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是姓氏吗?求大神帮助 有以下这些姓氏的吗?求大神帮助

作者&投稿:长孙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四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七。 商(Shāng)姓源出有七: 1、出于子姓,是商王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上古时,帝喾妃子名简狄,误食燕子蛋,而生子名“契”。契长大后,被帝舜任命为司徒,教化民众。后来,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河南商丘)。但他却被赐姓为“子”。契的十四代孙汤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周武王灭商后,商容和商朝王族子孙以商为姓,称商姓。 2、成汤二十五世孙皋辛隐居于商城之东,遂以商为姓。 3、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今陕西商县)命姓。 4、(元)脱脱等《金史》附录《金史语解》载有女真姓氏和汉姓氏的对应关系:乌古论曰商。 5、《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商佳氏(Sanggiya Hala),满族姓氏,又作尚佳。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鄂和(今吉林蛟河西北部),后多冠汉姓为商氏、桑氏、尚氏等。 6、《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吴库里氏(Ukuri Hala),又作乌色里,满语“细鳞鲮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金旧姓“乌古论”。世居黑龙江两岸,后改汉字姓商、刘、乌、李、讷、桑等。 7、《遗山先生文集》卷三九《曹南商氏千秋录》记载:曹南商氏,族姓所起,见于远孙正奉大夫赠昌武军节度使衡所著《千秋录》备矣。盖自少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十三世而至汤,十七世而微子代殷,后为偃王。避宋宣祖讳,改殷姓为商姓。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商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先秦时有孔子弟子商泽、商瞿见诸史册,均为鲁国人,加之商姓来源众多,至战国时,商姓已分布于今河南商丘、陕西商县、山东曲阜等地。两汉之际,商姓已辗转播迁于今河南平舆、陕西西安以及豫鲁交界的今河南濮阳一带,后经发展,昌盛为当地之望族,上述三地古代分属为汝南郡、京兆郡、濮阳郡,是故后世商姓有以汝南、京兆、濮阳为其郡望堂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姓以上述三郡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周边播迁,今甘肃、山西、河北以及南部省份的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均有商姓人入居。隋唐之际,商姓之主流依旧繁衍于北方,但是其在南部省份的商姓也得到了发展。北宋时,河南开封人商瑗流寓西夏,仕为都知兵马使,仁宗时因奉使归宋,奏献密事,仁宗嘉其义,赐他于浙江淳安以居。南宋偏安江南后,商姓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今江西、四川、湖南均有商姓入迁。宋末元初,蒙古铁骑横行江浙一带,则商姓人有避乱播迁于福建、广东等地的。元代,世居于曹州济阴(今山东荷泽)的商姓家族繁衍兴旺,其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尤以商挺父子为其杰出代表,其不但显达于朝廷,而且以书画扬名于世,诚为后人所仰视。明初,山西商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之商姓有闯关东进入东北三省的,后扩展至内蒙古之东北区。此间华东、华南沿海之商姓有渡海赴台者,历民间至今,商姓分布之地愈广。 如今商姓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黑龙江、河南、北京、陕西、辽宁、江苏,这八个大约占商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重庆、天津等地。 历史名人 商容 他是第一位出现于史籍的商姓人士,传说是纣王时官拜大夫,因忠言直谏,被纣王罢官。周武王克商后,商容归周朝,钦慕他的为人,曾特别旌表其闾,并嫁以女儿,所传后裔以商为姓。这也是有的学者认为他是后世商姓得姓始祖的原因。 商高 周代数学家,他写了中国第一本数学著作《周髀算经》。 商泽 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秀,一作子季,孔子弟子,为七十二贤之一,以涉览六籍为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雎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封“邹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称“先贤”。 商瞿 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木,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孔子把《易经》传授给商瞿,商瞿传给楚国人犴臂子弘,子弘传给江东人矫子庸疵,庸疵传给燕国人周子家竖,周竖传给淳于人光子乘羽,光羽传给齐国人田子庄何,田何传给东武人王子中同,中同传给菑川人杨何。杨何在汉武元朔年间,因为研究《易经》出任子当朝的中大夫。 商鞅 战国时期为秦奠定统一基础的功臣,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人物。当时,他以刑名法术之学,被秦孝公重用为相,定变未能令,废井田,开阡陌,改赋税之法,结果在短短的十年时间之内,使得秦国面貌大变,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秩序井然。商鞅也因此被封于商公邑,号为商(或上)君。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作了姓氏。 商挺 元初大臣。字孟卿(1209-1288),晚号左山老人。 商辂 字弘载,号素庵,明朝人。正统间乡、会、殿试皆第一。景泰间官至兵部尚书。成化初进谨身殿大学士。他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决大议,毅然莫能夺。著有《商文毅公文》。 商景春: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进士,曾任湖南桃源知县,归休后隐居于偏僻的福清赤礁。商大节(1489年~1553年) 明代大臣,字孟坚,钟祥人。谥曰端愍。 商景兰 清初诗人。字媚生,明、清间会稽人。明吏部尚书商祚长女,祁彪佳妻。能书善画,德才兼备,祁、商作配,乡里有金童玉女之称。伉俪相敬。 商景徽 字嗣音,女,明、清间会稽人。明吏部尚书商祚次女,商景兰妹,上虞徐咸清妻。能诗。清兵入关后,与夫咸清偕隐,合著《小学》一书,自一画至多画,正形声,明训义,名之曰《资治文字》。著有《泳鵻堂诗草》(一作《承堂集》)。 商衍鎏(1874年~1963年) 中国末代探花。 商燮尔 我国著名防化专家。



