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东省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建设 新形势下省级馆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

作者&投稿:只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罗晓龙

(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广东省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现状,并针对目前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广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和应用的实际情况,围绕着地质信息的集成和服务提出了广东省建设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的基本理念和技术方法,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提供一个研究例子。

关键词 地质资料 信息服务 集群化 产业化

0 前言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是矿政管理的一项重要改革,是解决地质资料管理存在问题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是对传统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能力的重大变革。也是今后几年广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建设工程。过去的几十年里,广东省各地质部门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工作,积累了海量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等专业资料。由于历史和技术原因,这些资料有些分散在各部门,有些还是纸质资料。地质资料的管理和应用遭遇了信息“孤岛”,即各类地质资料信息之间不能互通、共享和综合利用等瓶颈问题,导致了重复调查、投资浪费等现象。地质资料信息的巨大潜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信息的集成、管理与可视化已经不再是难题。因此对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实施标准化规范化、开展地质信息数据库的建库与入库,对海量地质信息进行深度整合,实现对其的综合集成与管理,推动广东省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建设迫在眉睫。

1 广东省地质资料管理与信息服务现状

1.1 地质资料信息资源情况

地质资料包括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地质资料按专业划分,包括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城市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广东省上述专业的成果地质资料主要由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依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9号)接收保管,并向全社会提供利用服务。目前,全省地质资料汇交情况并不十分理想,还存在着部分欠交情况。工程地质资料因缺乏相关配套措施,全省基本未汇交;水文、环境地质资料大部分在省地质局、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等相关单位;工程地质、物化探方面的地质资料,大部分在省地质局所属各个地质队。地质资料信息资源比较分散。

1.2 网络环境建设情况

目前,广东省国土资源系统建成了上通国土资源部、下联市县国土资源局的网络体系,省国土资源档案馆建成有涉密网、政务网、互联网三网分离、分级管理的网络资源环境,可以作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网络环境的组成部分。但是,全省地质资料管理没有跨行业、跨部门的网络环境,地质资料分散在各单位网络中,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建设程度也各不相同。

1.3 地质资料数据资源建设情况

省国土资源档案馆已完成了全部馆藏地质资料的图文数据库和目录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完成了储量空间数据库建库、探矿权采矿权空间数据建库,建成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系统。

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以全省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为手段、以省为单位,建立了全省市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并着手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全省地质灾害服务预警系统。实现对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动态管理,并通过与气象、水文部门的合作与数据共享,将地质环境背景资料、地质灾害数据资料、实时降雨数据有机整合,建立相关预警分析模型,对气象因素引发地质灾害实现灾前预警,为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及应急工作提供有效时间保障和区域重点。

省地质局拥有大量一手的原始地质资料,近年来该单位基本完成了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20万水文地质图数据库、全国矿产地数据库(广东部分)、1:20万重砂数据库等数据库的建设。但是,由于经费等方面的原因,有些老化甚至严重受损的地质资料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仍未进行数字化扫描建库工作。

广州城市建设档案馆掌握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几乎所有的工程地质资料,该单位数据资源丰富,信息化管理水平比较高,已建成多个工程地质资料数据库。

1.4 对厅矿政管理的支撑服务情况

目前,地质资料对矿政管理的服务支撑主要有储量管理、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查询服务、地质勘查以往地质工作程度核查、地质灾害检测、地下水监测等。地质灾害数据库管理系统、地下水数据库管理系统,由于其基础地理信息图层因涉密受限,目前只能在涉密机上单机操作,不能实时有效地为厅矿政管理提供服务。矿政管理的采矿权管理信息系统和探矿权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是部提供的系统,该系统仍未使用空间数据库,功能不齐,已不能满足日常行政工作的需求。矿产压覆的查询仍然沿用落后的方式,工作效率不高。

1.5 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情况

地质资料广泛应用于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防灾减灾、科学研究、社会民生。全省所有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政管理等都离不开地质资料的信息服务和支撑。多年来,地质资料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服务取得了突出成绩,特别是为扩大内需项目提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成绩突出,省国土资源档案馆2010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保增长保红线行动成绩显著单位”。

2 存在问题

2.1 地质资料汇交的制度保障不力、汇交机制不畅

尽管《地质资料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地质资料汇交人必须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汇交地质资料,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法规制度和行政办法约束,汇交人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还不能做到“应交尽交”,给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建设带来很大的不便。

