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故里在哪呀? 请问董永的故乡在哪里?

作者&投稿:称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董永故里在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

董永的故里董山里村位于现在的苏皖交界处,马鞍山市博望区的丹阳镇,根据考证,这里是大型黄梅戏《天仙配》的故事发源地,和董永的故里。

在1953年的时候,剧作家来到董永的故里进行采风以后,根据民年传说边写出来了《天仙配》,并且这里的村民大多都姓董,而且一直以董永作为他们的榜样。

在董山里村里面,不仅有着埋葬董永的坟墓,而且还有保存完好的《董氏族谱》,在每年的三月初一,这里的人们就会挂出描绘着董永和七仙女路遇的《董氏宗图》,除了这些之外,董山里村还留着很多和七仙女还有董永有关的遗存。

扩展资料:

2000多年来,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相传,玉皇大帝的七姑娘被董永的孝心感动,于是让槐荫树做媒,嫁配董永。  

董永说:哑巴树怎能开口,七仙女说:大树不开口,各自两分手,大树若开口,姻缘天配就。接着,他们双双跪拜,槐荫古树因感动而开口说话。

不料,老槐荫树激动之余说错一字,将百年合好说成百日合好,弄得董永和七仙女仅有百日的缘分。  

民间俗语一夜夫妻百日恩,就是因此传开的,据郭宪周撰写的《长葛史志》记载:董永卖身葬父,要去财主家做工还债。

附近张姓有一女儿名叫巧姐,天生聪慧,心灵手巧,自愿嫁给董永,一同去到财主家做工还债。财主有意刁难,要他们一月时间织300匹细密的娟。

巧姐昼夜不停,终于按期完成,财主只好把他们放了回去,又过了5年,他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孟述,次子名仲述。

巧姐也和董永一样,十分勤劳,有一天,她正在地里劳动,刮起大风、下起暴雨,不只是因为身体虚弱,还是触了雷电,巧姐竟然亡故。  

后来,人们传说,巧姐原来就是天上织女,帮了董永后又回到天上去了,董永长子董孟述的后裔散居在今董村、官亭等乡镇许多村子,次子董仲述在战乱中迁到了南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永故里



董永是博兴人,故事发生在博兴,后来貌似以为迁居才出来那么多故里。。董永七仙女的故事是根据博兴当地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原形一个书生和一个富家小姐的爱情故事。

山西万荣(原汾阴上孝村)、山东博兴、湖北孝感、河南汝南、江苏东台等地,以孝行闻名的属湖北孝感相对可信,以与七仙女的传说闻名的属江苏东台,以考古有遗迹的属山东博兴,但我认为没有真正的董永故里,董永应属于民间文学创作的人物。

