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海瑞为什么敢上疏指责嘉靖帝?

作者&投稿:应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海瑞在上疏痛骂嘉靖之前,便已经做好了引颈待戮的准备,而刑部经过审讯后,也曾奏呈嘉靖称海瑞论罪当诛。只是,嘉靖虽然勃然大怒,却终究还没有昏庸到头,且又念及海瑞一片忠心,故始终将案子压着,未做处理。

明史学家吴晗曾谈及此事,称古代敢骂皇帝且骂的酣畅淋漓者,唯有海瑞一人。海瑞骂嘉靖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加之海瑞是一介清官,敢于直谏,更是成了被百姓称道的好官,故而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剧中,海瑞的形象都是比较伟岸高大的。

海瑞骂嘉靖一事,见于《明史·海瑞传》。史书中的海瑞,一出场便属于“自带光环”的诤臣。他经科举入仕,曾上《平黎策》,建议朝廷“开道置县,以靖乡土”,一时间令不少人都十分钦佩。

后来海瑞之所以上疏骂嘉靖,则是因为看不惯这位皇帝终日不理朝政,整天忙着搞拜神仙、写青书(按:“青书”为道家典籍),搞得乌烟瘴气:

时世(嘉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明史·海瑞传》

历史上的嘉靖,在登基初也算是位勤奋的皇帝,可是到了晚年却有了怠政的苗头,而且愈演愈烈。晚年的嘉靖身体不是很好,又迷上了道教方术,于是干脆不再上朝,躲在宫中西苑捣鼓这些神神叨叨的事情。面对朝臣的劝谏,嘉靖不仅不听,反而惩治忠臣,以至于大臣都噤若寒蝉。

在这样的形势下,海瑞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事情:上疏痛骂嘉靖。海瑞的行文丝毫不给嘉靖留有情面,甚至在开头便写下了“臣请披沥肝胆,为陛下陈之”的句子,足见他自己也深知这是一次冒死进谏。

纵观《明史·海瑞传》所附的文本,相较于当时所上的《求万世治安疏》虽略有差异,但今人读起来依旧令人拍手称快。海瑞在疏中列举了多为君主谋求长生不老而不可得的故事,明明白白的告诉嘉靖这世上就没有能永生的皇帝,甚至痛陈嘉靖的错误:“陛下之误多矣,其大端在于斋醮!”

这样的一份诤言被嘉靖看到后,自然是气得火冒三丈。当时,嘉靖当即命人逮捕海瑞,以防止他潜逃。结果,身边的宦官黄锦回答道:

“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明史·海瑞传》

原来,海瑞当时早已做好了准备:他给买了一副棺材,跟老婆孩子告别,打发了家里的书童和仆人,早就引颈待戮了。说白了,海瑞之所以敢骂嘉靖,关键就在于他不怕死!

然而,从事件的另一个角度来看,嘉靖也着实该骂,而且这个皇帝晚年虽然有些显得痴痴傻傻,终日沉迷于拜神求仙,但本质上还算不上是个残暴的昏君。在痛定思痛后,嘉靖坦言道:“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正因如此,海瑞的案子就这么压了下来,虽刑部审讯拟定死罪,但嘉靖留中不批,倒也没有把这位诤臣怎么样。不久,嘉靖去世,新君继位,为了给自己留个美名,也就命人把海瑞从狱中放了出来。



其实海瑞是一个情商比较低的谏臣,他向君主提出建议时,从来都不会婉转,而且他得罪了当时提拔他的恩人,可以说情商非常低

因为海瑞性格就是这样,觉得身为人臣,应当尽本分,在皇帝沉迷于长生不老,放任佞臣严嵩徇私舞弊,祸害朝堂的时候,不惜备好了棺材去劝谏,忠心可鉴。

因为海瑞为人非常正直,他认为只要是对的,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去说,即使帝王错了也可以进谏劝说,正因为他坚持真理所以才这么大胆。

因为当时的海瑞已经准备好了用自己的生命来提醒嘉靖帝,所以死都不怕的海瑞当然敢上疏指责嘉靖帝。

~

海瑞上疏,嘉靖皇帝说此人忠心可与比干相比但是我不是纣王,你怎么看呢...
答:嘉靖皇帝痴迷仙术,想要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他登基后不久,就不理朝政,天天在宫中炼制丹药。一些溜须奉迎的道士为了得到他的赏赐,变着法地恭维他,行诈骗之术,修设道场,造成了极大的 有的大臣劝嘉靖皇帝以国事为重,他却下旨惩办劝谏的人。渐渐地,没有人敢再劝谏嘉靖皇帝了。一天,清官海瑞写了...

