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作者&投稿:豆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育家埃德加•富尔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眼下,“自主学习”已成为教育新时尚,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愿学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2)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怎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呢?
其一、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
新课程一大特点就是强调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趣味性十足的情景中自主发展。毫无生机的课堂教学不光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厌恶老师,更会阻碍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车、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其二、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幽默
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拉近师生关系,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注意力,更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比如在讲解《鸡兔同笼》的练习题时,我问一做错题的男生:一只兔子几条腿?没想到男孩回答:三条。全班哄堂大笑。为了避免尴尬,也为了让孩子记住知识,我略带嗔怪的看着孩子们:“别笑了,龙是在和大家开玩笑呢。龙的意思是说这兔子趴下了,有一条腿藏在了身下。所以就三条腿露在外面。”转过头问龙,“你告诉大家,这兔子一共有几条腿?”“四条!”“你早这么说大家不就都明白了。”这样不仅化解了尴尬,拉近了师生关系,而且使孩子集中了注意力,并对此类知识记忆深刻。
其三、设计合理科学的学习任务,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孩子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基础好些,接受新事物快些,而有的孩子基础相对较差,接受能力也慢。因此教学中“因材施教”显得相当重要。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阶梯式方式,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让每个孩子都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到”,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其四、利用竞争意识,调动学习兴趣。
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竞争意识。竞赛是激发学习动机,调动自身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竞赛的形式可以采取自己与过去的竞赛、个人之间的竞赛和集体之间的竞赛相结合。例如,学生考试成绩超过上一次的,要给予表扬并根据进步的程度分别进行奖励;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小组之间或个人之间进行各种小竞赛。在班里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造成你追我赶,以赶上或超过对手(尤其是自己)为最大满足,激起强烈的学习动机。
其次、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善学
对于掌握了学习方法的人来说,学习是件很快乐的事。不仅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还能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可见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多么重要。
①指导学生重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重视预习环节,强化指导训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有了独立的思考,会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有了预习,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老师以及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所得,帮助同学回答部分问题,从而体会到预习的快乐。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做到查漏补缺,对自己前段时间的学习,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一个自我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容易体会到获得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②课堂上积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质疑问难要比学到知识更重要。课堂上学生会质疑、释疑是其主动学习能力重要的外显行为。教师应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些教师为了完成知识教学目标,采用“填压式”或“问答式”教学。这样做既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③学习中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另外,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历练,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④帮助学生学会和他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积木”活动中,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⑤在多练中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多练才能培养孩子举一反三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练习中,应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求异思维。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空多填和一题多解等,充分利用变式开阔学生思路。练习形式应灵活多样、富于趣味性。练习内容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安排练习,做到难易适量、适度,比例得当,层次清楚,梯度合理。让孩子在练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再次、教会自我评价,使学生会学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自己最清楚什么样的学习最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也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认识的基本手段。自我评价可以分即时评价,阶段评价和总结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
最后、注重家校合作,使学生优学
