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玄门胎息修练法

作者&投稿:延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就算真的有,也不会是在网上随便就能找到的。不然岂不是真人满街走,半仙多如狗?这种东西从来都讲究机缘,道统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就算你得到了,没有老师的指导你敢练?不怕练岔气,练走火?所以说了,还是淡定点..除非有把握,否则还是算了。选我满意答案吧,谢谢!

玄门气功胎息法系武术之乡新化梅山道家秘传功法,练之可得胎息、辟谷、降丹、开发潜能、益寿延年等多种功效。

一、练功步骤

(1)在室外练功时,要选择空气清新处;在室内练功,须空气流通;练功时不可过饥或过饱,功前须净身洗漱。
(2)身形:本法宜在子时修练,面向南方,盘腿而坐,全身放松,定气凝神,舌抵上腭,调勾呼吸,意念丹田有一鸡蛋大小的金丹闪闪发光、放热。
(3)服气法:当丹田微微发热时,闭目存神,闭口,用鼻缓缓吸气。意想真气出鼻吸入,充盈满口,然后将此真气咕咚—声吞下,意念直送丹田,用口呼出体内浊气。
(4)闭气法:服气后可依下行功,深深吸气一口,舌抵上腭,凝神丹田,两手握拳置于膝上,闭气不令其出,到忍无可忍时再用鼻呼出浊气,调匀呼吸。这时玉液从口壁涌出,充盈满口,须咕咚—声吞下,意送丹田,再行第二次闭气。

二、收功

先睁开眼睛,双手搓热,搓肾门24次,然后顺时针、逆时针摩腹各24次,再用剑指从眉心沿脑中心线由前至后搓24次,然后放松,走动一下,以便气血通畅。

三、功效及注意事项

(1)初服气时,咽气只能达咽喉,应以7口为宜;几日后,会觉得胃气蛹动,发出咕咕之声,说明气已达胃,可服气21口,再几日,会觉得腹部气团蛹动,咕咕有声,或声如撕布,说明气已入丹田,须服气49次。服气期间、会放屁频繁,初时臭不可闻,几天后放屁无臭气,甚至微香,这时必须闭住气不让它放了,以免真阳泻漏。初服气时,小便赤黄,亦勿怪,久久变色自如。辟谷可能会在不同时日出现,不思饮食不饿的情况可辟谷,这时服气增至81次,但不可强求辟谷,须顺其自然。
(2)初练闭气法时,只能行一分钟左右,随着练功的深入,闭气时间会逐渐延长,直至全身毛孔开放出现胎息。闭气次数与服气次数相同。
(3)在练闭气法期间,会出现以下效应,可供练功者参照。初时闭气会觉得全身真气充盈发热,额头出汗,几日后,行功时会出现全身真气充盈发热、出汗的现象,全身舒畅无比。渐觉左右太阴经两道气从大牙根上冲太阳穴,入顶门两气交合入泥九。数日后,气从泥九宫流入脑,过夹脊下行尾闾,次于丹田,上冲心中,过咽喉而入舌下。这时会觉得满口芳香甜美。得此效验后,应闭关修炼,面南而坐,面向墙壁,练法如前。
(4)此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奇异景象,如身形变高变大,觉得山川河流人物房舍等尽入身中,精神兴奋,手足不知所措。如遇此景不可睁眼睛,亦勿惊、勿喜、勿执着,可用手扶墙壁,会觉得一颗闪亮的内丹从头顶直降丹田。降丹之后不可立即睁开眼睛,先渐收意念、静下心来、活动四肢,睁眼,收功。到此时内丹已成,接着修炼下去,胎息指日可成。

抱朴子胎息法
此法载于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但本功法并非葛洪所创,而是葛洪根据师传整理而成,特点是通过逐渐延长闭气不息的时间,最终达到胎息状态。具体练法:每日子后午前取仰卧式,瞑目静心,摒绝杂念。先鼻缓缓吸气,吸气极满后闭目不息,随即默数数字,自一至百以上。当闭气至极,则以口缓缓吐气,吸气或吐气皆须极细极微,毫无气息出入之声,以鸿毛置鼻孔处命纹丝不动为标准。练习日久,每次闭气默数的数字可达数百以至数干,在此期间将自然出现胎息状态。

