领主的家量;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等。经过这两次变法,完成了秦国从封建领主制到封建地主制的历史转变,封建领主贵族的经济势力和政治势力逐步消除,封建地主制的新兴政权日益巩固;农业劳动力增加,耕地扩大,以粮食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日益发展,工商山泽之利主要集中于封建国家之手,政府的财政收入日益富裕;农战方针具体落实,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一步步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些改革揩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商鞅遂遭到政敌的迫害,车裂而死,全家亦被杀害。商鞅的重要政见经后人整理,成《商君书》二十九篇,《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今存二十四篇。
  天下归心周公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等人。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周公临终时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离开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怀谦让,把他葬在毕邑,在文王墓的旁边,以示对周公的无比尊重。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伍子胥:吴国名将,经典之战:伐楚灭越,掘墓鞭尸
  吴 起:魏(楚)国名将,经典之战:灭亡陈、蔡国
  孙 膑:齐国名将,经典之战:围魏救赵
  乐 毅:燕国名将,经典之战:围困即墨
  廉 颇:赵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成名经典:伐齐讨魏
  赵 奢 赵国名将, 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
  李 牧:赵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经典之战:大破匈奴
  白 起:秦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经典之战:长平之战
  王 翦:大秦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昆吾剑,经典之战:横扫六合
  蒙 恬:大秦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成名经典:万里长城
  章 邯:大秦名将,座驾:五花骢,兵器:龙雀大环刀,经典之战:定陶之战
  项 羽:西楚霸王,座驾:踏雪乌骓马,兵器:天龙破城戟,经典之战:巨鹿之战
  张 良:大汉军师,座驾:四驱战车,兵器:羽扇,经典之战:十面埋伏
  韩 信:座驾:五明骥,兵器:鱼肠剑,经典之战:暗渡陈仓,井径之战,垓下之战
  冒 顿:匈奴单于,座驾:大宛,兵器:圆月弯刀,经典之战:鸣钲指射,白登之围
  周 勃:西汉名将,座驾:乌骓马,兵器:鬼头刀,经典之战:铲除诸吕
  周亚夫:西汉名将,座驾:踢云乌骓,兵器:七星剑,经典之战:平定七国之乱
  李 广:西汉名将,座驾:千里雪,兵器:梨花枪,飞将军,经典之战:马邑大捷
  卫 青:西汉名将,座驾:菊花青,经典之战:攻占“河南地”,漠南大捷,
  霍去病:西汉名将,座驾:踏雪无痕,兵器:梅花枪,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赵充国:西汉名将,座驾:银鬃马,兵器:雁翎刀,经典之战:平定西羌
  刘 秀:东汉开国皇帝,座驾:白龙马,兵器:龙泉剑,成名之战:昆阳之战
  马 援:东汉名将,“马革裹尸”创始人,座驾:大宛马,兵器:象鼻古月刀
  班 超:东汉名将,,座驾:卷毛兽,兵器:冷血剑,成名经典:“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虞 翊:东汉名将,座驾:银鬃马,兵器:虎头枪,经典之战:添灶进兵
