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的内容简介

作者&投稿:夙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是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委会组编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
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经济与贸易事业发展迅猛,社会对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高等院校毕业生需求增加,对于那些从事自营进出口业务的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来说,情况则更是如此。因此,如何使高校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中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学生掌握过硬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具备专业素质和专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占据有利位置,是摆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们认为,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在讲解国际贸易实务知识时引入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案例教学要求在模拟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形下进行分析和决策,从而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处理特殊案例的能力和团队精神,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掌握并巩固国际贸易实务理论知识,有利于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便于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国际贸易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考虑到在实际教学中本课程通常安排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之后进行,学生已具备相关的理论基础,所以本教材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具有如下特点:
1.针对性强。本教材是在仔细研究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基础上编写而成的,编者参阅了大量参考文献和网络资源,从对象、内容、覆盖面、难度等各个方面体现高职特色。
2.内容编排更为合理。先介绍国际贸易的形成,以及各国为保护本国贸易而形成的贸易壁垒,然后按照国际贸易中“询盘、报盘一接受一下订单一签合同一装船运输一投保一议付一索赔”的实际工作环节来编排案例,强调国际贸易各环节中应注意的关键事项,使学生的认知过程与实际的工作过程相吻合,符合认知规律。
3.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每个案例涉及多个知识点,便于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

根据《2000通则》,在“溢短装条款”中,因为冷冻羊肉重量可以大致精确,其最多的增减数量为5%,信用证所规定的内容与条款不符,所以单证无效。

1)不合理
2)被火烧毁的货物损失是火灾这种风险直接导致的,属于单独海损,船方不应负责赔偿,应由货主自行承担,如货主投保了相应的险别,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
3)被水浸的货物损失属于共同海损,因为它不是风险直接造成的,而是为了解除船货双方的共同危险而人为的,有意识的做出行为导致的(一般是船长下令),不应该由受损货主自行承担,而应该由获救的各方按照获救价值的比例分摊,如果投保了相应的险别,也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

单独海损和共同海损的区别:1、造成损失的原因不同,单独海损由风险直接造成,共同海损是为了解除共同危险而人为做出的行为导致的;2、承担损失的责任不同,单独海损由受损一方自行承担,而共同海损由各方分摊。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的内容简介
答: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考虑到在实际教学中本课程通常安排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之后进行,学生已具备相关的理论基础,所以本教材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具有如下特点:1.针对性强。本教材是在仔细研究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基础上编写而成的,编者参阅了大量参考文献和网络...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
答:此案例中,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中相关规定,买方未对货物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直到最后发生火灾,才提起索赔,不能够要求对方全部赔偿,而对方赔偿的话,对于由于买方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导致的损失,卖方是不予赔偿的。《国际贸易实务》中,违约及其救济方法一章中有相关介绍。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
答:在本案例中,我公司所交货物品级虽较原来的高,而且价格不变,但在该项货物市场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买方往往会借口与信用证规定不符而拒绝赎单付款。而银行也只会在单单相符,单证相符的情况下付款。通过分析此案例,学生对跟单信用证有了清晰的理解和认识,知道了如何在国际贸易业务的货款结算中正确地使用信...

国际贸易实务综合案例分析
答:(1)按照一般业务程序,买卖双方签订贸易合同后,买方根据合同中支付条件的规定,向银行申请开出信用证,其中所列的条款要求,理应按照合同内有关条款填列,所以贸易合同的条款一般反映在信用证上,可以说信用证是以贸易合同为基础的。但是从法律的观点来看,贸易合同和信用证是两个不同的各自独立的文件...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
答:其他回答 案例1:根据CFR术语规定,卖方有义务给买方发装船通知,以便买方可以及时买保险,而题中卖方显然未尽到责任,所以是卖方的责任。 热心网友| 发布于2013-07-27 举报| 评论 1 0 为您推荐: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 近年国际贸易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怎么写 DSB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案例CIF 国际贸易是什么 ...

搜集关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2个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答:6.为了防止单据的丢失,可以协商客户同意后,只提交提单2份,一份留存以防万一。如本案例中,其他的单据/证书相对来说容易补,而船公司对重签提单的条件苛刻,往往需要大量的保证金和繁琐的保证文件,也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段时间里货柜在目的港口可能已经产生了较多的费用,如果货物再变质,后果会更严重...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
答:国际贸易实务的案例1、我国出口公司A公司与美国B公司签订合同出口服装一批,采用贸易术语FCA(《INCOTERMS 2000》),集装箱海运,B公司要求装运期为7月。A公司于2007年7月15日上午将货物交给承运人在上海码头的仓库。当天晚上货物因仓库火灾全部灭失。FCA后面一般要指定交货地点,据题可知交货地点应该是码头...

国际贸易几个案例分析
答:1、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当船舶、货物和其它财产遭遇共同危险时,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由各受益方按比例分摊的法律制度。共同海损的表现形式为共同海损牺牲和共同海损费用,共同海损牺牲包括抛弃货物、为扑灭船上火灾而造成的货损船损、割...

两题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
答:(4)这个案例的启示就是,出口方不能够轻易在合同中确认实际到货期限,尤其是采用象征性交货的价格术语或条款,因为货物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出口方是无法掌控实际运输的时间,因此,只能够确认最迟交货期,但不能够确认最后到货期,以免因无法掌控实际到货期,而在自己的脖子上套上绞索,再把绞索的另一头递...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案例分析
答:7,卖方应负责的损失 - 因为合同条款是FOB卖方将货物装后,风险转移给购货方,并在合同规定的装运货物的合同检验机构检验,符合质量的条件下。货物在航行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导致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卖方的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8,我发现这样做合理的线 - 因为信用证是独立的处理开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