当今的教育是众多社会力量的合作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可以说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教育,直接决定着教育效果。有些家长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只把目光聚焦在成绩上,逼迫孩子出入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不关心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关心孩子的成长。致使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哪还会自主学习?希望各位家长把目光放长远,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关注孩子的持续发展。

中学生应如何培养生活自理的品质和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为小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是当今社会对儿童终生发展的要求。儿童喜欢自由自在,随意行事,嬉戏打闹,并且充满了个性。现在,大多数家庭出现一个孩子六个大人照顾的局面,长辈们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安于享受……等特殊的性格,缺乏意志磨练和独立生活能力。针对目前存在的现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给小学教育提供更多的实践材料。
一、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实践意义
1、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
生活自理能力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生的基础,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立脚的基础。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但是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不理想,现状堪忧。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在生活上严重缺乏自理能力呢?通过分析研究,主要归纳为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长辈的溺爱:据调查了解,一半以上的学生来“四二一”式的家庭,他们与长辈生活在一起, 六个大人照看一个小孩,“隔代亲”的现象较为严重,从来都不让孩子沾一点家务,甚至最基本的洗脸、穿衣等事情都有长辈们代劳,带孩子往往重养轻教。这些小事对家长来说是举手之劳,对孩子来说却是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机会。
另一方面,孩子本身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在心理上缺乏独立性、自觉性,哪怕自己会做的事情也想依赖家长。如果家长稍微迁就一下,孩子就会变本加厉地希望得到帮助,久而久之变依赖成一种习惯。
2、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意义。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个体自己承担或料理生活,使日常生活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生活自理能力可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这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生的基础,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立脚的基础。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
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说过:“依赖本身就是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对孩子的一切事情包办代替,并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由此可见,目前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还是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能力,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教师首先可以教育他们每天要自己完成洗脸、刷牙、穿衣服等小事。再如,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提出高一点的要求,比如说让他们在长辈或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做事、独立生活,主动辨别生活中对与错,学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关爱他人。现在的大多数孩子,不管是家庭条件差的,还是家庭条件好的,“四二一”式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安于享受……等特殊的性格。因此对小学生的培养应该遵循他们的年龄特征,分层培养。同时,在小学阶段应多举行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形成一个和谐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集体。
2、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早的教育,而且所受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母爱教育、父爱教育、亲情教育等内容。进入小学以前,学生与家长相处的时间较长,很多观念、思维方式受家长影响较多。进入小学后,学生与老师生活的时间增加,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内容增加,这种量的变化,不是学校教育取代家庭教育,而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一是学校教育增加的内容,既有家庭教育的内容,又有学校教育的内容,例如,学生就餐必须排队,排队——这是家庭教育“吃饭”没有的内容,不被家长所强调,但“吃饭”这件事情,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二是学校教育增加的部分,弥补了家庭教育的不足,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与同学相处,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树立全新的集体观、荣辱观,并不断地在“一帮一”的活动中学会关爱周围的人和事;三是学校教育增加的部分,是家庭教育无法替代的,“生活管理重于教学管理,生活设计重于教学设计”,学校的学生生活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这是家庭教育无法达到的水平。
3、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遵循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指单纯的培养小学生如何生活,它涉及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应该把它纳入学生学习、生活这个整体中去思考。
首先,要充分信任孩子,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看见大人在做事会要求试做。这时候,教师要做好榜样示范并且要给他们机会,鼓励他们要好好做,做得好。让他们体验到自己事情的乐趣。这样,孩子们才会乐于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久而久之,他们的自理能力将会随之提高。
