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动手实验的能力 浅谈小学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作者&投稿:翟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以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到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比如在上《浮与沉》这课时,我首先出示两个一样的水槽,装看起来一样的水,再拿两个一样大小的马铃薯,问:“如果老师把这两个马铃薯分别放进两个水槽里,它们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它们都会沉下去”!我进一步反问:“真的都会沉下去吗?”学生齐声说:“是”于是我将两个马铃薯慢慢放进水槽里,同学们都惊奇地发现:一个马铃薯浮了起来,另一个却沉下去了。带着这样的兴趣和问题,同学们很愉快地进入了实验课的教学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动手操作。
在实验教学中我常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乐学”的宗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得到优化整合,从而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很好的养成,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比如在教学《热胀冷缩》时,我演示“童子尿”的实验,将“童子”放在盘里,用热水浇在“童子”的身上,一会儿,“童子”便撒出“尿”来,我演示完毕后,要求学生想一想,“童子”为什么会撒“尿”?学生看了实验感到十分新奇,迫切要求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在学生兴趣高涨的情况下,再进行实验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这种有趣的实验,诱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并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使之成为前进的“导火线”,入门的“向导”,才能探求到打开动手操作的“金钥匙”,同时,也是实验教学的突破口。
二、巧用生活材料,挖掘学生动手操作的潜能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用创新的眼光看待科学实验,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科学探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有效材料积极开展课后探究活动。
例如:在教学《热传导》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外任务,让他们自选材料、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热传导现象。结果学生在课后设计了许多种新异而且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法。有的学生加热铁丝的一端,同时拿蜡烛接触铁丝的另一端,一段时间后,蜡烛接触铁丝的部分就会慢慢融化;有的学生在铁丝的不同位置各滴上几滴蜡油,当加热铁丝的一端时,就会发现离加热点越近的蜡油越先融化;还有的学生把书中的铁丝粘火柴棍的实验换成小锯条比铁丝吸热快,实验效果更明显……学生在课外自选生活材料设计的这些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热可以由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加深了学生对热传导概念的理解,而老师对学生各种方法的充分肯定,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学生灵活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亲自动手实验,主动地对许多科学问题进行了课外探究,挖掘他们动手的潜能,从而展示他们动手的能力,养成动手的好习惯。比如用布头、棉线和水彩笔芯验证毛细现象;用两个吸盘挂钩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一次性注射器体验压缩空气的弹性;用蜡作密封剂和粘接剂;用塑料包装绳做摩擦起电的实验等等。
三、加强动手实践,强化实验操作能力
1、积极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与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只有大脑左右半脑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两个半脑的活动密切配合,人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手脑并用,才会有创造”。中国传统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基本上都是“左脑化”,而往往忽视学生动手动脑、实际操作的训练。手工制作活动正是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保持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科学教学中,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回家做一项小制作:如在学习《热气球》后,让学生自制简易热气球,到课堂外去飞一飞;在学习《压缩空气》后,让学生做一支空气枪;学习《镜子》后制作一个潜望镜。通过制作活动,学生体会到制作过程的艰辛,从而也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在这些自制活动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当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学校来时,我都是非常非常高兴地一个一个向同学们展示,有好的,有差的,我都会表扬,并鼓励他们,告诉做得差的同学:一次次的失败将成为他们的一级台阶,将来会拾级而上获得成功,当你转头回望,才发现每次失败乃成功之母,都是成功的一步,成功带给他们的是短暂的兴奋和喜悦,失败往往给他们带来长时间的思考,促使他们获得更大成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应该说,成功是喜,失败是福!
2、充分做好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每次实验教学前,我都会为学生准备好演示实验,以及各种器材,并且总是提前试做,以保证课堂实验的成功。不仅自己做演示实验,还有意请学生上台演示实验,以加深对实验方法的掌握,练习效果更佳。在实验中,我总是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由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在演示实验时应尽力做到规范,标准,严禁违规操作,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学生的操作能力不是天生的,是经过不断的练习才形成的。