2.2 地质资料信息化程度低,标准规范不统一

由于历史和技术原因,2002年以前的地质资料绝大部分是以纸质图件、报告、报表的形式管理。2002年以后,依据有关法规和规范要求,地质资料汇交了相应的电子资料,但数据格式混杂、标准不统一,造成难以在同一平台下直接进行管理。由于60多年来形成的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没有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地质资料管理手段落后、服务能力不足、利用水平低,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建设的重复投资。矿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因地质资料信息支撑不足而只能按单一业务开展,不能做到信息平台上的管理体系建设。

目前要实现历史资料集群化管理,产业化应用,还需要突破标准规范不统一的瓶颈,构建面向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的地质资料信息化标准。

2.3 多元地学数据整合及共享服务平台构建困难

地质资料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包括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具有多期性、多来源、格式多样性、数据海量异构等特点。为解决各个行业领域内的专业问题,地矿单位建立了许多专业性很强的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如地质灾害预警预测系统、地下水资源监测系统、城市地质信息系统等,这些数据库系统的内容相互交叉,但是管理方式却大相径庭。如何整合已有的地质资料数据,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将是地质资料集群化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4 缺乏共建共享及利益分配机制

地质资料分为公益性地质资料和商业性地质资料。改革开放以来,各单位将形成的地质资料据为己有,甚至需要依靠地质资料产生经济效益来维持单位的正常运转,担心地质资料的共享将威胁到单位的生存,因此不愿意汇交或共享地质资料。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是一项跨部门、多领域的浩大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密切合作,相互协调。如省和地方的协调、各横向单位之间的协调、各纵向单位之间的协调等。必须建立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将公益性与商业性分平台运行,开发不同类别的信息产品,提供不同层次的利用服务。做到既公开公益性地质资料,又保护商业性地质资料,充分维护权益人的利益。使各参与共建共享的单位在承担义务的同时,能够合理分享“两化”带来的好处。因此,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共建共享和利用分配机制是“两化”建设的关键。

2.5 网络互通与数据保密的问题

地质资料集群化建设将跨专业、跨部门、跨行政区域,然而目前部门与部门之间、行政区域之间都没有实现网络互通。集群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建设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实现省级地质资料数据中心与横向和纵向各数据分中心的网络互联互通。同时,必须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建立各专业系统数据的通信接口,保证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流转和共享安全。

2.6 缺乏法律及行政手段的保障

建设地质资料集群化项目首当其冲就是需要解决跨行业、跨部门之间的数据整合共享问题。目前,跨部门的相关单位不受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的约束,数据整合无法保障。例如城市工程地质资料保存在城建档案馆,而城建档案馆并无义务共享城市工程地质资料。急需创新地质资料汇交机制,建立地质资料信息共建共享服务集群体系。

3 广东省地质资料集群化建设理念及手段方法

3.1 建设理念

针对目前地质资料信息的集群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广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和应用的实际情况,围绕着地质信息的集成和服务提出广东省建设地质资料集群化的两个基本理念。

3.1.1 实现地质信息与地理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

地质资料集群化建设的思路不仅是实现传统地质资料管理技术与GIS技术的简单融合,而且是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数据与其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无缝衔接。充分利用广东省馆藏的国土资源信息数据优势,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搭建的空间平台,实现在这一平台下多源信息数据资源的整合,如影像数据与地质数据的叠合,三维模型的地质资料数据分析,地形地貌与地质矿产之间的地理关系模型等。

3.1.2 实现地质信息系统标准规范的理论研究

地质资料集群化的建设不仅仅是对地质资料集群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的设计,更重要在于完成地质信息系统标准规范的理论研究。在整个项目研究过程中,提出地质资料信息的分类、收集、整理、整合的标准与规范。

3.2 建设方法及工作手段

3.2.1 建立并完善全省地质资料汇交、共享机制

建立集群化背景下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创新资料汇交和共建共享机制,初步形成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长效更新机制,保障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的逐步推进。地质资料的集群化和产业化依赖于资料的汇交机制,建立集群化基础上相关地质资料汇交的制度设计,理顺汇交关系,保障资料信息的汇交;以集群化项目建设为契机,构建多方共赢的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形成政府搭建基本平台、地质单位和企业广泛参与的良性机制。