其次,教师应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因为小学生的能力有限,有时做的事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时,教师不能以严格的标准去评价他们,而应该给予表扬,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在多次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掌握方法。
第三,在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在做事中遇到的困难,家长与老师一定要及时地给予帮助,让他们及时改正,而不要为此把事包揽过来,让孩子失去信心,从而助长反正有人会帮我做的,我不会干不要紧的依赖心理。一旦养成了这种坏习惯,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会形成很大的阻碍。
4、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遵循为小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原则。
“一个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小学生终生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活技能,激发小学生终生爱生活的愿望,引导小学生占有人类共享的普遍价值观,养成终生对生活负责任的态度,并具有基本的实践能力,从而具备规划人生的能力,切实奠定小学会生存的价值支柱。
三、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1、针对年龄不同的学生,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
学校在构思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后勤工作计划时,必须做到胸有成竹,必须遵循科学的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原则,并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导教师科学地制定具体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必须将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工作融会贯通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教师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在具体事情上下工夫,要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个体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2、良好的教学管理、教学设计是实现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阶段,教师既是学生的管理者、设计者、服务者,又是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合作伙伴。在小学学校,低年级教师大多数是有一定工作经验且责任心非常强的教师,他们过去担任多年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教师要对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设计,让活动充满童趣,被儿童所喜欢。例如,“大扫除”这件事可以这样设计:分小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这样的设计,既解决了学生怕脏怕累的问题,又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一举两得。再如,年龄小的同学课后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写作业,教师可以采用“结对子”的形式,让几位同学一起学习,这样的设计既减少了学生完不成作业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精神,达到了更好的学习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给小学生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
在生活中自理,在自理中生活,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小学生获得如何生活、如何自理的方法,这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亮点,它克服了小学生在家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弊病。如何教给小学生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呢?一是教师设计好专题生活讲座,把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嫁接到生活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创造轻松、愉快的生活教学情景,让小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方法;二是教师经常给小学生们讲一些关于生活自理的方法,指导小学生自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
4、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强化小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
针对小学生,教师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是小学生年龄小,初入学,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管理方面如同丝麻,理不清头绪。教师面对这样的问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一是让小学生适应新的学校,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保证小学生更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是全面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基本能力,开展“一帮一”、“结队子”活动;三是树立榜样,以一个组或一个班级作为突破口,搞好试点,然后将取得的经验广泛推广,引导全校学生借鉴、学习。
5、拓宽培养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一是开展小学生生活技能竞赛活动,开阔小学生眼界,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如“小能人比武会”、“谁有一双小巧手”;二是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教师制定文明班级的评比方案,组织各班认真学习,严格按照评比方案定期评出文明班级;三是开展文明学生评比活动,让每位学生在评比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四是引导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竞赛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学校学习中得到的生活知识应用于实践,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劳动最光荣”、“今天我当值日生”、“做爸妈的好帮手”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6、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增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与配合。
