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化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邸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和文化就是和合文化

和合文化是指汉族和合文化,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提出的名词。“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

“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张教授要突出这一点,就在“和”后面加了“合”。他整理国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这一精神加以阐发,而其弟子跟起,成一时风气,而有和合之学焉。其和合学,是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和”精神的总结。

拓展资料:

形成发展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都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合的本义是上下唇的合拢。殷周之时,和与合是单一概念,尚未联用。《易经》和字凡两见,有和谐、和善之意,而合字则无见。《尚书》中的和是指对社会、人际关系诸多冲突的处理;合指相合、符合。

春秋时期,和合二字联用并举,构成和合范畴。《国语·郑语》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韦昭注:“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意思是说商契能把五教加以和合,使百姓安身立命。

《国语·郑语》并记述了史伯关于和同的论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认为阴阳和而万物生,完全相同的东西则无所生。可见和合中包含了不同事物的差异,矛盾多样性的统一,才能生物,才能发展。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这代表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既承认差异,又和合不同的事物,通过互济互补,达到统一、和谐。这与“同而不和”,取消不同事物的差异的专一观念形成对照。

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的思想,认为道蕴涵着阴阳两个相反方面,万物都包含着阴阳,阴阳相互作用而构成和。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

《管子》将和合并举,指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管子集校》第八)认为畜养道德,人民就和合,和合便能和谐,和谐所以团聚,和谐团聚,就不会受到伤害,给和合以高度重视。

墨子认为和合是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原理,指出天下不安定的原因在于父子兄弟结怨仇,而有离散之心,所以“离散不能相和合”(《墨子间诂》卷三)。

《易传》提出十分重要的太和观念,讲“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集解》卷一)。重视合与和的价值,认为保持完满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发展。

因此在先秦时期,和合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概而言之,所谓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连起来讲,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

在此和合精神的指导下,中华文化不断创新,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由此可见,和合文化并不否认矛盾、差异和必要的斗争,它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只是把矛盾、差异和斗争限定在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防止因过度的矛盾斗争而破坏了不同事物共同存在的基础,使得事物的发展停滞不前。

这表明,和合文化有两个基本的要素,一是客观地承认不同,比如阴阳、天人、男女、父子、上下等等,相互不同;二是把不同的事物有机地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五教和合、五行和合等等。中国古代先哲们通过对天地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和合现象作大量观察和探索,从而提出了和合的概念,对和合现象作本质的概括,由此促进事物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

在这个过程中,中华和合文化得以产生、流传和发展,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观念。而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较能够反映和合文化的本质,而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国与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天人)之间,都可以用“和而不同”,或不同而和,来加以概括。

秦汉以来,和合概念被普遍运用,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同时也保留各家的鲜明特色和个性。不仅世俗文化各家各派讲和合,而且宗教文化也讲和合。宗教文化与世俗儒家文化之间也讲和合,在保持各自文化特色的同时,相互融合,相互吸取,由此促进了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和合思想自产生以来,作为对普遍的文化现象本质的概括,始终贯穿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各个时代、各家各派之中,而成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

时代意义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科学理解和正确弘扬中华和合文化,加强对和合思想的研究和推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思维方式上有助于纠正以往“斗争哲学”的偏差。和合文化不是不讲矛盾、斗争和冲突,而是既承认矛盾、冲突和差异,又解决矛盾、冲突,使诸多异质要素、各个不同的事物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

求同存异,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把斗争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吸取各要素的优质成分,择优汰劣,促使新事物的产生,即由旧的和合体发展为新的和合体,由此而促进事物的不断发展。这种取代单纯“斗争哲学”的和合思维方式与新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实践相适应,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对内有利于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充满了竞争,有竞争就有矛盾冲突,就有成功者和落伍者,就带来差异、矛盾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影响安定团 结。我们看到随着经济在竞争中发展,整个社会逐渐走向经济与市场的一体化;竞争是为了发展,是为了繁荣,

但也需要协调个人与社会、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共谋发展,把各方的利益都融和进去,而不可偏废。整个社会经过由相互冲突,到解决冲突,化解矛盾的过程,合理满足各方的利益和要求,这样就可以使市场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3.对外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潮流,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当今国际社会进入了后冷战时代,对当年的军事竞争变成了经济竞争;民族主义抬头,民族纠纷增加,面对这些差异和矛盾,亨廷顿提出了所谓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未来国际政治斗争的主线,将由文明冲突取代意识形态及经济冲突,强调西方文明应防范儒学与伊斯兰两大文明的联合。

这种理论实际上是“西方文化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优越论”在新形势下的翻版,旨在以西方文明排斥其他文明,抹煞各种文化相互间的交流、吸取与融合,将文明的差异极端化,企图以西方文化及价值观为标准来规范当今社会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这与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走向极不协调,因而遭到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反对。事实上,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有好几千个民族,有不同的文明和文化。

不能只有一种模式、一种要求。国际社会应该是多元而又互补的,即冲突又相交流的。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矛盾难以避免,但不应诉诸武力,而应以和平的方式化解冲突,摈弃冷战思维。在这方面,中华和合文化可提供解决冲突、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共同发展的思想理论的指导,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使人类文明和文化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中,相互吸取优长,融会贯通,综合创新,而共同创造21世纪人类未来的文化。

4.有利于推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实现中华民族及海外侨胞的大团结。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指引我们顺利解决了香港问题,完成了香港回归。中国的完全统一已为时不远。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结合新的时代发展的形势,创造性地提出的伟大构想,与中华和合文化的“和而不同”思想也有某种契合的因素。“一国”可理解为“和”,“两制”即是“不同”。

既承认“不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之差异,又以“和”来统一之,和合差异,而不抹煞个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国两制”与“和而不同”是相互沟通的。因此可以说,与中华和合文化相契合的“一国两制”构想,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

宣传和论证中华和合文化、“和而不同”思想与“一国两制”相契合的关系,容易得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的认同,实现中华民族及海外华人的大团结。

参考资料:和合文化 (汉族和合文化)



~

文化的意思是什么呢?
答:文化的意思: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水平|~修养。【拼音】[ wén huà ]【近义词】知识、文明、学问、文雅 文化的近义词 1、知识 【拼音】[ zhī shi ]【解释】(名)①人们在改造...

文化的定义是什么
答:文化的定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 wén huà ]基本解释 1. 考古学上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 2. 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3. 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

文化一词是什么意思 词语文化什么意思
答:1、文化(汉语拼音wén huà,英文culture),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2、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传统意义上...

什么叫做文化
答:文化的定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

文化是什么意思 文化的意思
答:1、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2、文化是人类在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中...

文化是什么意思解释
答: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共同创造、共同传承,并通过语言、行为、符号等方式来表达和沟通的一系列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艺术形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2.文化的特征和要素 文化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继承性的特征。它通常由语言、宗教、道德规范、社会习俗、艺术表现、科学知识等要素组成。3.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文化...

什么是文化
答: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文化,就词的释意来说,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文化的特点是: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意思是什么?
答:文化,读音:[ wén huà ]引证解释:1、文治教化。汉 刘向 《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意思:圣人治理国家,是先利用文化和道德(使众人服的),然后才运用武力(使众人服)。只是运用武力得到国家的人,(众人)不会降伏,如果文化没有改变,以后也会像现在这样...

文化的含义
答:“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说:“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此处“文化”一词与“武功”相对,含教化之意。南齐王融在《曲水诗序》中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其“文化”一词也为文治教化之...

文化的概念名词解释
答:3、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周海中 4、文化来源于人,也服务于人。——区文伟 文化的概念名词解释3 文化是什么意思 文化(culture)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