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谐音的古诗和诗句意思 有谐音的古诗3首以上

作者&投稿:鄂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最佳答案 古诗谐音: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嘱)伊,共郎长行莫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欧阳修 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注:这个只是故事,很可能是后人杜撰,我未曾考证。
  山歌 冯梦龙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
  横也丝来竖也丝(思),这般心事有谁知。
  岭东恋歌 李金发 味碟种菜园分(缘分)小,扁柴烧火炭(叹)不圆。
  哑子食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 这个比较通俗。

  对联谐音: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解 缙
  狗啃河上(和尚)骨 --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 --佛 印
  向阳门第春常在 --苏 轼 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 --佛 印
  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光舞:闪电;汉中:天空)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荷(何)藕(偶)杏(幸)梅(媒)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小品表演)大意:过年了,一个卖豆芽的老汉请苏东坡为自己写一幅对联,苏东坡写下: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丝--私 泥--疑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饥鸡盗稻童筒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密云无雨,通州水不通舟; 巨野有秋,即墨田多积麦。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缺一少十 谐音是缺衣少食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不得张飞
  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百管争鸣,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谐音歇后语: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
  一丈二加八尺--仰仗(两丈)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一斤面粉摊张饼--落后(烙厚)
  一头栽到炭堆里--霉(煤)到顶
  一百斤面蒸一个寿桃--废(费)物点心
  一条腿的裤子--成了群(裙)
  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一辈子做寡妇--老手(守)
  土地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土地爷坐秤盘--志诚(自称)
  土地爷坐班房--劳(牢)神了
  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土地老爷的内脏--实(石)心实(石)肠
  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土杏儿--苦孩(核)子
  土蚕钻进花生壳--假充好人(仁)
  下雨天不打伞--吝啬(淋湿)
  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
  上鸡窝摔筋头--笨(奔)蛋
  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山西的胡桃--瞒人(满仁)
  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千年的枯庙--没声(僧
  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
  门神老爷吃甘蔗--指教(纸嚼)

  整理了一些前辈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

以下是一些有谐音的古诗和诗句,带有简单的注释:

1.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堂镜”谐音“唐京”,因此这两句可以理解为“唐京明镜照我白发,不日归程已成定局。”

2.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千里目”谐音“千里墓”,因此这句可以理解为“欲尽千里之目,勇攀高墓一层又一层。”

3. 袁枚《龟虽寿》

吾生也有涯,但知有限者;

不恋已往矣,愈悲未央者。

这里“未央”谐音“为谣”,因此这句可以理解为“虽然我的生命有限,但我不会为过去所困扰,惧怕死亡却愁虑难尽。”

4.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离离”谐音“丽丽”,因此这两句可以理解为“丽丽的原上草,一年四季交互生长。即使被野火烧过,也能迎来春风重新生长。”

5. 杜甫《芙蓉楼送辛渐》

楼送辛渐,咸阳古道傍坡。

馀云袅袅,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里“似曾相识”谐音“四曾相误”,因此这句可以理解为“仿佛曾经走错了四次路,再次迎来了燕子归巢的时刻。”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到您!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此时天气出现了东边日出,西边飘雨的景象,这种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的情况,也就像我与情郎之间似有若无的情谊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怜惜孩子还小就要失去我的照顾和宠爱,心里有苦难言。离别之际,抛下我心爱的孩子,心头发酸。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
字面上是说点灯相照,与郎共作双陆之戏,实际上是说诗中女主人公与郎长别时,曾深嘱勿过时而不归。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思)

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梧—吾,解—结)
吾子结千年:我和你永远不分开

古诗谐音: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嘱)伊,共郎长行莫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欧阳修 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注:这个只是故事,很可能是后人杜撰,我未曾考证。
山歌 冯梦龙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
横也丝来竖也丝(思),这般心事有谁知。
岭东恋歌 李金发 味碟种菜园分(缘分)小,扁柴烧火炭(叹)不圆。
哑子食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 这个比较通俗。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表面意思是蚕生命不息吐丝不止,丝方尽中的丝,可以理解为思念 的思,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求有谐音的古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李煜