开展D&T课程

如何培养小学科学实验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最好老师。科学课是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型课程。它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让学生在学学做做、玩玩乐乐中,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向学生宣传科技知识,带领学生搜集科技信息,使学生对科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上科学课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不能马虎对待,为今后学好科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所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为重要。例如教学《声音的产生》,首先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然后老师播放课件:无声的大自然。我们刚才看到的画面仿佛缺了点什么?谁能告诉大家有什么美中不足之处吗?然后再将课件 画面添上声音,学生兴趣十足。觉得有了声音,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样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创设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敢于作出假设,进行验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因此我就在以下两个方面多下了功夫:一是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二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对他们所提的问题,我本着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允许出错,从不嘲笑、挖苦、讽刺。如《声音的产生》,师:关于声音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就有可能提声音是怎么产生的?那你们觉得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请大家猜想一下。生说出自己的假设如拍打、敲击、摩擦、碰撞、拨动、振动等。师:能讲出你们的理由吗?生:像鼓,我一敲就有声音。师:你认为声音是敲打产生的,不敲打可以产生声音吗?生:能。师: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生:声音是碰撞产生的。师:不碰撞可以产生声音吗?师:你说说看为什么不能产生声音?生:弹像皮筋时橡皮筋没有碰撞,但是产生了声音。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看来我们只猜还不行,要用实验去证明。师:我敲击的是鼓,为什么豆子在跳动?生:因为鼓面在振动。反面验证:你能让一个物体发声,但不振动吗?讨论一下。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实验验证。汇报实验结果: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根据刚才正反两方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声音的产生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利用科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 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究知识,获取新知识,是提高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我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物体振动的情况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不同”我就让学生做这样一个探究性实验:三个相同的玻璃杯装着多少不一的水,用筷子敲击杯子的边缘,发出声音最高的是哪个杯子?在这个实验中你发现哪些关于发声现象的科学规律?课后,学生研究兴趣高昂,认真地参与实验,探索出物体发声高低的规律。有些学生还根据这一规律,制作可以弹奏乐曲呢,并于第二节课上演奏动听的乐曲。所以这样的教学内容就突破了课堂时空对于学生发展的限制,而着眼于对整个大自然的探索,提倡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了知识。并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并在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想法。使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我通过尝试探究式教学,体验了从被动的传授者到主动的研究者,在教学中注重用研究和改革的观念开展教学。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我认为,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概念和方法形成更明晰、更深刻的认识,对我来说,是教育实践的创新和反思。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答: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课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验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怎样才能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呢?一、做好课前...

如何在科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案例分析
答: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质的性质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些物质的制取要通过实验来完成,上好科学实验课,从中学科学教学实际来看,科学实验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和运用双基、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等功能,对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很有帮助...

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探究的兴趣
答: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影响着科学学习的质量。从激发学生敢于探究兴趣、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寓教学于游戏之中、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等几个方面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的学习兴趣。但探究的习惯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

...其用于小学科学课教学+谈谈如何利用它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_百度知 ...
答:4. 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测。例如,他们可以思考为什么只有特定的材料可以悬浮,或者改变磁场强度会对悬浮效果有何影响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5. 探索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磁悬浮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他们可以探讨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和优势,或者思考...

简单的科学实验对宝宝的科学素养有何帮助?
答:2. 培养观察与思考能力 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宝宝可以学习如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并尝试找到答案。例如,在种植豆芽的实验中,宝宝可以观察到种子发芽的过程,思考哪些条件会影响豆芽的生长。这样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为日后解决复杂问题打下基础。3. 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简单的科学实验往往...

如何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答:全面发挥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对现有的实验大胆创新已成为当前物理教学的共识,实验创新时可根据其特点、触觉等感观系统与物理现象,这正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弊端,后测什么物理量。为达到同一实验目的,若不做,他们就会在推导过程中积极应用分析与综合,学生掌握的研究方法(即科学方法和创新技法)就会...

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这是由“综合实践”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综合实践课具有基础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所谓基础性是指综合实践课学习的是日常生活的知识,训练的是日常的生活习惯和简单的技能。所谓创造性是指综合实践课是为学生今后...

如何提高科学实验课的有效性
答:科学课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验是学科学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做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然而,由于实验器材等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的开展有一定的困难。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怎样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激发...

怎样上好小学科学?
答:【摘 要】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以科学探究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科学实验教学如此重要。但是,在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学中,要么没有...

为什么要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答: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科探究能力 新课程物理课程标准何培养初科探究能力作项重要内容提,新课标着重强调物理课程应改变强调知识传承倾向,让经历科探究程,习科研究,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笔者物理教何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几条经验与同仁参考:、应材施教、循循善诱,断培养质疑提问能力 课程改革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