3.2.2 集群各类地质资料信息,形成基础数据管理服务支撑体系

完成广东省成果、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对其中应数字化的重要地质资料进行数字化,并建成相关数据库。整合现有的地质资料信息数据资源,同时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合作,构建广东省地质资料数据中心体系。通过对各类地质资料信息的汇集、整合,形成省级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实现对广东省地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全面掌握,并为构建全省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打下良好基础。构建广东省分布式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利用地质资料集群化成果,为各级政府、各地质行业利用与开发提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3.2.3 建立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和网络服务体系,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渠道和方式多元化

地质资料应用服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政府服务;二是为地质行业和社会公众服务,针对这两个层次的服务对象搭建应用服务平台。以应用服务为导向,拓展集群化的地质资料在政府各部门和地质行业内的应用,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渠道和服务方式的多元化。

在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支持下开展典型应用示例研究,如加强对矿业权的监管服务,构建全省矿产资源储量价值评估服务平台,基于WebGIS的矿产资源分析预测平台等。

围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服务这条主线,充分利用已有基础,以统筹规划、集成整合、建立制度、探索机制为指导,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培育和带动相关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地质矿产市场的繁荣发展为目的,在统一的技术环境中构建多级、分布式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框架,从而实现丰富、多样、广泛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逐步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产业化。

3.2.4 深化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逐步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

积极跟进,捕捉和发掘地质资料为政府管理支撑服务和为行业及社会应用服务的需求,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基础上,深化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强参与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逐步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产业化发展。

4 结语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建设工程。需要通过促进多单位、多部门、多专业、多层次分布的地质资料信息的集成综合,充分挖掘地质资料信息资源,才能实现地质资料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专业、方便、高效的服务,从而提高地质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地质资料服务质量~

