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差现象是谁发现的拜托各位大神 岁差现象是谁第一个发现的?

作者&投稿:奚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岁差现象最早是公元前二世纪由西人伊巴谷发现的, 中国晚五百年到 晋也被虞喜发现。 岁差。 所谓岁差是指:由于地球自转轴像陀螺样摇摆,周期约为25800年,所以 天北极是以黄极为中心,以23°.5为半径在一个圆周上移动, 而冬至点则以72 年一度的速 率向秋分点方向移动。岁差现象最早是公元前二世纪由西人伊巴谷发现的, 中国晚五百年到 晋也被虞喜发现。晋以前人不知岁差,不可能伪造出比他们早一两千年的天象。冬至日天黑 以后,昴在正南方的天象,只能发生在公元前22世纪以前, 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这正是尧的时代。对“日永星火”的天象,那时要在夏至晚上18 时40分出现,似乎嫌早,但考虑到心宿二亮度大,以及早期允许误差,还是可以承认为尧代, 要十分准确,就要推后七百年到商初。按《中国天文学史》所说[1],甲骨文的信息说明:商代的历法是阴阳历,年有平闰,月有大小,有测定分至的知识,季节与月份关系基本固定了,但没有四季概念。 秦汉间二十四气置闰法之确立,延续近四百年。从四仲到四立,以至二十四气,还有甲寅元之倡导,都是为完成历学新范式努力的成果。 冬至时刻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叫冬至点。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历法家们就把冬至点确定在牵牛初度②,意思是冬至点离牛宿距星的赤道宿度不到一度(古1°相当于今0.986°)。公元前104年制定太初历时,认为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汉书·律历志》记载刘歆《三统历》认为经过一元后,日月五星“进退于牵牛前四度五分”。这说明汉代的实测证明冬至已经不在牵牛初度,而是在牛宿以西靠近斗宿的建六星附近。对于这一观察事实,思想保守的刘歆并没有在计算中使用,三统历中日月起算点仍采用牵牛初度。东汉贾逵测出冬至点既不在牵牛初度,也不在建星,而是在斗二十一度③,明确肯定了冬至点的改变。但他只是想到冬至点位置应予改正,而没有深究其中的规律。东晋天文学家虞喜(281—356),字仲宁,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毕生专门从事学术研究。虞喜是一位相信天体运动遵从某种规律的天文学家。他注意到冬至点的改变,并且想到仅仅改正冬至点的位置,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34393 在中国上古时代,天文学家利用夜半、黄昏或拂晓时处于正南方的恒星来推算太阳在恒星间的位置,这就是历史上的昏旦中星方法。虞喜考察了历史上的观测记录并发现,唐尧时冬至日黄昏是昴星在正南方①,而他那个时代(约公元330年),却移到了壁宿。两宿之间相距很远,不可能用观测误差来解释,因此,他领悟到经过一个回归年之后,太阳并未在天上走一周天而回到原处,应该“每岁渐差”。所以他提出“天自为天,岁自为岁”的新概念。由此他估算从尧到东晋已历2700多年,从昴到壁有53度,并得出结论,天周与岁终岁岁微差,每50年会差一度,名为岁差。岁差现象是这一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天文新发现之一,它使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周的恒星年和四季变化的周期——回归年(即太阳在黄道上从冬至点运行至下一个冬至点的时间间隔)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对于历法推算和恒星位置的测定都有重大的作用。 国际易经网iqing.net ② 例如战国时期使用的一种历法《颛顼历》,定立春时刻太阳在营室五度。按古度太阳每日移动一度,立春前四十五日是冬至,可知立春太阳距冬至点45°,又根据阜阳出土式盘可知古度营室与牵牛宿度相差50°,可见太阳距牵牛初度为50°-5°=45°,即冬至太阳在牵牛初度。 60046 ③ 《后汉书·律历志》:“于赤道,斗二十一度也”。 ① 《尚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岁差现象最早是公元前二世纪由西人伊巴谷发现的, 中国晚五百年到 晋也被虞喜发现。 岁差。 所谓岁差是指:由于地球自转轴像陀螺样摇摆,周期约为25800年,所以 天北极是以黄极为中心,以23°.5为半径在一个圆周上移动, 而冬至点则以72 年一度的速 率向秋分点方向移动。岁差现象最早是公元前二世纪由西人伊巴谷发现的, 中国晚五百年到 晋也被虞喜发现。晋以前人不知岁差,不可能伪造出比他们早一两千年的天象。冬至日天黑 以后,昴在正南方的天象,只能发生在公元前22世纪以前, 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这正是尧的时代。对“日永星火”的天象,那时要在夏至晚上18 时40分出现,似乎嫌早,但考虑到心宿二亮度大,以及早期允许误差,还是可以承认为尧代, 要十分准确,就要推后七百年到商初。按《中国天文学史》所说[1],甲骨文的信息说明:商代的历法是阴阳历,年有平闰,月有大小,有测定分至的知识,季节与月份关系基本固定了,但没有四季概念。 秦汉间二十四气置闰法之确立,延续近四百年。从四仲到四立,以至二十四气,还有甲寅元之倡导,都是为完成历学新范式努力的成果。