是江苏丹阳,现在有好多证据都是指向丹阳的,我就是丹阳的,从小就知道了

汉孝子董永及其故里的考证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有族谱 可查 可信。
董永与天仙女的故事,经过历代文学作品的加工宣染,在我国广为流传,近两千年来有口皆碑,经久不衰。,作为一个平民布衣出身的孝子,不但群众爱戴,视为楷模;而且一些文人也在诗词、戏曲中加以歌颂,引为重要的创作素材。如曹植的《灵芝篇》、元杂剧《织锦记》、《百日缘》,后来的黄梅戏《天仙配》等等,都取材于董永与天仙相配的故事。可见,董永其人在我国的影响何等久远和广泛。
尊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 良传统,也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董永,对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董永是文学人物还是历史上确有其人,其故里何处,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
董永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历史人物。他生活在汉代,至今已两千年左右。汉朝建立以后,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领域中儒家学说占据了统治地位。由于统治阶级极力地推广和倡导,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孝,成为社会生活中各阶层普遍遵循的道德规范,直到东汉乃至后代,其影响也是相当深刻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象董永这样的孝子,是很自然的,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可信的。
现存的资料也证实了历史上董永其人的真实性。山东省嘉祥县武翟山的武氏墓群石刻历史文物就向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在其中的武梁石室第三石第二层右数第三个画面即刻董永鹿车载父,田间劳作情景:树下一鹿车,上有小罐,大概是田间劳作盛水之用,一老人坐于车上,左手执鸠杖,右手前伸,似是指点董永劳作。老人上方刻“永父”二字。其左为董永,右手执农具,回首望其父,身旁刻“董永千千乘人也”六字。董永左边有一兽,体态粗壮,大耳如扇,长鼻高昂,是一象;董永右上方横一图案,有翼,有花纹,作飞舞状,当是一鸟。《越绝书}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此即“象耕乌耘”之意,内含“耕耘”二字,是董永“肆力田亩”,田间劳作的形象注脚。
武氏墓群石刻,也称武氏祠、武氏石室等,是东汉时武氏家族的墓地。清代陆续出土。武氏一家,是东汉末年的官僚地主家族,“世代为官,势力煊赫,家财宏富,故有条件修建富丽堂皇的墓祠”。武氏祠,据其石阙铭文记载,建于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数十年落成,竣工至迟不晚于公元200年。墓群石刻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武氏祠的石刻画多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荆轲刺秦王、管仲射小白、二桃杀三士等。其修建时间,与董永同代,时间甚近,而且点明了董永的故里,证实董永确为真实的历史人物,是可靠的佐证。再者,武氏祠中的董永石刻画面的内容,与一些文字记载是一致的,故董永实有其人是可信的。
三国时期,魏曹植在《灵芝篇》中也写了董永的故事:“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这是我国最早取材于董永故事的、有署名的文艺作品。可见,远在三国时期,董永的故事已广为流传。
西汉末年,刘向的《孝子图》亦有董永的记载。此书已亡佚,有关董永故事的记载仅见唐《法苑珠林》和宋《太平御览》的引文。《太平御览》引文如下:“前汉董永,干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有人以为刘向为前汉人,他怎能予知有后汉呢?怀疑《孝子图》系后人伪托。《法苑珠林》卷六二对《孝子图》的引文稍有不同:“董永者,少偏枯,与父居,乃肆力田亩,鹿车载父自随。父终,自卖于富公以供丧事。……”此段文字与《太平御览》所引《孝子图》不尽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法苑珠林》的引文中没有“前汉”二宇,这就不好说《孝子图}为后人伪托。《南史》卷二十二中有这样记载:“慈字伯宝,年八岁,外祖宋太宰江夏王义恭迎之内斋,施宝物资所取,慈取素琴、石砚及《孝子图}而已。”可见南北朝时尚有此书,如果说只有对董永的记述是后人妄增,似乎证据不足。《太平御览》引文中的“前汉”二字,是否为当时编者不慎误增,也不无可能。刘向是西汉末年人,如果《孝子图》的记载是真实的,那么董永当是西汉人,再说《孝子图》即使是后人伪托,也是比较早的,亦有重要价值。