  诸葛亮:蜀汉丞相,座驾:四轮车,兵器:鹅毛扇,经典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
  曹 操:东汉丞相,座驾:绝影,兵器:倚天剑,经典之战:官渡之战
  关 羽:汉寿亭侯,座驾:赤兔马,兵器:青龙刀,经典之战:斩颜良,水淹七军
 周 瑜:江东大都督,座驾:汗血马,兵器:干将剑,经典之战:赤壁之战  
吕 布:东汉诸侯,座驾:赤兔马,兵器:方天画戟,经典之战:徐州争夺战
  司马懿:曹魏大都督,经典之战:祁山攻防战
  陆 逊:江东大都督,经典之战:彝陵之战
  姜 维:蜀国名将,座驾:紫电喷云兽,兵器:绿沉枪,经典之战:九伐中原
  杜 预:西晋名将,经典之战:灭亡吴国
  祖 逖:东晋名将,经典之战:祖逖北伐
  谢 玄:东晋名将,兵器:三才剑,经典之战:淝水之战
  韦孝宽:大隋名将,座驾:赤炭火龙驹,兵器:三停刀,经典之战:平定三叛
  长孙晟:大隋名将,座驾:千里追风驹,兵器:五神飞钩枪,经典之战:大破突厥
  高 颍:大隋名将,座驾:虎类豹,兵器:崩童户撒刀,经典之战:东征高丽
  杨 素:大隋“铁帽子王”,座驾:拳毛骢,兵器:虬龙棍,经典之战:大破突厥
  李 靖:大唐名将,座驾:浑红马,兵器:方天画戟,经典之战:大破突厥
  秦叔宝:大唐名将,座驾:黄膘马,兵器:八宝驼龙枪,经典之战:取瓦岗
  尉迟敬德:大唐名将,座驾:乌骓马,兵器:水磨竹节鞭,经典之战:玄武门
  薛仁贵:大唐名将,座驾:白玉驹,兵器:方天画戟,经典之战:东征朝鲜
  安禄山:胡人,座驾:黄瓜马,兵器:独脚铜人,经典之战:安史之乱
  李光弼:大唐名将,座驾:青腚马,兵器:透甲枪,经典之战:平定安史之乱
  郭子仪:大唐名将,座驾:九花虬,兵器:方天画戟,经典之战:平定安史之乱
  李 朔:大唐名将,座驾:追风驹,兵器:九齿迎风镗,经典之战:雪夜入菜州
  李 绩:大唐名将,座驾:狮子花,兵器:缠丝枪,经典之战:战平高丽
刘仁轨:大唐名将,座驾:青鬃马,兵器:豹环柄刀,经典之战:孤军镇百济
裴行俭:大唐名将,座驾:狮子骢,兵器:抽屉枪,经典之战:大破突厥
高仙芝:大唐名将,座驾:大宛马,兵器:锯齿飞镰刀,经典之战:大破吐蕃
朱温:后梁建立者,座驾:浑红马,兵器:三尖两刃八环刀,经典之战:破黄巢
李克用:五代十国名将,座驾:胭脂马,兵器:虎威戟,经典之战:破黄巢
李存孝:五代十国名将,座驾:火焰驹,兵器:溜金槊,经典之战:十八骑取长安
王彦章:五代十国名将,座驾:干草黄,兵器:浑铁枪,经典之战:战五王
赵匡胤:北宋皇帝,座驾:赤炭火龙驹,兵器:盘龙棍,经典之战:建立北宋  
曹 彬:北宋名将,座驾:银合马,兵器:齐凤朝阳刀,经典之战:战幽洲
杨延昭:北宋名将,座驾:万里云,兵器:芦叶枪,经典之战:镇三关
李元昊:西夏国王,座驾:雪花马,兵器:朴刀,
耶律休哥:辽国大将,座驾:花斑豹,兵器:丹凤朝阳偃祥三停刀
穆桂英:北宋名将,座驾:桃花马,兵器:梨花枪,经典之战:大破天门阵
狄 青:北宋名将,座驾:青鬃兽,兵器:神机万胜水龙刀,经典之战:破大辽
斡离不:金国二太子,座驾:火龙驹,兵器:金顶狼牙棒,经典之战:攻陷东京
岳 飞:南宋名将,座驾:白龙马,兵器:沥泉枪,经典之战:朱仙镇大捷
韩世忠:南宋名将,座驾:雪花驹,兵器:金背砍山刀,经典之战:黄天荡
完颜宗弼:金国四太子,座驾:干草黄,兵器:宣花斧,经典之战:靖康之变
成吉思汗:座驾:蒙古马,兵器:蒙古钝刀,经典之战:横扫欧亚
拖 雷:忽必烈之父,座驾:蒙古马,兵器:烂银万胜锤,经典之战:横扫欧亚
拔 都:术赤之子,座驾:蒙古马,兵器:蒙古钝刀,经典之战:建立钦察汗国
脱 脱:大元太师,座驾:蒙古马,兵器:囚龙棍,经典之战:镇压红巾军
扩廓帖木儿:大元名将,座驾:蒙古马,兵器:虎天钩,经典之战:镇压红巾军
徐 达:大明名将,座驾:狮子骢,兵器:錾金枪,经典之战:北伐大元
常遇春:大明名将,座驾:追风乌骓马,兵器:虎头湛金枪,经典之战:克大都
于 谦:大明名臣,座驾:汗血马,兵器:莫邪剑,经典之战:保卫北京
戚继光:大明名将,座驾:赭白马,兵器:神威烈水枪,经典之战:平定倭寇
俞大猷:大明名将,座驾:黄瓜马,兵器:青虹剑,经典之战:平定倭寇
袁崇焕:大明名将,座驾:银色拳花马,兵器:虎眼竹节鞭,经典之战:宁远大捷
洪承畈:大明名将,座驾:菊花青,兵器:门扇大刀,经典之战:潼关大伏击
郑成功:大明名将,座驾:闪电追风马,兵器:龙泉剑,经典之战:收复台湾
李自成:农军首领,座驾:乌骓马,兵器:花马剑 经典之战:潼关大战,三战开封
多尔衮:大清名将,座驾:蒙古马,兵器:鬼头朴刀,经典之战:山海关之战
吴三桂:平西王,座驾:万里云,兵器:三停刀,经典之战:山海关战役   康熙帝:皇帝,座驾:汗血御马,兵器:龙泉剑,经典之战:雅克萨之战