冬至时刻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叫冬至点。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历法家们就把冬至点确定在牵牛初度②,意思是冬至点离牛宿距星的赤道宿度不到一度(古1°相当于今0.986°)。公元前104年制定太初历时,认为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汉书·律历志》记载刘歆《三统历》认为经过一元后,日月五星“进退于牵牛前四度五分”。这说明汉代的实测证明冬至已经不在牵牛初度,而是在牛宿以西靠近斗宿的建六星附近。对于这一观察事实,思想保守的刘歆并没有在计算中使用,三统历中日月起算点仍采用牵牛初度。东汉贾逵测出冬至点既不在牵牛初度,也不在建星,而是在斗二十一度③,明确肯定了冬至点的改变。但他只是想到冬至点位置应予改正,而没有深究其中的规律。东晋天文学家虞喜(281—356),字仲宁,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毕生专门从事学术研究。虞喜是一位相信天体运动遵从某种规律的天文学家。他注意到冬至点的改变,并且想到仅仅改正冬至点的位置,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34393 在中国上古时代,天文学家利用夜半、黄昏或拂晓时处于正南方的恒星来推算太阳在恒星间的位置,这就是历史上的昏旦中星方法。虞喜考察了历史上的观测记录并发现,唐尧时冬至日黄昏是昴星在正南方①,而他那个时代(约公元330年),却移到了壁宿。两宿之间相距很远,不可能用观测误差来解释,因此,他领悟到经过一个回归年之后,太阳并未在天上走一周天而回到原处,应该“每岁渐差”。所以他提出“天自为天,岁自为岁”的新概念。由此他估算从尧到东晋已历2700多年,从昴到壁有53度,并得出结论,天周与岁终岁岁微差,每50年会差一度,名为岁差。岁差现象是这一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天文新发现之一,它使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周的恒星年和四季变化的周期——回归年(即太阳在黄道上从冬至点运行至下一个冬至点的时间间隔)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对于历法推算和恒星位置的测定都有重大的作用。 国际易经网iqing.net ② 例如战国时期使用的一种历法《颛顼历》,定立春时刻太阳在营室五度。按古度太阳每日移动一度,立春前四十五日是冬至,可知立春太阳距冬至点45°,又根据阜阳出土式盘可知古度营室与牵牛宿度相差50°,可见太阳距牵牛初度为50°-5°=45°,即冬至太阳在牵牛初度。 60046 ③ 《后汉书·律历志》:“于赤道,斗二十一度也”。 ① 《尚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岁差与章动:在外力的作用下,地球的自转轴在空间的指向并不保持固定的方向,而是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岁差,而周期运动称为章动。岁差和章动引起天极和春分点位置相对恒星的变化。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在编制一本包含1022颗恒星的星表时,首次发现了岁差现象。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根据对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独立地发现了岁差。据《宋史�6�1律历志》记载:"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岁差这个名词即由此而来。