商鞅是一人多姓,那么他的姓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有的?求大神帮助~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宦官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前340年,率秦赵军败魏国公子昂将军,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商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秦国贵族多怨。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太子驷即位,太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课本上“商鞅舌战图”插图,是当时这次大辩论的写照。

“烈”我只在小说中见过 其他现实中都有 特别是“玉” 1.汉族中的玉姓 目前所知的玉氏资料不一致,起源待考。 2.回族中的玉姓 回族中的玉姓原为闪姓,后被赐姓玉。 “宣化有回教望族姓玉,自言姓闪,赐姓玉。”---《回教民族说》 在元代,玉氏有镇国上将军、前卫系军都指挥使玉哇失、散曲家玉元鼎(原名阿鲁丁)等人。玉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 3.满族中的玉姓 满族中的玉姓,传说来自“哈斯”,“哈斯”满蒙文含义就是“玉”的意思。 4.傣族中的玉姓 傣族中的玉姓,是傣族现在的四大姓之一。 5.朝鲜、韩国玉姓 朝鲜、韩国玉姓。朝鲜王姓原是大姓,曾是高丽王朝的国姓。传说后来高丽被李朝灭亡,李成桂迫害王姓国人,于是王姓族人大多改姓:加一点变“玉”、加人字变成“全”、“金”。

“商”是姓氏吗?求大神帮助
答:商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四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七。 商(Shāng)姓源出有七: 1、出于子姓,是商王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

商鞅是一人多姓,那么他的姓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有的?求大神帮助
答:商鞅本为姬姓,“商”、“卫”、“公孙”均为其氏。(商鞅,姬姓,公孙氏、卫氏、商氏。)由于战国时的称谓习惯(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故其不称“姬鞅”而称“商鞅”、“卫鞅”、“公孙鞅”。注解:因为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是分开的,姓从其所出,氏别其所分,即姓随母,氏随父:所谓...

商鞅是一人多姓,那么他的姓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有的?求大神帮助
答: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个姓氏?求大神帮助
答: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近年出版的《中国姓氏纪编》共搜集姓氏5730个。台湾省出版的《中华姓符》里面共收姓氏6363个。《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入的姓氏多达11...

有谁知道我国从古至今总共有多少位皇帝?求大神帮助
答:(庚丁) 子嚣 (前1152年---前1145年) 8年 商武祖(武乙) 子瞿 (前1144年---前1110年) 35年 商匡王(文丁) 子托 (前1109年---前1097年) 13年 商德王(帝乙) 子羡 (前1096年---前1076年) 21年 商纣王(帝辛) 子寿 (前1075年---前1046年) 30年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

韩国的主要姓氏是撒啊求大神帮助
答:韩国主要姓氏表 (贾)(简)(葛)(甘)(康)(姜)(强)(刚)(疆)(介)(甄)(坚)(景)(庆)(桂)(高)(曲)(公)(孔)(郭)(桥)(丘)(具)(邱)(国)(菊)(鞠)(君)(弓)()(权)(斤)(琴)(奇)(箕)(吉)(金)(](欒](南](浪](乃](奈](](](](](赖](楼](段)(单)(端)(谭)(唐)...

...女的称姓。是不是男的跟妈姓,女的跟爸姓。求大神帮助
答:而要叫氏。而秦始皇的赢姓一族,可能就是因为先前曾因为某些原因,为了区分。氏赵。所以真正称呼的时候,应该叫赵政,而不是嬴政。 另外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是商鞅。商鞅本来姓姬,因为是卫国人,可能觉得很自豪,就氏卫,叫卫鞅,后来官做大了,被封于秦商地,所以改氏为商,称商鞅。

中国自古以来一共有多少个姓?求大神帮助
答:中国共有4100个姓 此次由袁仪达主持的研究课题调查人群数量将近3亿,覆盖几十个县市,基本上涵盖全国。课题小组总共花了两年时间,找到了4100个姓,并对人数进行了统计。 参考资料:中科院《中国姓氏统计》

韩国的主要姓氏是撒啊求大神帮助
答:韩国主要姓氏表 (賈) (簡) (葛) (甘) (康) (姜) (强) (剛) (疆) (介) (甄) (堅) (景) (慶) (桂) (高) (曲) (公) (孔) (郭) (橋) (丘) (具) (邱) (國) (菊) (鞠) (君) (弓) ( ) (權) (

世界上什么姓氏最多呢?求大神帮助
答:新顺序是: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於,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