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伯玉妻盘中诗原文及赏析

作者&投稿:佼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据逯钦立在《先秦汉魏南北朝诗·晋诗卷九》中说,此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选编的《玉台新咏》总集。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盘中诗为一体。注云:“玉台集有此诗,苏伯玉妻作,写之盘中,屈曲成文也。”据《玉台新咏》宋刻本,苏伯玉妻为东汉初年人。这首三言为主的杂言诗,属汉代民歌体。
  苏伯玉妻的姓名已不可考,只知《盘中诗》的本事是“伯玉被使在蜀,久而不归,其妻居长安思念之,因作此诗”。据说伯玉接到盘子读了诗,又逢战争告一段落,就感悟过来,坚决地返回家乡。可见这首诗情真意切。
  刘秀定都洛阳为东汉光武帝,多次去长安,要荡平在成都据蜀称王的公孙述。他调动了大量兵力,重要将领吴汉、岑静、臧宫等都担任了指挥。刘秀后来还到长安亲征。这次战争规模很大,时间很长。长安成了战争的后方,家住长安的苏伯玉,应征出战或被使去蜀,属情理中事。因此,《盘中诗》是东汉初年战乱期间一位丈夫为国从戎的家庭妇女的心声。
  乍一看,一只圆盘里写满字,囫囵吞枣,不知怎么回事。其实它是从中央以周四角,宛转回环地表达伤别离愁的杂言诗。整理出来便是: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黄者金, 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姓为苏,字伯玉。人才多,智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今时人,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这首诗是一首比较典型的以三言为主的民间乐府,有着汉代民歌的形式特征,语言质朴,感情挚切,直而不野,句法活泼跳跃,富有艺术魅力。在内容上,它与现实社会生活结合紧密,女主人抒发的感情显示出汉代的思想格调。
  诗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其中又含三个抒情层次。一层为在闺房内悲思;二层为出门远望,音讯杳然,于是拚命纺织,排遣忧愁;三层为回忆往日惜别情景,并以风教自励,温柔敦厚,笔深志长。“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即第一层,她的丈夫苏伯玉是位“吏人”,“被使”去蜀,跟“出使”不同,是役使或者征使,是不得不去的。他只是一个小吏。这一去就是好几年,他的妻子深深地被离愁所苦。所以前面六行,以“鸟”、“鱼”、“雀”来自比,这就比较形象,并有“兴”的意味,给全诗笼罩上悲愁的氛围。“鸟”因为山树高,飞而哀叫,故“鸣悲”;“鱼”因为泉深水冷,所以跳不起来;“雀”因为被关在空仓中,所以被饥饿所苦。女主人公说,我就象它们一样啊!“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这是第二层,女主人说,我按捺不住想念之情,出门远望,想象中丈夫应该回来,可是亲眼见到的却是一个穿着白衣的人。“白衣”在汉代是未仕平民之服,“见白衣”便知不是丈夫。我心里多么失望呵:总以为你会回来,却偏偏不是你。心理的主观动态,怀想之深,表现得丝丝入扣,准确生动。带着更大的痛苦,回到屋里,赶快上机纺织,来排遣这种难以抑制的苦衷。可是“不闻机杼声”,只有长叹息。更令人难堪的是,这种内心的秘密我不好向别人诉说啊!这一层看似平易,实质构思绝奇,给后代以深远影响。如敦煌变文《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倚门只是望归来,过尽人行都不是。”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范摅《云溪友议》引刘采春所唱《罗唝曲》(其三):“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都是明显的例证。“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这是第三层,前四句是送别亲人的口吻,是回忆之辞。你要出征远行了,我会时时想念你的;可是今天你出发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结巾带。长相思。”我给你系上长长的巾带,希望你长久地思念我。“君忘妾”以下六句是宣讲妇道以打动丈夫。你有否忘掉我,我是不知道的;但是我如果忘掉你,是甘愿治罪的。意思是我深深地苦恋着你,没有一天例外,正好相反相成,有艺术辩证法。女主人还明确告诉苏伯玉,我是遵守妇教,极有德行的,这一点,你应当知道。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对社会影响很深,受此濡染,男女感情,形诸诗篇,多打上烙印,具有温文尔雅的风格。抒情女主人公写这六句,正想以此打动丈夫,向苏伯玉发出召唤,用意是忠厚的,当然也包含微微的担心,在那个阴郁的时代,妇女被弃是常事。
  诗的第二部分是叮嘱苏伯玉早日还家。第一层,“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姓为苏,字伯玉。人才多,智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前四句为过渡,诗人说,你贵如金,我是玉,洁白无瑕。你是高山,我是低谷,我依靠你,希望你赶快回来。以下四句赞扬丈失,有才能,有智谋。相信你是有办法还家的。再下四句盼归心切,微吐怨言。你身在蜀地,可不要忘记是长安人哪!为什么这样怜惜你的马蹄,不快点儿回来呢?“归不数”即“不数归”,亦即“不速归”。当然路途是遥远的,加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你应当养好身体,多吃羊肉,多喝美酒,同时用麦子与小米喂马,让它膘壮力强。这是一种委婉手法,读起来明白如话,但是有咀嚼,能品味,因为句子中飘洒出苦苦思恋、急切盼归的心绪。第二层,“今时人,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这是交代本诗的读法。
  《盘中诗》是个人创作的民间歌诗。它不仅反映了西汉束、东汉初战争动乱的情景,而且抒发了家庭妇女思念从戎的丈夫的典型情绪。它虽然写在盘中,屈曲成文,但没有一丝拘束之感,舒展而婉约,质俚而情深,跟汉代其它乐府民歌同一风调,跟《桓灵时童谣》、《东门行》等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是类似的。因此,它受到后代文评家的赞誉。明胡应麟在《诗薮》中说:“汉自铙歌、郊祀外,三言绝少,即间见,不过数语。若《五杂俎》等篇,颇无意义。独苏伯玉妻《盘中诗》二十韵皆三言,仅末数句七言耳。语言奇绝。惜时与事不可考。汉妇人为三言者:苏伯玉妻……皆工至合体,文士不能过也!”清沈德潜欣赏它的质朴无华而慷慨多气,在《古诗源》中说:“似歌谣,似乐府,杂乱成文,而用意忠厚,千秋绝调!”