梁 叙
(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地质资料的服务现状及影响地质资料服务质量的一些因素,提出了完善服务配套政策制度,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丰富馆藏资料,加强宣传力度,加强服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开展服务质量评价,重视地质资料公共服务产品的开发等具体措施,以更好地提高地质资料服务质量。
关键词 地质资料 服务 质量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体现,服务是实现地质资料价值的重要途径。芬兰服务质量管理专家克里斯蒂 格鲁诺斯认为:“服务一般是以无形的方式,在顾客与服务员工、有形产品或服务系统之间发生的,可以解决顾客问题的一种或一系列行为。”[1]地质资料服务质量可以理解为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提供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满足现存或潜在需求的特征总和,具体体现为用户对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服务工作人员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和地质资料信息需求的满足度。
1 我国地质资料服务现状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形成了海量的地质资料信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 2011 年底,全国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地质资料总量达 40.3 万种,2011 年通过传统服务窗口为 4 万多人次提供了地质资料服务,提供地质资料利用达 19万份次(332.4 万件次)[2]。地质资料电子阅览室的投入使用,使全新的电子阅览系统集借阅管理、资料查询、资料借阅、资料加工、加工任务管理、系统管理、服务统计等功能于一体,大大提高了管理效能,提升了服务质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也通过加强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不断增强网络服务的能力。目前,我国已累计完成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总量近 24 万种,其中 1.5 万种图文地质资料向社会公众提供网上浏览服务,全国地质资料服务网站点击总量超过 400 万次[2]。
另外,我国还针对地质资料的信息服务开展了集群化和产业化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典型的成果。全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主动调研,掌握需求,积极开展为“双保工程”和抗旱救灾应急服务的工作,将公共服务窗口前置到需求点[2]。
2 影响地质资料服务质量的因素
目前,我国在地质资料服务方面存在服务政策法规不配套、资料信息综合研究不足、服务方式单一、服务能力较弱、服务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影响着地质资料信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1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政策法规不配套
我国地质资料数据客户服务政策和机制存在不足;地质产品及用户分级分类管理不完善;产品价格机制不健全,服务收费不统一;地质资料行政及馆藏机构考核机制缺失,不能有效评价工作效果和督促改进完善。有关地质资料保密、保护的政策法规不配套,制约了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开展。
2.2 馆藏资源不够丰富
地质资料的不断积累和更新是服务的基础,但是多年来,由于受到体制与部门、单位、个人利益的制约,部分地质资料生产单位法制观念不强,造成大量地质资料不能按时保质保量进行汇交,相当一部分地质资料长期分散在部门、企业或者个人手中,许多用户无法利用所需的地质资料。如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馆藏地质资料虽然有 8000 多宗,但仍存在缺少 1∶5 万化探资料,1∶5 万区域地质图不够齐全完善,1∶20 万区域地质矢量图信息过于简单造成使用不方便等情况,许多用户无法获取所需的地质资料。
我国现阶段主要以全国地质资料馆和 31 个省(区、市)级地质资料馆为主,向社会各界提供地质资料服务。目前的管理与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畅通的数据共享渠道,提取的信息缺乏多样性,政府规划、引导与支持力度不够。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没有充足、权威的信息数据,势必影响到地质资料服务质量的提高。
2.3 服务方式手段简单
据了解,目前地质资料服务方式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以传统服务为主,大多数地质资料服务属于等人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目前,有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地质资料服务活动,都是用户因为项目工作的需要,或者馆藏机构的上级布置的项目而利用馆藏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自己主动挖掘用户,与用户沟通联系的情况少之又少。同时,由于受到地质资料保密情况的影响,提供的多为目录和部分地质数据的元数据服务、少量数据库数据的查询浏览和下载、主要地学数据库的离线服务等,能够提供在线服务的信息量较少。
2.4 服务宣传工作不够
地质资料服务目前仍然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单一,宣传范围狭窄的情况。根据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多年来利用服务对象的统计,来我馆查阅复制地质资料的用户 95% 集中在国土、地质、有色、煤炭、冶金、环境等行业部门单位,其余的 5% 用户也多为高校、咨询公司等,但也局限于高校中的地质专业、从事地质咨询服务的公司。他们本身对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就比较了解。而一些潜在的用户如旅游、安监等,并不能及时了解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发布的服务信息。
3 提高地质资料服务质量的措施
3.1 完善配套政策,健全规章制度
通过加强对国内外地质资料管理、技术业务最新进展的跟踪,开展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发展战略、规划部署、政策制度研究;开展地质资料数据交换与协作利益共享机制、涉密地质资料数据管理政策研究;建立实用、高效的地质资料采集、加工、处理、存储机制,完善国家地质资料数据资源的建设、存储管理政策等,可有效地解决现存服务政策法规不配套的情况。
根据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本身的业务工作和服务准则,编制工作流程图,将工作流程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形成文件,建立一套完整的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如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制定了《地质资料借阅工作方法、流程》、《地质资料利用工作方法、流程》、《地质资料借阅制度》、《电子阅览室规定》等,让用户可以提前了解到利用地质资料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少走弯路,方便地质资料的利用。
3.2 完善软硬件设施,确保服务资料质量
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设施条件是保证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大部分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特别是提供网络服务的信息服务设施欠缺,大大降低了服务质量。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同时,还要加强设施建设,注重整体环境的设计和安排。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快捷的服务,设置了专门的服务大厅,并且划分出纸质档案阅览区域和电子阅览室,配备了空调、电子触摸屏、涉密资料专用电脑等,在阅览室还摆放了报刊、茶水等,为用户提供一个人性化的环境。
