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针对我国城市环境的现状,分析城市环境保护的对策 探讨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作者&投稿:海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政策的政策背景

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他们已在偿还工业化起步阶段以来对环境欠下的债务。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提前把环境保护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在环境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一种被动选择。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它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据统计,2004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254.9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15%。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根据413个水质监测断面记录,只有41.6%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比2000年下降16.1%,长江、珠江的水质较好,海河、黄河、淮河、辽河、松花江的水质较差,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04年城市空气质量41.4%达到二级标准,比2000年的63.5%下降22.1%,*酸雨污染问题严重。城市噪声扰民较为普遍,7.3%的城市处于严重或中度污染水平。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我国进入了一个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2、生态恶化趋势加剧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与之发生联系的自然因素的总和,人类的活动必然对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国森林面积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第134位,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五省(自治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86%,乱砍滥伐现象仍屡禁不止。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水生态系统失衡,2004年,全国有79个城市缺水,有2340万人口,130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3、入世给我国环境保护带了新挑战

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通常所谓的入世。入世后,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发达国家会要求我们执行与之同样的高环境标准。[1]因此,WTO的一些绿色条款,有可能对我国商品出口造成影响,限制了国内那些不符合环境标准商品的出口贸易。这就要求国内企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善环境行为,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是,高环境标准又会导致产品成本增加,降低产品竞争力,阻碍其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如何协调高质量环境保护标准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入世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面临的新挑战。

4、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举措

二、我国当前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分析

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我们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环境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忽视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必将为自身的发展而付出代价。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国务院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大政策八项制度,[2]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3]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防治污染;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性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进行协调而得以解决。[4]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政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三、政策科学视角下的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不是一项具体的政策,而是形成的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下面笔者将从政策科学的角度对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做出具体分析。

1、在政策目标取向上,重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政策的目标取向决定了在制定政策方案过程中的价值抉择。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不仅考虑环境保护目标的需要,同时也注重环境对经济系统可能造成的负担。一般来说,我国环境政策的总体战略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型”的,而不是“环境优先型”的。这一特征与我国环境政策的政策背景相一致,我国正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国情下,追求“环境优先”的政策取向是不现实的。

2、在政策主体上,政府是政策的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政策主体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的个人或组织。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政策制定主体也有所差异。我国在以政府为本位的现实状况下,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我国政府担当着环境治理的重任,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业虽然也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但由于环境保护政策已把权力基本上都授予政府,他们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缺乏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是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因为政府理性是有限的,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方面都有局限性,会面临决策失误和执行不力的困境。正是这些局限性为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空间。

3、在政策作用点上,注重同时从根源上预防和从后果上治理。我国“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政策表明环境保护政策既要处理已经出现的后果,更要采取措施预防新的环境问题。预防新的污染源出现,可以把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则是一种补救式措施。所以,在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坚持把预防与治理二者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环境保护政策的作用,追求理想的政策效果。

4、在政策的实施机制上,管制性手段和诱导性手段相结合。管制性手段是政府直接利用政策干预环境保护,而诱导性手段是政府借助市场机制诱使企业因符合自身利益而保护环境。目前,管制性手段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价格、税收等一些起到诱导性作用的经济手段使用得较少。而管制性手段因政府部门和官员的自利行为会呈现“软化”现象,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从长远来看,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是一种必然趋势。

四、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我国的各项环境保护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落实,取得了巨大成绩。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得到一定遏制。这与各项政策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这些政策成为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有效工具。以2004年为例,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全年共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80079件,确定交纳排污费单位73.3万个,共征收排污费94.2亿元,当年办理环境设立项目323264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9.3%,“三同时”制度实际执行项目78907个,合格项目76038个,执行合格率95.7%,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22649项,关停并转企业13338个。*进入2005年以来,又先后有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河南冶金研究所焦作东方金铝公司电解铝技术改造项目等一批项目因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法被叫停,并责令限期整改。近期,因松花江污染事故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掀起了新的“环保风暴”。

由上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是较大的。其中,这与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提高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行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并对政策做出相应调整,是环境保护政策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

