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是怎样演化而来的?飞机又是如佥 航空母舰是怎么诞生的?

作者&投稿:栋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航母诞生记

  美国“伯明翰”号轻巡洋舰静静地停泊在美国东海岸汉普顿的锚地,它的舰首甲板上铺设着木制飞行跑道。这条26米长的跑道从巡洋舰的舰桥开始向前甲板延伸。在跑道的起点,停放着一架“寇蒂斯”单座双翼民用飞机--“金鸟”号。

  试验本应在军舰逆风航行时进行,但现场突然刮起了狂风。为了完成试飞任务,驾驶员伊利决定:在军舰停泊的条件下强行起飞。

  飞机顺利地发动了,但由于滑跑距离太短,它未能达到应有的起飞速度。刚一离开飞行甲板,“金鸟”号便因升力不足而越飞越低,几乎是径直向海面冲去。关键时刻,伊利沉着而巧妙地操纵着飞机的尾水平舵,终于在飞机扎进大海前的一刹那将它拉了起来。然后,“金鸟”号又在海面上飞行了几千米,最后在海滩附近的一个广场上安全着陆,观看的人群中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

  这是人类首次驾驶飞机从一艘军舰上起飞,这次壮举为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两个月之后,即1911年1月18日,飞机着舰试验在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进行。这一次的试飞员仍然是伊利,军舰则换成了重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

  这一天又是“天公不做美”,天气很坏,风浪很大,舰长临时决定让舰尾朝着迎风方向,这给伊利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风险。但面对考验,伊利又一次显示了英雄本色。他操纵飞机迅速降低高度,然后对准舰上跑道果断俯冲下来。飞机急剧冲上跑道,伊利马上向上拉起机头,并关闭了飞机发动机。由于着舰速度过大,飞机只挂住了22道拦阻索中的后11道,但它还是在距跑道终端约9米的地方停了下来。

  这两次试验是航空母舰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证明飞机完全可以从军舰上起飞和降落并执行战斗任务,它奠定了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新型战舰的生存基础。不久的将来,作为主宰海空战场的新一代海上霸王,航空母舰将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航空母舰发展史之——历史上第一艘航母的诞生

  1917年3月,英国海军决定将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大型巡洋舰“暴怒”号改建为飞机母舰。“暴怒”号的前主炮被拆除,在舰体的前半部加装了69.5米长的飞行甲板,铺设了木制的飞行跑道。改装后的“暴怒”号被称为“飞机载舰”,标准排水量19153吨,航速31.5节,共搭载10架飞机:6架“幼犬”式战斗机和4架“肖特184”式水上飞机。但是,由于舰上高耸的塔式桅杆和烟囱的阻碍,起飞后的飞机无法返回母舰。

  为了打破飞机着舰禁区,英国海军少校邓宁进行了勇敢的尝试。1917年8月2日,邓宁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驾驶“幼犬”战斗机用侧滑着陆的方式艰难地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号前甲板上,在世界上首开飞机在航行的军舰上降落的先河。几天之后,当邓宁又一次试图重复这个惊险动作时,飞机翻出军舰坠入海中,邓宁不幸以身殉职。

  血的教训使英国人明白,仅依靠驾驶员的技术是无法弥补装备方面的根本缺陷的,要实现常规飞机在军舰上的安全起降,必须彻底改变母舰的结构。1917年底至1918年初,“暴怒”号进行了大改装。这一次将军舰后主炮和后桅拆除,在舰体后部加装了86.6长的飞行甲板。这样,以舰体中部上层建筑为界,前部甲板用于飞机起飞,后部甲板用于飞机降落,飞机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进行起降作业。

  尽管如此,“暴怒”号仍然不具有全通式的飞行甲板。飞机虽能勉强着舰,但由于舰体中部的舰桥、桅杆和烟囱引起的湍流的影响,飞机着舰仍然十分困难。所以,此时的“暴怒”号还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舰。

  再接再厉的英国人下决心建造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从1917年开始,英国海军将建造中的客轮“卡吉林”号改装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舰上原有的烟囱被拆除,设计人员设计出从主甲板下面通向舰尾的水平排烟道,从而清除了妨碍飞机起降的最大障碍。飞行跑道前后贯通,形成了全通式的飞行甲板,极大地方便了舰载机的起降作业。这种结构的航母被称为“平原型”。“百眼巨人”号初具了现代航母的雏形。

  1918年5月,“百眼巨人”号的改装工程完工。该舰标准排水量为14450吨,最大航速20节,可搭载飞机20架。同年9月,该舰编入皇家海军的作战序列。然而,由于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匆忙入役的“百眼巨人”号尚未来得及接受战火的洗礼,战争便结束了。“百眼巨人”号只能默默地呆在皇家海军的舰队中,无法在真正的战争中一显身手。但是,作为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在航母发展史上的开拓性地位是无法抹杀的。

  美国海军的“带篷马车”

  1920年,美国海军选中5500吨的运煤船“木星”号来改装它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1922年,该船完成改装,被重新命名为“兰利”号,编号为CV-1。“兰利”号标准排水量11050吨,满载排水量14700吨,最大航速15节,其上铺设有长165.3米、宽19.8米的全通式飞行甲板,载机34架。