所谓岁差是指:由于地球自转轴像陀螺样摇摆

岁差现象是谁发现的~

岁差现象最早是公元前二世纪由西人伊巴谷发现的, 中国晚五百年到 晋也被虞喜发现。

岁差。
所谓岁差是指:由于地球自转轴像陀螺样摇摆,周期约为25800年,所以 天北极是以黄极为中心,以23°.5为半径在一个圆周上移动, 而冬至点则以72 年一度的速 率向秋分点方向移动。岁差现象最早是公元前二世纪由西人伊巴谷发现的, 中国晚五百年到 晋也被虞喜发现。晋以前人不知岁差,不可能伪造出比他们早一两千年的天象。冬至日天黑 以后,昴在正南方的天象,只能发生在公元前22世纪以前, 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这正是尧的时代。对“日永星火”的天象,那时要在夏至晚上18 时40分出现,似乎嫌早,但考虑到心宿二亮度大,以及早期允许误差,还是可以承认为尧代, 要十分准确,就要推后七百年到商初。按《中国天文学史》所说[1],甲骨文的信息说明:商代的历法是阴阳历,年有平闰,月有大小,有测定分至的知识,季节与月份关系基本固定了,但没有四季概念。

秦汉间二十四气置闰法之确立,延续近四百年。从四仲到四立,以至二十四气,还有甲寅元之倡导,都是为完成历学新范式努力的成果。

所谓岁差,是指春分点(或冬至点)在恒星间的位置逐年西移的天文现象。在公元前二世纪,希腊天文学家依巴谷已经发现春分点每百年沿黄道西退1°的现象,我国古代最早发现类似现象的是东晋天文学家虞喜,他在330年左右,对岁差现象作了与古希腊人在形式上迥异而实质相同的表述。

在虞喜之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冬至时太阳所在恒星间的位置发生变动的情况,但这未导致对岁差规律的探讨和总结。一直到虞喜才充分注意到实际上已为天文学界熟知的这一现象的重要天文学意义,并着手对岁差现象作数量化的论述。他由“日短星昴,以正仲冬”(24)句推知,昴星于尧帝时在冬至日黄昏时中天。再由实测,他得知,当时冬至日黄昏时昴星与子午方位的偏离度值。又考知自尧帝到其时的年距。最后虞喜算得每经50年冬至点沿赤道向西移动一度的数值,这就是我国古代经由特殊的途径独立地得到的第一个岁差值,虽然发现年代远迟于古希腊,但该值的精度已略优于依巴谷值,为岁差值的进一步探索开拓了新路。在此基础上,虞喜“使天为天,岁为岁”,(25)即把恒星年(太阳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与回归年(太阳两次通过冬至点的时间间隔)两者区别开来,并为历法有关问题计算精度的提高准备了条件。

后秦天文学家姜岌约于380年发明了月食冲法,其方法是在月食时测量月亮所在宿度,这时太阳正与月亮相差半周天度,于是能较准确地推知冬至时太阳所在宿度。这为后世岁差佳值的频频出现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基本方法。

十九年七闰的闰周前后沿用达千年之久,到北凉赵■的元始历(412年)才出现了转机。赵■给出了600年221闰的新闰周,这是他对回归年和朔望月长度认识深化的结果,即他对于回归年长度应小于365.2468日,和朔望月长度应在29.5306日左右均深信不疑,而这二个天文数值绝非十九年七闰法所能协调,所以只有改革旧闰周,方可符合他已经确认无疑的如上事实,别无出路。当然要迈出这一步仍需极大的勇气。元始历所取回归年长度的精度较前代历法有大幅度的提高,赵■对闰周的改革正与此相辅相成,是一大胆的和明智的创举。自此以后,新闰周辈出,呈现了不断求索、改进的可喜局面。

颈椎病的症状?拜托各位大神
答: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颈枕部或颈肩部疼痛或麻木,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并向上肢及手指放射传导,可以伴有针刺样或过电样串麻感,当颈部活动或咳嗽、打喷嚏或用力稍大时疼痛及串麻感可加重;同时也可以有上肢肌肉萎缩、发沉、酸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现象,...

