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怎么知道一年365天? 古时候的人是怎么知道一年有365天呢

作者&投稿:答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

对于阳历,上古有个物件(仪器)叫作髀,通过连续多年观测日影可以推算出得到一年的长度三百六十五有四分一,是为阳历。
具体的在《周髀算经》中有介绍怎么使用,里面还介绍了如何通过日影长度计算日地距离、各地理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热带、温带、寒带)的距离和两地之间的距离。
后来多年的积累,到了祖冲之的时候他给把精度翻翻,从四分历发展成了大明历。并且有了更精准的置闰方法,然后朝代更替和后人的无法理解,用着用着就又用回了古老的四分历——也就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对于阴历,则是按月亮的位置进行推算。目前通用的是十九年置七闰——不过经度不够,祖冲之他给精确到了三百九十一年置一百四十四闰。具体的置闰方法楼上有提到。但为什么需要置闰月,因为从古至今使用的农历——也称为夏历——一直都是一部阴阳合历,需要调整阴历和阳历一个回归年的差异,使之能够指导生产。
不过现在的话是直接按照天文地球的位置来推算历法了。

不知道你听说过中华世纪坛没有......

日晷(日规)
古代有一种计时工具叫“日晷”,由“晷针”和刻度表组成,依据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世纪坛的时空探针就是借鉴了“日晷”的造型和寓意,从它的概念中引伸出来的。“时空探针”是由西安飞机制造厂采用不锈钢和钛合金材料制成,重15吨,长27.6米。

年的时间概念最早出自对农作物生长的一个循环周期的经验,早在西周之初就有了.

古代农历把一年化为四季,每一季大约90天,全年约360天,按照一年气候的变化,分为5天“一候”,三候为“一气”,全年“二十四气”,俗称“二十四节气”。

参考资料:http://www.cctv.com/folklore/special/C13596/20050215/100013.shtml

不是知道的。。是看太阳的出落,制 定星期制,然后还有指定“天”这个字。

古时候的人是怎么知道一年有365天呢是谁发现的~

1、古人观察太阳一年中位置的变化引起物候、农业等现象的变化总结出来的。通过日圭,冬天和夏天的太阳高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影子也不会一样,冬天的太阳不在头顶,而夏天太阳在正上方,当太阳最低时,在日圭上做一个标记,当太阳的影子再次和日圭上的标记吻合时,那就是一年了,通过不断的反复实验,才确定一年长度约为365天。
2、具体测量一年时长的想法是元朝郭守敬提出的,他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象台。利用其影子的长短来测量推算时间,后来又发明了一个辅助观测仪器,叫“景符”。而具体一年的时间是由祖冲之计算出来的。得出了回归年为365.2425天的结论。

扩展资料:1、计时方法(记时方法)是因应安排工作、生活的需要而衍生出来的。记时方法包括日期规划和时间规划。日期规划,就是编制行事历明确日期;时间规划,就是明确日内时间的描述方法。明确日内时间的描述方法,是编制行事历的基石;同时编织行事历的方式,同样反作用于时间的规划。
2、历史上,中国古人的记时方法,主要有十六时辰制、十时辰制、百刻制、十二时辰制、以及随佛教传入的六十点法等。这里说的“时辰”,指的是时段。
(1)十进制
十进制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因此早期的历法、时间才用了十进制。阴阳五行历,属于十月太阳历;十时辰制,则是时间的十进制划分。在十时辰的使用早期,选择了若干关键性的自然现象、生物反射、生活习惯作为时间的节点,帮助人们认知时间。到后来,才逐渐转变为使用数字、或天干等代码来表述。
据《隋书.天文志》,白天的五个时间节点为:朝、禺、中、晡、夕;夜晚的五个时间节点为:甲、乙、丙、丁、戊。夜晚的五个时间节点,逐渐转变为夜间安全巡逻时的附加授时节点,称为五鼓、五更,一直延续到清末。

(2)百刻制
百刻制是十时辰制的进一步划分,即把十时辰进一步划分成均衡的一百刻。百刻制可能起源于商代,有出土的汉代日晷,盘面上的刻度为一百刻中可能用到的69刻。另一方面,人们对时间测量精度的要求及百刻制的提出,推动了铜壶滴漏的产生(毕竟百等分圆周,对于两千年前的古人来说,难度不小)。
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3)十六时辰制
十六时辰制是历算的副产品。中国早期的历法,从阴阳五行历转变为四时八节历,历算过程中,将一年切分为十二个月时,会出现以16为分母的分数。古代人很早就认识到,一年的长度为365又1/4天,切分为12个月,则每个月30又7/16天。十六时辰制,就是配合历算而进行的时间划分。
《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记录十六时辰的十六个时间节点中的十五个: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晡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