老君曰:人之不死,在于胎息矣。夜半时,日中前,自舒展脚,手拗脚,咳嗽,长出气三两度,即坐握固,摄心脐下,作影人,长三二寸,以鼻长吸引,来入口中,即闭,闭定勿咽之,亦勿令出口。即于脐下合气作小点子,下之米大。如下数已尽,却还吸引如前。初可数得三十二十点子,渐可数百及二百,后五百,若能至数放千点子,此小胎息长生却老之术。

产生三昧真火的两大途径:无为法与有为法


产生三昧真火是修道的基础,因而是修道中最重要的问题。我们先讨论什么是三昧真火,然后讨论如何产生三昧真火。
1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三昧真火?
简单来讲,三昧真火就是内心入静中产生的不同于后天有形之气的人体中的真阳。“三昧”是三摩地的略称,入定或专注的意思,内心中灵光独照,注意力集中于一点而不涣散,虚而不守,似守非守,凝而不散;“真火”就是真阳,阳之极故谓之火,而真就是不假,不随时间变灭而消散。三昧真火不同于肉体中有形的热能或后天燥火,是人体中先天的灵能与灵热。中医把人体划分为阴与阳。阴与阳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后天阴阳是人体中后天形成的水与火。在人体中,水以肾为代表,火以心为代表,阳为主阴为辅乃为木,阴为主阳为辅乃为金,金木水火混同则为土。肾水以水为相,以火为本,故肾水宜温热忌冰冷;心火以火为相,以水为本,故心火宜清凉忌滚烫。心肾相交则阴阳相济,故为生;心肾相隔则阴阳相悖,故为死。人体中与后天阴阳相对的是先天阴阳。先天真阴为至阴,以坤为代表;先天真阳为至阳,以乾为代表。至阴与至阳是人体中阴与阳的极致属性,“至”就是极致,从后天的形而下跃升到先天的形而上。形而上就是道——超越万物而又深入万物,哺育万物而又主宰万物。世俗人体只有后天水火而欠缺真阴与真阳,所以很容易罹患疾病。后天水火很容易偏颇而导致失衡。从中医的立场看,罹患疾病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衡。与后天阴阳不同,真阴与真阳互为根源,此为先天太极。修炼内丹就是从世俗人体改造为达到先天太极。真阳为阴中之阳,即密轮中三昧真火;真阴为阳中之阴,即上丹田华池神水。后天人体心火在上、肾水在下,阴下阳上,而先天太极乾在下、坤在上,阴上阳下,这就是古人所说“顺为凡,逆为仙”的区别。达到先天太极,只要勤修不辍,就眼前而言可保身体健康,就长远而言可灭轮回之苦。所以,修炼内丹的根本是三昧真火。
2第二个问题,如何产生三昧真火?
产生三昧真火的根本条件是内心入静并坚持相当长时间。入静的程度越深,产生三昧真火所需时间越短;反之,就长。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产生三昧真火的最大难关是入静。有两种途径:有为法与无为法。有为法,就是先训练达到意守身体的动作或气感,然后过渡到入静;无为法,就是不通过中间环节直接入静。修习无为法的门槛很高,需要内心清静且高度集中心念。修习无为法可尝试按照以下方法:放松身心,内心不执着于任何念头,自然而然保持内心中灵光常照,似有意似无意,似守非守,内心中意念凝而不散,若念头起时觉察即灭,如此长期坚持。此法看似简单,实则门槛很高,功夫到时自然产生三昧真火。
重点讲述有为法。修习有为法的要点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一点,保持内心注意力凝而不散。不管是注意呼吸还是动作,目的都是以一念代万念,达到内心虚静。很多气功修炼属于有为法门。修习有为法的好处是门槛低,容易进入,但缺点是干扰多,容易迷失方向,没有十几年工夫很难取得实效。正因为这样,修行者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如果贪功冒进急于求成,很容易走火入魔。“走火入魔”就是自己骗自己,导致心理障碍,严重的可导致精神分裂,所以必须严加警惕。很多初学者入门不久产生气感,这是好事情,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来路程非常漫长。不论修习道法还是佛法,都最需要像郭靖一样的“傻气”——只问耕耘,不计收获,实践证明,这是修道的最好心态与方法。只要具备这种劲头,修道必然成功。修习到一定程度,身心幻象渐次消失而归于寂静冷清,出现这种景象是修习有为法面临的很大考验,冲过去渐入正途,如果退回来就前功尽弃。这时候需要修行者耐得住寂寞,牢牢把握心念,渐渐过渡到以无为法入静。好在这时候修行者对入静的要领纯熟于胸。只要冲过这道坎,多则三五年,少则一两年即可产生宝瓶气,再过两三年便可产生三昧真火。一旦产生三昧真火,修炼道法即踏上正途,只要坚持不辍,自然沿途风景如画!
3最后一个问题,如何破除修炼过程中的内心妄念。
修炼过程中出现的内心妄念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懈怠心,丧失信心,选择放弃;另一类是希冀“成佛作祖”的贪念。这两类妄念中最危险的是后者:选择放弃大不了退回来做凡夫;一旦被希冀“成佛作祖”的贪念主宰而不自知,将很可能面临被贪念“绑架”而走火入魔,如果是这样,连退回来做凡夫都不可得。破除妄念的最好办法是保持内心警觉。无论何种妄念,只要觉察其虚妄,便会像泡影一样自行破灭。无论修行佛法还是道法,正常修行进展都是身心越来越健康而有智慧,否则就是步入歧途,这应该是判断修行取得进展的根本标志。