学校与家长密切联系、配合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在家中得到充分地实践,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因为家里才是学生施展“才能”的最好“阵地”。只有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明白能自立才能自强这个道理,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教育。家长一定要放开手脚,不要对孩子的锻炼行为过多的干涉,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使孩子形成心理惰性和依赖性格。有这么一个事情,值得我们深思:一个研究生从小到大除了学习竟从未做过家务,不知道饭怎么煮,衣服怎么洗;一次,面对烧好的蛋,竟不知该如何去壳吃,拿在手里无从下手。从而,告诫我们,家长们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发掘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自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小学实行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小学学校教育的办学声誉。无论是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必须具有爱心、耐心、细心。一是教师要具备父母般的爱心,对学生就象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任劳任怨,用科学的方法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二是教师工作要有耐心,对学生就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最大的耐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引导学生从小独立生活、独立思考;三是教师工作要细心,细心是小学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要用自己敏锐的眼睛,细心观察学生在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并给学生做细致的教育工作;四是教师必须勤奋,俗话说:“教小学,说的话多,做的事多”,小学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勤奋”更是提高了要求,职业的紧迫感进一步增强。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激励机制,促进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持续发展
促进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一是建立管理体制必须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可操作性强的,并且要突出学校自己的特色,建立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使每位教师和学生在此管理体制下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二是建立的管理体制必须与国家或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相结合,充分体现学校的管理水平;三是建立的管理体制必须具备前瞻性,始终代表农村教育的最新改革;四是建立的管理体制对教师要有激励性,在实践中不断激励教师开拓进取,挖掘教师主动工作的潜力。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这是我在海中工作以来第二次在大会上发言。第一次很是简单,却也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很不正统的名言,即不爱岗,但必须敬业,因此也得到了卢校长这样一个承诺:就是干到头发花白了也要干下去,谁叫你姓翁呢?现在看来我已实现了卢校的承诺,头发已经开始越发地白了。不过我还远未算老,也远未足够爱岗,所以看来还得继续干下去。那么,这次我就多说一点吧,起码得对得信周主任的叮嘱,再者也不能让王校老说我们只会生孩子但不会起名字。哦,我得补充一下,我们不会起名字,但我们却更会养孩子!好,言归正传。好的行为决定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决定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好的人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整个教育进程的重点,更是学生日后继续发展的一个坚实根基。下面就我肤浅的经验谈谈这方面的问题,权当抛砖引玉。第一,严抓勤管。新接一个班级,能够迅速形成一个相对较好的班风学风至关重要。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就是抓纪律,具体地讲就是严抓寝室纪律和教室纪律,并且一定要齐抓,因为这两者是可相互影响相互迁移的。而从时间上讲,新生入学后的一两个月是成败的关键。在这一时间段里,我几乎天天下宿舍检查作息,但却也不是一次次简简单单的检查,而是要吃一点苦用一点心。比如,我晚上十点半之前下到宿舍,督促学生尽快洗刷做好睡觉准备,同时也关心关心他们的生活问题,拉一拉师生关系。熄灯后我并不急于离开,而是滞留在阳台上继续观察、提醒,直到11点左右,也就是确定基本都入睡了才离开。尽管这时还有学生未能入睡却也已没有说话的氛围了,并且日复一日,晚入睡的学生最起码知道每天老师都陪他们那么晚,一定会在心里增加对你的认可度的,同时也会营造一个对班主任管理有助的强有力的舆论环境。一两个月下来,基本上就形成了作息的习惯了。为了巩固效果,同时还得大讲特讲睡眠的重要性,讲不按时作息对身体对智力的极端危害。在教室这边情况也类似,刚开始时坚持天天坐班,但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坐班。调整桌椅对齐,保持教室清洁,首先让学生拥有一个能养成好习惯的环境。过程之中关注学生,提醒开小差的同学,点评之前的情况,提出表扬及期望。说事时要求学生安静聆听,说停了允许些许我讨论,而话题一完又要求学生立即转入学习。这样动静相结合,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但是这样还不行,因为容易造成一种印象:纪律好是因为有班主任在!如果哪一天班主任不来了,那么学生就容易出现松一口气的现象及相应的一些松懈。所以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脱离学生的视线。比如,我觉得教室里很安静了,就到阳台上站一会,稍有动静又给予关注,没问题了又返回教室就座。且每一次离天教室都有意地加长时间,一段时间后感觉应该没问题了,这时干脆到办公定坐一坐。这样周而复始地出现、消失,消失又出现,并且耐心监控确保做到教室安静,这样长久下来就大可放心了。哪一天偷偷懒在家里猫着也一定相安无事!第二,班干配合。(注意,不是配合班干,应以班主任为主)有了班主任严抓与勤管,也远不能透彻。这时,就要突出班干的作用了。宿舍里选出舍长,教室里选出组长,每一大组又分为三个小组并选出小组长,每天还有一个值日班长,这样从全体到小部分都有相应的负责人,每天以书面形式向班主作汇报情况,以便班主任及时作出有效的反应。当然,操作起来也不容易。首先,要在班上再三强调:班主任的权威不可侵犯,尽管班干也会犯错了,但决不能作为其他同学犯错的借口或者犯了错而免责的理由。当然,班干犯错了也一视同仁该罚当罚。而私底下又要给班干打气加油,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班干得力了,班主任又严抓勤管,哪个还敢动弹?久而久之,习惯就有了。第三,励志。班主任再严再勤,班干再得力,仅靠这些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学生的行为不慢慢地转化成发自内心的自主行为,那么就会物极必反,一段时间后弄清楚你班主任的套路了心里就开始有些小九九了,弄不好还会揭竿而起!因此必须及时励志!首先,针对班集体,我说,(11)、(12)班是两个英语实验班,学习习惯很好,成绩也很棒,但那又怎么样?没什么可怕的,不就是英语好吗,中考考的是7科呢!他们现在比你强,但两年前也许你比他还强,三年后你更没有理由不能比他强!在这样的鼓励动员下,开学初的三个比赛本班拿了两个第一,一个第二!而对于个人,我可就引古论今了,都是一个个很感人的催人奋发的故事。