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卜 都分布在中国的哪里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中国蒯姓最多的地方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作者&投稿:莫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转)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 ▲寻根溯源 卜姓来源有五: 1、据《风俗通》所载,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故城在今陕西合阳东南),因其弟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以官为氏。 2、出自姬姓。据《路史》所载,周文王之子滕叔绣曾任占卜之官,其后有卜姓。 3、据《姓苑》所载,周礼卜人之后,以官为氏。 4、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卜偃、秦国卜徒父、鲁国卜楚丘,其后人以官为氏。 5、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北魏代北匈奴复姓须卜氏,在孝文帝改革时改为单姓卜;明时云南缅中军民宣慰使为卜姓,系布朗族;清满洲八旗姓布尔察、布尼、布尔厄等氏后改为卜姓;达斡尔族布顿强氏,汉姓为卜;土家索卜氏,汉姓为卜;辽宁沈阳锡伯族卜占那氏、卜库索里氏等,汉姓均为卜;今土家、回、蒙古、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卜姓系以职官、职业为姓,属于以技为氏一类,皆出于古代从事占卜职业者。古代大凡出猎、征战、风雨、年成、祭祀、婚丧、疾灾等事,都想预知吉凶,占卜者遂应运而生,并产生专管此事的官职。卜巫是上古时代非常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氏族部落首领,或者首领的亲族,或者智者、长者担任。史称夏代开国君主夏启、夏王太康之弟曾任此职,又周文王之子滕叔绣亦任此职,春秋时晋有卜偃、鲁有卜楚丘、秦有卜徒父俱任此职,其后有以官职为氏者,遂产生卜姓。尤可一提的是晋掌卜大夫卜偃,其卜技高超,百不失一。史书中对其有较详尽的描绘,其除运用卜甲、卜骨占卜外,还可运用沙鹿崩、柩有声如牛等物事变异进行铁口直断,堪称妙绝。因晋地之西河卜姓尊其为卜姓始祖,而西河后昌盛为卜姓郡望,故史书有尊卜偃为卜姓得姓始祖的。 ★繁衍播迁 卜姓源起繁杂,先秦时期,除前文已述的卜姓人外,尚有春秋时鲁国大夫卜齿奇,晚于卜偃,而同样身为晋国掌卜大夫的卜招父,战国时有纵横家卜皮。可见在先秦时,卜姓人已分布于鲁(今山东西南)、秦(今陕西)、晋(今山西)、楚(今湖北)地。西汉有今河南洛阳人卜式,东汉有东郡(今河南濮阳)人卜己,桂阳(今湖南彬州)宿贼卜阳,表明今两湖之地已有卜姓人入迁。魏晋南北朝时期,卜姓在今山西离石、湖南溆浦、河南洛阳形成大的郡望,并且已有卜姓定居今江苏、浙江等江南之地。隋唐之际,卜姓除继续繁衍于上述之地望外,已有卜姓人定居于中国的大西北,如唐代学者卜天寿为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人。两宋之际,今四川、江西、安徽等地均有卜姓人定居。宋末元初,有福建宁化石壁村之卜姓徙居广东。明初,山西卜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陕西、河南、宁夏、北京、天津等地。清代以后,山西等地之卜姓因谋生之故,迁于蒙古,对于山西人来讲,称为走西口。此际,南方卜姓已经在今华南、西南等地散居开来。如今,卜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安徽、广西、广东、内蒙古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卜姓约占全国汉族卜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郡望堂号 卜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西河郡,治所在今山西离石; 2、武陵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 3、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堂号: “忠烈”、“西河”、“中兴”等。 ▲宗族特征 1、卜姓源起庞杂,时至今日,连卜姓也很难说出己出自何支。 2、不为良相,便为医卜,卜姓人似乎在忠实的履行这句古话。医卜同源,卜姓人从事医、《易》者甚多。 3、汉初以牧羊起家的名臣卜式,以牧羊为喻,说过一句有关治理国家的千古名言:“治民亦犹如是也,恶者辄去,毋令毁群。” ▲名人精粹 卜商:春秋末晋国学者。字子夏,孔子得意门人,以文学见称。他精研《诗》教,明于《春秋》大义,兼通《易》、《礼》。晚年讲学西河,主张为人君者必读《春秋》,防止权臣纂夺。魏文侯亲咨国政,待以师礼。李悝、吴起皆出其门下。卜式: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西汉官吏。以牧羊致富。武帝时,上书愿输家财之半助边,召拜中郎。他以赏金悉助府库,仍布衣为皇家牧羊于山中。武帝试令其治县,有政绩,赐爵关内侯。元鼎中,官至御史大夫。卜静: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三国吴官吏。与同郡陆逊齐名,官至剡令。卜王羽:十六国时前赵匈奴后部人。少好读《易》,隐居龙门山,为郭璞所赞赏。后入仕为太常,不久升为平北将军,在随镇北将军靳冲攻打晋阳刘琨时,被击败。靳冲归罪于他,并被斩首。卜天与:吴兴余杭(今浙江杭州)人,南朝宋将领。善于骑射,曾任宋文帝皇子射术教师。后官任广威将军,太子劭弑其父皇后,他挺身出战而身亡。卜天生:卜天与弟,南朝宋将领。少为队将,以武勇服众。因其兄死节,孝武帝时将其擢升为西阳王抚军参军。后升弋阳太守。因谋逆,被杀。卜名祖:吴兴余杭人,南朝宋将领。孔武有力,被刘裕召为队主,随刘裕东征西讨,以功封关中侯。卜长福:河南人,唐代官吏。玄宗开元十七年,上《续文选》三十卷,授杭州富阳县尉。卜天福:洛阳人,元朝大臣。历任南京府史,工部主事、刑部郎中等职,累迁饶州路总管,以治行第一闻。后拜山南廉访使,厉风纪、清吏治。曾上“中兴济治策”,皆中时病。卜惠:江苏宜兴人,明代名医。精于医术,曾任太医院御医。