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对于教师和教学有哪些冲击 互联网+时代,学校和教师起什么作用?会不会消亡

作者&投稿:国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激情”改造着各行各业。   尽管信息技术早已进入校园,在线教育网络和课程建设一茬又一茬,但以教师讲台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没有改变,或许PPT代替了黑板,学生手里多了Pad,但课堂仍旧是那样的课堂。究其原因,是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力度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传统生态。   “但现在不一样了。”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说,“进入新时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革命正把教育带向教学自组织、学习社交化、思维可视化的4.0时代。”   “互联网+教育”势必给传统班级制教育带来深刻革命,但其并不是传统教育的掘墓人,而是传统教育改造升级的推动力。政府、学校、家庭应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切中传统教育“痛点”   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一块黑板,这是传统的课堂,是千百年来人们学习知识的最主要形式。时至今日,课堂模式的某些弊端日益凸显。   ——教学模式过“死”。教师一板一眼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受教学计划限制,教室讲课时通常围绕教案进行,什么时间讲课,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经过预先设计,“填鸭式”课堂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教学组织过于“被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处于紧张状态,学生学习方式较为被动并缺乏个体性,课堂上很少有思维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太注重“应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偏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造成的结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此外,在大学,长期扩招导致课堂越变越大,一个老师经常要面对上百个学生,校区间相隔太远也造成教学效率下降。而且,培养一名好老师并非一朝一夕,使不少高校面临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   “互联网正好切中了传统教育的痛点。”陈玉琨说,正如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学堂教育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也将从时间和空间上解决传统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能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教师仅是“较早获取知识”的那个人,因此教师的自身定位要从“学生学习的教练”变成“伙伴和引路人”。三是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一个优秀教师甚至可以服务几十万名学生,传统的因地域和师资差别导致的教育鸿沟理论上也将逐步缩小甚至填平。此外,互联网将加速教育自我进化,传统教育中低效率、不公平的一面将被逐渐剔除,使教育生态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教育4.0就是在信息智能文明时代,以满足学习者心智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以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信息载体和传递方式,以教学权威组织结合自主学习社群为组织形式的教育新形态。   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院长助理余建波表示,教育4.0时代的“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大数据下的教育”存在几多变局   一次跟踪试验中,陈玉琨发掘了数据对教学研究的非凡效果:大部分学生学习在线数学视频课程的顺序是循序渐进的,但在课程进行数周后,学生们跳回了第3课。分析发现,第3课是一堂数学知识的复习课,显然是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能力信心不足。由此,陈玉琨知道了要在何处增加更多的知识回顾。   “教师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即时进行教学控制和教学反思,学生也可以尽快发现学习中的不足。”陈玉琨说,基于大数据应用,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得以实现,教师也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不会再忽视某一个学生。   “国内高校从多年慕课实践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尽管慕课仍强调‘讲坛上的贤能教育’,但它能产生大数据,数据能揭示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率的,进而引发教学角色、课程模式、评价方式的彻底变革。”余建波说。   大数据应用是教育4.0的表征之一。“互联网+教育”或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变革。   一是教学模式从固定时空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型转变。可以不再是先教后学,学生先不受时空所限自主学习,再把问题带到课堂,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探究学习,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二是课程更加媒体化、可视化、智能化。在保障知识体系科学完整的基础上,各领域前沿知识可借助互联网快速刷新学校教材和课程,改变课程内容更新慢的现状。同时,更先进的课程外在封装形式将使学习内容更直观清晰,更人性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是更多免费教育平台得以搭建。要想实现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尤为重要。专家表示,互联网教育的未来不再是将传统课件搬上网络,而是打造一个汇聚更多优质课程的免费社区平台,让学习者在强烈的学习氛围、真实有效的互动中实现自我增值。   四是互联网教育实现更多社会认证。人们自然希望学习完线上课程后,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眼下,美国个别高校已为出色的慕课学习者颁发文凭,业内人士称,未来将有与互联网学习内容相匹配的证书得到认可。   冷思考:学校、教师还需做点什么?   大势不可逆转,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副董事长徐俭表示,教育信息化推行以来,对我国教育教学变革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部分中小学所谓的“校校通”、“班班通”只是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体系搬到互联网上,并无结构性变革,没有教育理念的创新。   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教师首先需主动转变观念,以平等视角对待学生,这是实现良性互动的保证。其次,教师本身是最好的课程,要赋予所授课程个性和风格,带入真情实感,使自己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   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都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用户思维,关切、理解学生的需求,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借助大数据应用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授课形式差异化及评价方式的“绿色多元”。   互联网作为一种强大的外部力量,被寄望于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激情”改造着各行各业。   尽管信息技术早已进入校园,在线教育网络和课程建设一茬又一茬,但以教师讲台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没有改变,或许PPT代替了黑板,学生手里多了Pad,但课堂仍旧是那样的课堂。究其原因,是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力度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传统生态。   “但现在不一样了。”