比如没及到的有,哪年的高考状元之前连高中都没考上,哪一届的某某同学直升高中而读初一进年级排名在三四百名开外等等,学生很亢奋,同时却又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时我又趁热打铁了:世界上95%的人智商是一样的,仅有5%不同,但5%里面还有一大把是弱智的呢!你还会比谁差呢?要说差也只能差在你不如别人努力!不如别人有上进心!借助励志故事的渗透,学生的一些日常学习生活的行为便慢慢转变成自发的啦!而第一次段考也验证了这一效果:班上有好多同学的成绩都进入了年级前列,其中一位还获得第二名!这样,不管是班级还是个人,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学们的信心也就更足了,上进的意识更强烈了,自然就更自觉了。第四,班主任的榜样。你管得严,管得勤,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自个却根本不是个样,那么你的付出将大打折扣,收效微乎其微。因为,要以理服人,更要以德服人。要让学生听你管,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你,进而佩服你、尊敬你。这就需要班主任借助适当的时机进行自我推介了。这方面恐怕我做得更好一些。我一般是以演讲的方式向学生讲述自己的,相关的内容整理连贯起来大概是这样的:我小学在一个乡村学校就读,家境一般,经常受到家庭好的人歧视和欺负,因此,我就立志读书,一定要考上海中让他们瞧瞧!1986年我顺利考入海中初一,也着实让父老风光了一把,可一来海中,英语却一塌糊涂,上课就像鸭子惊雷不知东西南北,考试几乎倒数!但我不服,心里暗暗较劲:没啥大不了的,你们城里不就比我先学了一些吗?你们做得到,我也一不定期能做得到!于是我讲我如何奋发学习,如何战胜自我,勇往直前!而结果,第一次段考我英语全班第一,总分全班第一,年级第二!然后苦读六年海中,因为身体原因高考失利,勉强上一个师范,很是郁郁不得志。但我跟学生大声地宣布,我并未丧失志向!大学期间,我坚持学习了非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大学毕业后到了海口四中做了一个自己不情愿的教书匠。虽不喜欢这份职业,但重要的是,我并不懈怠,更不消极,仍然保持旺盛的上进心,工作勤勤恳恳,尽心尽责,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无线电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乃至后来到海中后的奋斗历程,我都非常诚恳地加于进述,意欲让学生了解我在各种逆境中如何奋斗如何自强不息,能够从中受到启发,无形之中既起到激励的作用,又把班主任树立成了一个好榜样,后续的教育便得心应手了。(以上内容为翁应敏老师在德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答: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如何培养他学生良好的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那么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又要重要得多,所以孩子一...

中学生应养成什么好生活习惯
答: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主要练习提升阅读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方面。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

请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答:三、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古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因此,从小就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已成势在必行之举了。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教育、纪律教育,让学生了解规则,从而自觉地遵守规则,从有意识地要我遵守规则...

初二学生怎样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答: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大部分行为习惯都是在家里养成的,而这两种习惯(其核心是明理、懂事、吃苦)恰巧是学习习惯的基础。家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是家长要认识到,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培养习惯,而且要锲而不舍地努力,...

中学生生活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15、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要做到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把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在生活和实践中验证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16、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学习用品是学习生活必需品,来之不易,应当爱惜。对学习用品要珍惜、保护,小心使用,不乱扔、不故意损坏。要敢于向任意损坏学习用品...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简答
答: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学习数学,平时都是毫不费力地解答数学题,并且成绩比较好,与此相联系的是经常得到教师和父母的夸奖,也相应地巩固了他对这门功课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需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课上的生动、有趣,充分吸引学生,使学生学懂弄通,逐步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同时还要注意...

在今后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养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良好的习惯...
答: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

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包括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
答:作为一个正常的孩子,必然会对异性产生好感。学校和家长也应该注重对性教育的加强,多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议,让他们了解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避免他们深陷其中,产生一些不可逆的影响。生活方面: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爱干净讲卫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导孩子尊老爱幼,懂礼貌等一系列好习惯。

浅谈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学生的生活与学习
答:如:我校在校园四周的墙壁上,楼道墙壁上,张贴上校训、学风、名言警句、古诗、交通安全知识广告栏等等,让学生在校园生活环境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用。 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我们应该怀着什么样的信念来生活和学习?
答:有个崇高的理想可以帮助增强生活和学习的信念。比如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世界的发展等,当然也可以从自身来考虑,为了以后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