卜世臣:浙江秀水人,明代学者、传奇小说家。磊落不谐俗,日闭门著书。有《乐府指南》、《山水合谱》等。另有传奇《冬青记》、《乞麾记》、《双串记》、《四劫记》。卜大同:浙江秀水人,明代官吏。嘉靖进士。初授刑部主事,累迁湖广布政使参议,镇压苗民反抗。官至福建按察副使。时倭寇侵扰沿海,大同设策防御之。有《备倭图记》。卜舜年:江南吴江人,明末清初画家。工画,为董其昌等名家赞誉。明亡后佯狂而卒。有《云芝集》。卜允照:江苏丰县人,字履廷。读书精医,轻财好义。卜尔昌: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芗门,清代诗人。工山水,亦能诗。有《芗门遗稿》。卜道英: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代名医。精于医术,以幼科知名。子卜绍英,孙卜桂森,皆精幼科。卜善瑞:山东费县人,字统万,清代医学家。精于医学。晚年著有《数验录》。参考资料: http://www.cnbjx.com/Baijia_show.asp?id=62

中国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姓氏,分别是哪些?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中国姓氏无奇不有, 遂宁市档案馆职工陈历甫历时30多年,终於写出了一本220万字的《中华姓氏书法大词典 》,该词典共收集了10129个姓氏。 汉字姓氏的使用情况 据初步统计,中国历代文献记载中前前后后出现过的姓氏,共达6403个,其中: 单字姓氏:3730个 双字姓氏:2498个三字姓氏:163个 四字姓氏:9个 五字姓氏:3个 但是,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姓氏,特别是许多复音姓氏,早已从历史上消失。 又据80年代统计,现在使用的汉字姓氏,北京市有2225个;上海市有1640个;沈阳市有1270个;武汉市有1574个;重庆市有1245个;成都市有1631个;广州市有1802个。以上七大城市共有不同的姓氏2587个。另据报导,目前台湾省近两千参佰万人口中,共有姓氏1694个。 从这些资料推测,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1亿使用汉字姓氏的人口中,现存的姓氏数量约为三 千个左右。 1982年中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材料表明:中国汉字姓氏中,以李、王、张三姓为最多,分别占人口总数的7.9%、7.4%和7.1%,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的100个姓氏为 :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 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 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这100个姓氏总计占人口的87%,而前19个大姓占人口一半。 百家姓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腾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昝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会 甄麴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麋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甯仇栾暴 甘麻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郤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瞿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庾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欧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益桓公 复姓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司徒司空 鲜于闾丘 元官司寇 仇都子车 颛孙瑞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梁 晋楚闰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梁丘左丘 东郭南门 东门西门 南宫岳帅 侯亢况后 有琴商牟 余饵伯赏 墨哈谯亘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中国姓氏无奇不有, 遂宁市档案馆职工陈历甫历时30多年,终於写出了一本220万字的《中华姓氏书法大词典 》,该词典共收集了10129个姓氏。 汉字姓氏的使用情况 据初步统计,中国历代文献记载中前前后后出现过的姓氏,共达6403个,其中: 单字姓氏:3730个 双字姓氏:2498个三字姓氏:163个 四字姓氏:9个 五字姓氏:3个 但是,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姓氏,特别是许多复音姓氏,早已从历史上消失。 又据80年代统计,现在使用的汉字姓氏,北京市有2225个;上海市有1640个;沈阳市有1270个;武汉市有1574个;重庆市有1245个;成都市有1631个;广州市有1802个。以上七大城市共有不同的姓氏2587个。另据报导,目前台湾省近两千参佰万人口中,共有姓氏1694个。 从这些资料推测,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1亿使用汉字姓氏的人口中,现存的姓氏数量约为三 千个左右。 1982年中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材料表明:中国汉字姓氏中,以李、王、张三姓为最多,分别占人口总数的7.9%、7.4%和7.1%,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的100个姓氏为 :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 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 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这100个姓氏总计占人口的87%,而前19个大姓占人口一半。 