3.3 丰富馆藏资料,确保服务资料来源
馆藏地质资料的数量和质量是开展地质资料服务的基础,没有数量足够多、质量足够高的地质资料,服务只能变成无源之水。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要认真做好地质资料馆藏资源建设,加强全国地质资料服务机构的交流与联系,建立具有凝聚力的服务体制;加大地质资料汇交力度,提高地质资料汇交质量;把地质资料汇交与地质工作投入、各级经济责任考核挂钩等;加强对不及时汇交或者欠交单位部门的惩处力度,开展地质资料行政执法等,以保障馆藏机构有“源源不断”的地质资料来源,坚持地质资料馆藏资源建设与地质资料信息化工作并重,不断丰富馆藏地质资料。
3.4 加强服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拓宽服务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地质资料服务已经从传统的纸质服务转变电子信息的服务。因此,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要不断加快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将馆藏地质资料进行全面数字化处理;加快地质资料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共享服务平台等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地质资料网络体系建设,方便网络检索和馆藏借阅;加强与用户互动交流,加快开展网上服务工作,及时向社会发布最新的、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权威的地质资料信息,方便用户进行地质资料的利用。
3.5 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加强对用户的咨询指导
地质资料服务工作人员是服务的主体,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实践者。因此,地质资料服务人员要转变用户服务观念和服务质量理念,树立良好的信息服务意识和本馆自身形象意识,积极主动与用户交流,使用户可以得到方便、准确、高效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地质资料信息需求和心理需求。其次,人员的智力结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决定信息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地质资料服务工作人员必须拓宽视野,积极关注地质资料工作等相关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既要掌握地质学、档案学的相关知识,也要能熟练运用网络通讯技术、信息存贮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专业职能,积极参加岗位培训、在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地质资料馆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3.6 加强对外宣传,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宣传和服务,打破常规,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公共媒体进行宣传,提高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社会知名度,扩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公众影响力,挖掘潜在的地质资料用户。通过编制服务工作手册、服务指南,宣传地质资料产品和服务,让地质资料用户更加了解地质资料资源,满足地质资料用户使用需求。主动开展对国家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的服务,满足项目和工程对地质资料的需求,及时、高效、优质地提供地质资料服务与支撑。同时,注重服务细节,利用网络、上门服务等方式多渠道收集用户需求信息,积极主动为用户服务。
目前我国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正在由数据生产和保管者向数据服务和专业知识的有偿加工服务提供者转变。在项目的制定和审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宣传工作,是扩大地学数据库服务面的重要举措。我国必须对这一大趋势予以高度重视。
3.7 开展服务质量评价,及时了解用户意见需求
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是以服务为评估对象,以服务质量为评价内容,采用某种方法或标准对服务工作及其服务产品进行优劣评判和价值估算。开展地质资料服务质量评价,除了可以采用传统的问卷调查方式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的电子阅览系统,在用户利用电子阅览系统获取自己所需的地质资料信息后,即时地对本次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对今后服务利用的建议。地质资料馆通过统计和分析用户的评价和反馈的数据,可较快地、系统地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方案;获取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需求;争取用户的参与,使服务针对性更强;使服务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超出用户的期望值。
3.8 重视地质资料公共服务产品的开发
在地质资料的保管和利用上,可以采取公益性和商业性共存的发展模式,在原有的政府财政预算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国家和地区间的地质调查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开发的地质资料公共产品服务提供时效性的有偿服务;针对不同的地质资料制定详细的地质资料价格表,提高地质资料的公众服务能力。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有机结合的原则,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地质工作的部分商业性投入,引导地质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促进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共同健康发展。
4 结语
面对社会各行各业对地质资料需求的日益增长,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只有不断完善配套政策、软硬件设备,丰富地质资料,加快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拓宽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技能等,才能更好地提高地质资料服务质量,及时有效地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服务,充分发挥地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克里斯蒂 格鲁诺斯 .1988. 服务市场营销管理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2]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2011 年度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情况 .http://www.mlr.gov.cn/zwgk/zytz/201205/t20120514_1096335.htm.
[3] 高爱红,茹湘兰,庞振山,等 . 2010. 全国地质资料馆借阅情况分析 . 第七届全国地质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 . 北京:大地出版社 .