  同“百眼巨人”号一样,“兰利”号也是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舰体最上方是全通式飞行甲板,舰桥则位于飞行甲板的前下方,舰体左舷装有两个可收放的烟囱。由于这种怪模怪样的军舰是第一次出现在美国海军的舰队中,所以被送了一个绰号:“带篷马车”。

  “兰利”号于1922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战斗机着舰试验,同年11月,又使用压缩空气弹射器进行了舰载机弹射起飞试验,两次试验都取得了成功。1923年,“兰利”号到各地进行航行展示,并在航行中进行各种作战系统的试验。1924年,“兰利”号被编入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作战序列,美国海军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1942年2月27日,“兰利”号在执行运送P-40战斗机的任务时,在爪哇海被日本海军的岸基攻击机击沉,结束了它不同寻常的一生。

  不甘人后的日本海军

  日本海军也一直关注着海军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的发展,早在1913年,日本海军就着手将一艘商船“若宫丸”号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1920年,日本海军又开工建造了本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并于1922年年底建成服役,由于该舰在航母发展史中第一次使用了岛状上层建筑,因而被称为第二代航母。它在“外貌”上已经颇像现代航母了。

  “凤翔”号全长168米,标准排水量7470吨,最大航速25节。该舰在甲板前部有大约5度的下倾斜坡,两部升降机沿飞行甲板中线布置。它打破了第一代航母的“平原型”结构,一个小型岛式舰桥被设置在飞行甲板的右舷。三个烟囱可向外侧倾倒,以免影响飞机起降作业。

  但是经过试验,日本海军发现“凤翔”号的岛式结构并不是很合适。由于该舰的飞行甲板比较狭窄,岛式建筑在起降时显得非常碍事。为了保证舰载机的安全起降,日本海军最后拆除了岛式建筑,由此,世界上第一艘“纯种航母”又恢复成为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这从发展上讲是一种倒退。

  开创历史先河的“竞技神”号

  1918年,英国海军动工兴建“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它在航母发展史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它的岛式结构非常成功,由此一举奠定了现代航空母舰的基本结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竞技神”号一开始就按照航母标准进行全新设计。它采用封闭式舰首和全通式飞行甲板,一个环绕着烟囱的大型舰岛配置在舰体右舷,构成了一个比“凤翔”号大得多的岛式上层建筑。由于“凤翔”号后来放弃了这种结构,“竞技神”号实际上是第一艘真正采用岛式结构的航空母舰,成为各国航母争相模仿的标准样版。

  “竞技神”号的标准排水量是10950吨,航速25节,载机20架。后来由于舰载机大小、重量的不断增加,载机数量减少到15架。它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的舰上配备了强大的火力,4门140mm炮、4门102mm炮和4门47mm炮,主要用于防空作战,这一点与现代航母注重对空防御如出一辙。

  切萨皮克湾的历史性轰炸

  1921年7月21日,停泊于美国西海岸切萨皮克湾的“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上云集了美国海陆军的高级将领。在不远处的海面上,静静地停泊着三艘靶舰,其中包括排水量22808吨的德国战列舰“奥斯特弗里斯兰”号。

  天空中出现了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八架“马丁MB-2”双翼轰炸机,每架轰炸机都挂有8枚123千克的航空炸弹,在此次试验的策划者,美国陆军航空局副局长米切尔的亲自指挥下向靶舰扑来。

  在760米的高度上,米切尔下达了投弹的命令。20分钟的狂轰滥炸之后,曾经参加过日德兰海战的“奥斯特弗里斯兰”号战列舰沉入了海底,两艘轻量级的驱逐舰也在随后10分钟双双沉入海底。

  在“宾夕法尼亚”号上观战的将领们被这一壮观的场景惊得目瞪口呆。在大炮巨舰至上的年代,玩具似的轰炸机竟然轻而易举地炸沉了海上霸王战列舰,空中力量所蕴含的巨大威力不得不使人叹服。这一次历史性的轰炸充分证明了空中力量对于海上作战的决定性影响。它为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在美国海军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航母发展中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航空母舰发展史之——二战前夕山雨欲来

  《华盛顿条约》并未对1万吨以下的航母做出任何限制,日本海军抓住这个空子建造了一艘排水量8000吨的小
  型航母“龙骧(Ryujo)”号,后又将其排水量增大到万吨以上,载机36架。美国海军也建造了1艘排水量14500吨的“突击者(Eanger)”号航母。1936年12月31日,《华盛顿条约》期满失效,世界海军列强又展开了新一轮军备竞赛。

  1934年,美国海军动工建造“约克城”级大型航母“约克城”号和“企业”号,并分别于1937年和1938年建成服役。该级航母全长246.9米,宽33.2米,标准排水量19800吨,满载排水量25500吨,功率88200千瓦,航速33节,20节时续航力为8220海里。“约克城”级的飞行甲板全长244.5米,宽26.2米,装有3具飞机弹射器和3台升降机,搭载飞机80-90架。比之“突击者”号,该级航母增加了防护装甲,其生命力大为增强。位于右舷的舰桥与烟囱组成一体化岛式上层建筑,高炮平台位于飞行甲板两舷前后,这成为美国后续航母的典型布局。1938年,美国又开工了该级第三艘“大黄蜂”号,并于1941年10月20日入役,刚好赶上太平洋战争。