谐 音 诗: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转贴:
武汉·蔡大金谜友的《“谐音字谜”的沿起及分类》
“谐音字谜”是指谜面以一个或两个汉字同音(或谐音、切音)扣底,或取其它非汉字材料达到谐音目的的一类字谜。有人称为“提音字谜”或“音变字谜”。我们之所以称为“谐音字谜”,一是遵从汉字“六书·谐声”传统,二是通过这一定义,揭示整个“谐音字谜”的规律和特点。前述“提音”、“音变”等提法,只是单个谜条评述时的技术性用语,若用于“谐音字谜”理论上的概括,尚存涵盖不广的缺陷。所以,在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命名前,我们暂以“谐音字谜”称呼之。
利用汉字“六书”之义(即象形、指事、会意、谐声、转注、假借)造谜,是我国灯谜由来已久的优秀传统。这一传统,在谢会心《评注灯虎辨类》中得到较为切实的体现。他在该书篇首大书“六书原理”。将灯谜中除谜格之外的所有“法门”。“体例”归于“六书”旗下。谢氏这样的归纳是否科学、合理呢?不得而知。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归纳呢?亦语焉不详。我们从他的书中实在找不出具体答案。只有读了张起南《橐园春灯话》后,才知道张“谜圣”也曾有过类似的阐述。张在《春灯话》中说:“谜有体有格。体则有会意、象形、谐声、增损、离合、假借之别。”接着张氏较为详细地列举了这类灯谜的特点。如此看来,谢公只不过是依样画葫芦,照搬”谜圣”的“理论”而已。《评注》书中多有抄录《春灯话》处,留待以后再议吧。
“六书原理”自谢会心至今,影响了现代谜坛七十多年。几乎成为谜界约定俗成、普遍接受的一个理论框架。现在若要打破这一“框架”,重新构筑新的灯谜理论,也还是一个不太现实而且比较困难的事情。谢公书中的“谐声”、“切音”、“通韵”……等等,大抵属今天“谐音”一类。如“谐声”类中一例:“彼此姻缘恰并头”射“韵”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谐音字谜”。此谜以“姻、缘”二字与“音、员”同音之巧成谜,成为现代谜坛一条谐音扣字的经典之作,这条字谜出现在清末民初的灯谜典籍中,作者已佚名。谜面原是这样的:“不是姻缘也并头”。是将明清以来的民间俗语“不是冤家不聚头”(参见《红楼梦》29回)略为改造的句式。“冤家”是《红楼梦》中贾母比喻贾宝玉、林黛玉两个有情人的话。谜作“姻缘”本无可厚非。然谢会心偏将“不是”两字改为“彼此”,谜虽近扣,却离“俗语”原意远了。
“谐音字谜”是民间谐声谜事的衍生物,培育品。若将民间谐声谜语比作培养菌温床,那么,“谐音字谜”当是这一“温床”上长出的莓菌和香菇。我国“谐声”造谜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远推至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其中有很多“谐音”双关的例子。如以“环”谐“还”,以“丝”谐“思”,以“芙蓉”谐“夫容”,以“莲子”谐“怜子”……等等。发展到陈朝沈炯的仿《郡》体诗《闲居有乐》:“屋室何寥廓,志士隐蓬蒿”,用“志”谐音“至”而拆“屋”。整个宋朝年间的灯谜资料应该说是很丰富的。可惜散佚严重。现在除周密《齐东野语》尚留吉光片羽外,所存无几。真正的“谐音”谜例已很难寻觅了。我们只能从稍后的明李开先《诗禅》一书中得以一观。如《诗禅》中的“尼姑庵不值半文钱”射“光阴似箭”,谐音“光阴寺贱”相扣。这里的“光阴”是别解,“寺贱”是“谐音”。又如“天师过河不用船”射常言“自有法度”,其中“度”谐音“渡”。这已相当于今天的“粉底格”了。上述以“谐音”造谜的民间谜语,为清代文人灯谜的“谐声”取法铺垫了厚实的基础。倘无宋、明几代人的努力探索,清至现代的“谐声”灯谜是无以发展的。谜格中的“梨花”、“飞白”、“玉带”、“底”……等等谐声格类,正是“谐声”灯谜逐渐成熟定格的标志。张起南之所以把“伤心细问夫君病”射“杯盘狼藉”(谐“悲盘郎疾”)称为“世俗所传”(参见《春灯话》上卷),大约也是“谐音”谜语本来自民间的缘故。其实这条谜倒不是“世俗所传”,而是清嘉庆年间江南文人的地道创作。它较早出现在爱素生《竹西春社钞》中。谜面原是“伤心细问儿夫病”。目标“朝阳格”(即“昭阳格”),射“古文”一句。“杯盘狼藉”典出《史记·滑稽列传》,后在《三梦记》、《歧路灯》等小说中中反复出现,已是大家熟悉的一条成语了。