东晋史学家干宝把董永故事收在自己的《搜神记》里。他根据民间传说,经过加工整理,写成了《董永》篇:“汉董永,干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首段文字与《法苑珠林》所引《孝子图》如出一辙。后边就是董永葬父后,道遇仙女,求为妻,俱至钱主,十日织缣百匹,助永还债,事毕,凌空而去的故事。董永故事经过干宝的加工已比较完整丰满,其情节、人物,都有所发展,为后来的戏曲等文艺创作取材所本。
一些辞书和类书也大量地记载了董永其人。
清《古今孝子所见录》收有董永,并载“东汉董永,青州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把董永列为我国历史名人载入。在“董永”条下载曰:“董永,后汉干乘人,少失母,奉父避兵,流寓汝南,后徙安陆……”此处增加了“奉父避兵”南迁之说。
《蒙求》一书,也收有“董永自卖”,旧注云:“汉董永,少失母,养父,家贫佣力。至农月,以小车推父置田头树荫下而营农作。……”这里对历史上实有董永其人是肯定的。
台湾所编《中文大辞典》对董永其人也持肯定态度。文字与《中国人名大辞典》基本相同。
明代“记周秦及南宋名人”的《尚友录》一书,收录了董仲其人,并说董仲为董永之子。《辞海》介绍《尚友录》是“汇编历代人物小传”。 (中文大辞典》介绍《尚友录》说.“古来人物略具于是,以较史籍易于检查,旧时多乐用之”。
被称谓“一方之信史”的地方志也大量地在“人物志”中记载了董永其人。如山东省《博兴县志》、《乐安县志}(今广饶)》《鱼台县志》、湖北省《孝感县志》、江苏省《东台县志》等等,都将董永列为历史名人载入。所载董永故事多与《搜神记·董永》大同小异。固然,旧时修志有乱拉历史名人的弊习,但这样广大的地区,都将董永视为历史人物载入志中,肯定了历史上确有董永其人,似亦不可忽视。
以上历史文物、类书、辞书以及地方志等资料,都肯定了董永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尤其是武氏祠的文物资料,可靠性更大。但是,对董永其人也有人持否定态度。如《辞海》即认为董永“是文学故事人物”。历来否定董永其人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董永其人正吏无载。我们认为,在封建社会里编写的正史,主要是为封建统治者尤其为统治者的最高阶层树碑立传的,就是郡守、县令等较低一些的官僚也很难爬进正史的门坎。如上文提到的嘉祥县武氏家族,世代为官,尚且不见正史,何况董永一个平民布衣,正史无载,这并不奇怪。历史上正史无载的人物岂可胜数,若以正史无载为由而否定其存在,就难免有偏颇之嫌。
董永故事属神话传说。诚然,董永故事有着浓厚的神话色彩,但这也不能成为否定董永其人的理由。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往往将自己敬仰、爱戴的历史人物加以神化,以浪漫手法编成神话故事加以传播,以劝化人们积德向善,也表达了人们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敬爱之情。而有些民间传说,也往往是根据历史上实有的人物,经过艺术加工成为完整故事的。如大禹治水的故事、包拯探阴曹、关公显圣等等,都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可谁又能否认他们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呢?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董永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就否定董永其人的真实存在。董永也正是依赖这浪漫的民间传说,才流传下来的。
董永既然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那么,其故里何在呢?诸说基本相同。东汉时代的武氏墓群石刻中,董永故事画面就点出“董永,千乘人也”。另外,《孝子图》、《搜神记》、《中国人名大辞典》及《中文大辞典》也都点明了董永是汉代千乘人。干乘始于战国时期,“以齐景公有马千乘,常猎于此而得名。”在汉代为郡,县名。干乘郡与干乘县其治所均在今高青县境东部,东邻今博兴县。
高青县现存志书中,均无有董永的记载。《博兴县志·人物志)中载:“董永墓在今崇德社(今陈户镇)去墓数里有董家庄,永故宅也。”董家庄在今博兴县陈户镇,位于县城北二十余华里,西去汉千乘县城遗址三十余华里,在汉代属千乘郡干乘县地。董家庄即董永故里,博兴县志所载与上文辞书、类书、武氏祠等诸说是吻合的。
董家庄原有董公庙,《山东通志)说“董公庙在城(今博兴县城)东北三十里祀董永”,即指此也,今庙已不存。《通志)还说:“仙孝祠在西门内,祀汉孝子董永。”仙孝祠建于何时不详,明代王为邦《仙孝祠记,中说:“本邑在董仙旧址,当日窘身葬父、神女助织,孝声至今著也。我侯建祠绘象……”。文中,我侯,即指当时博兴县知县翁兆云。原祠已圮,明代知县翁兆云重修。康熙四年博兴知县蒋维藩又重建,现已无存。康熙五十八年《博兴县志》载,董永墓在崇德社。今属陈户镇,原有墓碑,因日久年深,碑已不存。民国二十五年县长张其丙重立墓碑一块。此碑尚存。
以上资料,充分证实了博兴县陈户镇董家村即汉孝子董永故里。尽管旧的地方志有乱拉名人的积习。但是,一些县志仍然肯定了董永原籍为山东省博兴县。如山东省的《鱼台县志,载:“董永墓,旧志载,治西南三十里。按“董永,青州博兴人,流寓德安,佣身葬父,感仙姬为偶事脍炙人口,虽妇人女子咸能言之,而葬鱼台无考。”这里肯定了董水为博兴县人。再如湖北省的《孝感县志》载:“董水,青州干乘人,今山东博兴县。……”一九八三年,孝感地区编写的《孝感地区概况)在“著名人物”栏中写道;“董永,东汉末,青州干乘人,今山东省博兴县,因黄巾起义,由山东流寓今湖北孝感……。”孝感市于一九八四年在市内所建“董永公园”中,在“孝子祠”前介绍说:“董永,青州千乘人,今山东省博兴县。……”董永故事在湖北孝感县流传甚广,影响颇深,并建园立祠纪念他。但是从《孝感县志》到《孝感地区概况》,只说是董永由山东流寓孝感,都肯定董永原籍是山东省博兴县。