  二战中的另一个航母大国日本在这一时期的杰作是“双龙”和“双鹤”。1937完工的“苍龙(Soryu)”标准排水量15900吨,航速34.5节,可载机71架,设有3台飞机升降机,岛式上层建筑也移到了右舷。1939年完工的“飞龙(Hiryu)”号是“苍龙”的扩大型,其标准排水量达到了17300吨,可载飞机73架,更适应舰载飞机大型化、高速化的要求,指挥设施也更为先进,但它的岛式上层建筑设在了左舷。这两舰都配备了大量高炮,但都存在着舰体防护能力薄弱的缺陷。它们的飞行甲板和其它重要部位的装甲只可防驱逐舰或巡洋舰的主炮轰击,对于海军航空兵使用的重磅炸弹就显得过于薄弱了。

  1941年8月和9月,“翔鹤(Shokaku)”和“瑞鹤(Suikaku)”号航母分别完工。这是日本海军不受任何限制精心设计的大型航母。其标准排水量为25675吨,航速34节,18节时续航力9700海里,可载机84架,有3部飞机升降机。由于日本海军舰载机重量较轻,所以舰上没有装备弹射器,在飞行甲板上装有11根拦阻索。“翔鹤”级加装了坚固的防护装甲,生命力大为增强,岛式上层建筑设在右舷,其上装备了双联127mm高炮8座、三联25mm高炮12座。这两艘航母的整体作战水平不不亚于美英同级舰。

  英国海军于1938年建成了标准排水量22000吨的“皇家方舟”号大型航母。该舰采用了全封闭式舰首和较高的干舷,一体化的岛式上层建筑,飞行甲板为强力式,其前端装有2台液压式弹射器。该舰设有2个封闭式机库,共载飞机25架,精心的设计和合理的布局使“皇家方舟”号被誉为“现代航母的原型”。从“暴怒”号到“百眼巨人”号再到“皇家方舟”号,英国海军航母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面。

  1937年,英国海军又开始建造2艘“光辉”级航母。首舰“光辉”号于1940年5月建成入役。其后续舰“胜利”号、“可怖”号、“不屈”号和改型舰“怨仇”号、“不倦”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陆续服役。“光辉”号长约226米,宽约29.2米,标准排水量23000吨,航速31节。该舰的突出特点是极为重视军舰的防护能力,它是世界上第一艘在飞行甲板和机库下面都设有装甲防护的航母。由于装甲重量的限制,它只能安排一层机库,因此只能载机36架。舰上还装有16门单管114mm高炮和一部792雷达,这在当时是相当高档的防空配置了。

  但航母在强国中的发展并不平衡。德国在战前过分注重空军,迟至1936年才开工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舰“齐柏林”号。二战爆发后,德国海军的重心转到了潜艇上,尚未完工的“齐柏林”号航母被停建。意大利军方更是一直忽视航母的重要性。1925年,意海军做出决定:不建造任何航母,航母也就没能出现在亚平宁半岛。法国倒是对航母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并于1938年开工建造排水量为18000吨的“霞飞”号航母。但由于二战刚开始法国就很快战败,“霞飞”号自然泡了汤,二战前法国最终未能拥有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发展史之——二战辉煌

  1940年11月11日,满载着“剑鱼”式攻击机的英国“光辉”号航空母舰出航,目的是袭击位于地中海的意大利著名军港:塔兰托。

  20时35分,第一攻击波--12架“剑鱼”攻击机在威廉森海军少校的率领下从舰上起飞。其中6架各挂载1枚545千克的航空鱼雷,其余6架各挂载4-6枚112千克的航空炸弹。23时02分,空中突击开始。6架挂载鱼雷的“剑鱼”直扑战列舰,挂载航空炸弹的“剑鱼”负责攻击巡洋舰、驱逐舰和码头设施。

  21时20分,第二攻击波7架“剑鱼”在黑尔海军少校率领下起飞。23时55分攻击开始。其中5架挂载鱼雷的“剑鱼”再次向意军战列舰发起了猛烈攻击。至12日凌晨,得胜而归的“剑鱼”一架架返回了“光辉”号航母。除2架被击落以外,其余的“剑鱼”均安全返航。

  空袭塔兰托之战,英国海军出动了21架老式的“剑鱼”攻击机,仅仅用了65分钟的时间,就击沉、重创了意大利海军3艘战列艘、2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几乎使其折兵一半。此战大显航母实力,成为航母发韧之初的经典之战。

  截杀“俾斯麦”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德国海军的王牌,它火力强大,防护坚固,对盟国在大西洋上的行动构成巨大威胁。1941年5月19日,该舰在护航舰队的保护下悄然出海。得知消息的皇家海军决定集中全力铲除这个心腹之患。

  5月24日,英德海军在冰岛西南海域首次交战,英方的“胡德亲王”号战列巡洋舰被击沉,“俾斯麦”号也被击伤。为报“一箭之仇”,皇家海军的集中了包括“胜利”号航空母舰在内的大批战舰再次围攻“俾斯麦”。“胜利”号上的9架“剑鱼”式战斗机在埃斯蒙德海军少校的率领下起飞出击。激战中,一架“剑鱼”发射的航空鱼雷击中了“俾斯麦”号的右舷中部。虽然这点伤不足以让”俾斯麦”号沉没,但泄露出的大量燃油却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5月26日11时,苦苦搜寻中的皇家海军终于发现了猎物的踪迹。大型航母“皇家方舟”号承担了攻击任务。不幸的是,第一攻击波误击了本方的“谢菲尔德”号巡洋舰。20时55分,第二波的15架“剑鱼”又投入了攻击。多枚鱼雷击中了“俾斯麦”号,其中一枚击中尾舵的鱼雷使其丧失了机动能力,这对该舰的打击是致命的。随后赶来的战列舰最终将其击沉。