海瑞冒死上疏的故事
答: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坛求福。总督、巡抚等边关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自杨最、杨爵获罪以后,没有人敢说时政。海瑞对此十分不满,在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时单独上书,将嘉靖皇帝所犯的错误全部数了出来。在此之前,...

海瑞罢官的故事(海瑞罢官的故事告诉我们)
答:只要是看不过眼的事,不仅贪官污吏他敢参奏,就是皇帝老子他也照骂不误。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以六品的芝麻官职向嘉靖皇帝朱厚_呈上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他慷慨激昂地写道:“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嘉靖,家家净也!”气得朱厚_直哆嗦。在历史上,一个忠直之士,倘若又难逢明主,那他能活下来的机会...

海瑞抬棺骂嘉靖,为什么嘉靖皇帝没有处置他呢?
答:其二,海瑞抬着棺材上疏的方式,明显就是显示他嘉靖是昏君,而且是一个听不进劝谏的昏君。海瑞做的这件事,只能让自己扬名,让嘉靖皇帝被千夫所指。嘉靖心里如何受得住呢?其三,嘉靖皇帝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倔强皇帝,他刚被杨廷和迎进宫当皇帝,就因为“大礼议“风波,和杨廷和及朝中大臣闹...

海瑞骂同朝大臣(举朝之士,皆妇人也)的奏折全文(原文)
答: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上疏,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上疏感到叹息,只得把上疏留在宫中数月。曾说:“这个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正遇上皇帝...

大明王朝:海瑞上治安疏,嘉靖为何破先例让众臣独审他一人?
答:那么嘉靖帝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一、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以直谏著称,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以死谏君的忠臣,商纣王没有听从建议,执意伐周,结果在牧野大败。而比干由于极力阻止商纣王,又提出固守朝歌,被商纣王以慢军之罪诛杀。之所以嘉靖帝把海瑞比作比干,就在于海瑞的举动:“户部那个海瑞在几天前就送走...

被誉为清官的海瑞,在忠孝两件事上有多大的反差?
答:特别是张居正任宰职期间,一直不提拔重用海瑞。直到张居正去世后,已是七十多岁的海瑞被重新起用。海瑞所做的头一件大事,就是上疏明神宗朱翊钧,请求效法先人,采取重典惩贪,皇帝应该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样,把贪官杀掉,剥下人皮做成灯笼以示警戒,如此残暴极端的建议,使得明神宗朱翊钧未敢采纳海瑞的建议...

海瑞上疏后下场如何?已为自己备好棺材
答:等嘉靖帝驾崩以后,海瑞大赦出狱,并且受到重用,后人称其为海青天。自古以来忠臣倒是不少,然而能够真正被我们所记住的也是寥寥无几。而我们所熟知的忠臣,也不过是包拯几人而已。事实上在每个朝代都有忠臣,而在明朝,奸臣不少,忠臣也是有不少。曾在明朝的时候就有一个最敢言的大臣,他为骂醒皇帝...

海瑞批评皇帝昏庸荒唐,引暴怒后来怎么样了?
答:嘉靖四十五年(1566)二月的一天,只听一声巨响,一本奏折被狠狠摔在了地上,这个暴怒之人就是正在批阅奏折的嘉靖皇帝。只见他怒目圆睁,青筋暴起,大声吼道:“赶快把他给我捉拿归案,别让他逃了!”这时,一位太监战战兢兢地走进来,小合翼翼拾起地上的奏章,发现这个上疏的人是海瑞,当时...

大清官海瑞是个低情商的人吗?他查处徐阶是恩将仇报吗?
答: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海瑞给嘉靖皇帝呈上了《治安疏》,痛斥嘉靖迷信道教、生活奢侈、不理朝政等诸多罪状。海瑞骂得痛快淋漓,朝中大臣,吓得胆战心惊。嘉靖皇帝果然大怒,连声说:“杀!”这时,嘉靖身边有一位太监告诉皇上,这海瑞是个不怕死的主,这次他是带了棺材来上疏的,抱了必死的决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