当然,把董永说成本邑名人的地方志亦有之。如清雍正年间的《乐安县志》(今山东广饶县),即把董永视为乡贤。,该志“古迹”篇中载:“董永祠,在城西太和庄,去家甚近,子孙至今承祀不乏。”查志中所说董永祠位于今广饶县西部,在汉代当为利县地,而利县属齐郡,而非干乘郡。广饶县到隋代始侨置干乘县,比董永生活的年代晚了五百多年。说董永故里在今广饶县,显然无据。再如江苏省《东台县志》载:“董永,西溪镇人。”所载董永故事基本引用《搜神记》原文,只是改“千乘”为“西溪镇”。并说“今西溪镇永与父墓并在。”但志书的编者又在后面的按语中写道;“永事见《太平御览》所引刘向《孝子图》,其辞云:董永千乘人,……今向《图》不传,史家亦不著于录,而千乘郡乃今山东青州府北镜,何以又为县之西溪人耶?”志书的编者对董永为西溪人的说法就提出了异义,持否定态度。这一说也难以自立。
综上所述,董永故里为山东省博兴县已无疑问。但是,清道光二十年《博兴县志}的编者没有进行实地考查,以为旧志董永墓一说在崇德社,一说在龙河洼,而对董永故里博兴提出了质疑。经实地考查,博兴县境董永墓只有一个,其地当时属崇德社(现陈户镇),而群众习惯上称为龙河洼,是同一地点两个名称。该志中此谬误,是由当时志书编者的浅陋和粗疏造成的。
董永的传说遍布我国数十省,董永遗址与纪念物,如董永墓、董永祠、董公庙等等,也不胜枚举,尤其江淮地区,流传更广,影响也颇深。
既然董永故里在山东,那么董永的传说何以在江淮地区有如此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呢?董永是否曾经南徙,众说不一。《中国人名大辞典》主张董永曾经南徙,其“董永”条下载曰:“后汉千乘人,少失母,奉父避兵,流寓汝南,后徙安陆……”《中文大辞典》亦采此说,“董永”释文与《中国人名大辞典》相同。这里只说“奉父避兵”,没有说明董永南徙的年代。清康熙三十四年《孝感县志}载“董永,青州干乘人,今山东博兴县。早丧母,汉灵帝中平中,黄巾起,渤海骚动,永奉父来徙……”清光绪五年《孝感县志》又照漀潬??X?搬了此段文字。这里“避兵乱”的年代和历史背景比较明确,“兵乱”指黄巾起义。然而,黄巾起义暴发于东汉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比嘉祥县武氏墓群石刻修建时间晚了三十多年。董永是不可能在黄巾起义时流寓安陆(今孝感)的。现尚未见到其他资料有董永南徙的记载。但并不完全排除董永有南徙的可能。
董永故事所以在江淮流域流传甚广,只据现已掌握的资料从其流传的过程进行考查。其故事的传播,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汉代,儒家学说占据了统治地位,统治阶级以“孝”教化其民,作为孝子的董永,也就成为人们道德上效仿的楷模,很快流传开。董永故事首先在山东流传,继而在黄河流域广为传播。山东省嘉祥县武氏墓群石刻中的董永画面,三国魏曹植的{灵芝篇》,即是董永故事在山东继而在黄河流域传播的反映。在三国以前,尚未见到江淮流域有关董永故事的记载。
东晋时期,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袭,黄河流域战乱频仍,长期分裂,社会极不安定,大批士族和平民相率南迁,到长扛流域定居下来。这样,也就将董永的故事带到了我国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董永故事也就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这大半个中国的土地上广为流传。《搜神记·董永》,亦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这应是董永故事流传的第二个阶段。
南朝刘宋建立以后,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宋文帝的太子刘劭杀宋文帝自立,改元太初,历史上称其为“元凶”。宋文帝第三子武陵王刘骏起兵讨劭。因劭弑父,刘骏以“孝”为号召,收买人心,兵力大盛。刘骏沿江东下,到达新亭(今南京南)即位,其年号也以“孝”名,为“孝建”,死后谥号“孝武帝”。刘骏凡二十八子,其“字”也以“孝”排,如孝师、孝德、孝良、孝烈、孝贞、孝善、孝英……等。由于刘骏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提倡孝道。所以,为“诸德之本”的孝在社会上蔚然成风。就在孝建元年,析安陆置孝昌县(后改孝感),亦倡孝之意。作为孝子出身的董永,当然地成为社会上最受推崇的历史人物之一,董永故事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董永墓、董永祠、董永庙等有关董永的遗迹和纪念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继出现。由于南朝宋的统治者以行政手段进行倡导,所以董永故事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董永遗迹、纪念物之多,都超过了黄河流域。