  尽管是巨舰大炮最后击沉了“俾斯麦”号,但关键时刻是航空母舰起到了重要作用。“光辉”号的攻击机拖住了它,“皇家方舟”号的攻击机对它进行了致命一击。战列舰所攻击的,不过是一艘已经丧失了机动能力的“垂死之舰”。

  激战太平洋

  偷袭珍珠港

  1941年11月22日,日本海军的机动部队在择捉岛的单冠湾集结完毕,它的目的是偷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基地--珍珠港。六艘大型航空母舰:“赤城”号、“加贺”号、“翔鹤”号、“瑞鹤”号、“苍龙”号、“飞龙”号在十余艘其它舰只的配合下,悉数披挂出征。
  12月7日6时15分,由49架水平轰炸机、40架鱼雷轰炸机、51架俯冲轰炸机和43架零式战斗机共183架飞机组成的第一攻击从六艘航母上起飞,向珍珠港扑去。7时40分,日机0在美国海军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投入攻击。大约一个小时之后,第二波81架俯冲轰炸机、54架水平轰炸机和36架零式战斗机共171架飞机又接踵而至,这次攻击同样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

  这次由航母“一手操办”的大偷袭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战果。美军共有4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1艘油船被击沉,另有多艘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被重创,总计损失舰艇40余艘,被毁飞机450架,阵亡2409人,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而日军付出的代价是微不足道的,仅仅损失舰载机29架。

  日军偷袭珍珠港大获全胜,继英军奇袭塔兰托之后又一次体现了航空母舰的巨大威力,它彻底摧毁了各国海军残存的“大炮巨舰”至上的陈旧观念,航空母舰也由此取代战列舰成为现代海战的主角。时至今日,航母的海上霸主地位仍无可动摇。

  大战珊瑚海

  珍珠港偷袭得手后,日本海军继续南下,准备攻占莫尔兹比港和图拉吉岛,从而控制珊瑚海,孤立澳大利亚。而遭到打击的美军为了给日军还以颜色,不顾兵力不整,毅然决定向日军发起反击。

  1942年5月7日,美军“约克城”号航母的舰载侦察机发现了日本海军机动部队。上午9时,美军24架鱼雷机、36架轰炸机和16架战斗机从“列克星敦”号航母起飞。11时整,美军飞机开始集中攻击日军“祥凤(Shoho)”号轻型航母,该舰被命中13枚炸弹和多枚鱼雷,于11时35分沉没。美军在太平洋海战中首开记录,为珊瑚海海战揭开了序幕。

  5月8日,美军从“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上起飞了81架舰载机,分为5个波次向日军航母舰队发起攻击。但密云和暴雨遮住了日军舰队,直到10时50分,美军才发现了“翔鹤”号。7分钟后,美军转入进攻。一番激战后,“翔鹤”号被击伤,丧失了作战能力。

  几乎与此同时,早些时候从“瑞鹤”和“翔鹤”号上起飞的日军舰载机也向美军航母发起了攻击。这场角逐的结果是“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均受重创,后者舰体发生了大爆炸,最终沉入太平洋。遗憾的是,日军未能抓住有利时机扩大战果,“约克城”号得以幸免。

  珊瑚海大战是航空母舰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交战双方在大约1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打了整整5天,除了飞行员,双方自始至终没有见面,开创了世界海战史上的崭新形式。

  航空母舰发展史——钢铁巨兽--独霸天下

  历史性飞跃
  1954年9月,美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建成服役。核动力的航程几乎是无限的,这一动力方式也可以用于水面舰艇上,威力巨大、使命独特的航空母舰自然是它的最好载体。

  1958年2月4日,美国第一艘、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开工建造。它于1961年11月25日建成服役。与前辈们相比,“企业”号的核动力体现出了一系列优越性。

  首先,没有烟囱带来了许多好处。常规航母上的进气道、排气道和大型烟囱不仅占去大量空间,而且降低了舰体强度。它们排放的高温废气一方面严重腐蚀舰上设备,一方面也会产生湍流而影响飞机的着舰。而核动力航母一劳永逸地消除了这些问题。

  其次,大量空间被节省下来,可以装载更多的航空燃油、武器弹药和补给品,更适合航母这一战略性兵力的作战特点。第三,核动力使航母具有了近乎无限的机动能力。核燃料更换一次即可连续航行数十万海里,这在常规航母是不可想象的。

  第四,核动力航母的工作、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它没有烟囱排出的有毒气体的影响,没有恼人的噪声。进气道和烟囱所节省下的空间使居住舱室更加宽敞,巨大的动力资源可以大量淡化海水,也可以使舱室的空调效果更好。不要小看生活条件的改善,在长期枯燥乏味的海上生活中,良好的生活条件可以大大激发舰员的工作热情。

  具体到“企业”号,它全长342.3米,宽40.5米,8座A2W型压水反应堆,总功率205800千瓦,航速33节,标准排水量75700吨,满载排水量94000吨。舰上人员3215人,航空人员2480人,另有司令部人员70人。该舰飞行甲板长331.6米,宽76.8米,机库长223.1米,宽29.3米,高7.6米,设计载机86架。

