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为什么会有汉字,是日语起源于汉语还是汉语起源于日语? 日语是由中文演变而来的吗?谁说下历史?

作者&投稿:校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三国时代,汉字传入日本,唐代时日本人发明了通行于女性之间的假名,官文为文言文,因此现代日本语受古代汉语影响极大。

以昭和31年(1956年)的《例解国语辞典》为例,在日本语的语汇中,和语占36.6%、汉语占53.6%,昭和39年(1964年)日本国立研究所对90种杂志用语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和语占36.7%、汉语占47.5%、西洋语占近10%的结论。

二、日语的起源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明治时代的日本人把日语划为阿尔泰语系,但阿尔泰语系这个说法已经普遍遭到否定,霍默·赫尔伯特(Homer Hulbert)和大野晋认为日语属于达罗毗荼语系,西田龙雄认为日语属于汉藏语系;

白桂思(Christopher I. Beckwith)认为日语属于日本-高句丽语系(即扶余语系),列昂·安吉洛·塞拉菲姆(Leon Angelo Serafim)认为日本语和琉球语可以组成日本语系。

有一种假设认为南岛语系、壮侗语族和日本语系可以组成南岛-台语门(Austro-Tai languages),即认为三者都有共同的起源。

扩展资料:

日语基本信息

一、日语与汉语的联系很密切,在古代(唐朝)的时候,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随着汉字由中国东北的渤海国和朝鲜等地被传入日本。

近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其近代化及工业化进程,大量的欧美词汇随着工业革命成果及启蒙运动思想一同引入日本(主要是英文,此外亦有德文和法文)。

又由日本人重新组合成大量现代日语词汇并被传到邻近的中韩两国,因此被汉语采用,如电话、干部、共产党、社会主义、机器、生产、经济、教育、军事、列强、物理、数学、化学、生物、英语、航空母舰等等。

二、日语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简体和敬体、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的区别,不同行业和职务的人说话也不同,这体现出日本社会森严的等级和团队思维。

日语中的敬语发达,敬语的使用使得公众场合下的日语十分典雅,但过于繁复的语法使得学习敬语异常困难,即使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也不能完全熟练掌握。

三、日语和南亚语系都有密切的关系,受汉语影响很大,吸收了本来作为汉藏语系特点的声调和量词,因此使日语的语言学归属变得十分复杂。语言学家对于日语的起源存在不同的意见。

国际学术界许多著名学者认为,从语法和句法上,日语与朝鲜语是近亲属语言的关系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二者的语言同源性非常大。也有证据表明,日语词法和词汇在与古代中国东北地区的民族国家高句丽语言有亲缘关系。

四、日语不等同于和语。日语中包含和语(即日本民族固有的语言),但日语并不只有和语一种类型,反而在日语中和语所占的比例是最少的一部分。其他的例如外来语,汉字词都称之为日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语



日本古代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到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系统地利用汉字记载自己 的语言。最初是把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使用的,即日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这些汉字后来逐渐演 变成假名。“假”即“借”,“名”即“字”。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 。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义的汉字叫真名。这样,一篇文章中并用真名、假名,显得非常混乱。而且假名要借用的同音汉字很多,加上汉字笔划多,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后来就把假名逐渐简化而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即现在的“假名”。
平假名:主要是旧时代妇女使用的。它由48个字构成,用来书写土生土长的日本词、虚词、动词结尾和用
来书写那些用正式批准的通用字无法书写的中国外来语。
片假名:也是由一组48个字构成。它主要是用来书写中文以外的外来词的,用于强调象声词,或动植物学
日文是由假名(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汉字、罗马字组成的。我将通过下面的例子来介绍假名(平假名 和片假名)和汉字。
例:これは日本语のテキストです。 (译文:这是日语课本)
平假名 这个句子中的“これは”、“の”、“です”就是平假名。平假名是日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
可以直接构成单词,如例中的“これ”(发音“kao lei”注:拼音)就是“这”的意思(相当于英语中 的“this”);の(发音“孬”)是“的”的意思,最后的“です”表判断,也就是“是”的意思。平假 名也可以充当句子中的其它无具体意思的成份,如例中的“は”就是一个助词,用来分隔“これ”(这) 和“日本语”。另外,它还是日文中汉字读音的基本单位,和汉语拼音的作用有点相似。 片假名 “テキスト”是片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是一一对应的,读音相同,只是写法不同,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英语中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差别(但他们并不一是一回事,只是为了方便你的理解)。片假名主要用来构成西方外来语及其它一些特殊词汇。如例中的“テキスト”(发音“太K丝头”)的意思是“课本”,就是从英语单词“text”音译过来的。
日语中汉字的来历(资料)
中日两国使用的汉字,本来都是汉字的繁体字。但后来两都进行了文字改革,有的字我国简化了,日本没 有简化;有的字日本简化了,我国没有简化。有的字两国虽都简化了,但简化的却不相同。所以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写日语时,一定要写日语汉字,不能写中文的简化汉字。日本政府于1946年进行了一次文字改革,规定了一些汉字作为使用的范围,共有1850个,这叫做“当用汉 字”。当用即“当前使用”或“应当使用”之意。这1850个之外的汉字不再使用,改以假名表记。但这只是政府的规定,仍还有人按习惯使用非当用汉字。1981年10月1日,日本政府又公布实行了“常用汉字表”,规定1945个常用汉字作为“一般社会生活中使用汉字的大致上的标准”。
摘自《日语(第二外语用教师参考书)》,有改动
汉字:中国字,在日语中叫汉字,实际上是表意符号,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件事或一个观点。常见的是一个汉字有一个以上的音。在日本,汉字是用来书写起源于中国的词和土生土长的日本词。
汉字 例中的“日本语”是汉字。“日本语”就是“日语”的意思了,但它的发音却不是中文发音了。“
日本语”的读音为“にほんご”(发音“你好恩高”)。在这里,假名“にほんご”就相当于日语中汉字 “日本语”的拼音了(当然它并不是真正的拼音)。日语中有很多汉字,它们大部与其汉语意思有关,但往往不同。
句子结构的特点 在例中,“です”是“是”的意思,这句话逐词翻译就是“这_日语课本_是”。看到了吧,日语的谓语是放在后面的。
罗马字 日本头号球星“中田英寿”。他的英文名字叫作“Nakata”(球迷的话应该知道的吧?)那么这个英文名字是怎么“造”出来呢?其实“Nakata”是由日语的又一组成部 分——“罗马字”构成的。日语中的每个假名相对应的都有一个“罗马字”,比如“Na”对应“な”,“ka”对应“か”,“ta”对应“た”,三个假名连起来“なかた”(发音“那卡它”)就是日本姓氏“中田”的读音了。