首先,有些政策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生成和发生作用的。如果政策的环境变化,政策也要随之改变。我国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这个转变就是我国公共政策的客观政策环境,所有的公共政策都要与这一转变相适应,环境保护也是如此。我国从开始实行环境保护以来,制定了大量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它们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客观法理依据,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原有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如“三同时”制度原本是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但这些管制性措施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硬的预算约束机制使企业投资于治理污染设施缺乏利益上的激励,加上政府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企业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着眼于短期效益最大化,而尽可能减少环境方面的投资,从而使“三同时”制度逐步失去应有的效力。

其次,有些政策未能充分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了原有的目的。如排污收费标准应根据污染物的治理费用和社会损失费用确定,至少不能低于污染治理成本。但目前的排污收费标准偏低,仅为治理设施运转成本的50%左右,某些项目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10%,致使许多企业宁愿交纳排污费而不愿进行治理。

最后,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定位不合理,弱化了其他治理主体的责任。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政府仍承担着主要治理者的角色。据统计,70%以上的环境保护投资是政府或公共投入,而一些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近60%的污染物消减和控制投资是由私人部门直接支付的。单一的投资主体造成我国环境治理经费严重不足,环境保护政策资源不足,影响了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认同。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从社会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公平分配,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源的公平分配,当代人和后代人资源的公平分配;从经济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在保护地球上自然系统的基础上经济持续增长;从自然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挑战,它谋求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这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程要从现在运行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一个新的模式,它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彻底摆脱贫穷、人口、资源和环境困难的唯一选择。在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以后,国务院组织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并已经开始了具体的行动,这表现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心。

如何完善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制度~

2007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OECD)在经过
18个月的调查后所形成的 ∀中国环境报告#中指出:
∃ 中国的经济在向发达国家迅速靠拢, 但环境水平
却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近似 %
[ 1]。作为我国经济
社会集聚中心和人类活动最活跃的区域, 城市的工
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增长在带动区域和全国经济快
速增长的同时, 也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近
年来, 随着中央与地方对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治理力
度的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及部分环境指标已有所好
转, 但城市生态环境整体趋势仍不容乐观, 并影响到
了全国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城市生
态环境问题现状、成因及其发展趋势, 制定合理恰当
的保护目标, 采取全面有效的应对措施, 确保城市生态
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已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
务。
一 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1. 空气污染依然严重
2007年, 空气质量达到和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
城市数量比重达到 60. 5%, 劣于三级的比重下降至
3. 4% , 城市空气质量相比 2001年已有所好转
&, 但
我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依然严重。依据世界卫生组
织 (WHO) 2005年发布的空气质量准则中的相关标