~

浅说『回文诗』
答:这首是句内自回文,有一种玉连环的诗,那就更有趣了 ,由八字首尾连成环形﹐每四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为起端﹐皆可成文,例如:寒吐玉蟾银汉洁﹐残霞晚泛一舟轻。回文诗的创作由来以久。现在可见到的回文诗,以苏伯玉妻《盘中诗》为最早.。 「旧说以温峤和苏蕙诗为最早,实为谬误。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赏析
答:原文如下: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此诗是一首回环诗,因此还可以读作: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白话译文:赏花回来的时候,马跑起来象在飞一样 骑在飞奔的马上,渐渐感觉酒气上来了。当稍微清醒过来的时候,那...

男女读的顺序不一样的是哪首诗,有多么神奇?
答:一首《盘中诗》惊艳文坛在精彩纷呈的诗歌中,有一种回文诗的诗歌体裁十分有趣妙哉。这种诗不论是正着读还是倒着读皆可成诗,古人说它是一种文字游戏,可是回文诗的用心之处远在游戏之上。据传最早的回文诗是西晋初年苏伯玉妻所做的《盘中诗》,在盘子大小的方寸之地写出一百六十八字,读的时候从...

求助李禺《两相思》翻译,谢谢
答:分别对应原文如下:《思妻诗 》--宋朝-李禺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思夫诗 》--宋朝-李禺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诗韵和成...

求回文诗
答: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回文诗的创作由来以久。现在可见到的回文诗,以苏伯玉妻《盘中诗》为最早.。「旧说以温峤和苏蕙诗为最早,...

什么是“回环诗”?
答:回文的形式在晋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种文体中被采用。人们用这种手法造句、写诗、填词、度曲,便分别称为回文诗,回文词和回文曲。虽然不乏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历史 回文诗的创作由来已久,可见到的回文诗,以苏伯玉妻《盘中诗》为最早。旧说以温峤和苏蕙诗为最早,实为谬误。温...

有谁知道四景回文诗的起源和发展史?
答:回文诗的创作由来以久。现在可见到的回文诗,以苏伯玉妻《盘中诗》为最早.。「旧说以温峤和苏蕙诗为最早,实为谬误。温峤为东晋元帝(317-320)时人;苏蕙为苻秦时人(公元351年苻秦建国);苏伯玉妻为西晋初年人;故应以苏伯玉妻为最早。」自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仿效,在回文诗的创作上各...

哪首古诗不论从左往右还是由右向左看都一样?
答:回文诗 最有名的是璇玑图,还有叠字的 或者正读倒读都一样的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还有一副对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吴绛雪的<春夏秋冬>全文是什么
答:字句 《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读法 写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写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

回文旋图诗最早是谁写的
答:现在可见到的回文诗,以苏伯玉妻《盘中诗》为最早.。「旧说以温峤和苏蕙诗为最早,实为谬误。温峤为东晋元帝(317-320)时人;苏蕙为苻秦时人(公元351年苻秦建国);苏伯玉妻为西晋初年人;故应以苏伯玉妻为最早。」 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中国最早的回文诗是盘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