想知道: 中国 董永故里 在哪~

有说在山东滨州的,也有说实在江苏丹阳、东台、金坛有证据说是董永故里的

董永在汉代确有其人,其故里就在今博兴县陈户镇董家庄



其他相关资料:

董永,汉代千乘董家庄(今属博兴县陈户镇)人。家贫,自幼丧母,靠自己种地劳动养活父亲。董永每去田间劳作,则以小车推着父亲,放到树荫下,并备有水罐,为父解渴,过着父子相依为命的生活。父死,无钱治丧,永便自卖其身以葬父。后人传为佳话,拥永为孝子楷模,列为二十四孝之一。为宣传之需,将董永作为文学创作题材,并加以神化,遂有董永至孝、感动天地、仙女助织还债的故事。传至现在,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编者按:

   董永与七仙女的美丽传说传承至今,影响、熏陶了一代代的华夏儿女。有关这一传说的著作也不断出现,如孝感市董永传说研究会编写的《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晓黎、巫玉编写的《董永与七仙女》,周濯街编著的《七仙女正传》、立波编著的《天仙配》等等。
董永故里山东省博兴县的许可顺、舒立臣、舒高福、张志忠几位先生又以新的角度,从董永故里流传的大量传说故事出发,编写了《董永的故事》一书。编者对此书进行了修订和改编,另立章目,在此刊出,以飨读者。

孝 文 化

孝文化是儒家思想渗透、流动于中国社会生活中最鲜明的风俗之一。博兴县是汉孝子董永的故乡,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董永是古代有名的二十四孝之一,他与七仙女的故事,经过历代文学作品的加工渲染,在我国广为流传,近两千年来有口皆碑,经久不衰。董永,作为一个平民出身的孝子,不但群众爱戴,视为楷模;而且一些文人也在诗词、戏曲中加以歌颂,引为重要的创作素材。如曹植的《灵芝篇》、元杂剧《织锦记》、《百日缘》,后来的黄梅戏《天仙配》等等,都取材于董永与天仙相配的故事。
   董永在汉代确有其人,其故里就在今博兴县陈户镇董家庄,现存董公祠,又称仙孝祠。东汉时代的武氏墓群石刻中,董永故事画面就点出“董永,千乘人也”。另外,《孝子图》、《搜神记》、《中国人名大辞典》及《中文大辞典》也都点明了董永是汉代千乘人。千乘始于战国时期,“以齐景公有马千乘,常猎于此而得名”。在汉代为郡,县名。千乘郡与千乘县其治所均在今博兴县。
   董永鹿车载父,肆力田亩,卖身葬父,孝感仙女。博兴县为继承发扬尊敬老人、赡养父母这一传统,把孝文化作为贯彻以德治县的一个结合点,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博兴县委、县政府在弘扬董永传统文化、繁荣现代群众文化上,构建实施了十项文化工程:一是邀请安佐璋、朱绍侯、高敏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到博兴,举办汉孝子董永故里论证会,确认董永为山东博兴人。二是编写《董永的故事》一书,让人们更多、更广泛地认识和了解董永事迹。三是拨出专项资金,集社会各方力量,把董永搬上京剧舞台,使董永的事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新编历史京剧《孝子董永》上演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四是对历史上有重要记载的董永遗迹和目前在博兴境内尚存的董永遗址进行整理修复和重新构建。五是组织成立了四支“董郎家锣鼓队”,他们演出的《世颂董郎》、《仙女下凡》、《喜结良缘》、《凡间甘醇》等曲牌,集晋、豫锣鼓特点于一体,先后跨越20多个省、市,受到热烈欢迎。六是依据董永的传说,投资近1000万元兴建了董永公园;投资30万元,建造董永塑像。七是以董永敬孝精神为借鉴,对全县孝敬老人突出的户,开展挂“董永匾”活动。八是邀请省内外知名记者到博兴开展“董永故里行”活动。九是以“董永”为品牌,发展具有博兴特色的名牌产品数十个。十是成功承办了三届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暨董永文化旅游节,进一步提高了博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董永故里在哪呀?
答:董永故里在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董永的故里董山里村位于现在的苏皖交界处,马鞍山市博望区的丹阳镇,根据考证,这里是大型黄梅戏《天仙配》的故事发源地,和董永的故里。在1953年的时候,剧作家来到董永的故里进行采风以后,根据民年传说边写出来了《天仙配》,并且这里的村民大多都姓董,而且一直以董永作...