  “企业”号的舰体结构与“小鹰”级基本相同,安装有4部大功率蒸汽弹射器和4部舷侧升降机。其强力甲板厚达50mm,在关键部位设有防弹装甲,水下部分的舷侧装甲厚达150mm,并设有多层防雷隔舱。它装有3座8联MK-29“北约海麻雀”防空导弹和3座
  MK-15型“密集阵”系统。电子战系统为SLQ-32电子对抗/支援系统、“水精”拖曳式诱饵系统和4座6管MK-36红外/箔条干扰发射器。舰上装有1部SPS-48C三座标对空雷达、1部SPS-49远程搜索雷达,1部SPS-67对海搜索雷达,6部MK-95“海麻雀”导弹制导雷达,以及导航、着舰引导等共20部雷达。指挥系统为先进的海军战术数据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海军为了验证核动力水面舰艇持续航行的能力,在1964年下半年以“企业”号航空母舰、“长滩”号和“班布里奇”号核动力巡洋舰组成了环球航行编队。在长达64天的连续航行中,编队总共航行了32600海里,而且只依靠本舰核动力,不进行任何海上补给。这一环球航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舰艇所具有的无比优越性。

  海上霸王

  被誉为水面舰艇之最的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以其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人员最多、耗资最巨而在当代海军舰艇家族中睥睨群雄。

  截至2000年,在全世界已经服役的航空母舰中,只有9艘核航母,除了“企业”号以外,全部是“尼米兹”级。这一级大型核动力航母所具有的超凡脱俗的作战能力是航空母舰在现代战争中巨大威力的真正体现,是所有向往海洋的国家梦寐以求的“海上巨无霸”。

  按服役顺序,该级航母依次为:1975年5月服役的“尼米兹”号(CVN68),1977年10月服役的“艾森豪威尔”号(CVN69),1982年2月服役的“卡尔·文森”号(CVN70),1986年10月服役的“西奥多·罗斯福”号(CVN71),1989年服役的“林肯”号(CVN72),1991年服役的“华盛顿”号(CVN73),1997年服役的“斯坦尼斯”号(CVN74)和服役的“杜鲁门”号(CVN75),正在建造中的为“里根”号,最后1艘也已提上议事日程。

  该级各舰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我们以最新服役的“斯坦尼斯”号为例来详细介绍一下。其舰长317米,宽40.8米,满载排水量高达102000吨,采用2座A4W/A1C压水堆,总功率191000千瓦,最高航速30节。该舰核反应堆燃料可持续使用15年,续航力可达800000-1000000海里,自持力90天。全舰人员近6000人,俨然一座“海上城市”。

  该舰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舰体除设有若干道纵向隔壁外,还有23道水密横隔壁和10道防火隔壁。舰体和甲板采用高强度钢,可以抵御穿甲弹的攻击,在舰上重要部位还设有“凯芙拉”防弹装甲。全舰共有30个损管队,设有泡沫消防装置。泵设备能在20分钟内调整舰体15度横倾。

  该舰飞行甲板长332.9米,斜角甲板长237.7米,宽77.8米,机库长208米,宽33米,高约8米。机库甲板下除双层底外分为8层,机库甲板以上分为9层,其中5层在上层建筑内。整个舰从龙骨到桅顶高达76米,相当于20层高楼。舰上配备最新型的C13-2蒸汽弹射器,如果同时使用,可在1分钟内将8架飞机送上天空。着舰区设有4道拦阻索和1道拦阻网,飞机平均回收间隔为35-40秒1架。

  该舰装有3座“北约海麻雀”舰空导弹和3座“密集阵”近防系统。电子设备有SPS-48B三座标对空雷达、SPS-43B远程雷达、SPS-58低空警戒雷达、SPS-10F水面搜索与导航雷达、“海麻雀”火控雷达、SPN-42/43/44航空管制和着舰引导雷达等。指挥系统有NTDS海军战术数据系统、AN/UYK-7计算机、ASW-25数据链等。

  舰载机是航母的主要打击力量。“尼米兹”级航母舰载机联队的编成方式、作战能力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经过几次变化之后,目前,美国海军的11个舰载机联队均采用“标准型”编成方式。计有:1个F-14“雄猫”战斗机中队,14架;2个F/A-18C“大黄蜂”海军战斗/攻击机中队,24架;1个F/A-18A“大黄蜂”海军陆战队战斗/攻击机中队,12架;1个E-2C“鹰眼”预警机中队,4架;1个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中队,4架;1个S-3B“北欧海盗”反潜机中队,8架;1个SH-60F“拉姆普斯”反潜直升机中队,5架;总共8个飞行中队,71架各型飞机。此外,还有2架HH-60H运输直升机。
  航母威力巨大,但其造价也十分惊人。以“尼米兹”级航母为例,其最新服役的“杜鲁门”号仅舰本身的造价就高达45亿美元,这既不包括舰载机的造价,也不包括长达数十年的全寿命期使用费用。所以有人说,一艘现代航母就是一个巨大的“吞金怪兽”。这不是一般国家所能担负得起。

