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记赏析

作者&投稿:芝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出成都南门,向左便是万里桥。向西走,道路曲折,所见之处如连环、如带、如规、如钩,颜色如鉴、如琅_、如绿沉瓜,深邃的碧绿色,围绕城下旋转的,都是浣花溪的水流。然而一定要到了草堂,浣花溪才真正有了名字,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里。走三四里路便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对岸阴暗的树木一直到溪水的尽头,平坦的视野中就像一片荠菜。水木清华,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溪水汇聚并形成桥梁的有三处,相互距离都不足半里。轿夫说这些水道通向灌县,或许就是所说的“江从灌口来”。溪水两岸人家,溪水被房屋遮挡,不时能看见;偶尔溪水被阻断,又能看见溪水。这样的景象出现了好几次,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各种形状,非常有次序。桥梁尽头,路旁有一座亭子,上面写着“缘江路”。过了这座亭子就是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水,桥上覆盖着水边的栏杆,这时才能看到“浣花溪”的题字。过了桥,一个小洲像梭子一样横斜插入水中,溪水环绕着它,没有桥梁就无法通行,小洲上建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原路返回,过了桥,经过梵安寺,才是杜工部祠。杜甫的画像非常清古,不必刻意追求相似,想必就是这样。有一座石刻像,附带着杜甫的传世之作,这是何仁仲在任华阳知县时所立。碑文已经无法阅读。钟子说:杜甫的两大居所,浣花溪幽静清远,东屯险峻奥妙,各不相同。如果严武没有去世,杜甫可以在浣花溪安度晚年,患难之中朋友之间的帮助太大了!然而上天派遣这位老先生增加了夔门的一段奇妙。即使处于穷愁之中四处奔波,仍然能够选择胜地居住,心怀悠闲整理,足以应对世事,就像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的时候。当时是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天空将要下雨,过了一会儿就放晴了。那些四处游历的人,常常被按察使或州县官吏邀请饮酒,冠盖云集,鞠躬作礼,声音喧闹,急于黄昏时回家。那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楚人钟惺记。《浣花溪记》是钟惺对浣花溪的游览记录,他通过对浣花溪及其周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杜甫的崇敬之情和对清闲自适生活的向往。

~

浣花溪记的作品赏析
答:《浣花溪记》一文记述了作者游览浣花溪和杜甫草堂的经历。文章以浣花溪为线索,主要写溪,兼及他物。作者是以自己的游踪所至展开描写的,由于其沿溪而下最后走到杜工部祠,所以文章随着溪流的宛转逶迤一步步将读者引入胜境。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自开篇起到“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止,写浣花...

浣花溪记赏析
答:向西走,道路曲折,所见之处如连环、如带、如规、如钩,颜色如鉴、如琅_、如绿沉瓜,深邃的碧绿色,围绕城下旋转的,都是浣花溪的水流。然而一定要到了草堂,浣花溪才真正有了名字,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里。走三四里路便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对岸阴暗的树木一直...

浣花溪记赏析
答:并衬之以“是日清晨,偶然独往”,烘托出作者的孤独之感。这篇文章结构紧凑,线索清晰,作者以浣花溪为主线把所观所感贯穿其中。最后两段,以“钟子曰”发感想,实仿古辞赋篇末乱辞之例;记出游时日及缘起并具名,实仿唐宋古文家游记体例。这两段体现出作者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文中写景,善用比喻、...

浣花溪记翻译及原文
答:《浣花溪记》赏析:记述了作者游览浣花溪和杜甫草堂的经历。文章以浣花溪为线索,主要写溪,兼及他物。作者是以自己的游踪所至展开描写的,由于其沿溪而下最后走到杜工部祠,所以文章随着溪流的婉转逶迤一步步将读者引入胜境。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自开篇起到“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止,写...

浣花溪记:“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一句,体现作者怎样...
答: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像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像石磐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 我偶然独自前往。楚人钟惺作记。

钟惺浣花溪记原文及赏析
答: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锺惺记。浣花溪,位于四川成都西郊,是锦江的支流。溪旁有唐代诗人杜甫的故居——浣花草堂,还有武侯祠(诸葛亮的祠堂)、青羊观等,风景优美,古迹添彩,是著名的...

浣花溪记原文,翻译,中心及读后感
答:《浣花溪记》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成都城南的浣花溪为背景,以清丽流畅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山光水色和溪边的民生情趣,在平淡中流露深沉的情感,富有田园诗的意境。原文:浣花溪在成都西郊,世传溪中有浣花夫人祠。溪水自九里矶流出,水势汹涌,与矶争折,南折东折,至十里许...

浣花溪记翻译 隔岸阴森者,尽溪 的尽什么意思
答:“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大意大概是: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 尽字在这里当 尽头 解吧。

浣花溪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门见山,比喻描写,移步换景,给人目不暇接之感。B.文章景物描写善抓形态,历历如画,写景抒情融洽自然。C.文章第②和第③段为浣花溪记游的主体,文字清幽之妙,结构详略得当。D.文章结尾,作者嘲讽了那些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

浣花溪记翻译及原文
答:原文: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浣花溪记》赏析 《浣花溪记》是明代文学家钟惺游览成都浣花溪杜工部祠后写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