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佛教居士的戒律是什么?

作者&投稿:铎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居士是在家学佛的人,通常受过三皈五戒,也有受持八关斋戒的。三皈指的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以及不饮酒。此外,还有十善业道,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和不邪见。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居士学佛行仪的人,可以参考由福建莆田广化寺出版的《居士学佛行仪》,该书收录了弘一大师、印光大师、李炳南居士等高僧大德的文章,极具指导意义。

~

居士戒有哪些?
答:居士戒亦称近事男律仪,此为本从圆备能生近事律仪之因而得,承认乃至命终承断近事律仪所断相违晶之出离戒。居士五戒是释迦牟尼佛为在家修行的弟子制定的戒律, 居士五戒的内容在显宗和密宗里没有什么区别。不杀生不仅是佛教的戒律,有些杀生行为世间法律也不允许,在家居士应该都可以受持这条戒律,...

佛家有几“戒”?
答:佛教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这是配合中国固有文化而说。1、不杀生 跟儒家所讲的“仁”意思相同。仁是会意字,是两个人,意思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

佛教有哪些戒律?
答:受戒犹如学生遵守校规,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规、法律是来自外在的约束,属于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属于自律。佛教的戒律分为:1.通戒与别戒: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通于僧俗二众的禁戒。三聚净戒也是通戒,凡发菩提心的僧俗二众皆得受持。别戒...

佛教的戒律是什么
答: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萨戒,也是以五戒为基础。何谓戒?就是要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杀生,以慈悲为本,不要杀害生命,水陆空中、大的小的都不要残杀,不杀生就可以得长寿,将来就不再结怨,达到怨亲平等。不偷盗,别人的东西不要拿,哪怕一分一厘都不要拿,...

居士戒律是什么?
答:3. 十善:居士还应当努力实践十善,即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拍马、不贪婪、不恼怒、不背离佛法。在家居士应当具备的五法包括:1. 信具足:坚定对佛教的信仰,以佛法为中心。2. 戒具足:不仅要遵守五戒,还可在特定日子受持八关戒斋,进一步提升戒律的实践。3. 施具足...

佛教中的五戒、八戒、十戒各是什么?
答: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八戒是: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即不戴花环,不涂香),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即过午不食)。十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坐高广大...

信佛的人需要遵守哪些戒律
答:僧人出家受戒后,戒律还要求比丘、比丘尼分别住在各自寺院中,不能同住一个寺院。因此,与僧人交往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到...

佛教有何戒?
答:此妙戒仍系相对者,然法华圆教‘开三会一’(开说三乘之权教而会归一乘之实教)时,却以一切戒律皆为绝待妙戒。此外,摩诃止观卷四上载,戒有事戒、理戒二种。具有具体之形式者,即为事戒(随相戒);若能不住戒相而安住于空、假、中三观者,则为理戒(离相戒)。前者能得天、人、阿修罗...

在家居士需要受持哪些戒律
答:在家居士一般需要受持五戒。因为五戒是佛教所有戒律的基础,其前四条属于性戒,即不管受不受戒犯了都有恶果,简单解释如下:1、不杀生戒:如果知道是有生命的众生,而起了杀害对方之心,并且具体实施了这种行为,造成了对方死亡的结果,就叫杀生。如果不做此事,叫不杀生戒;2、不偷盗戒:知道不是自己的...

佛教的四条戒律是什么?
答:【四戒】 [出华严孔目] 一解脱戒谓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则自然远离惑业之缚而得自在。是名解脱戒。二定共戒谓因修习禅定。发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天定之时。不作意持。自然不犯。而戒与定俱发。是名定共戒。(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皆色界天也。)三道共戒谓声闻之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