收心求静
法诀
初打坐,练静动,全身内外要放松。
二目垂帘守祖窍,舌闭天池津自生。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两忘万籁寂,形神俱妙乐在中。
掐子午,除杂念,祖炁修足玄关现。
脸似蚁爬丹田暧,口满津液要吞咽。
下座拂面舒筋气,浑身上下搓一遍。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功法详解
收心求静,是道家的修身养性、打坐参禅,也是性命双修基本功。入坐前,先将衣服上的钮扣解开,宽衣解带,全身内外放松,心里预先要有一种愉快感,用舒畅愉快、乐在其中的情绪来帮助入静。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上、椅凳上皆可。身上披的衣服应根据自己的身体以及气候变化增减,慎勿着凉感冒。
打坐时的面向:面向正东或正南,夜间要面向窗户亮光处,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领:盘膝端坐,脚分阴阳,手掐子午,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心。闭口藏舌,舌顶上腭,呼吸绵绵,微降丹田。心神意念守祖窍,三花聚顶秋月圆。下座拂面熨双睛,浑身上下搓一遍。伸臂长腰舒筋气,静极而动一阳现。要领详解如下:
盘膝端坐:盘膝有单盘、双盘、五心朝天之分。初学者可采用自然单盘膝,不要勉强。所谓端坐,是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与会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脚分阴阳: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为阳抱阴,但不是绝对的,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换。对此不要太拘泥。
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右手大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两手相抱放在小腹部,这为阴抱阳。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掐诀念咒。因子午这两道脉通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掐子午是为减轻动脉撞心的力量,使其少生杂念,有助于入静。丹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是也。
二目垂帘:即是二目似闭非闭,微开一线同观鼻尖,看似对眼。太闭则神气昏暗,太光则神光外驰。故古人有云:“日月合并,金木和合,回光返照,返观内视。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不空,是乃真空;观空乃空,是为顽空。”这是古人的所谓“长生久视之道”。
眼观鼻,鼻观心:二目垂帘,眼看鼻尖,神定则心定。两眼同看鼻准,活动的思维,纷纭复杂的意念就能安定下来。眼观鼻而心不在鼻,由观而达到忘观,外观其形,形无其形。所谓鼻观心,是为了下颌微收,使气嗓管调直,呼吸自然流畅。