,西周的周公。周公即是姬旦,武王的弟弟。不仅协助武王伐纣,而且国辅助成王,平定诸候国之乱,教化国民,以礼治国。

2,齐桓公之相,管仲。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3,秦朝的李斯。李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个名相。李斯在秦做官曾遭排挤,但他写下了反逐客令,为秦朝吸引外来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方略,使秦王得一寸土即为一寸土的一统六国。他用各种手断对六国进行分化瓦解。他提出要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当然他也是个罪人,后人有对他作了“死有余辜”的评论。

4,西汉的萧何。刘邦的评功大会,十分热闹,诸将“拔剑击柱”。但是刘邦还是作出了萧何功为第一的评价,把别的将领比作狗。事实就是如此,萧何相中了韩信人为将,使以后汉军很少败过。汉建后,萧何治赋后方支持前方作战。楚灭后,萧即为了丞相,与民休养,出谋平定诸将的叛乱。

5,东汉末年的曹操。当然了也有人把他作为一个皇帝即魏武。事实上他并未称帝,故作为一名大臣来看。有人说曹操是个奸臣,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治国之能臣,乱世这奸雄”这句话的评论还是公允的。一个建安时代,没有曹操是很难想像的。

附: 有人会认为,这一个时代,没有诸葛亮是不行的。但我认为,诸葛亮的才能,更多是被《三国演义》吹棒而成。而其真正的能力,从蜀国的国力应可看一二。别说相比曹操,就算郭嘉,鲁肃恐怕也难以超过。《三国志》有云:“鲁肃者,不逊于诸葛亮也”。可见诸葛亮与鲁肃是同一水平左右。

6,唐朝的房玄龄。提到唐朝,很多人会想起魏征,其实魏征没有当过相,他是个谏官,当然是个名臣,但不是个名相了。我们也许听说过“房谋杜断”吧,这里的房和杜就是房玄龄、杜如晦。他们都是宰相。唐朝的很律令都是他们在位时制定的,中国的封建制度的完善,并走向鼎盛。他们是出了不少力的。

7,宋朝的王安石。宋朝是个既有内忧又有外患的朝代,在北宋的中期王安石力图变法,但阻力很大,他失败了。但不能否认他的确是一个有见识名相。

8,元朝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公元119——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因住在玉泉山一带,所以又称玉泉居士,契丹人。耶律楚材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医卜及释道之学,并善诗文。燕京被蒙兵破后,他应召会见成吉思汗,并作为顾问留在朝中。元太宗窝阔台当政后,他任中书令(宰相),协助蒙古人管理元朝作出了的贡献。也为蒙元的汉化,文明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9,明朝的刘基。明朝卓越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元末,自幼聪敏,长大后博览群书,因而才干、学识大大长进。他胸怀救时济世之志,于23岁考中进士,投身仕途。后弃官归家。受朱元璋应邀而复出。刘基在统一中国创建明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10,明朝的张居正。张居正也是个很有争议的人。对他贬也很多,甚至褒大于贬。可想而知在明朝那个走向末落的王朝,当官的确很难,当好官更是很难。张居正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当官的。他给明朝后期的政治的确带来了活力,他提出了一条鞕法,也是中国赋治一大大的进步。使得戚继光这样的人才,才有发挥之地

这个问题问的实在是太笼统了,你首先要问哪朝哪代?比如春秋时的齐国名相管仲,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战国杀人最多),赵国名将廉颇,赵奢,名相蔺相如等。如果楼主给我说哪朝哪代,我给你详细的介绍

关羽,人称武圣。张飞,后人评价为万人敌。赵云,长坂坡而出名............