[ 2], 中国城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质二氧化硫
( SO2)、可吸入颗粒物 ( PM10)等普遍超标 (图 1), 城
市空气质量长期处于不健康状态; 而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 (UNEP) 2007的年度报告表明, 中国城市最为
密集的东南沿海地区是全球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高于
60( ?g /m
3, 即微克 /立方米 )的两大城市密集区之一
(另一地区为印度半岛 )
[ 3]; 在全球空气污染最为严
重的十大城市中, 中国占了其中的 8个
[ 4]。2. 水体污染普遍, 缺水问题严峻
全国目前有三分之一的河流、75%的主要湖泊、
25%的沿海水域遭受严重污染
[ 1], 而这些污染水体
主要分布于城市周边或流经城市。主要城市内湖水
质基本上为劣(类, 超过二分之一的城市市区地下
水污染严重并在整体上呈恶化趋势
&。水体污染造
成了城市地区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在 113个环
保重点城市中, 16个城市饮用水水质全部不达标,
占重点城市的 14%; 74个饮用水源地水质不达标,
占饮用水源地的 20. 1%; 5. 27亿吨取水量水质不达
标, 占重点城市取水量的 32. 3%
)。水体污染也加
剧了城市水资源的普遍短缺。据水利部统计, 全国
现有的 600多座城市中, 超过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
缺水问题, 其中六分之一左右的城市缺水严重, 缺水
总量为 60亿立方米。
3. ∃垃圾围城 %问题突出
全国城市每年产生垃圾 1. 6亿多吨, 占世界总
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且仍以每年以 8% - 10% 的速
度增长; 累计堆存量超过 70亿吨, 占地 5万多公顷,
200多个大中城市已被垃圾所包围
[ 5]。由于我国主
要采取填埋或露天堆放的方式, 城市垃圾所导致的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二次污染问题非常
严重。
4. 噪声污染明显, 功能区达标率偏低
2007年, 超过 28% 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超过
60dBA(加权分贝 ), 8% 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过
70dBA; 而在达到较好标准的城市中, 诸多城市的平
均噪声值仅稍好于较好标准的临界值。在环保重点
城市中, 分别有 10个与 12个城市的区域噪声值和
道路交通噪声值相比 2006年有明显增加。在环保
部门监测的 175个城市中, 各类功能区昼夜达标率
普遍较 低, 其 中 0 类 功能 区 夜间 达 标率 仅 为
32?8%
&。
5. 城市生态系统整体脆弱
众多学者对国内不同城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
力的计算结果表明, 我国城市普遍存在较高的生态
赤字, 城市生态系统呈现出较高的脆弱性, 生态失衡
问题严重。通过 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检
索到的近 100个城市中, 仅有哈尔滨、丽水、衡阳、榆
林四个城市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比值低于世界
1. 22的平均值
[ 6], 其余城市的比值普遍在 3以上,
其中天津、武汉、北京、太原四个城市的比值均超过
了 20(图 2)
[ 7- 8]。
城市绿地率的不足也表明了我国城市生态系统
失衡问题的严重性。据国外学者的研究, 50% 以上
的绿化覆盖率能保持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而根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 我国近年来城市绿化水平
虽呈上升之势, 但至 2007年末, 城镇绿化覆盖率仅
为 35. 29%, 建成区绿地率仅为 31. 3%。
二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1. 传统的工业化道路
在长期压缩式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工业的外延
增长方式所引发的大规模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在短期
内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 其所形成的
大规模低效率产业的单位产出在资源与能源消耗数
倍于发达国家的同时排放了更多的废弃物。偏重重
化工业的经济结构则使水、土地、能源等基本资源高
度紧张, 并在客观上限制了污染程度相对较低的服
务业的发展。同时, 由于资源环境价格长期扭曲, 污
染治理为工业企业所普遍忽视。在环保重点城市
中, 至今仍有 13个城市的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稳定达
标率不足 40% , 15个城市重点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排
放稳定达标率不足 20% , 17个城市重点工业企业粉
尘排放稳定达标率不足 10%
)。
中国工业企业长久以来的主要布局致使传统工
业化发展模式所产生的负面生态环境效应和外部不
经济性多由城市及其临近周边区域承担, 这在资源
型城市尤为明显。1993年, 在城市市区完成的工业
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达到 66. 4% ,
大量工业废弃物被直接排入市区
[ 9]。近年来, 随着
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 发展较快的大城市开始大量
向外搬迁工业企业。但由于迁入地区多为城郊、周
边工业园、临近农村 (很可能是城市的未来扩展区
域 )及相对落后的其他城镇, 加上搬迁后并未严格
配套环保措施, 事实上并未带来城市生态环境的显
著改善。
2. 脱离客观实际的城市化模式
脱离客观实际的城市化模式主要表现为脱离国
情和产业支撑能力的 ∃冒进式 %城市化, 以及城镇蔓
延式发展模式所导致的城市空间失控
[ 10]。而脱离
客观实际的城市化对资源要素的占有和损耗具有不
可再生性, 对环境要素的损害具有累积性
[ 11]。
在 ∃城市化已落后于工业化 %等思想的主导下,
中国仅用 22年就完成了从 20% 到 40%的城市化进
程。这种超出国情的 ∃ 冒进式 %城市化给城市生态
环境带来了多方面的压力。城市相较于农村具有更
高的人均资源消耗量和人均废弃物集中产生量
[ 12],
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快速提高 ( 2006年城市
人口密度达 1997年的 8倍多 )势必加剧城市单位空
间的污染压力。大量新增城镇人口的就业需求提高
了城市关停高污染产业的难度, 并在客观上促生了
低水平电子垃圾拆解等污染型产业在城市周边的集
中。
1990年后, 盲目求大的规划思路和 ∃经营城市 %
的冲动加速了中国城镇的蔓延式发展。 1997年至
2007年间, 中国城市建成区总面积扩张了 71%, 其
中北京和宁夏两个城市扩张了 160% 以上
∗。目前
中国城镇的人均占地面积已达到 130平方米, 超过
美国特大城市纽约 112. 5平方米的标准
[ 12]。不切
实际的城市规模消耗了大量耕地、绿地和湿地, 破坏
了城市周边的生态屏障, 同时增加了城镇环保基础
设施的建设难度。 2007年, 仍有超过 1. 7万个城镇
未建设污水处理厂
[ 1], 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
行率也仅为 50% 。
3. 政府直控型城市环境治理模式
我国城市环境治理职能几乎全由城市政府承