闭口藏舌,舌顶上腭:上腭是天池穴,在上牙内寸许凹陷处,口念“儿”字时,舌尖所触部位。闭天池,一是方面是为了开玄膺(玄膺穴在巧舌之后),使真息往来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则是闭口免伤真炁。再则,舌根下有生津两穴,左为金井,右为石泉,闭上天池易于生津。静坐往往津液满口,并有清而甜之感,此时应用吞律法将津液吞入腹内。即舌顶上腭不动,将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喷呛时引颈吞下。这样引吞,可直接入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
呼吸绵绵,微降丹田:调理呼吸,又谓调息,是初步入静的重要环节。用功时既然是闭口,无疑要用鼻呼吸,要求深、细、长、匀。不论是顺呼吸还是逆呼吸,都要求腹式呼吸,这样才能深。所谓细,即连自己也听不到呼吸声。长,是将呼吸拉长,要息息归根,下降丹田,不要憋气,要放松自然。匀,即快慢均匀,务要心息相依,不即不离,达到息不调而自调。甚至,至虚极,守静笃,会出现呼吸顿断。初学者,要用自然呼吸。呼吸绵绵,深、细、长、匀,能扩大肺活量,促进和加强内脏各个部位的功能,尤其对消化系统功效更为显著。
心神意守祖窍:祖窍,在二目中心,是过去经书不载、历代祖师秘而不传的一窍。余师千峰老人曰:“天下地上安祖窍,日西月东聚先天。玄关之后谷神前,正中有个空不空”。此窍是玄关出人、明心见性的门户,是锁心猿拴意马的桩柱,也是延年益寿的阶梯。初步炼性先守此窍。含眼光,两眼观此窍;凝耳韵,两耳听此窍。这即是古人所谓:“常有欲以观其窍,常无欲以观其妙”。守窍是为了忘窍,故有“知而不守是正功”之说。“以有心求则有相,以五心守则落空”。故云:无忘无助,似守非守。性要自悟,命要师传。心静念止是先天,意动神驰是后天。只有守定祖窍,才能使瞬息万变的活动思想安静下来。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做到心静念止,身如槁木,心若止水,意似寒灰,一念不起,一意归中,万籁俱寂,身心两忘,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此时感到一股电流在身上奔腾咆哮,犹如触电,全身酥麻,其舒服感妙不可言。这正是形神俱妙,了在其中。此景过后,但觉眼明心亮,神清气爽,精神振奋。如能得到五分钟的真静,足能消除一天的疲劳。如能每日坚持坐功,即使得不到真静,有时也会感到手脚出汗、丹田发暧、脸似蚁爬、头顶气旋。这些现象,都是坐功的收获,日积月累,祖炁修足自然玄关出现。
三花聚顶秋月圆:三花即精花、炁花、神花。只有精炁神修足,才有三花聚顶秋月圆的现象。秋月即玄关。玄关与祖窍同样都是过去道家三口不说、六耳不传之秘。玄关与祖窍往往连在一起,实际玄关是玄关,祖窍是祖窍。可以说:祖窍是玄关出人的门户。玄关不在身上,祖窍不在身外。玄关者乃玄妙之机关也,不在身上,离身难寻。《节要篇》云:“一窍玄关要路头,非心非肾最深幽。膀胱谷道空劳力,脾肾泥丸实可羞。神气根基常恍惚,虚无窟穴细搜求。原来只是灵明处,养就还丹跨鹤游。”又道:玄关不在心肾,不在口鼻,不在肝肺,不在肚轮,不在尾闾,不在谷道,不在两肾中间一穴,不在腰间脐后,不在明堂泥丸,不在关元气海,不在脐下一寸三分。又道:“道发三千六百门,门门各执一苗根,惟有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又说,此玄关一窍乃人生死之穴,无极之根,太极之母,是父母未生前先天真一之炁。过去把玄关说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好像谁能知道玄关所在之处,就能立地升仙似的。玄关到底是何物,又在何处呢?根据余祖师千峰老人及父亲继承道教龙门派传统的说法,通过收心求静,静极而动,炁发则收炁,精动则下手炼精化炁,补脑养神,精炁神足,坐静时,眼前出现一圆光,这即是玄关,又叫慧光、神光、灵光。历代修持者都把玄关看成超凡入圣的阶梯,故不轻易传人。虽然从经书上偶有透露,也只是一些不易看懂的隐语,况且其说不同,使人无所适从。