郑志文
(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
摘 要 随着社会对地质资料数据的社会化服务和资源共享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做好地质资料的信息化建设,满足人们对地质资料信息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成为新时期地质资料档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本文介绍了新形势下省级馆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一些设想,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地质资料 社会化服务 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对地质资料数据的社会化服务和资源共享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做好地质资料的信息化建设,满足人们对地质资料信息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成为新时期地质资料档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自 2002 年《地质资料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国土资源部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从开展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地质资料数字化、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健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等多个方面,对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至2011年底,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以下称省级馆)馆藏地质资料达8600宗,数量之大,居全国前列。近十年来,省级馆实现了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服务由“规范化、标准化”向“数字化、信息化”的转变,先后完成了全省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成果地质资料图文数据库、全省涉密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文件级)、全省矿产资源登记数据库的建设,整合了全省 1/20 万地质图、自然重砂、区域地球化学、区域重力、水文地质图、矿产资源储量空间等多个数据库,数据量达 1.5TB,开通了广东省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网站(WWW.GDI.GOV.CN)及地质资料电子阅览室,基本建成了数字地质资料馆。
本文介绍了新形势下省级馆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一些设想,供同行参考。
1 省级馆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网络体系建设
依托广东省政府外网,网络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省国土资源厅、各地市国土资源局、厅属单位互联互通已经实现,安全和边界设备基本具备。与国土资源部的网络链接,和省地质地勘行业单位的联网,有待建设。
1.2 硬件资源建设
目前省级馆已配备服务器 12 台,磁盘阵列 2 套,现可存储容量达 35T,磁带备份系统一套,1 台 HP4000 大幅面绘图仪,4 台各类扫描仪等设备。建设了办公区域网(省政务网)、涉密网(秘密级)和互联网三套网络,已具备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硬件条件。
1.3 数据资源建设
省级馆藏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和目录数据库已经建设完成,正在建设全省钻孔数据库、全省地质资料矢量数据库、全省原始及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和基于空间位置的全省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矿产地数据库、探矿权数据库、采矿权数据库、储量空间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
1.4 软件平台建设
省级馆已采购配备了 ArcGIS 平台及 Oracle 数据库,开通使用了地质资料服务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从地质资料接收、检查、入库到服务利用、查询统计、地质资料管理年报 OA 办公自动化。正在开发基于空间位置的全省矿产资源规划、矿产地、矿业权、储量登记统计等查询系统。
2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建设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 [2011]113 号)要求,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分别纳入《广东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及《广东省地质勘查“十二五”规划》中。工作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地质资料深度开发利用和共享服务为主线,整合和集群全省地质资料信息资源,构建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和网络服务体系,为社会公众、政府管理、科学研究、企业发展提供系列、权威、集群化的地质资料信息产品,逐步形成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至 2011 年底,省级馆按照国土资源“一张图”的建设要求开展了集群整合,在已有的基础地质数据库基础上,集成了矿政管理相关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矿业权数据库、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等数据库,初步形成了面向机关的地质资料及矿政管理核心数据库数据集群服务平台。
2012 年省级馆稳步推进“韶关大宝山矿区地质资料集群化试点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完成矿区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按照制定的工作方案,整合集群建库、构建数据中心等工作正在开展。
3 全省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建设设想
“十二五”期间,省级馆规划构建横向跨行业与纵向达地区相结合的地质资料数据中心。按照统一标准整合集群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工环、物化探、城市工程地质等方面的多种地质资料信息,构建全省分布式地质资料数据中心体系,形成省级数据中心与行业分中心、地区分中心相结合的数据中心体系。
(1)设计全省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制定数据生产、汇交、管理、更新、应用服务的数据标准和制度规范。以现有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为基础,结合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项目建设的特殊性,从工作流程的划分、数据命名和编码规则、数据项设计、数据分类与模型、数据中心图层划分与数据表制定、数据库结构设计等领域开展研究。
(2)规范数据生产和汇交制度,完成全省地质资料清欠工作,建立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各级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的专项调查,在数据生产环节要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建设对数据标准的要求,及时向本级地质资料数据中心汇交数据并入库。
(3)数据资源建设。地质资料数据库按照元数据目录数据库、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按照专业划分的各类数据库)三大类进行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以下工作:集群国土资源厅已有的各类地质资料数据,以此为基础初步建立“数据中心”数据库;开展重要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选择1 ~ 2 个大、中型城市或重要成矿区带开展集群化工作,逐步开展集群化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全省的原始、实物地质资料清理,重要地质资料数字化、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和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更新维护工作;开展重要城市、重点成矿区带、重点经济区、重点生态环境脆弱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和重大地质问题区的集群化,完善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按地质专业类别可分层叠加、三维可视化的 100 多个数据库集群,形成地质资料“一张图”。
(4)建立数据更新长效机制,实行“谁生产,谁负责”的数据更新制度,基础数据更新由各主管单位和组织实施单位纳入工作制度,业务数据更新分别由各业务部门制定实时更新措施。完善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数据报备机制,不断创新数据实时更新的技术手段和措施。
(5)构建地质资料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如数据录入、编辑、用户权限分配与管理、系统后台维护等,实现对多元、异构、分布式数据的快速提取、空间分析和查询检索。
(6)构建全省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网络体系,将依照分布式构建一个全省的主数据中心,省级地质资料数据中心与国家级有互通接口。各地质行业单位、各地级市构建相应的分中心,各数据分中心依照“谁构建、谁受益”的原则,明确权责利关系。
(7)完善数据中心软硬件基础环境,包括服务器、存储系统、备份系统、容灾系统、中间件平台、电子政务平台、数据库平台、数据仓库平台、GIS 平台、三维展示平台和网络管理软件等,形成可靠、稳定、可扩展、易管理的数据中心基础体系,满足数据“大集中”的要求,为共享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运行环境。
(8)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保证网络安全和数据共享服务的有效性。以风险评估和需求分析为基础,坚持适度安全、技术与管理并重、分级与多层保护和动态发展等原则,实现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系统安全和安全管理等五个层面的安全保障体系,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保证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流转和地质资料共享服务安全。
4 结语
(1)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建设与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目标是一致的,目的是建立涵盖各行业、各系统、跨地区的大地质资料中心,最终目标是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2)加快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产业化标准、规范建设,建立开放的标准化建设机制。
(3)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各省由于自身经济条件、所属区域的不同,建设进展情况各有差异。针对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地质找矿、地质灾害防治等国家重点成矿区带、重点生态环境脆弱区和重大地质问题区(如地震活动区、地质灾害隐患区域等),由国家馆牵头优先完成该部分的地质资料信息化。