航空母舰是怎样诞生的?~

海上霸主
——1918年航空母舰的诞生
1918年9月,法国大发明家克雷曼·阿德的梦想实现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母——“百眼巨人”号完工,随后正式加入英国海军。它已经具备了现代航空母舰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形态。“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的诞生,标志着世界海上力量发生了从制海到制空和制海相结合的一次革命性变化,敲响了一直在各国海军中占统治地位的“巨舰大炮”理论的丧钟,并逐步使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海军作战原则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同时也为现代航母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909年,法国发明家阿德发表了《军事飞行》一书,第一次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关于航母的设想。从此,世界各大国开始了研制既能制海又能制空的航母的尝试。
最先试验成功飞机在舰上起飞和降落的是美国海军。美国人捷足先登,主要是格伦·柯蒂斯的功劳。柯蒂斯是美国著名的柯蒂斯公司的创始人。柯蒂斯公司主要从事的是制造和销售飞机的生意,当时著名的柯蒂斯式飞机就是他的公司制造的。柯蒂斯非常赞赏阿德的航母设想,他一方面为了销售他的柯蒂斯飞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他“未来的战斗将在空中进行”的预言,遂开始游说尚无一架飞机的美国海军。美国海军终于为其所动,同意在军舰上进行飞机起降的试验。
1910年11月11日,美国海军停泊在弗吉尼亚州汉普敦水道的一艘轻巡洋舰“伯明翰”号的舰艏甲板上,铺设了一条约26米长的木制飞行跑道。驾驶员尤金伊利驾驶民用柯蒂斯式双翼飞机在该舰起飞。由于滑跑的距离太短,速度不够,升力不足,飞机越飞越低,就在飞机将要掉进海里的一瞬间,飞行员伊利沉着地操纵飞机尾水平舵,将飞机拉了起来,飞行了3公里后,在海湾旁边的一个广场上着陆了。这次试飞成功,令美国海军欣喜不已,于是两个月后,他们又进行了一次飞机在军舰上降落的试验。1911年1月18日,停泊于旧金山湾内的另一艘美国装甲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的后主甲板上,铺设了一条36米长的木制跑道。在跑道上每隔1米,横方向装了一根绳索,共22根,绳的两端系着沙袋。飞机仍由伊利驾驶,并从附近的机场驾机起飞。当飞机飞到军舰附近时,伊利操纵飞机对准跑道,朝跑道俯冲下来。飞机着舰后,机身下装的一个钩子勾住了一道绳索,拖着沙袋向前滑跑。因飞机被绳索和沙袋拖住,阻力很大,滑不多远,很快就停了下来。约一个小时后,飞机又起飞离舰,在塞尔弗里奇机场降落。飞机在军舰上降落的试验也成功了!
美国人的试验证明了飞机是可以从军舰特制的跑道上安全地起飞和降落的。这实际上也证明了阿德的航母设想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此时,英国正埋头于水上飞机的研制,惊闻美国人的飞机在军舰上起降成功的消息后,也进行了同样的试验。1912年,萨姆森中尉驾驶一架肖特27水陆两用飞机成功地从停泊在希尔内斯湾的“非洲”号战列舰上起飞,并在附近的海岸着陆。接着,为了炫耀大英帝国海军高超的飞行技术,于同年5月9日,由格雷戈里中尉驾驶肖特27式琶机从正以每小时10.5节的航速在韦茅斯湾内航行的“爱尔兰”号战列舰上起飞,为此,肖特27飞机成了第一架在航行的军舰上起飞的飞机。
1912年,英国海军把一艘老巡洋舰“竞技神”号改装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英国人称其为“飞机搭载舰”)。然而,这并不是阿德所梦想的那种航母,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航母的雏形,因为舰上所载的水上飞机还不能在舰上直接起降。为了改建“竞技神”号,英国人拆除了这艘舰上的一些火炮和设备,在舰艏铺设了一个平台用于停放水上飞机,另外还在舰上加装了一个大吊杆,用于将飞机吊放到水面上起飞和将降落在水面上的飞机吊收回舰上。“竞技神”号水上飞机母舰上装备有3架水上飞机,这些飞机都是从水上起飞和水上降落的,最后都要被从水里提升到舰上。
继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改建成功之后,英国海军又成功地改建了几艘水上飞机母舰。1914年7月,英国“皇家方舟”号战列巡洋舰试载海军索普威斯807式水上侦探机成功。不久,英国海军又将其改建成了水上飞机搭载舰,1915年底,它作为英国海军的第一艘正式的水上飞机母舰开始服役。后来这艘水上飞机母舰改名为“柏伽索斯”号,也就是有些史料上所说的世界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实际上,“柏伽索斯”号只能称其为能够在舰上起飞飞机的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因为它只不过是在舰艏的停机平台上加装了一个能够使飞机起飞的“平台拖车”而已。这就使“柏伽索斯”号除了能在海面上吊放水上飞机之外,还能使水上飞机通过平台拖车的办法弹射起飞,但水上飞机却不能在舰上降落。虽然“柏伽索斯”号还不是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但英国人离实现航母的梦想已经不远了,事实上也只差飞机能否在舰上降落这一步了!
水上飞机母舰最早被用于海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1914年12月25日,以“恩加丹”号、“女皇”号和“里维埃拉”号三艘水上飞机母舰及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一支英国特混舰队,授命去袭击在库克斯港的德军飞艇基地,因雾大飞行员未找到飞艇基地,遂改袭停泊在港内的舰队,但却无功而返。世界海战史上第一次飞机对军舰的袭击失败了,然而,这次攻击作战的真正价值即在于,它向人们展示了用以母舰为主的特混编队,从空中攻击地舰的全新的海战设想。正如负责制定这次作战计划的塞西尔·莱斯克兰奇海军少校所说:“12月25日发生的事件,是海军作战原则发生变化的明显证据。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飞机,携带的是鱼雷而不是小型炸弹,那么,德国的军舰就有可能被击沉。”遗憾的是,英国海军根本就没有把这样一个小人物的话当回事,还在做着“巨舰大炮”决胜的美梦呢。