下座拂面熨双睛:每逢坐完功后,先将两手搓热,趁热用手捂住两眼,热散后两手猛然向两侧分开,两眼同时随之使劲一睁,如此三至五次,再左右转睛。左转9周,再向右转九周。经常坚持,不但保持眼球灵活不得眼疾,还使通眼脑气筋通畅,保持眼睛不花。拂面是用两手搓拂两颊,使脸色滋润,推迟生长皱纹及老斑。
全身上下搓一遍:全身干搓,又叫干沐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紧接拂面熨眼转双睛之后,两手从头部开始搓起,继而由前额、两太阳穴、迎香、两耳前后,大脑、小脑、风池、风府、两臂内外至两手背,再由胸前肺部、两胁,两手并行搓小腹两侧、肚脐、两腰眼、两腿外侧内侧、膝盖、脚心。两手搓时必搓热,最后再揉睾丸。以上各点,搓时最好用数字来约束,以免点到从事。干沐浴倘能持之以恒,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重点是鼻窝、脖颈、腰眼、睾丸、尾胝涌泉。搓完后舒筋气。
伸臂长腰舒筋气:干沐裕后,仍坐床上,上身坐正,两腿伸直,舌顶上腭,然后上身后仰,两臂随之向上伸舒。同时鼻子吸气,两眼向上翻看,脚尖前绷,脚跟后收,身体整个仰卧床上。然后,上身由仰卧坐起前扑,以头靠拢两膝,两手打两脚涌泉穴,两眼往下看,鼻子呼气,两脚尖向里勾,脚跟向前蹬。如此一仰一俯,反复七次为止。此法有舒筋活络,长腰增力,抻筋活腰,强肺健胃,通带踵、养大脑的作用。
收心求静,也是为了求动。这种动是通过坚持不懈的用功,并能经常入静,在坐静中大脑得到充足的调养,日积月累,脑气胞日渐充实,身体日渐强壮,面色日渐红润,精神面貌几有焕发青春之感。当然由于年龄、的不同,体质强弱的各异,以及用功的勤怠,入静的程度深浅,必然会在每个人的进度上出现千差万别。尽管在进度上每人有快慢之分,但从静中得来的心身日渐愉快和健壮必有同样之感。
收心求静即是筑基炼己的功夫。所谓炼己即是炼心、炼性。炼即是锻炼的意思。心不炼不死,性不炼不活,神不炼不灵。只有炼得识死、性活,神自然会灵。吕祖云:“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柳华阳祖师曰:“若不炼己还虚,则临时熟景难忘,神驰炁散,安能夺得造化之机。”应该怎样炼呢?柳祖又云:“眼虽见色而内不受纳者曰炼,耳虽闻声而内不受音者曰炼,神虽感交而内不起思者曰炼,见物内醒而不迷者曰炼,日用平常如如,而先炼己纯熟”。上面吕祖所谓炼己待时之时,与柳祖所说的临时之时,同是指的阳举炁发活子时之时,下手采药炼精化炁之时。此时若炼己不纯,意志不坚,很容易顺熟路而去,前功尽弃。故古圣先贤(指善养生者)强调,修性养命,首先必须筑基炼己,打好基础,否则虽有所得,也容易得而复失。只有炼得识死性活,对景无心,常寂常静常觉照,性自圆明神自灵。在静中求动,动中采补,循序渐进,待精尽化炁,亏损补满,则筑基炼己才算告一段落。
初步收心求静,与各家静养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龙门派的静养功是小还虚,是吕祖沁园春词中的炼己待时。这个“时”正是静极而动一阳炁发的活子时,时来炁发为之命动,命动炁发即收回才算性命双修;不知炁动收炁、精动炼精,就不算性命双修。