董永故里在哪里?
答:在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民间传说中的董永故事最初只是汉代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事父至孝的孝子故事,但是历史却选择了董永作为社会孝观念宣传的典范,一直流传至今。在山东省嘉祥县出土的武饲墓汉画像石上,就生动地刻载了董永“鹿车载父”、“肆力田亩”、“象耕鸟耘”的故事。该画像石上所刻“董永...

永故里孝感正月趣俗请七姐
答:在董永故里湖北省孝感,春节期间流传着一些年节趣俗和董永与七仙女有关。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元宵节前后,孝感各地除了要举行众所周知的观灯、吃元宵和游艺活动外,民间还存在一种极为有趣的“请七姐”习俗,孝感老百姓认为在正月能请到“七姐”下凡将预兆一年吉祥如意。拜完年,孝感乡村少女在年长妇女的...

董永故里的故里何在
答:干乘郡与干乘县其治所均在今高青县境东部,东邻今博兴县。高青县现存志书中,均无有董永的记载。《博兴县志·人物志)中载:“董永墓在今崇德社(今陈户镇)去墓数里有董家庄,永故宅也。”董家庄在今博兴县陈户镇,位于县城北二十余华里,西去汉千乘县城遗址三十余华里,在汉代属千乘郡干乘县地...

淮安旅游景点攻略
答:景点介绍: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是纪念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周恩来的重要场所。 门票参考: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08:30-17:00。 景点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永怀路2号 交通:周恩来纪念馆:8路、10路、60路、63路、65路、67路、618路、游1线、游2线。 游玩攻略:走进周总理的故乡,你会被这里朴素的民...

袁崇焕故里位于哪儿
答:袁崇焕故里位于广西藤县天平镇新马村,距县城42公里、梧州市区100公里,经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可到达。是抗击后金入关保卫京师的民族英雄明末兵部尚书、督师袁崇焕的故里。小贴士:袁崇焕(1584-1630),藤县四十三都莲塘村(今藤县天平镇新马村)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天启二年(1622年)进京朝觐,...

山西临汾襄汾县永固乡是哪位历史名人的故里
答:屠岸孤。永固村。羊舌故里现北庄村。东汉末年郭太永固村人,白马坡起义

梁祝故里在哪里?
答:梁祝故里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故事的发生地,位于汝南马乡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相传,在我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

汉字故里地址在哪里?
答:汉字故里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保安镇永洛路的仓颉小镇。这里是汉字的发源地,被誉为“汉字故里”。仓颉,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创造汉字的代表人物,因此,这个小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仓颉小镇以仓颉文化为主题,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环境清幽,是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小镇。镇内有许多与仓颉相关的文化景点,如...

观音故里在哪里,有什么历史典故?
答:千手千眼观世音,普渡众生永流传。” 佐证之一:专家著述 四川大学宗教所博导陈兵教授在2004年11月3日在华夏观音文化节研讨会上的讲话: “中国女性观音是随着民族大迁徙,从西域迁过来的。比较权威的是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善得道成观音的传说,也就是遂宁代代相传的观音三姐妹的传说。” 中央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