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为什么敢骂皇帝

作者&投稿:守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海瑞写给嘉靖皇帝的《治安疏》被称为是天下第一疏,因为其中有大量批评嘉靖帝的内容,海瑞把当时官场上的弊端和皇帝的罪责一展无遗。所以,可以想到海瑞是抱着必死的心态将《治安疏》呈上去的,但海瑞为什么就敢直言皇帝的过错,难道他就不怕死吗?明朝上下官员中,也只有海瑞敢做这件事,其勇气令人敬佩,但我们需要知道,究竟是什么支撑起了海瑞,让他有了看淡生死的勇气。

海瑞为什么敢骂皇帝

海瑞在给嘉靖上《治安疏》的时候,大有为国尽忠而将生死置之于度外的悲壮气势。

海瑞应该说是明朝官场之上的异类,有的人或许会对他心生敬意,可最后却还是会敬而远之。

他这种性格的人不论是放在古代,还是放到今天,实际上都会让人感到很难相处。

何也?

海瑞为人过于刚直,可是一个人太过于刚直却未必是一件好事,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过犹不及。

海瑞既然选择了仕途这条路,那么他就必须得去适应这条路,而不是想着让这条路来适应他。

为官之道,从来都不可能一路直行,很多时候还必须学会拐弯。

海瑞吃亏就吃亏在他一心只想直行,却不愿意向官场规则妥协而拐弯,这应该说是他一生意难平的根本原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必定会有利益之争。

哪怕是嚷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士大夫,也同样各有各的利益。

士大夫学而优则仕,或许不能说他们百分之百是仕而为己,但至少90%也是先为己,而后才为国为民。

当时的读书人为什么嘴里总是念叨着光耀门楣?所谓光耀门楣,其实就是想提升自身阶级,从而获取更多利益。

他们能够为己的同时,又能将部分精力用于为国为民,对于天下黎庶而言恐怕就已经是大幸之事了。

可是,我们却很难从海瑞身上看到这一点,他当官了之后好像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光耀门楣之事。

海瑞的母亲过生日的时候,当时已经身为一方父母官的海瑞为了给老母亲庆寿,却只买了两斤肉。

海瑞病逝了之后,佥都御史王用汲去看了海瑞最后一眼,却看到他所用皆葛布帷帐、破竹箱之类的物品。

王用汲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自掏腰包,又找人凑了一点钱置办了一些东西,这才收殓了海瑞。

海瑞当时是何种身份?他病逝之时还是南京右都御使,正二品大员。

可是,他作为一个正二品大员,却在死了之后还得让别人凑钱来为他置办治丧所用之物,可谓凄凉至极。

他的一生似乎真的就是为了心中的道而生,这种人不得不说很可敬,但是又不会有人想要亲近。

他似乎没有私心,但是又有一个最大的私心,那就是为了成就他一生都想要实现的道。

这也就是海瑞为什么敢上书大骂嘉靖皇帝的原因,因为他为了心中的道,已经顾不上自身的生死了。

海瑞无惧

只要能够实现这个道,那么他即使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也会觉得很值。

海瑞上《治安疏》,毫不避讳地批判嘉靖:

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为了骂醒嘉靖,他毫不客气地那嘉靖这个年号开刀,用谐音来骂嘉靖为了修道而大肆敛财,从而导致百姓家家净而无财。

嘉靖皇帝看到这份奏疏之后,愤怒地将这份奏疏狠狠地摔在地上,然后让人去抓海瑞。

他还特意加了一句:别让海瑞跑了!

可是,嘉靖才说完这句话就被打脸了。

宦官黄锦看着愤怒的嘉靖,斟酌着说:皇上,海瑞是一个痴人,我听说他上疏的时候就知道难逃一死,所以买好了棺材,和妻子诀别,又遣散了家仆,根本就没有想过要逃跑。

人不畏死,又如何以死惧之?

嘉靖听完就沉默了,又捡起了奏疏,读了又读,读了又读。

谁也不知道嘉靖究竟读了多少遍,后来才对左右之人说:海瑞这个人可比商朝比干,但我却不是商纣王。

嘉靖之所以会说出这句话,其实就是他看明白了,海瑞根本就不怕死!

如果嘉靖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还要执意处死海瑞的话,那么海瑞在史书上的清名只会更大,嘉靖的名声就会与之相反。

所以,嘉靖才没有急于动手处死海瑞,而是一直忍着心中的愤怒,把这件事压着不处理。

可是,嘉靖到了病重临死之际又想起了曾经痛骂过自己的海瑞。

嘉靖虽然也承认海瑞骂的都对,但还是让人抓海瑞下狱了。

他就是在害怕自己死了之后,还会被海瑞骂一句,你这个昏君,当初我把事情给你说明白了,你就是不听!