在现在日本的一个完整句子中。你是看不到一句话中全部都是汉字的语句。但是可能看到全部都是日文假名的语句。
日文为什么没有像韩文一样鲜见汉字的原因。只要稍微学过日文的人都知道。日文的发音很少。不仅比欧美少,就是比中国和韩国的音都少,日语每一个的发音几乎都是辅音+元音。在日文中鲜见有双元音的发音。如gai kao mui……

日本要是丢掉汉字,全部用假名,会造成辨别不方便,因为汉字表意,而假名表音。就像汉语如果全部采用拼音书写看起来很费力。日文更是如此。而韩文为什么能实现基本丢弃汉字,主要是韩文的发音比日语多很多音,加上韩文采用隔写书写方式,看起来基本可以看懂。

而日文汉字的多音字很多,一个汉字的发音远远多于中国汉语的发音。日语中有的汉字,可能在不同的词组中会发成十几个不同的音。所以,想想日语书写中如果没有汉字,理解上是多困难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不可能看到一句日文中,全部都是汉字。肯定会有几个假名吗?
因为日语的假名除了充当名词、动词等以外。还充当语法关系。

例如最简单的一句话
今日は寒いです
今天天气冷。
今日代表主语。は是提示今日的,表明今日は是主语。

日语里的汉字是跟中国学的。中国的鉴真和尚东渡日语,交给他们。后来日本又派了遣唐使和遣隋使来中国学习。

日语只是借用了大量汉语词汇和汉字书写系统,但汉语和日语并不是相同的语系。

为什么日语中有很多词语和汉语中发音相近?~

日语的发音很简单,只有五个元音音素和为数很少的辅音。加上不常用的各种发音总共只有不超过100个。和日语发音类似的有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一般来说,这三种语言的发音中辅音和元音的比例接近1:1。

日语的词汇十分丰富,数量庞大,大量吸收了外来语。一般词汇(不包括人名和地名)有3万多个(1956年)。(参看日语词汇)

日语的语言学十分复杂。起源于阿尔泰语系,后来受南岛语系的影响,尤其受汉语影响很大,吸收了本来作为汉藏语系特点的声调和量词,因此令日语的语言学十分复杂。不过也有人对日语的起源持不同的意见。
日语的词汇
词汇的种类
日语的词汇可以分为四类:

和语(和语 わご):日本民族原来的词汇,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动词和具象的名词。
汉语(汉语 かんご):吸收并改造中文的词汇,大部分与中文意思相同或相近,一小部分完全不同甚至相反。主要是抽象词汇和意义明确的词汇。日本的政府公文和报纸刊物大量使用汉字。
外来语(外来语 がいらいご):主要是英语,也有来自其他语种的。各个语种在日语中词汇的侧重面也不同。