(4)十二时辰制
西周开始,中国的历法逐渐稳定了一岁十二个月的概念。以日比作岁,也采用十二时辰划分一日、并将日期切分点(换日点)固定在夜半。
十二时辰的十二个时间节点(起点),为十二时。随着人们工作、生活的多元化,逐渐词不达意,遂改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晚上十一点为子时、凌晨一点丑时、凌晨三点寅时、早晨五点卯时、上午七点辰时、上午九点巳时、中午十一点午时、下午一点未时、下午三点申时、傍晚五点酉时、晚上七点戌时、晚上九点亥时。
宋代开始,中国出现了机械式司辰,通过齿轮带动转盘,带动持时辰牌的小木人出现在视野中。当时间处于两个时辰之间时,出现在视野的时辰牌与原先的表述方式不一致。于是,时间的表述方式采用两个基准:时辰牌初现、时辰牌居正位,亦即时初、时正。

(5)时刻制、更点制
时刻制是十二时和一百刻配合使用。早期的表述方法为“时x刻”,即“时后第x刻”;宋代以后为“时初x刻、时正x刻”,即“时初现后第x刻、时正位后第x刻”
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的一日六十的分法传入中国,与十时辰制配合使用,形成了更点制。常用表述方法有x筹y点、x鼓y点、x更y点。x筹y点,反映了十时辰制在历算中比十二时辰制更便于筹算。钟鼓楼授时,通常鼓声为更、钟声为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代计时

古人观察太阳一年中位置的变化引起物候、农业等现象的变化总结出来的。古人也不傻,他们也看到了太阳的年周期所导致的物候反映。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祖先长期生产实践的产物,它总结了天文、气象和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季节、寒暑、天气的变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地球一年(365天5时48分46秒)绕太阳公转一周,我们从地球上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黄道。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用黄经度量。
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
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春分和秋分正处春、秋两季中间,夏至和冬至正处夏、冬两季中间。这样一年可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划分为4段,如将每段再分成6小段,太阳在黄道上移动15度,每小段约15天左右,全年就可分为24小段,农历上称太阳在黄道上从0 度起算,每15度为一节气,全年共有二十四节气。

古时候的人是怎么知道一年有365天呢是谁发现的
答:才确定一年长度约为365天。2、具体测量一年时长的想法是元朝郭守敬提出的,他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象台。利用其影子的长短来测量推算时间,后来又发明了一个辅助观测仪器,叫“景符”。而具体一年的时间是由祖冲之计算出来的。

...知道一年约等于365天,请问“古人”是怎么知道的?
答:古人是通过圭表日影长度知道一年多少天的。圭表是测定正午的日影长度以定节令,定回归年或阳历年。古人是通过圭表的日影长度来测定节气和年月等。通过进一步研究计算,古代汉族学者还掌握了二十四节气的圭表日影长度。这样,圭表...

古代是怎么算出来一年 365 天的?
答:这两次最长值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难怪我国古人早就知道一年等于365天多的数值。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实行《太初历》,它是由西汉时期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创制的.它是自有科学历法以来,第一部资料完整...

古时候的人是怎么知道一年有365天呢
答:地球一年(365天5时48分46秒)绕太阳公转一周,我们从地球上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黄道。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用黄经度量。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

古人是怎么知道一年有365天的呢?
答:利用圭表。在地上立根杆子,然后看一年中影子最长的那个时间点,就是冬至了。这个东西,叫做圭表,也就是测量回归年用的工具,立着的那个叫“表”,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杆子,用来产生影的,水平的那个叫“圭”,也就是一...

古代人是通过什么计算出一年有365天的?
答:第一:太阳历,玛雅人早早的就知道通过太阳来计算历法。这种方法与我国古代的“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会再来说“圭”。玛雅人也就是通过这一本历法推算出的时间与当代推算出的时间仅仅差了0.0002天,也就是说五千年...

古代人是怎样运用圭知道一年等于365天的
答:以秋分做个例子:若某一年的秋分,就是9 月23 日,那一天正午时晷顶正好落在「圭」的秋分线上。一年若以365 日计,第二年9 月23 日的晷顶会向第一年9 月22 日的刻线方向移动一些。即有迁移现象。当然,第二年9 ...

古代的人怎么知道一年365天?
答: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

古代人是根据什么把一年定为365天的?看清楚题目是依据什么定的,而不...
答:公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最初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太阳历。后来他们又根据尼罗河泛滥和农业生产的情况,把一年分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

中国人什么时间知道一年365天
答:最早的万年历中已经有一年365天的认识。要想 追寻万年历的由来,那故事得从远古时代的商朝说起……有名樵夫唤做万年,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砍罢了就坐在树下休息。他眼望著树影出神,心中想的,仍是如何将节令定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