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投稿:闽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表达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及其对于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诗人写作《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长安已被安史乱军所占领,诗人勉强去登高,却无欣赏美景的雅兴,心中充满对故土的忧思。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赏析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遥怜故园菊”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应傍战场开”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全诗表现的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感情
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长安被安、史攻陷,在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其收复在肃宗至德二年(757)九月。诗题言"行军九日",当是指他在至德元年(756)随军扈从肃宗自灵武至彭原的行军途中过重阳节。典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感情...

有哪些诗表达了诗人行军在外时强烈的思乡之情?
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诗句 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全文如下:《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岑参 (唐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

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句是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正文如下: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思想情感。供参考。

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意识中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的诗句是...
答:《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的诗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人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后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人民疾苦的关切同情和对早日平定战乱的渴望。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唐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遥怜故园菊”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翻译
答: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在这战场旁开放了。古诗简介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五言绝句。这首诗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及翻译
答:从行文思路上看,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从内容上看,诗人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百姓疾苦的关切。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行文思路是讲述军队生活、对故园的思念和忧虑和对重阳节习俗的描绘。1、描述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特定日子的军队生活。简述军队在凤翔,描述了重阳节这一天的习俗——登高饮酒,赏菊。诗人却无法找到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表达出一种遗憾和无奈。2、对故园的思念和忧虑。诗人怀念...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及翻译
答:写作背景:《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出现在他的代表作《登鹳雀楼》之后,属于他晚年时期的作品。这首诗的背景与王之涣生活中的经历有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繁盛灿烂的朝代之一,长安则是当时的都城,是世界上最繁华、最富庶的城市之一。然而,王之涣的诗中却抒发了对长安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