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记翻译及原文

作者&投稿:昔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浣花溪记》原文节选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节选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

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

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二、译文节选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现在眼前。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走尽了桥,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

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像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

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惟妙惟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全都没法读了。

《浣花溪记》赏析:

记述了作者游览浣花溪和杜甫草堂的经历。文章以浣花溪为线索,主要写溪,兼及他物。作者是以自己的游踪所至展开描写的,由于其沿溪而下最后走到杜工部祠,所以文章随着溪流的婉转逶迤一步步将读者引入胜境。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自开篇起到“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止,写浣花溪的地理位置、溪流走向、景色概貌及享有盛名的缘由;第二部分,从“行三四里”至“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记叙游览浣花溪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三部分,从“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至篇末,交代游览的时间、天气和作者与世人不同的游览境况。作者在写景中,蕴含着对杜甫处于穷愁奔走之际仍能择胜而居的崇敬,寄托了自己鄙视庸俗礼教,追求清闲自适的情怀。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浣花溪记 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
答:D.你的。3.作者极大的赏玩兴趣不是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热闹哄哄引起的,表达应是愤世嫉俗,鄙视豪贵的感情,而不是对隐居的向往。译文:从成都出南门,向左走是万里桥。向西转弯,又曲又长,纤巧秀丽,人们看到的形状像连环,像玉—,像玉带,像圆规,像弯钩,颜色像玻璃,像美石,像绿沉瓜,...

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
答:《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原文如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万里桥的文言文
答:2. 翻译文言文 浣花溪记《浣花溪记》选段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哲,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路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

桃花源记的全文翻译
答: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答: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9个回答 #热议# 你见过哪些因为老板作死导致倒闭的公司? 阿枣说游戏 游戏玩家 2019-04-17 · 专注解答各类游戏问题 阿枣说游戏 采纳数:41 获赞数:113541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挑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
答: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桃花溪翻译及原文
答:《桃花溪》全诗: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译文: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创作背景:《桃花溪》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创作的一首写景诗。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

梅花岭记原文及翻译
答:梅花岭记原文及翻译如下:1、《梅花岭记》原文如下: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被围困的形势很危急。督相史忠烈公知道局势不可挽回,集合众将领来谈论这个问题。忠烈公说:“我发誓要与这个城市一起牺牲!然而在仓皇混乱中不能落在敌人手里死去,谁来为我完成这个大事呢?”副将军史德威慷慨地承担了这项...

梅花岭记原文及翻译
答:梅花岭记原文及翻译:原文: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五日,城陷,...

梅花岭记原文及翻译
答:梅花岭记原文及翻译如下: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五日,城陷,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