“不是姻缘也并头”是在“谐声”灯谜已经成熟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条谜作与其说是某个人的创作,不如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最初并未引起谜人们的特别注意。只是到了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因为柯国臻先生等少数几位谜坛精英的提倡,才逐渐风糜起来。柯氏模仿此谜而制下列诸作:
但闻左右尽歌声(戬),声声鼓乐起西东(胡)
音乐堪听意会难(胭),织抒半融读书声(纾)
随后,模仿之“声”风起。诸如郑百川的“塔前破寺起风声”(封)、方柱中的“潭中流水似琴声”(覃)、黄穆灿的“鸡声明月清风里”(肌)、张奕虎的“鼓乐之声播戎羌”(胡)、武骝的“村头含泪听乡音”(湘)、赵首成的“大泽起义辨狐音”(湖)……等等一大批“音扣字谜”竞相登台亮相,俨然成为整个九十年代字谜创作的主流。这些“提音”方式谜作,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展现了新一代谜人善于追求的精神风貌。其内在的“模仿”痕迹是明显的。其作品的数量,又非民国旧作可比了。
目前,我们对于出现在民间谜刊以及《中华字谜大全》中的大量“谐音字谜”尚缺乏系统的探讨和研究。笔者仅读到《中华谜联》中《字谜借典、用音佳作叠出》、《音变谜四说》等少量几篇文章。真正上升到“理论”上的文章还待出现。这或可是因为“谐音字谜”在短时间内发展较快,许多仿“声”谜作蜂拥而上。致使谜论工作者还来不及对这批谜作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评估。况且,有些谜作的著作权也难辨清。究竟谁先谁后,谁抄了谁,谁模仿了谁,实在难以定案。比如“听其音,知为商”(殷)这条谜,如何评介它呢?它是“多人”创作,还是某个谜人的单独创作呢?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断。又如上举张奕虎先生那条“胡”字谜,作者是否肯承认是模仿了柯老之作而后制呢?所有这些,无不给“谐音字谜”的理论研究带来困难,亦给谜坛敲响了警钟。互相抄袭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真正的灯谜精品才能登上艺术的殿堂。
故此,我们不打算对“谐音字谜”作一个全面性的评介。仅从一个侧面,将“谐音字谜”作一番初步的的梳理和分类,使之更为程序化、规范化。倘若读者能从这一梳理和分类中得到一点启示和借鉴,也是对笔者本人的最大安慰了。为了叙述的方便和节省文字,所举谜例一律略去了作者姓名,这也是需要读者谅解的了。
“谐音字谜”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双声扣字类
1.道是姻缘恰并头(韵)2.音乐旋回焉又闻(胭)3.不同规格回然聚(鞋)
姻缘、音乐、规格,都是声母相同的“双声词”。现代汉语中称为“连绵词”。凡属这类词汇同音扣底的字谜都称“双声扣字”。“双声扣字”谜材不丰,成谜亦难。故其谜面不必强拆和会意。适当兼以提音,如2例以“焉”提“胭”字之音,也是可以的。“双声”谐音谜要注意面词与底字笔顺的关系。如2、3例之“音乐”、“规格”不合底字顺序,故以“旋回”“回然”纠之。这类谜作纯以“音”取胜,作品稀少,故张思锋先生称为“凤毛麟角”(参见《音变谜四说》)。
二、同音合扣类
4.闻听左右尽歌声(戬)5.笛歌声起各西东(戳)
6.远羌鼓乐声又起(胡)7.书声乐声和鼓声(股)
这里的“同音”指现代四声的同音。如“尽”、“歌”与“晋”、“戈”同音。其余依此类推。“左右”、“西东”是提示底字的部首方位。亦可不示位,以提音、会意补之,如6、7两例。这类谜作是模仿“双声”字谜而形成的。比“双声”谜材略宽,但也非唾手能得。模仿之作能否做到至善至美,关键是看作谜人的火候掌握如何。
三、音意叠扣类
8.观世音(视)9.大泽起义辨狐音(湖)10.听其音,知为商(殷)
“音意叠扣”是指“谐音、会意双重叠扣”的字谜。这类字谜取材方便,然要做得精当又为不易。上述三例是此类谜作中的姣姣者。8 例以“观”通意“视”,又以“世”、“视”同音揪底。寥寥三字成谜,可谓干净利落。9例似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故事敷面,“义’字别解,“狐”音扣底,亦属佳构。10例之“商”别解五音之“商”为“商朝”(殷),亦有嚼趣。
四、离合提音类
11.书声伴我居茅宅(舒)12.东湖阁里听歌声(胳)
13.暗香春雨听琴声(秦)14.小桥星月听箫声(宵)