时隔不久,在达达尼尔海峡海战中,水上飞机母舰上的飞机意外地立了一功,证明了莱斯克兰奇少校见解的正确性。1915年8月12日,英军驾驶员埃德蒙斯驾驶从水上飞机母舰上起飞的一架肖特184式水上飞机,成功地用一枚367公斤重的鱼雷击沉了一艘5000吨的土耳其运输舰。但埃德蒙斯的成功,却未能引起英国海军将领们的重视,特别是英国海军司令杰里科上将,他在思想上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1916年5月的日德兰大海战中,杰里科手中虽掌握着“坎帕尼亚”号(飞行甲板已加长到61米,飞机可从舰上弹射起飞)和“恩加丹”号两艘水上飞机母舰,但是由于他不知道如何使用母舰上的飞机进行作战,也未曾想到用母舰上的飞机去侦察德军舰队的动向,结果遭到了不应有的惨重损失。
英国的水上飞机母舰,在第一次大战中得到了应用,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是由于水上飞机自身的局限性,在海战中也暴露出它致命的弱点:一是飞机吊放、回收不便,受风浪影响很大;二是速度慢,航程短,载弹量小,炸不透重型装甲舰,而陆地起降飞机在战争中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鱼雷机,它携弹量大、速度快、航程远,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水上飞机在作战中根本就无法与陆地起降的飞机相抗衡。
针对这一情况,英国人及时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为适应战争需要,又重新回到了研制可在舰上起降飞机的航母的道路上,并提出了把陆地飞机带到海上去的新设想。只不过,他们还在等待着有利时机的到来。
机会终于来了。由于1916年改装“暴怒”号巡洋舰时,只在该舰没有安装前主炮的前甲板上设置了起飞甲板,而没有在后甲板安装飞机降落甲板,故舰载飞机只能在上面起飞,却不能在上面降落。为了试验飞机在军舰上的降落,英国皇家海军航空队的飞行中队长邓宁中校曾经在该舰甲板上作了一次成功的起降尝试(该舰当时是逆风航行的),但是当他进行第二次尝试时,飞机掉进了大海。
由于邓宁中校在“暴怒”号上驾机降落时不幸身亡,致使“飞机在母舰上降落”的问题引起了英国海军界的高度重视,遂加快了研制航母的步伐。英国人做的第一件事是改善舰载机的性能,即用陆基起降的飞机去替代他们一直难以割舍的水上飞机;第二件事是在母舰上铺设了飞机降落用的甲板。
“暴怒”号的悲剧发生后不久,英国海军就把该舰上原先装后主炮的地方改成了后飞行甲板,这样在“暴怒”号上前后都装上了桥梁结构的飞行甲板,飞机也换成了陆地起降的飞机,并可在舰上起飞和降落。该舰改装成功后,可以装载20架飞机。1918年7月,从“暴怒”号上起飞的飞机轰炸了德军的一个飞机基地,并获得了成功。世界上第一艘可以直接起降飞机的航母就这样诞生了。但是,问题接着也就来了。处在该舰前后甲板中间的上层建筑,仍然是飞行的障碍,飞机要在舰上降落很不安全,并且经常失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由于排烟、热气以及上层建筑的综合作用,在着舰甲板的上空形成了一个“不定常的涡流”,影响了飞机安全着舰。原因找到了以后,英国人通过不断改进,终于在世界上首先推出了第一艘全通平甲板的真正航母——“百眼巨人”号。
该舰原名“卡吉士”号,是为意大利造的一艘客轮,开工不久,即被英国海军买下,准备改建成航母。改建开始于1917年,完工于1918年9月,随后正式加入了英国海军。在改建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上面所提到的影响飞机着舰的问题。虽然找到了形成涡流的原因,但对于任何一艘水面舰艇的设计来说,都要求提供舰桥、桅杆,通常还有烟囱,或者至少是供主机排除废气的出口位置。怎样设计才能处理好这几者的关系,而又不影响飞行员着舰呢?这的确成了建造“百眼巨人”号的一大难题。正当英国造船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时,一名海军军官却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法,即把舰桥、桅杆和烟囱合并到上层建筑上去,而上层建筑的位置从飞行甲板的中间线移到右舷。这一方法名曰“岛”型设计。它后来也就成为了航母的标准设计。
改建后的“卡吉士”号被英国海军命名为“百眼巨人”号,舰上的飞机起飞和降落甲板相连在一起,飞行跑道很长,飞机的起飞降落也很方便。在飞行甲板的前端还设有一道栏栅,可以升起,也可以降下,目的是为了防止正在着舰的飞机,碰到停在甲板上的飞机,以及防止飞行员连同其飞机一起栽到海里去。另外还采用了岛型舰桥且可以收缩,机库则在飞行甲板下层的舱内。舰上所载的飞机是一种“杜鹃”式攻击机,有折叠式机翼,能携带450公斤重、457毫米的鱼雷。这种飞机在当时是一种优秀的舰载攻击机,但由于建造的速度很慢,未能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
航空母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战舰,它以其强大的制海、制空能力,续航能力和其在战争中辉煌的战绩著称于世,并一直横行于大洋之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建造了120艘航空母舰,使海战变成了空战。现代航空母舰不仅具有强大的装备和现代化的作战指挥系统,而且分明就是一座“海上浮动城”,几十万匹马力的核动力推进系统,使其不用添加燃料就能在大洋上航行作战十几年。如今,舰载飞机的重量可达35吨,蒸气弹射器在几秒钟内可使飞机加速到每小时300公里。世界两艘最大的航空母舰是美国的“企业”号和“尼米兹”号,都长330米,30万马力,排水量8.5万吨,航速每小时65公里,可携带100多架飞机,舰上人员达4600名之多。

