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马说文言文和类比阅读

作者&投稿:巨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文言文马说都有哪些中考考点

韩愈

一、作者作品:韩愈唐朝文学家。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

二、说的特点: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三、阅读理解:

1、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文写法: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s

3、本文段意:一段: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三段:总结全文,写食马者的愚妄。

4、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用: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7、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

9、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

1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12、《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①伯乐不常有。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4、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5、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6、《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20、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21、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 初中文言文大全之马说

古有良驹者三:踏雪、黑风、赤兔。

踏雪者,骐骥也,奈何人俗贱之,终倒卧于城阙,骈死于槽枥;黑风者,俗马耳,然人怜之惜之,终驰骋于疆场,纵横于天下;赤兔者,千里良驹也,因人马相因,世人尽誉之赞之,终名垂青史,震古铄今。燕丹四年,田光北归,于茫茫雪海中见一白马,奇之,曰:“天大寒,冻乎?”白马仰天长啸。

田光乃燕国善晓马语者,知其言为“吾乃千里良驹踏雪,安惧冰雪哉!”乃裹其体肤,引之回府,养于后院;然食之以俗食杂草,用之于拉碾推磨。踏雪怒曰:“吾有日行千里之能,汝安以俗马之食食吾,蹇驴之功用吾,废吾之能也?!”田光先笑而不答,后谓其仆曰:“疯马耳!”自顾而去。

又三年,荆卿刺秦失败,秦皇嬴政使白起将兵数十万攻燕,未及三月,燕军溃败,秦军围困燕都,田光护燕丹夜遁而走,奈何坐骑困乏,无力奔走,燕丹叹曰:“天亡吾矣!”田光忽记起踏雪,寻之,曰:“汝常自夸有日行千里之能,请速保吾主!”踏雪仰天长叹,叱之曰:“尔等以杂草食吾数载,吾整日累卧于槽枥,围走于磨坊,方今吾安有此能?!”言罢倒地气绝,燕丹、田光亦被俘。始皇初年,蒙家军北却匈奴七百余里,及还咸阳,蒙毅坠马而伤,马亦卒。

蒙毅于道中见一黑马,欲骑之,其兄蒙恬曰:“俗马耳,安配汝骑!”毅答曰:“吾本一草民布衣,若无兄长,无以至今日之爵,吾与此马相得益彰。”遂骑之以还,黑马似通灵性,道行且慢,恐伤主;毅心中甚喜,食其丰草净水,促其日奔走百里以健其骨,且美其名曰:“黑风!”黑风日益强壮。

蒙毅仗此马纵横疆场,所当着摧,所击者破,屡立功勋。始皇嘉之曰:“骁勇无敌!”毅辞曰:“黑风之功!”时赵高作乱,欲害长公子扶苏及蒙氏,黑风伏主而走,不知疲倦,前腿后股受创而不惜,力竭而死,毅亦自殁,赵高叹曰:“忠臣良驹也!”灵帝末年,董仲颖为西凉刺史,于羌地遍寻良驹,尽半载之功,终得一千里马,命曰“赤兔”,遂养于华美槽枥间,奔于西凉旷野上,后与温侯吕奉先于虎牢关前大显神威,世人皆惊俱赞。

然赤兔之心未及甚喜,乃因未逢英主。及魏武破徐州,诛吕布,赠赤兔于关云长,人马皆喜。

后美髯公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据守荆州、威震许都全仗此马,二者相映成趣,盖九州之殊荣,掠四海之赞誉,纵横天地间,傲啸风云上,忠义武圣名垂青史,良驹赤兔亦千古留名,“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评,诚有过之而无不及。良驹踏雪,有千里之能而愤然气绝,何也?此良驹之一惑也。

俗马黑风,身无长处却忠义盎然,何也?此良驹之二惑也。名驹赤兔,身负千里之能兼华夏之美名,响彻寰宇,何也?此良驹之三惑也。

明其所以乎?知其所以然乎?马之俗雅留名与否,才干展示与否,尚需遇主人而谈,何况人之成长成才?由此观之,良驹之惑不惑也。

3. 有关《马说》的中考题

2006年浙江舟山中考语文试卷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

(一)(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参考答案:(一)(11分)19.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云南省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区) (一)(10~13小题,共12分)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参考答案: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

(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 (2)相:鉴别 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 12.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

《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13.参考(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

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2006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9—26题。(一)(12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策之不以其道 ▲ (4)执策而临之 ▲ 20.文中。

4. (2011·安徽中考)阅读《马说》,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见 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4)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5)执策而临之 执: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3分)

1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分)

【答案】

15. (5分)

(1)或:有时 (2)见:显现

(3)等:等同 (4)安:怎么 ,怎能

(5)执:拿着,举着

16. (4分)