15.吟诗川前带古风(虱)16.有牛、有马、有羊、有猪声(朱)
“离合提音”是指谜面仍以增损离合为主,辅以提音方式的谜作。这类谜作在“谐音字谜”中产量最丰。乃是因为谜源广阔,谜人能自由取格的缘因。“提音”字谜是在“双声”、“同音”字谜基础上再加改变的一类字谜。谜作以自然流畅为上乘。兼顾七言谜面平仄相协,读来铿锵作声当是更好。因受篇幅所限,上述谜例的特点谨请读者自行鉴别,在此不再—一剖析了。
五、形拆音扣韵谜类
17.日近长安犹隔远,相逢席上雁声传(宴)
18.春意已随流水去,理妆答以读书声(梳)。
19.双峰叠影浑如睡,归鸟岩中语有私(鸶)
这类谜作融形拆、意扣、提音等多种手法于一体,取七言韵语形式成谜。俗称“韵谜”。谜面必需平仄相协,上下关联。若兼取曲句,则谜作更趋典雅、耐读。如17例上句“日近长安”取《世说·夙惠》之典。18例“答以读书声”乃陆游诗句。19例虽未取典,然象形生动,拆字简明。此类谜作要求作者诗同功底扎实,谜艺熟练。一般不谙诗律平仄者,切忌为之。
六、通韵谐扣类
20.菊朋韵友上元聚(言)21.脸容红半吟江上(腔)
22.我要柳边留语音(杼)23.散友自当马上逢(夏)
“通韵谐声”指谜面取诗韵(或词韵)韵部领字、配以韵书常用字音、韵、吟、唱、平、上、去、入等成谜的一种方式。上述四例取《诗韵》中的“平水韵”。如20“言”属上平,“十三元”韵,“菊朋”,京剧演员言菊朋也,以名企姓。21“腔”属上平“三江”韵,脸、容、红各取半为“腔”。22“杼”属上声“六语”韵,其余折扣。23“夏”属上声“马”韵,“友”散后配“夏”上下。这类谜作并不难做,手中只要有一本韵书,随时可以得来。谜作比“提音”字类稍有嚼处。此类谜作是从“通韵”一类灯谜演化而来,并非本人倡尤。如谢会心《评注》专辟“通韵”一章,举例“广韵风俗通”射聊目《红玉》。谜中“风”、“红”属“东”韵,“俗”、“玉”属“沃”韵。
七、反切拼音类
24.天上雨滴声正切(一)25.云久声切叹非无(有)26.古胡恳切恕其罪(辜)
“反切”是古代汉语主要注音方法。“反切”用于“黑话”语,在明清两代甚为推行,“反切”作为“谜格”已见前清谜书。柯国臻先生《谜谱》书中对“反切格”有详细介绍,读者可自行参阅。谢会心(评注)辟“切音”一例:以“东”挂面射古人“董平”。即“董”的平声为“东”。但这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切音”。上举三例是用“雨滴”、“云久”、“古胡”各自的声母和韵母拼音后切音成谜。如“古”的声母为“g”“胡”的韵母为“u”。恰为“辜”的拼音,再以“辜”的本义“罪”而揪底。余者类推,谅不详释。谜面要注意用“切”、“反”等衬字。否则,读者不知所云。
八、其它声扣类
27.英语读完走天下(一)
此例属当代青年谜人作品,富有创新精神。英语中的“一”为“ONE”,读音似汉语中的“完”。加之“天下”的去拆,故射“一”。这是利用汉字以外的谐音“材料”而制谜的一条典型提音谜作。随着灯谜的不断发展,这类“谐音字谜”将会随时出现。
上述“谐音字谜”八类,是当代这类谜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因限于水平和学力,其分类可能不太精确,诚盼有识之士指谬。
当代“谐音字谜”发展迅猛。这是时代的需要和必然,亦是谜人们顽强奋战的结果。“谐音字谜”不仅未有抛弃传统的离合、会意两法,并且还能揉捏其中,这是古人想做而未敢做的事。它加深了灯谜的艺术表现力,扩大了字谜的创作源泉,是应该予以肯定的。然因当代谜人水平参差不齐,谜作出手过快,缺乏精雕细刻,故而作品良莠混杂。优秀之作常有,残次赝品不无。如“共凭窗前听雨声”射“异”(异的繁体),便是一条提音有误的病谜。查《汉语大字典)“异”只一个“yi”的注音,又查《佩文韵府》,“雨”字韵中无“异”字。既不同音,亦不谐韵。是一条失败之作
无疑。又如“日近长安闻雁声”射“宴”,表面看来,“雁”通“宴”声,似可成立然“长安”之“长”未必一定“拉长”,亦有“长置”之意的,加之“晏、宴、雁”三字同音,谜射一“晏”字未尝不可。此种瑕疵微存之处,若不细察,是很难发现它的破绽的。故我们在鉴赏和评谜中一定要高度注意。
当代“谐音字谜”尚属摸索阶段的初级产品,许多作品并未达到那种异常完美、自然、出神人化的境界。过度的吹捧或一味地抹煞都是不可取的。谜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加强古典文化的修养,才能在这一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谐音的古诗