太多了 你不如百度

~

中国历史上的勇将,名将,名臣有哪些?以及他们的介绍。最后全一些_百度知 ...
答:赵充国:西汉名将,座驾:银鬃马,兵器:雁翎刀,经典之战:平定西羌 刘秀:东汉开国皇帝,座驾:白龙马,兵器:龙泉剑,成名之战:昆阳之战 马援:东汉名将,“马革裹尸”创始人,座驾:大宛马,兵器:象鼻古月刀 班超:东汉名将,,座驾:卷毛兽,兵器:冷血剑,成名经典:“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虞翊:东汉名将,座驾:银鬃马...

真正的历史三国武力排行榜前30名是谁?
答:21、夏侯惇:曹魏八虎骑之一,西汉名臣夏侯婴之后,少习枪棒,武艺过人,14岁时,跟从老师学习,有人侮辱老师,夏侯惇杀之,因此以性格刚烈有勇气而出名。征吕布时,惇为布将曹性暗箭射其左目,惇拨矢啖睛,复杀性,两军无不骇然。后惇常为先锋,杀敌破阵,冲锋在前,立功无数。 22、徐晃: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善使大斧,武...

三国中的有那些名将、一一请列出来。 请帮我排和前一百名的名次,好的...
答:1,吕布 大家都公认的,曹操说:吕布不可一人敌.2,黄忠 能打能射,年龄大了尚可与年轻人对战,若年轻时?3,关羽 过五关斩六将不算什么,诛颜良斩文丑才是真功.4,赵云 大战长板坡,敌百将.5,张飞 常要和吕布大战三百回合 连吕布都敬他三分.6,典韦 大盅大勇为一身,墨敢匹...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答:5、 韩信 汉初第一名将。西汉的实际缔造者。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张良)(说实话,老韩实在很强劲,但考虑到其缺乏国际影响,兵法也没传下来,只能委屈排第五)6、 李世民 唐朝的开朝皇帝。有史以来削平天下速度第一,被誉为中华帝国第一明君。但考虑到其手下众多名将的助力,之前的战...

中华十大名臣分别是谁?
答:1、秦琼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

勇敢的中国人
答:关羽-关二哥、赵子龙、张飞、马超、黄忠……这些事三国时期的 还有~~~秦叔宝,这个隋唐时期的……戚继光、俞大猷、李宗猷……嘛,还有很多。我们中国5000多年来的所累积的名臣勇将多如天上繁星、车载数千斗本人实在是感到不堪胜记= =|||如果全部打出来的话就算我打到全部手指断了都未必能打出来~~自...

中华民族英雄人物的资料5个
答: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

《三国》中武将的排名?
答:曹魏八虎骑之一,西汉名臣夏侯婴之后,少习枪棒,武艺过人,14岁时,跟从老师学习,有人侮辱老师,夏侯惇杀之,因此以性格刚烈有勇气而出名。征吕布时,惇为布将曹性暗箭射其左目,惇拨矢啖睛,复杀性,两军无不骇然。(可见其勇)后惇常为先锋,杀敌破阵,冲锋在前,立功无数。三国演义猛将排名22“战斧”徐晃曹魏五大将...

中国唐朝名将
答:许远(709年—757年),字令威,杭州新城(今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上)人,一说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唐代名臣,右相许敬宗曾孙。许远为开元末年进士,曾入剑南节度使府为从事,因得罪节度使章仇兼琼,贬为高要尉。安史之乱时,被唐玄宗召为睢阳太守。至德二载(757年)正月,遭安庆绪部将...

民族英雄事迹故事
答:1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1]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