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说,“进入新时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革命正把教育带向教学自组织、学习社交化、思维可视化的4.0时代。”   “互联网+教育”势必给传统班级制教育带来深刻革命,但其并不是传统教育的掘墓人,而是传统教育改造升级的推动力。政府、学校、家庭应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切中传统教育“痛点”   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一块黑板,这是传统的课堂,是千百年来人们学习知识的最主要形式。时至今日,课堂模式的某些弊端日益凸显。   ——教学模式过“死”。教师一板一眼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受教学计划限制,教室讲课时通常围绕教案进行,什么时间讲课,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经过预先设计,“填鸭式”课堂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教学组织过于“被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处于紧张状态,学生学习方式较为被动并缺乏个体性,课堂上很少有思维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太注重“应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偏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造成的结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此外,在大学,长期扩招导致课堂越变越大,一个老师经常要面对上百个学生,校区间相隔太远也造成教学效率下降。而且,培养一名好老师并非一朝一夕,使不少高校面临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   “互联网正好切中了传统教育的痛点。”陈玉琨说,正如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学堂教育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也将从时间和空间上解决传统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能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教师仅是“较早获取知识”的那个人,因此教师的自身定位要从“学生学习的教练”变成“伙伴和引路人”。三是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一个优秀教师甚至可以服务几十万名学生,传统的因地域和师资差别导致的教育鸿沟理论上也将逐步缩小甚至填平。此外,互联网将加速教育自我进化,传统教育中低效率、不公平的一面将被逐渐剔除,使教育生态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教育4.0就是在信息智能文明时代,以满足学习者心智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以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信息载体和传递方式,以教学权威组织结合自主学习社群为组织形式的教育新形态。   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院长助理余建波表示,教育4.0时代的“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大数据下的教育”存在几多变局   一次跟踪试验中,陈玉琨发掘了数据对教学研究的非凡效果:大部分学生学习在线数学视频课程的顺序是循序渐进的,但在课程进行数周后,学生们跳回了第3课。分析发现,第3课是一堂数学知识的复习课,显然是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能力信心不足。由此,陈玉琨知道了要在何处增加更多的知识回顾。   “教师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即时进行教学控制和教学反思,学生也可以尽快发现学习中的不足。”陈玉琨说,基于大数据应用,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得以实现,教师也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不会再忽视某一个学生。   “国内高校从多年慕课实践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尽管慕课仍强调‘讲坛上的贤能教育’,但它能产生大数据,数据能揭示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率的,进而引发教学角色、课程模式、评价方式的彻底变革。”余建波说。   大数据应用是教育4.0的表征之一。“互联网+教育”或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变革。   一是教学模式从固定时空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型转变。可以不再是先教后学,学生先不受时空所限自主学习,再把问题带到课堂,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探究学习,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二是课程更加媒体化、可视化、智能化。在保障知识体系科学完整的基础上,各领域前沿知识可借助互联网快速刷新学校教材和课程,改变课程内容更新慢的现状。同时,更先进的课程外在封装形式将使学习内容更直观清晰,更人性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是更多免费教育平台得以搭建。要想实现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尤为重要。专家表示,互联网教育的未来不再是将传统课件搬上网络,而是打造一个汇聚更多优质课程的免费社区平台,让学习者在强烈的学习氛围、真实有效的互动中实现自我增值。   四是互联网教育实现更多社会认证。人们自然希望学习完线上课程后,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眼下,美国个别高校已为出色的慕课学习者颁发文凭,业内人士称,未来将有与互联网学习内容相匹配的证书得到认可。   冷思考:学校、教师还需做点什么?   大势不可逆转,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副董事长徐俭表示,教育信息化推行以来,对我国教育教学变革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部分中小学所谓的“校校通”、“班班通”只是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体系搬到互联网上,并无结构性变革,没有教育理念的创新。   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教师首先需主动转变观念,以平等视角对待学生,这是实现良性互动的保证。其次,教师本身是最好的课程,要赋予所授课程个性和风格,带入真情实感,使自己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   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都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用户思维,关切、理解学生的需求,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借助大数据应用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授课形式差异化及评价方式的“绿色多元”。   互联网作为一种强大的外部力量,被寄望于改变我国基础教育“围绕指挥棒教学”的功利化趋向,但这一目标还需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作为,如鼓励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投入,注重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考试选拔制度等,营造出按教育规律办学、以教育质量与教育服务吸引人的良性氛围。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O2O”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兴起,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地位应当予以尊重和保护。   改变我国基础教育“围绕指挥棒教学”的功利化趋向,但这一目标还需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作为,如鼓励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投入,注重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考试选拔制度等,营造出按教育规律办学、以教育质量与教育服务吸引人的良性氛围。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O2O”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兴起,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地位应当予以尊重和保护,金鹏信息智慧教育软件。