古往今来,中国人一共使用过多少个姓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副研究员经过多年的收集和研究,发现中国人古今姓氏已超过22000个。 这22000个姓氏包括少数民族的汉译姓氏。比如蒙古族、满族、藏族以及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古今姓氏,这4个民族的汉译姓氏,总数至少在4000个以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姓氏已经消失, 据袁义达先生介绍,消失的姓氏除了汉族中的复姓外,最主要的是少数民族的汉译多字姓。比如满洲八旗姓图克坦氏,最初来自北宋时期金国女真人姓徒单氏,到清朝初期,这一族人几乎都改姓杜姓,成为东北地区杜姓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於徒单氏和图克坦氏则已经没人使用了。 袁义达先生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样资料,依据各地人口的比例等距离抽样,严格按照统计学原理研究发现,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三大姓氏的总人口达到2.7亿,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 袁义达先生研究发现,当代中国人正在使用的汉姓约有3500个左右。在100个常见姓氏中,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7%。其中,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历史上,中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这19个同姓人群中。此外,中国的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区,以王姓为第一大姓,约占人口的9.9%,其次为李、张、刘;在南方地区,则以陈姓为第一大姓,大约占人口的10.6%,其次为李、黄、林、张;在南北过渡型的长江流域地区,第一大姓为李,大约占人口的7%,其次为王、张、陈、刘。 袁义达先生发现,在我国每一个省区中,都有一些出现频率比其他省区高得多的姓。如广东的梁和罗姓,广西的梁和陆姓,福建的郑姓,台湾的蔡姓,安徽的汪姓,江苏的徐和朱姓,浙江的毛和沈姓,江西的胡和廖姓,湖北的胡姓,湖南的谭姓,四川的何和邓姓,贵州的吴姓,云南的杨姓,河南的程姓,甘肃的高姓,宁夏的万姓,陕西的薛姓,青海的鲍姓,新疆的马姓,山东的孔姓,山西的董和郭姓,内蒙古的潘姓,东北三省的於姓。 袁义达先生说:『随着科学的发展,姓氏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目前人类群体遗传学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分支--姓氏群体遗传学……中国人的姓氏和分布是中国一项特有的国情,它将涉及到中华民族的起源、祖先遗留下来的基因资源的分布、当今海内外的寻根和国家的统一、今后人口发展趋势和国土利用等许多问题,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求采纳

中国蒯姓最多的主要在湖北省襄阳一带。 姓氏源流 蒯(Kuǎi)姓源出有三: 1、出自以国名为氏。据《古今姓氏辩证》载,商代时有蒯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蒯国的人后来有的以国名为姓,称为蒯姓。 2、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是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的后代。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得的封邑,世称蒯得。他的子孙即以邑名“蒯”为姓,而称蒯氏。 3、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春秋时期的卫国,是卫灵公之子卫庄公的后代。卫庄公名叫蒯聩,他当太子的时候,曾经想刺杀灵公的夫人南子,失败后出奔晋国,后回卫国,被良夫、孔悝立为卫君。后为晋军所破,被杀。蒯聩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姓,称蒯姓。 得姓始祖:蒯得。据《风俗通》是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蒯得的后代。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蒯得的封邑,他的子孙即以蒯为姓,而称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于襄阳郡,即现在的湖北省襄阳县。故蒯氏后人奉蒯得为蒯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缺)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诸侯国蒯国(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居于此的国人多以国名为姓,称为蒯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被封地于蒯(同上),他的子孙就一封邑名为姓,也称为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同样,卫国卫庄公名为蒯聩,他的子孙就取其名的一字为姓氏,称为蒯氏。汉时,河南出现了名为蒯乡的地方(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涧水东岸),当时的居民都以蒯为姓氏。蒯姓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襄阳一带。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