关于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理性思考
答:但是从总体上讲,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是新形势下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的基本方向,为全面提升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水平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笔者结合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情况,就如何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谈点粗浅的认识。 1 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

地质资料服务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答:全国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务平台已上线运行;自2009年起,国土资源部持续推进油气等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的委托保管工作,目前已有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等35家单位成为受委托保管地质资料单位;全国地质资料目录中心集成了76个节点的54万条地质资料案卷级目录,利用互联网为社会提供查询服务。同时,中国地质调查局也在着手建立局属...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的经济学分析
答:地质资料信息作为空间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顺应当代信息服务发展趋势,强化空间数据集成与共享,在空间信息集群化和产业化方面发挥先导作用。 关键词 地质资料 信息服务 产业化 经济学 分析 地质资料服务是信息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资料服务产业化就是地质资料信息产品化,强调产品生产过程低成本和高效率,并根据...

地质信息集成技术
答:为了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发展需求,更好地促进地质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构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新机制,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建设已成为新时期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面临的重要任务(王永生,2011)。地质信息集成化,其原则和出发点是:使各部分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每个元素都要服从整体,...

关于推进地质资料公共服务的思考
答:目前,我国地质资料服务具有一定的资料馆藏基础,数字化资料服务作用日益明显,但也存在资料共享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的问题。统筹规划,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树立“大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国家地质调查机构的龙头和核心作用,推进实施“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工程”,加快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是当务之急。 关键...

我国地质信息服务现状分析及展望
答:关键词 地质资料 地质信息 信息服务 集群化 1 引言 地质信息是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环境(灾害)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和地质科学研究过程中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对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演化规律的认识和知识。地质信息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国土资源...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中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和共享机制的初步探索—以...
答:(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 摘要 黄石市地质资料类型复杂、分散、信息化程度低,严重制约了地质资料的利用和信息共享服务。为了推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化集群化和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的工作,本文对地级市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和共享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建立地级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以汇交为主的地质资料集群机制、汇交网络系...

浅谈中原油田地质档案资料汇交与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答:要推进与最终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首先,要从地质档案资料汇交入手,收集齐全完整的地质档案资料电子文件;其次,逐步将纸质档案数字化。档案数字化是实现“集群化”“产业化”的基础,“产业化”是“集群化”的必然结果,是对传统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能力的重大变革。以资源共享和提高油气田勘探开发为目的...

新形势下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思考
答:”2009年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视察中国地质调查局时提出“加强信息化服务,要更好地开发利用地质资料,形成集群效应,争取形成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的要求,今年我国将全面启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 2 我国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实现国家地质调查工作对整个国民经济...

抓好地质资料汇交是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产业化的根本保证
答:各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程序标准、开展清欠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切实解决目前在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奠定基础”。新疆作为矿产资源大区,有丰富的石油、煤炭、富铁矿、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另外,新疆有独特的地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