有关谐音的诗句有哪些?
答: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如下:1、《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译文: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2、《南歌子词二首》温庭...

求字谜、汉字谐音的古诗、歇后语、对联、笑话,汉字的来历。(多一点...
答:一、谐音诗: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二、谐音对联。1.莲(连)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2.身居宝塔,眼望孔明(...

谐音古诗有哪些,列举5个。 Thank you
答:谐音古诗: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始欲识郞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请大师指点,谐音古诗,谐音对联,谐音笑话,各来一题?
答:2008-11-15 急需带有谐音的对联 古诗 笑话各一则。 1480 2011-11-20 谐音对联、笑话、古诗、歇后语大全 要详细的!!! 253 2015-11-13 带有谐音的古诗词,歇后语,对联,笑话 401 2011-11-16 谐音对联、古诗、笑话 26 2011-11-29 谐音古诗、对联或笑话 244 更多类似问题 > 为你推荐: 特别推荐 接...

谐音的古诗
答:山歌 冯梦龙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思],这般心事有谁知。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是一首南朝乐府中的诗,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其中“莲子”谐音“怜子”,意思是爱你。“低头弄莲子”意思是爱你之情如水...

带汉字谐音的古诗和歇后语.字谜。对联。笑话。汉字来历,起源
答:而对,谐音:东坡河上带‘枷’来。上联:近世进士尽是近视,京师禁试进士,进士襟湿,巾拭。上联:思南女子铜仁去。下联:上蔡厨师会理来。注:此联为【清】吴进三所对。其友出此上联指一位思南地方的女子到铜仁那里去,谐音:思男女子同人去;进三指着上菜的厨师而对,原 来此厨师祖籍上蔡,后...

有趣的谐音古诗
答:这首诗同样是明代民歌,我们看这首诗的意思很直白,就是旧日情侣要重新相见了。如果是格律诗,前两句一说,后两句本来不该说了。但是民歌就是要通俗,就是要符合心境。女子心中激动,她必须要喊:“我马上要见老情人啦,开心啊!”但是她又不好明白大喊,所以拿了旧核桃来装样子,“旧时仁”谐音双关...

给一些有关谐音的古诗 歇后语 对联
答: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 --解 缙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狗啃河上(和尚)骨 --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 --佛 印 向阳门第春常在 --苏 轼 积善人家庆(罄)有余(...

谐音恶搞的诗句有哪些?
答:《梅花》、《卧春》、《杨柳枝》、《竹枝》一.《梅花》卧梅又闻花,卧枝绘中天。鱼吻卧石水,卧石答春绿。谐音:我没有文化我只会种田欲问我是谁我是大蠢驴二.《卧春》暗梅幽闻花, 卧枝伤恨底, 遥闻卧似水, 易透达春绿. 岸似绿, 岸似透绿, 岸似透黛绿.谐音《我蠢...

爆笑谐音古诗大全
答:这首诗同样是明代民歌,我们看这首诗的意思很直白,就是旧日情侣要重新相见了。如果是格律诗,前两句一说,后两句本来不该说了。但是民歌就是要通俗,就是要符合心境。女子心中激动,她必须要喊:“我马上要见老情人啦,开心啊!”但是她又不好明白大喊,所以拿了旧核桃来装样子,“旧时仁”谐音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