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投稿:荀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活动课是新课标下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目前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来设计教学活动,是教师设计活动课的主要理念。注意三个有机结合,让学生有亲身体验和探索的过程,是活动课的主要实施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找参考资料、上网查询资料,
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学生主动学习探索者“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被写进了《纲要》中:“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地理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去"再次发现"已有的知识,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学会"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地理教学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结合身边的种种地理现象,而不是单纯去传授那些已有的书本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了解身边地理现象的原因及对自身的影响,强调通过理解来学习地理知识,而不应强调模仿、记忆和反复操练。
  许多教育专家认为,中学生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为此,我们要要实现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条途径是设置新的课程,强化研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设置新的课程形式(如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另一条途径就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理念,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对地理以及其他学科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1、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2、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3、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4、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下面以一堂课堂实例来说说我的教学中的做法。
一堂别开生面的探究式的地理课堂活动课正在进行:
裴中同学说:“我介绍一下去澳大利亚参观农场的情况。”“这些是在澳大利亚牧场拍的照片。”
高芸同学:“这是我从网上查到的农业资料,我把它打印出来了。”
王宇超同学说:“为理解‘生态农业’,我收集整理了桂林市雁山区农业生产调查的情况。”
还有许多同学介绍了自己去桂林附近农村调查的资料。刘远同学还把收集到的资料绘制成图表。
围绕农业的发展问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神情专注,十分投入。
这里似“众议院”又像“科学院”,同学们展开理想的翅膀,描绘着新世纪农业发展的蓝图,令人兴奋不已。白捷、张煜、肖慧敏等同学还即兴表演了一个小品,放映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的变化。同学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农业的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一大课题,深可达高科技前沿,如果教学内容太多太难,会令人望而生畏,挫伤学习积极性;内容太少过于简单,引不起兴趣,不能达到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而且讲到农业问题,城市学生觉得陌生,要有实例才好理解。所以在学习初中地理第四册“农业”一章的内容时,我安排了一节课堂活动课。
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当今科学知识呈指数性上涨,知识的快速无限膨胀与人生的短促有限之间发生尖锐矛盾,为此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才能不断地掌握和更新知识,开拓创新。
人类面临着众多共同发展的问题,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休戚与共”,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家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我事先将一节的学习内容分成八项,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八个小组,让不同的小组承担其中的一项,即某一课题,学生带着本小组承接的课题分工去阅读课本,观察图表,查询资料,调查访问。我对调查的方式和对象也作了指导,告诉他们在调查中可以充分利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包括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人力资源包括家长、亲戚、邻居、村干部和农业专家等。老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找参考资料、上网查询资料、写读书笔记,还告诉他们如何进行实地调查。学生回家后,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主动去探索农业发展问题。他们在这过程中培养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节课堂活动课以什么形式来上呢?如果按传统教学,老师口若悬河 “满堂灌”,那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收效甚微;而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切的教学活动能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深刻充分自由的发展。所以我决定以课堂讲座的形式来进行:大家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带来进行交流,每个调查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作中心发言,组内其他同学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提问质疑,由该组同学回答。如果不能回答,再请其他组同学帮助。课后,各小组还把既有理论又有实例的好论文贴出来供全班同学参考。这样学生交流表达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热情很高,调查细致认真,讨论时发言积极。学生能将所学的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开阔了视野,合作创新精神得到了提高。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注意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二是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通过亲身实践参与一系列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去发现科学结论,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由苦学变为乐学,学到了切实有用的知识,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老师置身于学生之间,将自身角色位于学生在探究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学生就不再是盛放知识的“容器”,而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是教学要富有情趣,启迪智慧,引起思考,让学生自己去试,去体验,去求索,循序渐进,成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
让他们培养成为新世纪合格人才。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怎样让小孩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段视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从心理角度讲,它是一段“潜能问句”!可以激发小孩的潜能,可以让小孩或员工以及自己在处理问题时,不会习惯性的求助他人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怎样让小孩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段视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从心理角度讲,它是一段“潜能问句”!可以激发小孩的潜能,可以让小孩或员工以及自己在处理问题时,不会习惯性的求助他人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一、营造和谐气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紧张,学生就会产生害怕的心理,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胆子小也就越来越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无法发散,他们之中甚至有人因为害怕老师而形成不懂装懂,有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答:在应用题教学中采用“一题多叙”“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法,有目的、有重点地设计基本训练, 有助于开拓思路,活跃思维,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题多叙 一题多叙指的是从各种不同的认知角度,依据数量关系去叙述同一式题的教学法。这样训练有 利于提高学生对“文字题”与“应用...

如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1、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

如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
答:反馈和评估:定期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评估,并提供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团队中共享信息,学习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协作。利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使用图书馆、在线数据库、专业网站和其他信息资源,以便他们能够熟悉不同类型的信息获取途径。跨学科...

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答: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为学生查找资料创造条件:(1)精简家庭作业(2)寻求家长支持(3)教给收集方法,教会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取信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勤动笔墨是积累信息的好方法。为此,让学生每人备一本信息本,用于搜集自己认为有趣、有价值的东西。指导学生,一边...

如何理解数据分析观念,举例说明怎样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答:”下面浅谈自己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一些做法: 第一、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和工作需要收集数据,需要分析数据,需要从数据中获取新信息,对问题作出决策。如:统计同学们的身高、体重、生日、爱吃的水果,统计商店里每个月空调的销售情况、一定时间通过十字路口的车辆情况、本地区的用电量、...

如何培养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提高文综解题能力”
答:在审题训练中,我强调审时间、审地点、审关键词句、审提示语、审材料来源、审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如果我们将这些方法用之于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审问题 即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做材料解析题,一般是先阅读材料后面的问题,再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有...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
答:2、作为学生,在读懂题意和捕捉有用信息上存在问题:题目的呈现方式大多是都是图文并茂,用这样的方式来呈现众多的信息,学生不能够有效地提取出来,不能够准确地把图画信息转化成文字信息,有的孩子就把图画的信息遗漏了。同时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3、教材中没有给学生清晰的分析,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分析问题
答:因此,数学教学要有效地创设情境,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成为其学习的善学者,方能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创设丰富的情境和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便于学生自主地进入学习状态,张扬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信念,释放自己的潜能。我们创设情境的...

怎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_^摘录
答:为了更具体了解教学现状,剖析问题,我把“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四种阅读能力”作为“走进课堂月”的调研主题,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观察和诊断。一、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提取信息的方法单一。按照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提取信息”是培养学生“从文本中获取多元信息的能力”,具体表现为“理解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