(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

1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分)

18.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3分)

5. 阅读文言文< >,回答17—20题

阅读《马说》,完成17——20题 。

(9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食 是 策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9、上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伯乐”各有什么寓意?(2分)20、文中的“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章加以分析。(2分)答案:17、食:通“饲” 是:这样 策:用鞭子打18、想要它和普通的马有一样的才能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呢?19、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的人20、讽刺、控诉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用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

表达了自己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6. 《马说》的考试试题 含有对联题目

《马说》中考练习题 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槽枥( )( ) 粟( ) 外见( ) 食马( ) 祗(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 )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他和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 。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_通______ 含义: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___通___含义:_____ ③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 ③食不饱,力不足。

( )(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 ) 9.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0.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1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C、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D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既克,公问其故。

14、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17、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___________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___________ ”。 18、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

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 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19、《马说》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1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2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3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4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5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炼钢]

( 楼下的是看的我的) 比较阅读是近几年兴起的中考阅读新题型。

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这对以后课外阅读中如何很快地处理众多繁杂的信息是很有帮助的。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比较阅读的形式考查考生分析理解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

在新课程强调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今天,重视比较阅读考查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考题回放] (浙江省金华市2003年中考题) 三、文言文阅读(共22分。

第20、21题各3分,其他每题4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20—25题。 [甲]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与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乙]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③之人,四维④之然后能直。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⑴仕:旧称做官为仕。

⑵事夫子:侍奉晏子。⑶仄陋:狭窄浅薄。

⑷维:维系。引申为辅助。

⑸弼:纠正。 20.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引进) B. 其义可乎(义务) C. 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 D. 晏子逐之(他,指高缭) 21.下面句中加点的“使”与“齐命使各有所主”中的“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晏子使楚 B.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C. 使子为使 D.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

(1) 然则何为使子? (2)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 23. [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 24. [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 〔乙〕文文晏子中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 25. 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比较阅读方法]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考生在比较阅读中可以激发思维的创造性。

比较阅读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积极思维的过程,同学们在考试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1、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先浏览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

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比较时要根据文言语段、题目以及作家作品的情况,进行分析。如在回答词义、句意及用法时,要从与之相关的语句分析和试题的考查点入手,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备答项的相互联系,寻找突破口。这样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原文原句。

并注意知识的迁移、拓展和创新 。 [解题思路点拨] 第20题和第21题都是积累题,考查平时积累的文言知识,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

解释文言实词,必须考虑词的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并联系上下句来理解。这两题都是选择题,要学会先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

第22题是翻译题。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三个原则:“信”(忠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达”(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通要明确、语言要流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翻译的方法有①“留”(保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等照录不翻译)、②“补”(增补应补出的省略成分)、③“删”(删除不译的词)、④“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④“调”(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第23、24题都是阅读理解题,考查对文段中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段中某个词或某句话究竟为何意,一定要紧扣全文的题旨,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说话者说话的语境和的目。如第23题[甲]楚王说话的语境是:楚王想让晏子从小门入从而羞辱晏子的计谋失败后,对眼前的身材矮小的晏子说的。

再联系当时楚国强齐国弱的背景,答题的准确率就高。能用原文。



~

中考马说文言文和类比阅读
答: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马说
答:4.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九方皋相马秦穆公谓伯乐曰:“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您的年纪大了.年:年纪,年岁 ...

马说文言文翻译赏析
答:马已死。他带着千里马的尸骨回宫向国君复命时。 4. 文言文说马 翻译 有一个人养马,马的体形庞大而且很高,雄壮而且有力,鬣毛长得遮住了眼睛而看不见东西。 他曾将马游牧在山中,群兽没有敢与它角斗的。遇见了老虎于是与它打斗,打了一整天,不分胜负回去了。 见到的人告诉它的主人,并赞誉马的神勇。主人说:...

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马说
答:关于"马"的成语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之马 脱缰之马 铁马金戈 天马行空 童牛角马 土牛木马 天粟马角 铜围铁马 乌白马角 舞刀跃马 五花杀马 文君司马 万马奔腾。 2. 初二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的全文翻译 世间有了伯乐,这样之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会经...

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
答: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

马说文言文原文翻译
答:马说是高中文言文中最为常考的一篇。以下是我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马说阅读理解 超难 语文高手来 一定要全对啊 今天就答 急!!!_百度知...
答:15.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6.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7.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8.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马说原文及翻译
答: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马 说 韩 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 ...
答: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意思接近即可) (2分) 小题1:试题分析:“骈”的易拼错,平时要有识记,或是考时用此字组个字,如“骈体文”,就知道它的正确读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