[ 13], 这在便于综合管理的同时也导致了政府负担
过重、行为短视和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 致使城市环
境治理无序而低效。
2000年以来, 全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相
当一部分企业的污染治理投资均由政府承担, 企业
自筹工业污染治理投入占环保投资总额比重不足
18%。这实际上表明, 主要依靠财政的环保投入无
法满足城市的环保需求。而相关部门之间尚未明确
的职责分工及监督缺位则使本已不足的环保资金未
能得到高效利用, 具体表现为城市环境管理与保护
中的多头管理; 城市环境规划制定缺乏科学论证且
执行不力; 环保政策忽视区域关联性, 城乡联动、城
市群联动难以落实。
此外, 过于依赖行政力量的城市环境治理在限
制公众参与的同时, 也容易造成公众的冷漠态度和
对立情绪, 增加了城市环境治理的难度。相关调查
表明, 仅有 18% 的公众会 ∃主动了解环保知识 %,
26%的公众 ∃ 经常采取环保节能行为 %, 同时却有
47%的公众明确表示不会举报环保违法行为
[ 14]。4. 全球化带来的生态环境负面效应
全球化背景下, 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成为发达
国家转嫁环境外部性的两种重要途径, 而我国在一
定程度上已成为发达国家的 ∃污染天堂 %
[ 15- 16]。长
期以来, 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采矿
业、制造业等污染较为密集的行业, 主要进出口产品
结构也表现出明显的污染密集特征 (表 1)。另外,
根据海关统计年报, 2006年我国进口废弃物已达到
3895万吨, 进口金额为 133. 47亿美元, 比 1990年
增长了 50倍。如前所述, 城市及其临近周边地区将
是这种产业的主要分布地, 相应的生态环境负面效
应也必将由其来承担。三 城市生态环境发展趋势
2007年, 在二氧化硫和单位 GDP能耗出现 ∃双
下降%时, 一些学者依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EKC),
认为中国环境保护即将迎来 ∃ 拐点 %, 并出现了 ∃苏
南太湖沿岸主要城市环境 +拐点, 已提前出现%的论

[ 17]。但仅凭几项环境指标的好转, 及理论与实践
上尚存在争议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得出的结