嘉靖驾崩了之后,海瑞还在狱中。

当时提牢主事以为嘉靖一死,海瑞不仅会出狱,还会收到新帝重用,所以弄了好酒好菜去讨好海瑞。

海瑞呢?海瑞以为那是自己的最后一餐了,但也凛然无惧,痛痛快快地吃了起来。

海瑞之所以凛然无惧,是因为他从上《治安疏》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了。

他敢上疏,就不怕死。

倘若嘉靖帝因为这份奏疏而醒悟,从此之后好好处理国家事务,那么他海瑞就是明朝的大功臣。

倘若嘉靖帝因为这份奏疏而暴怒,并且一怒之下处死了海瑞,海瑞也会慷慨赴死。

因为,海瑞自知是为了心中的道而死,他是为国尽忠,他是做了他认为应该做,也必须做的事。

所以,海瑞无惧。



~

海瑞只是一个七品小官 为什么敢公然上书臭骂嘉靖皇帝?
答:言官们敢于上书劝诫皇帝,因为那是他们的职责之所在,而且历朝历代都有不杀言官的潜规则,他们有保命的护身符,但海瑞不是言官。海瑞当过教谕,知县,通判,判官,主事,应天巡抚,南京右都御史,就是没有当过言官。在上《治安疏》时,他是户部云南司主事,负责管理云南省交上来的税收、户口、农业等奏...

海瑞当时是多大的官,他为什么敢“骂”嘉靖皇帝?
答:海瑞敢向嘉靖皇帝上这份《治安疏》完全不是为了个人荣誉,而是因为海瑞以天下苍生为重,以明朝的江山社稷为重。所以海瑞确实很了不起,值得后人敬仰。

海瑞为什么敢骂嘉靖皇上?
答:因为当时的风气,读书人以敢于劝谏为光荣,即使因此被杀也能留下身后名,而皇帝如果因为进言杀死大臣会有一定的政治压力,再加上海瑞的性格很正直刚烈,如此一来骂皇帝也就可以理解了。

历史上的海瑞,为什么敢大骂嘉靖帝呢?
答:以笔者的个人想法而言,而之所以敢这么做,原因有三。第一,皇帝需要好名声;第二海瑞还算是有能力,如果处理它的话,会造成地方动荡;第三,海瑞本身有底气去怼嘉靖帝。皇帝的生前身后名;你要知道在中国古代皇帝可是十分重视身后名的,如果当时一意孤行处死海瑞,那么史书上怕不是会留下万古骂名。而且...

在历史上,海瑞为什么敢上疏大骂嘉靖帝?
答:海瑞心里也跟明镜似的,自己的《治安疏》并没有不妥之处,若真的见罪于皇帝,因此丧命,好歹也会留名青史,若被采纳,那么对大明就是一件幸事,而对朱厚熜来说,杀了如同比干的海瑞,那自己就成了商纣王,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从来深情留不住,自古套路得人心。海瑞敢写,就已想好了一切。

海瑞怎么在《治安疏》中骂嘉靖帝?差点把嘉靖帝气死
答:海瑞在奏疏里从政治方面说,你嘉靖帝不是一个好皇帝,而是一个迷信神道的昏君。海瑞在奏疏里还从伦理的角度说,你任意怀疑、屠杀臣子,是为不君;你长期与皇后分居,断绝情谊,是为不夫;你对亲生儿子毫无父子之情,连面甚至都不肯见,是为不父。可见,这君臣、夫妇、父子之三纲,你连一纲都未做到,...

在历史上,海瑞为什么敢上疏大骂嘉靖帝呢?
答:只要多找点资料你就会发现很多刻板印象都是后人加在他身上的,比如什么“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他都卑微成蝼蚁了还敢骂皇帝?再比如什么“为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任栋梁”,人家李贽写这句话,是为了映衬海瑞的“青松翠柏”“栋梁遂就”。其实海瑞...

在历史上,海瑞为什么敢上疏大骂嘉靖帝?
答:海瑞生性正直刚毅,为官清正廉明,敢于蔑视权贵,抑制豪强,打击贪官。安抚穷困百姓,简化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深得民众爱戴。后来人们代代传颂海瑞,百姓为他修建祠堂庙宇,把他像神一样供奉,缕缕香火弥漫的是人民对他的怀念和祈盼,祈盼世间多出现像海瑞一样的清官,为天下苍生造福谋利,为天下百姓...

在历史上,海瑞为什么敢上疏指责嘉靖帝?
答:说白了,海瑞之所以敢骂嘉靖,关键就在于他不怕死!然而,从事件的另一个角度来看,嘉靖也着实该骂,而且这个皇帝晚年虽然有些显得痴痴傻傻,终日沉迷于拜神求仙,但本质上还算不上是个残暴的昏君。在痛定思痛后,嘉靖坦言道:“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正因如此,海瑞的案子就这么压...

海瑞骂皇帝 明代海瑞骂嘉靖皇帝是怎么回事
答:此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嘉靖帝大怒,命左右“趣执之,无使得遁”,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在旁说:“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嘉靖帝默然,留中不发数月。译文:海瑞骂皇帝那一年是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的春天,嘉靖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