~

隋唐道教服元气的方法简介
答:在强调服元气的同时,隋唐道教服气也很重视胎息法,实际上此法和服元气术休戚相关,服元气时多运用之。《云笈七签》卷五十八记载了《胎息精微论》、《胎息根旨要诀》、《胎息杂诀》、《胎息口诀》,卷六十记载了《服气胎息诀》、《胎息经》,专讲胎息。另外散见于诸家气法中也有不少是关于胎息的。这也是当时道教服...

道家修行丹道的程序、方法
答:( 三 ) 坎离交靖。其功法要心息相依,身心不动,神羔凝结,于虚极静笃中,忽觉海底蠕动有光透出,似初三新月 . 或如粟如珠,照在腹部,乃金炁初现之象。而后以真意引药穿尾间,经夹脊,透玉枕,入泥丸,游九宫,自上腮滴下鹊桥,似醒酗甘露,沿赤道复归炁穴,行归复法,为胎息入手功夫。(...

寻找太乙玄门胎息诀(气功)...听说是真的有, 可大多都是骗人的
答:胎息很难练的,要花费很长时间。

苏轼的修炼内功与行气、 *** 、胎息等道教方术
答:苏轼的修炼内功与行气、 *** 、胎息等道教方术 苏轼在写给友人王定国的书信中说道:“某启。扬州有侍其太保者,官于瘴地十余年。北归红润,无一点瘴气。只是用磨脚心法耳。此法,定国自己行之,更请加功不废。” *** 作为行气的辅助手段,会使行气更加有效。在此通书信中,苏轼提到了其弟苏辙的行气内功,赞叹与...

玄门和俗家的区别
答:区别在两个概念。1、玄门原指道教内部教规制度,后逐渐演化为指道教或其他宗教中深奥的教义和修行方法。2、俗家则是指一般人的生活和所追求的事物,在传统文化和宗教中,俗家与玄门相对立,代表着尘世和凡俗的生活和欲望,与修行解脱的追求相对立。

道家的基础呼吸方法
答:道家基础的呼吸法是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分为顺呼吸和逆呼吸两种,顺呼吸即吸气时轻轻扩张腹肌,在感觉舒服的前提下,尽量吸得越深越好,呼气时再将肌肉收缩。逆呼吸与顺呼吸相反,即吸气时轻轻收缩腹肌,呼气时再将它放松。呼吸在这种方式下会变得轻缓,只占用肺容量的一半左右。舌尖轻轻顶住上腭。逆...

我想修真谁能提供一个修炼方法,最好是不会走火入魔那种。谢谢_百度知 ...
答:所谓交媾,只心肾二气,循环于心下肾上之间,玄门指为洞房。循环百遍,交媾数足,自然落于黄庭 ( 下丹田 ) 相迎。无夜不交媾,夜夜落黄庭,则夜夜元气凝聚。常人以之延寿,玄门以之修炼,皆借此气为丹头也。十 一 、 论 河 车 元气积聚丹田,上无路可通,只得下穿尾闾,由尾闾而夹脊、而玉枕...

道教的养生之道有哪些
答:由于道家这一异于儒、佛的独特着眼点,决定了在传统养生、长生的修炼方法方面,道家的地位是最为重要的。较之以治病为根本宗旨的医家以及以技为根本宗旨的武术气功,道教气功更富高层次的功法及精深系统的理论。在中国的佛、道、医、儒、武等诸家中,道教被公认为最擅长于养生。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被许多...

道家养生长寿术(道家仙露养生丹)
答:这类方法包括采气、食气、闭气、炼气、布气、胎息、调息、六字诀等。大体可归为服食外气、吞咽元气、存思服气、调动内气等四种。3、意念修炼类我国道教气功,除“内丹”堪为不二法门,“行气”久称一树奇葩,其他如守一术、虚静术、存神、内观、定观、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窍、存思术等等,方法尚多;而...

怎么练习内功?
答:内功修练方法 1、内功修炼有三大要素,即调身、调息、调心。其中的调息,就是指对呼吸的调整,武术谚语云:“能柔软,所以能灵活,能呼吸然后能刚硬”。丹田之呼吸方法极简单,吸气时小腹自然凸起,呼气时则意念肚脐与小腹内收,并后贴于命门即可。2、肩与胯,在内家拳中是人身体的根节,形意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