[ 18- 19], 显然值得商榷。事实上, 在城市环保欠账
尚未还清, 外向型传统经济增长存在巨大惯性, 城市
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重叠的情况下, 我国城市
仍然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
1. 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下的城市环境压力与趋势
由于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解决, 我国依
赖资源和资本高投入的工业发展模式并未改变, 电
子、钢铁、机械、石化、化工、汽车等重工业仍是许多
城市的支柱产业, 而第三产业比重普遍偏低且增长
乏力 (图 3)。而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明显好转时, 其
工业从资本依赖型向效率依赖型转变已达百年以
上, 且第三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如
美国 1980年、日本 1995年和英国 1998年的三次产
业比重分别为: 2. 8−36−61. 2, 1. 9−38. 2−59. 9,
1. 8−29. 5−68. 7)。若保持目前的工业发展状态和趋势, 并在 2020
年前保持年均 7% 的经济增长速度, 那么在未来十
多年中, 平均每年将有 2173亿立方米水资源、29. 5
亿吨标煤被工业企业所消耗, 同时产生 27. 3亿吨工
业固体废弃物, 排放 1195万吨工业烟尘、3315万吨
工业二氧化硫和 382亿吨工业废水。在工业环保设
施缺口尚未得到有效填补的情况下, 这无疑会为本
已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带来更强的生态胁迫效应。
2. ∃冒进式%、∃蔓延型%城市化模式下的城市环
境压力与趋势
根据诺瑟姆的 S型城市化发展曲线, 我国已进
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国内专家学者的预测也
表明, 至 2020年前, 中国城市化水平将以年均 0. 77
- 1. 16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 并在 2020年底达到
55% - 70% 。即使以较为合理的年均提高 0. 8个百
分点的速度增加, 且假定城市人均资源消耗量和人
均废弃物排放量将保持 2007年的水平不变, 按目前
的城市人均用地水平和资源消耗水平, 在未来十多
年中全国城市将累计消耗 5264亿立方米的淡水, 占
用 2. 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产生 21亿吨的生活垃
圾, 排放 4200亿吨的生活污水, 增加 468万辆汽车
(未计企业和政府用车 )。若延续以往的 ∃冒进式 %
和∃ 蔓延型 %城市化模式,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将面临
极为严峻的挑战。四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1. 合理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
制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具体对策, 应以合理的
环境保护目标为前提。而合理的目标须遵循系统协
调、宜居、分类引导等原则。系统协调重在协调城市
资源、环境、生态与社会经济关系, 统筹城乡、区域间
的环境保护协同性; 宜居重在体现人文关怀, 关注环
保投入实际效果, 满足居民对环境的需求; 分类引导
重在因地制宜, 客观看待城市整体发展的地域差异
性。
就全国整体而言, 要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
标, 必须在 2020年之前实现城市污染的源头治理,
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的超标超量排放, 切实遏止城
市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至 2030年, 应基本完成城
市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任务, 实现城市环境保护
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并重、融合, 进一步完善城市生
态环境保护机制, 能有效应对发展中的新环境问题。
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全国工业化整体处于中期、第三产业发展滞
后的国情下, 强调以提高效率实现经济增长的新型
工业化道路对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而要顺利推进新型工业化, 须重点解决
体制层面的遗留问题
[ 20], 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减少城市政府对土地、
水、能源以及信贷等资源的过大配置权。依靠成熟
市场和适当的行政法规使资源流向资源利用效率
高、环境效益好的工业企业。
!!! 切实改变以 GDP增长速度为主要指标的
政绩考核标准。在绿色 GDP尚不完善的情况下, 将
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纳入政绩考核体系。
!!! 进行税制改革。消除过去以生产型增值税
为主体的财政税制对各级政府发展价高税丰的重型
化工业产业的 ∃鼓动 %效应。
!!! 改善资源要素和环境价格长期扭曲的问
题。在资源和环境尚难以准确以货币定量化的情况
下, 合理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对资源和环境的
使用价格进行矫正, 推进 ∃ 三高%企业的技术改造,
减少发达国家环境外部性的转嫁。! !! 重视产业投资导向的引导作用, 鼓励信息
产业等城市生产型服务业及实行清洁生产的工业企
业, 有利于生态产业链形成, 推动其延伸产业的壮
大。
3. 积极建设生态城镇
生态城镇既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目标, 也是
促进城市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的有效手段。生态城
镇建设要求从人们的需求和生态系统健康这两个角
度去考虑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模式, 并以科学的战略
规划和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城市建设, 以实现发
展与自然的平衡。这与哲学中所强调的实现 ∃ 人的
尺度与物的尺度之间的平衡 %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本
质一致, 有利于有序推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系
统性的复杂工程。
目前我国在生态城市理论及实践方面仍存在不
少误区, 需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 !! 以科学、权威的战略规划统筹生态城镇发
展。应从生态系统承载力出发, 重点确定合理的城
镇化速度、城镇规模、产业结构、环保投资安排等内
容, 并依据当地资源要素配置实施差异化的建设模
式, 从宏观上理顺城镇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
的协调关系。
! !! 提高生态价值认识, 构建民主的决策与监
督体系。应提高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和公众对城
市生态价值的认识, 从根本上消除管理、生产和消费
中的环境短视行为。
! !! 充分发挥生态城镇评价标准的引导作用。
修改∀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 (试行 ) #, 以
体现城市资源利用效率、环保法律法规的健全性、居
民综合生存环境状况和绿色消费水平等内容, 纠正
目前存在的认识误区, 如 ∃生态城镇规模越大越好 %
等。
!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区域循环经济网
络。应加强工业企业生态循环链和城市生活废弃物
回收利用体系的有机耦合, 形成保障城市生态系统
稳定的区域循环经济网络。
4. 改革城市环境治理模式
( 1)理顺环保管理机构的关系, 明确城市环境
规划的法定地位
在法律层面, 应清晰界定中央与地方、城市各部
门间在环境治理中的职责, 解决多头管理、监督缺位
等问题。明确城市环境规划的法定地位, 确定科学、
民主的环境规划编制、审核、批准、实施和监督制度,
充分保障专家、社会组织、公众意见与意愿在规划中
的反映, 增强城市环境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与建设
决策的约束作用。此外, 应建立建成区与郊区、城市
与乡村、城市与城市间的区域联动环境治理机制, 提
高城市环保投入的效率。
( 2)积极引入市场手段,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改变城市环境治理中对行政力量过于依赖的局
面, 积极运用经济、市场等综合手段, 提高管理效率。
加快政府从环境治理主导投入向引导投入的转变,
通过改革和规范市场准入规则, 推进环保基础设施
建设, 如引入 BOT、TOT、合资经营、社区自助等模
式,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在城市环保中的投入。
( 3) ∃ 改堵为疏 %, 注重培育自愿型环境治理模

