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什么是税收制度?其构成要素有哪些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哪些

作者&投稿:系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或法令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办法的总和,反映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国家财政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税收制度的内容包括税种的设计、各个税种的具体内容,如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违章处理等。
  2、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是税收制度的实体部分,即各个税种的基本法规必须规 定的内容。 1)纳税人。也称课税主体,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主要说明国家向谁征税或由谁纳税的问题。 2)课税对象。课税对象是课税的标的物,说明对什么课税。课税对象规定着 征税的范围,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课税对象是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3)税率。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征税的数量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因而它是税收制度的中心 环节。 4)课税环节。课税环节是税法中规定的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环节,它规定 了纳税行为在什么阶段发生,以及是单一环节课征还是多环节课征。 5)附加、加成和减免税。纳税人负担的轻重,主要是通过税率的高低来调节 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附加、加成和减免税等措施来调整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政府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以及案例分析方法!!!~

1、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2、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4、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 (1)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实现收入在全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以及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割,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在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过程中,政府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政策工具和措施,主要包括:税收制度,税收是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各项税收特别是所得税,实行累进税率,收入调节功能很强,是各国政府实施分配政策的主要工具;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成员在丧失劳动能力、失业、疾病、工伤、生育等情况下,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保障其生存需要。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等内容。而这种制度保障应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与其所缴纳税的多少不完全对等;工资制度,政府公务人员和政府直接举办的公共事业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等工资性支出,由政府财政支出安排,其支出总额和支出标准,直接关系到这部分社员成员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进而影响全社会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工资制度构成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其政策目标的重要工具;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属转移性支出,其目的是为了执行政府政策的需要,对企业、个人的某些特定行为给予资金支持,以影响相关产品和劳务价格结构,调节市场供求关系。而政府财政补贴数额、补贴对象,则直接影响有关企业、个人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和份额。 (2)政府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政府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是指通过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政府稳定经济职能,还意味着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属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加,可用经济增长率或增长额来表示。而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人们医疗教育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等。即经济的增长,最终要有利于人民福利水平的改善,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能。为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政府需要运用相应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主要有: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工具,保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运用财政制度的自动调节功能,实现经济稳定与增长 (3)政府资源配置职能 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任何一个国家里,不论采用什么样的税收制度,构成税种的要素都不外乎以下几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方法、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和法律责任。
一、纳税义务人
纳税义务人简称"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纳税主体。无论何种税法,都要规定相应的纳税义务人,因此,纳税义务人是税法的基本要素。
二、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又称征税客体,是指对什么东西征税,是征税的标的物。征税对象反映了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税制的基本要素。
三、税目
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设置税目的目的一是为了体现公平原则根据不同项目的利润水平和国家经济政策,通过设置不同的税率进行税收调控;二是为了体现"简便"原则,对性质相同、利润水平相同且国家经济政策调控方向也相同的项目进行分类,以便按照项目类别设置税率。有些税种不分课税对象的性质,一律按照课税对象的应税数额采用同一税率计征税款,因此没有必要设置税目,如企业所得税。有些税种具体课税对象复杂,需要规定税目,如消费税、营业税,一般都规定有不同的税目。
四、税率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法定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体现着征税的深度。税收的固定性特征主要是通过税率来体现的。在征税对象确定的前提下,税率形式的选择和设计的高低,决定着国家税收收入的规模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因此,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科学合理地设置税率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充分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的关键。税率可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三大类。

《政府经济学》什么是税收制度?其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1、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或法令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办法的总和,反映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国家财政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税收制度的内容包括税种的设计、各个税种的具体内容,如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违章处理等。2、税收...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答:33、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经济主体减少对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34、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是国家向纳税单位...

经济学家的观点
答:经济学家们一般都是从中立、效率、公平、清晰透明和稳定的角度评价税收制度。2.1.1.1 中立 在不征税的情况下,可以设想,相互竞争的公司会制定出有效分配有限社会资源的决策。任何税收都可能通过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扭曲资源的分配。税收越中立,其对于投资者的经营决定或投资者对各种可选投资项目预期收入的...

什么是税收学
答:税收学主要研究经济学、税收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税收的制度、分类、法律、政策等,进行纳税管理、税务规划、税务检查等。例如:企业对自身纳税情况的管理和监督,政府对于企业缴税情况的检查,在合法的情况下为企业税务支出的减少进行筹划等。课程体系:《中国税制》、《外国税制》、...

政府经济学简答题
答:是因为: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越来越表现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依赖性,并且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其费用支付的延续性与增长的需要,要求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与税收的征收方式相似,带有明显的税收化倾向,而这种税收化的倾向,能够保证社保基金筹资的顺利进行与征收的...

西方经济学:政府增加税收使得IS曲线向左移动,原因是
答:政府增加税收使得IS曲线向左移动,原因是因为增加税收会增加G,这会让IS向右移但是增加税收会减少C和S,S减少了I也减少了,所以会抵消税收向右的移动反而向左移。

公共经济学简答题什么是税收公平原则,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有哪些_百度知 ...
答:西方经济学家曾就税收如何公平地分配于纳税人,提出过诸多观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受益负担公平说。亦称“受益原则”。如亚当·斯密、卢梭等人曾根据社会契约论和税收交换学说,提出过的受益原则。其认为,凡是受自政府提供的福利多的多纳税,这才是公平。即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服务所享受利益的...

政府政策经济学复习题及总复习题
答:的过程中,政府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政策工具和措施,主要包括:税收制度,税收是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各项税收特别是所得税,实行累进税率,收入调节功能很强,是各国政府实施分配政策的主要工具;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成员在丧失劳动能力、失业、疾病、工伤、生育等情况下,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保障其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