互联网时代教师的职能和素养有哪些~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主动拥抱而非被动接受新技术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借助互联网成为终身学习者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与学生沟通不再仅限面对面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不只传递知识而要设计学习过程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让学生聆听更要在虚拟中交互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教会学生多维度探究而非标准答案
联网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素质:从课堂展示到多样化创作与分享

在互联网+时代,教学课堂无可避免地会受到技术冲击波的影响。学校和教师是教学展开的组织单位和个人实施主体,在技术面前,具有不可动摇的主体性,而大数据时代的教学,也应该根据教学环境,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甚至在有些时候还需要适时地运用互联网-思维,防止在技术遍地开花的时代教学主体性的丧失。

关于上网利弊谈辩论赛材料
答:他们将对"中学生上网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一番辩论。正方代表队,他们的立场观点是: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反方代表队,他们的立场看点是: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 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网络越来越强烈地介渗入渗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我们中学生。中学生...

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采访稿
答:正方一辩:人是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应该知道!如果还不清楚,我想这就是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失败之处!我们更多的是指责家长老师和长辈!而不是这个网络时代。因为网络化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尤其是我们这个21世纪的中学生,更应该与太阳赛跑!而不是落在别人的后面。反方四...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与实践领域的热点和新发展有哪些?
答: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最核心的内容,对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历来是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随着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教师中心的教学设计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者则更多称之为“学习环境设计”(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

教师学历提升的建议,选择哪种途径更好?
答:但是,没有学历作为“敲门砖”,没有学历作为基础,很多事情确实很糟心。找工作、考公务员、考相应的证件...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同志们确实需要考虑要弄个大学学历文凭。为自己前行的方向铺铺路。那么应该选择哪种方式呢?花钱买立即下证 ?那是嫌钱多!!现在网络信息时代,学历信息都是联网的。教育部门网上信息注册的真正...

考编会全国联网查病史吗
答:考编会全国联网查病史。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编制考试在通过后,会针对人员进行身体素质考察,大数据时代是全国联网,通过全国医院系统查看过往病史。考编有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和学科知识的考察。

上网到底是好是坏???
答: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谈谈怎样践行师德规范
答:结合我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认为教师终身学习主要学习以下几方面:一、学习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生活。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对科学发展的认识会加深我们对终身学习的理解。当今,...

青少年与网络世界
答:但现在社会上好象有一种舆论,一谈起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往往都是负面的。比如前天晚上上海电视台播出的“网络与犯罪”专题节目,顾老师也是被采访对象。各种媒体报道正面的经验或者做法的似乎不是很多,这就形成了一种悖论,就是我们要大力发展网络,但同时又讲这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不好的影响,譬如“某某人在网上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