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共建的机制, 解决城市
环保中的 ∃市场失灵 %和 ∃政府失灵 %, 缓解政府与企
业、公众在城市环保领域的对立。可通过严格的环
境规制、适当的政策倾斜、公开的环境信息制度、有
效的公众参与平台、积极的环保宣传等, 增加企业进
行超前环境治理和个人主动环保行为的预期收益,
推进自愿型环境治理模式的发展。
五 结论
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脱离客观实际的城市化、政
府直控型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及不合理的世界经济
秩序是造成目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
根源。在全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居
民消费结构快速转变三大阶段重叠的背景下, 城市
生态环境问题能否有效解决, 不仅关系到城市本身
的发展, 也关系着全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与和谐
社会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是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紧
密相关的世界性问题。针对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的实际情况, 应在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以新
型工业化、生态城镇建设和环境治理模式改革为核
心, 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管理组织体
系、资金投入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多元主体参与体
系, 以更好地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系统推
进。
希望对你有帮助,呵呵

中国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1、以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依据,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一是从区域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城镇与乡村的协调发展;二是调整城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三是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区域基础设施,实现基础设施的区域共享和有效利用;四是把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工业和城市交通作为首要的规划目标

  2、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积极推进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大环境投入,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在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推进投资多元化、产权股份化、运营市场化和服务专业化。

  3、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环境生态保护战略统筹城乡污染防治工作,防止将城区内污染转嫁到城市周边地区,走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容量相协调的城市化道路。

  4、继续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将“城考”作为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全面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增加污染排放强度和资源生态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和群众的满意度的内容,增加强化环保统一监督管理、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建设的内容等。

  6、继续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鼓励、支持全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33211重点流域区域以及国家环保重点城市政府把“创模”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积极组织创建活动;已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的城市要持续改进,继续创建资源能源最有效利用、废物排放量最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市。

具体措施:
3 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4 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

5 倡步行,骑单车

6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7 不燃放烟花爆竹

8 双面使用纸张

9 节约粮食

10 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11 消费肉类要适度

12 随手关闭水龙头

13 一水多用

14 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15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6 拒绝过分包装

17 使用节约型水具

18 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19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2O 尽量利用太阳能