手机是谁发明的?拜托各位大神
答:手机,过去称为移动电话。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的电报机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人类历史第一份电报。通讯在世界上开始出现。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进一步用数学公式阐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并把电磁感应理论推广到了空间。后赫兹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1875年6月2...

酸奶和牛奶谁补钙更好?拜托各位大神
答:这些变化使酸奶更易消化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也提高。特别是对乳糖消化不良的人群,吃酸奶也不会发生腹胀、气多或腹泻现象。鲜奶中钙含量丰富,经发酵后,钙等矿物质都不发生变化,但发酵后产生的乳酸,可有效地提高钙、磷在人体中的利用率,所以酸奶中的钙磷更容易被人体吸收。麻烦采纳,谢谢!

爱因斯坦是怎样想出《相对论》的?拜托各位大神
答:先说一下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洛伦兹推导过程:K系为不动坐标系,K’系以速度v运动,在K’系的原点O’点和K系的原点O点重合时,O点发光,在K系的t时刻,K系的x点与K’系的O’点重合,推导过程如下:x’=k(x-vt),(1), x=k’(x’+vt’),(2),x=ct,(c为光速),(3),x’=ct’,(4),...

来几句韩寒最经典的话啊拜托各位大神
答:——韩寒谈大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 66.不可思议居然还有在花父母钱上学吃饭的二十几岁的人洋洋自得自己的综合能力。 67.建议以后的作文评分取消优良中差,改成“正合我意”,“相差不远”,“参考大纲”,“逆我者亡”四种得了。 一个人,没有资格判定甲的文章是优秀,而乙的文章不及格。只能说我喜欢甲的文章...

谁能告诉我电话礼仪和商务礼仪都有哪些呢?拜托各位大神
答:1.左手持听筒、右手拿笔 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拿起电话听筒,但是,在与客户进行电话沟通过程中往往需要做必要的文字记录。在写字的时候一般会将话筒夹在肩膀上面,这样,电话很容易夹不住而掉下来发出刺耳的声音,从而给客户带来不适。 为了消除这种不良现象,应提倡用左手拿听筒,右手写字或操纵电脑,...

...了对身体有哪些坏处?特别是可乐和雪碧我最喜欢了?拜托各位大神...
答:无论是婴儿还是成人喝可乐都对身体有害。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彼得·洛克博士在英国牙科杂志发表文章,认为青少年牙齿受到腐蚀,喝发泡饮料(可乐、汽水)是主要原因之一。 可乐的成分跟危险 碳酸饮料—影响你的钙与铁 碳酸饮料包括各式汽水、调味汽水、可乐、调味可乐、以及各式含气饮料。 碳酸饮料不宜...

历史上真有大西洲这样的迷失古国吗拜托各位大神
答:消失的大陆———“大西洲”最主要的部分亚特兰蒂斯,几千年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谜团。美国考古学家罗伯特·萨尔马斯14日宣称,在现塞浦路斯和叙利亚附近海域发现了亚特兰蒂斯的踪迹。 尽管许多怀疑论者认为,寻找根本不存在的亚特兰蒂斯是荒谬的行为,但萨尔马斯却始终坚信亚特兰蒂斯的存在。“他们不...

百度是谁发明的?拜托各位大神
答:遇见道上的朋友,李彦宏不好“赤化”别人,就由市场总监毕胜“代唠”:“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据说被他们“赤化”的朋友,没有一个认为上当受骗。比较中肯的评价认为,从那时起,“在中文搜索领域,百度和Google一样好用了”。 很显然,“闪电计划”是成功的,一方面击败了最大的对手,市场份额又一次得到扩张;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