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些有关谐音的古诗 歇后语 对联 有关谐音的歇后语

作者&投稿:善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上联“橹速”与“鲁隶”、“帆快”与“樊哙”谐音,含文臣不如武将之意;下联为另一人所对,“笛清”与“狄青”、“箫和”与“箫何”谐音,含武将不及文臣之意。

两猿截木山中,这猴子也敢对锯;

匹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

此联为戏谑之作,上联为一人所出,“对锯”与“对句”谐音;下联是另一人反唇相戏,“出蹄”与“出题”谐音。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 --解 缙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狗啃河上(和尚)骨 --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 --佛 印

向阳门第春常在 --苏 轼
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 --佛 印

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光舞:闪电;汉中:天空)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江围-姜维,旅步-吕布,槽巢-曹操)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

二.对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缺衣(一)少食(十)

光是北京俏皮话就有:
挑水的回头儿——过井(景)了
不用澄(瞪,瞪眼)了,连汤儿吃吧。
不用喝(喝,呵斥)了,连汤儿扒拉吧。
缸里的酱萝卜——没了缨儿(影儿)了
挂拉枣儿——有线(限)
火虫儿的屁股——没多大亮(量)儿
罗锅儿上山——前(钱)紧
骆驼拉屎——大剂儿(劲儿)
买个篮子抱着走——别揪(究)系儿(细儿)
骑毛驴吃豆包儿——乐颠了馅儿(相儿)了
墙上画马——单镫(瞪)
树熟——干掉儿(吊儿)
小葱儿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蝎子拉屎——独(毒)一份儿

ghxfggdfgffftgxfffggg

有关谐音的笑话,歇后语,对联,古诗要多点,越多越好~

有关谐音的古诗、对联、笑话、歇后语
一、对联
1、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解 缙 2、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3、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4、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光舞:闪电;汉中:天空) 5、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二、古诗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思)(无题 李商隐)
2、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 杨柳枝 温庭筠
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竹枝 刘禹锡
三、笑话
1、地名有关
元旦晚上,小弟带两位侨生到家晚餐,一个性情开朗,一个较为拘谨. 席间,那位开朗的同学笑指拘谨的同学给我们介绍说:"他是缅甸来的,所以比较腼腆."随后他举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仰首一饮而尽,接着说:"我是仰光来的." 2、校长发火
校长在学期结束时的校务会议上,对人事行政效率之低,大发雷霆.他说:"负责董事业务的不懂事;负责人事管理的不省人事;身为干事的又不干事!" 3、乡村开会
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4、《卧春》 (《我蠢》)
5、暗梅幽闻花(俺没有文化)、卧枝伤恨底(我智商很低)、 遥闻卧似水(要问我是谁)、
四、 歇后语
妈妈的众姐姐 -- 多疑(姨) 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两百钱的花生 -- 有得驳(剥) 两手捧寿桃 -- 有理(礼) 护国寺买骆驼 -- 没那个事(市) 花椒掉进大米里 -- 麻烦(饭)了

1.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2.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3.揍鸡毛—— 壮胆(装掸)子
4.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
5.豆芽炒虾米(小虾)—— 两不值(直)
6.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7.火烧旗杆——长叹(炭)
8.老爷下轿——不(步)行
9.老公拍扇——凄(妻)凉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