21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22 使用节能型灯具

23 简化房屋装修

24 修旧利废

25 不随意取土

26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27 不乱占耕地

28 不焚烧秸杆

29 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3O 不恫吓、投喂公共饲养区的动物

31 不吃田鸡,保蛙护农

32 提倡观鸟,反对关鸟

33 不捡拾野禽蛋

34 拒食野生动物

35 少使用发胶

36 减卡救树

37 不穿野兽毛皮制作的服装

38 不在江河湖泊钓鱼

39 少用罐装食品、饮品

4O 不用圣诞树

41 不在野外烧荒

42 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43 不乱扔烟头

44 不乱采摘、食用野菜

45 认识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46 不鼓励制作、购买动植物标本

47 不把野生动物当宠物饲养

48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鸟类并为之提供方便的生存条件

49 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

50 不鼓励买动物放生

51 不围观街头耍猴者

52 动物有难时热心救一把,动物自由时切莫帮倒忙

53 不虐待动物

54 见到诱捕动物的索套、夹子、笼网果断拆除

55 在室内、院内养花种草

56 在房前屋后栽树

57 节省纸张,回收废纸

58 垃圾分类回收

59 旧物捐给贫困者

60 回收废电池

61 回收废金属

62 回收废塑料

63 回收废玻璃

64 尽量避免产生有毒垃圾

65 使用无氟冰箱

66 少用纸尿布

67 少用农药

68 少用化肥,尽量使用农家肥

69 少用室内杀虫剂

70 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

71 自己不吸烟,奉劝别人少吸烟

72 少吃口香糖

73 不追求计算机的快速更新换代

74 集约使用物品

75 优先购买绿色产品

76 私车定时查尾气

77 使用无铅汽油

78 不向江河湖海倾倒垃圾

79 选用大瓶、大袋装食品

80 了解家乡水体分布和污染状况

81 支持环保募捐

82 反对奢侈,简朴生活

83 支持有环保倾向的股票

84 组织义务劳动,清理街道、海滩

85 避免旅游污染

86 参与环保宣传

87 做环保志愿者

88 认识草原危机

89 认识荒漠化

90 认识、保护森林

91 认识、保护海洋

92 爱护古树名木

93 保护文物古迹

94 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95 关注新闻媒体有关环保的报道

96 控制人口,规劝超生者

97 利用每一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

98 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

99 了解绿色食品的标志和含义

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原因及措施
答:人口压力。我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为了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工业化压力。我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

我国当前的城市大气环境现状
答:一、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 (一)常规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 长期以来,我国以多煤、平油、少气的能源结构为主,煤炭和石油作为主要能源,排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粉尘和二氧化碳。得益于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煤炭和石油产生的污染物得到了有效控制。城市环境质量检测报告显示,这些常规污染物在...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答:一、城市环境污染态势严重 1. 大气环境污染严重:我国长期依赖煤炭,导致大气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尤其在冬季,雾霾天气频繁出现。2. 水环境污染呈现恶化:近半数的城市河流和湖泊受到严重污染,近90%的城市水质超标,鱼类在数千公里的河段内几乎全部灭绝。超过一半的中小河流不满足渔业水质标准,每年因污染导...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答: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如下:一、城市环境污染态势严重。1、大气环境污染严重:虽然我国大气污染近些年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冬季,雾霾天还总是会出现,这跟我国长期使用燃煤有很大关系,煤炭消耗大,导致部分地区酸雨污染严重,尤以西南和东南部酸雨区最为突出。2、水环境污染呈现恶化:全国...

2.针对我国城市环境的现状,分析城市环境保护的对策
答:水生态系统失衡,2004年,全国有79个城市缺水,有2340万人口,130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3、入世给我国环境保护带了新挑战 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当前的城市大气环境现状
答:一、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 (一)常规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一直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为多煤、平油、少气,煤炭以及石油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使用比例最高的能源,这两种能源排放大量烟尘、二氧化硫、粉尘及二氧化碳。由于新兴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煤炭、石油产生的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环境...

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答:1. 环保行业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该行业覆盖多个领域,包括大气、水、固体废物处理和土壤修复等。2. 环保行业按照产业链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上游的环保设备制造,中游的环保服务提供,以及下游的环保运营管理。3. 随着技术进步,政策支持环保设备行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污染现状
答: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有了持续的改善,展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2020年,全国337个城市发生严重污染的天数累计达到345天,较2019年减少了107天;重度污染的天数累计达到1152天,较2019年减少了514天。在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经济整体下滑,大环境的影响下,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的产量实现了小幅增长,同比...

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答:有关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多数大型城市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并且较为频繁。这些颗粒物主要来本地粉尘污染和自沙尘暴。其中本地粉尘主要来自于拆迁工地、建筑工地和市政管线工地等施工场所的扬尘。近年来我国沙尘暴呈现逐渐频繁的趋势,大规模的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了空气的质量,给人民生活环境和...

你对我国环境污染现状的看法和建议
答:2012-06-23 我国环境生态学在环境现状及存在在问题 14 2010-04-22 世界环境污染现状 108 2011-05-10 结合我国水资源与水环境污染的现状,思考我们应如何保护水环境? 6 2007-11-25 2.针对我国城市环境的现状,分析城市环境保护的对策 31 更多类似问题 > 为你推荐: 特别推荐 57岁离家自驾游的阿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