日语与汉语的联系很密切,在古代(唐朝)的时候,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随着汉字由中国东北的渤海国和朝鲜等地被传入日本。
近代日语与汉语词汇交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通过中国知识分子和西方传教士的汉译西方书、著作(海国图志等)、英华字典(罗存德)等传入日本,成为现代日语的词汇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其近代化及工业化进程,大量的欧美词汇随着工业革命成果及启蒙运动思想一同引入日本(主要是英文,此外亦有德文和法文),又由日本人重新组合成大量现代日语词汇并被传到邻近的中国。

使用情况
日语的使用范围包括日本国全境(琉球地区大部分使用,有原住民使用琉球语,日本不承认琉球语为独立语言)。
日语在世界范围使用广泛,因为日本动漫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虽不是联合国工作语言,在世界上影响力也很大。特别是对于与ACG相关的物什,日语几乎是唯一的用语。
日语主要在俄罗斯,东亚,东南亚,南亚,大洋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及欧洲的英国为少数的重要语言。

日语中为什么会有汉字,是日语起源于汉语还是汉语起源于日语?
答:一、三国时代,汉字传入日本,唐代时日本人发明了通行于女性之间的假名,官文为文言文,因此现代日本语受古代汉语影响极大。以昭和31年(1956年)的《例解国语辞典》为例,在日本语的语汇中,和语占36.6%、汉语占53.6%,昭和39年(1964年)日本国立研究所对90种杂志用语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和语占3...

为什么日语中有许多汉字?难道日本人与中国人是同一祖先吗?
答:一、日语中的汉字来源 日语中存在大量汉字,原因之一是一千多年前,日本通过遣唐使等留学生引进了中国的先进文明,包括汉字。这些汉字随着文化传入日本,成为其语言书写的基础。二、日语汉字的分类 日语中的汉字有“音读”和“训读”两种发音方式。音读是按照汉字在汉语中的发音来读,反映了汉字传入日本时...

日语中为什么会有汉字,是日语起源于汉语还是汉语起源于日语?
答:一、汉字是在三国时期传入日本的,到了唐代,日本人创造了用于女性之间交流的假名,并使用文言文撰写官方文件。因此,现代日本语在词汇和语法上受到了古代汉语的深刻影响。例如,1956年的《例解国语辞典》显示,日本语词汇中,和语占36.6%,汉语占53.6%。1964年的研究表明,和语占36.7%,汉语占47.5%...

日语中为什么会有汉字,是日语起源于汉语还是汉语起源于日语
答:汉字:中国字,在日语中叫汉字,实际上是表意符号,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件事或一个观点。常见的是一个汉字有一个以上的音。在日本,汉字是用来书写起源于中国的词和土生土长的日本词。汉字 例中的“日本语”是汉字。“日本语”就是“日语”的意思了,但它的发音却不是中文发音了。“日本语”的读音...

日语的起源:汉语在日语起源、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答:拥有大量汉字的日语 正是因为日语当中存在大量的汉字,所以说日语的出现与汉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汉字没有引进日本之前,其实日本是没有自己固有的文字,这点也是现在大多数语言学家的共识。虽然日本自称在汉字没传入日本之前,日本也有过所谓的“神代文字”。但是据考证这所谓的“神代文字”不过是平安...

为什么日语里有那么多汉字?
答:日语里有中文字是因为日语来源于汉字。在古代日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到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系统地利用汉字记载自己 的语言。最初是把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使用的,即日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这些汉字后来逐渐演 变成假名。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

为什么日本文字中含有中文汉字,意思与汉字一样?
答:日本文字的起源与中文汉字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在日本创造出自己的文字系统之前,日本社会并没有文字。早期的日本借鉴了大量的汉字,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当地的语言。这些汉字在日语中通常被称为“汉字”(かんじ),它们在日语中的含义往往与中文原意有所不同,因为它们被用来表示日语中的音节,...

从何证明日语起源于汉字!
答:所不同的是在汉语方言里促音的出现一般是根据语境来的,而日语中是固定在词语中的。或许是从表音角度来看,日语比较完整继承了古人的语音;而方言完全靠汉字来记录,难免有一些语音上的局限,毕竟不可能写成“死っ活、一っ定、只っ管”的形式的。音变现象 日语里某个词和其它词相结合时,后面一个字...

为什么日语中有汉字?
答:三国时代,汉字传入日本,唐代时日本人发明了通行于女性之间的假名,官文为文言文,因此现代日本语受古代汉语影响极大。在唐朝的时候,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随着汉字由中国东北的渤海国和朝鲜等地被传入日本。日语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简体和敬体、普通和郑重、男与...

为什么在日语里面会有中国的汉字
答:一直到了中国唐朝时代,随着中日交流,日本人也希望通过写方块字来记录事情,于是引进了汉字.而起初日本人只用汉字代表发音,形态上也作出一定简化.也就是今天的假名了.虽然有了假名,但全部用假名写出的文章不仅不便于阅读,还容易引起歧义.毕竟日语没有英语那样单词和单词之间空格的习惯.于是又继续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