1898年,后来担任美国总统的美海军部次长罗斯福接受了史密森学院教授塞姆尔·P·兰利的建议,决定将载人气球用于海上作战。这一设想竟没有得到海军部的其他领导人的认可,他们认为,载人气球的作战用途只能限于陆地而决不可能与军舰有缘,从而不给予资助和配合。而美国陆军部也同样以兰利教授的一次试验失败作为借口,拒绝合作,从而使兰利教授的飞行试验最终流产。1903年12月17日,自行车修理工莱特兄弟乘着他们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作了史诗般的飞行表演,完成了美国首次飞行器载人飞行。1908年,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陆军部开始对莱特式飞机进行改进,以使它尽快成为军用设备。正当大多数人认为飞机是陆战兵器的时候,一个独具慧眼的法国人克莱门特·艾德尔于1909年在他的一部名为《军事飞行》的著作中,提到了在军舰上驾驶飞机的必要条件。他认为,飞机在军舰上起降需要一个宽敞平坦的起降甲板、甲板升降机、岛式上层建筑、机库。同时,他还认为在军舰上降落飞机就要求军舰本身具备一定的高速度。不过,克莱门特·艾德尔的理论在他的祖国没有受到重视。正因如此,法国人的舰上飞行,比对飞行有极大兴趣的美国人及拥有世界上第一流海军的英国人整整落后了10年!其实,在克莱门特·艾德尔的《军事飞行》发表前的1908年,美国海军中已有一些标新立异的人提出让飞机从一艘战列舰上飞行的设想,但由于这些人仅仅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准备尝试,倒是之后的一篇报道引起了美国人的警觉,促使美国人加快了飞机参与海战的试验。
这篇报道说的是这样一件事:德国人正研究试验,准备让一架携带邮件的飞机从航行在汉堡一美国航线上的一艘德国邮船的前甲板平台起飞,以加快向纽约投递邮件的速度。此消息一在报纸上刊出,美国人当即敏感地猜想:德国当局是不是以邮政作掩护,正在试验一项攻击美国的新技术?美国当局当即任命海军物资局局长助理华盛顿·欧文·钱伯斯海军上校为军舰上起飞试验的总负责人。尽管钱伯斯被任命为试验的负责人,但美国海军部却没有钱资助钱伯斯进行试验。面对困难,钱伯斯没有灰心,他设法动员了对航空事业颇有兴趣的政治活动家、出版商约翰·巴里·瑞安投资。之后,钱伯斯又去说服了飞行设计师格伦·H·柯蒂斯和他雇用的民间飞行员尤金·伊利,得到了他们的帮助。
1910年1月9日,起飞试验小组在美新型巡洋舰“伯明翰”号的前甲板上方竖起了一个向前倾斜的平台,其他工作也准备就绪,并决定于11月14日在汉普顿锚地试飞。这一决定公布之后,《世界报》发表了一则令人惊奇的消息。原来,为了敲打美国海军,加快舰载飞机试验的进展,《世界报》决定支持一位名叫J.麦克迪的飞行员于11月12日在“宾夕法尼亚”号邮船上做起飞试验。非常遗憾的是,麦克迪在起动引擎时,不慎打坏了桨叶,从而使试验流产了。尽管《世界报》所组织的试验未能获得成功,但它却刺激起尤金·伊利的好胜心。1910年11月14日,“伯明翰”号按规定停泊在汉普顿锚地,远远看去,舰前甲板上方的长25.3米,宽7.3米的木质飞行跑道惹人注目。一架待飞的单人双翼飞机正迎风而立。
飞机顺利地发动了,随着螺旋桨的越转越快,机身迅速地向前滑去。由于舰上可供飞机滑跑的距离实在太短,使得飞机在脱离甲板的一瞬间,仍未达到起飞速度,速度不够,机翼带来的升力自然不足。只见飞机在滑完26米的跑道后,机头直往下扎,而且驾驶员同指挥台的通讯联系也不知因何中断了。人们惊呆了,以为一场惨剧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眼看就要机毁人亡的时候,沉着的伊利巧妙地操纵起飞机的尾水平舵,终于使飞机在即将闯入海面触水而机毁人亡的瞬间昂起了机头,紧贴着水面蹒跚地飞行了几千米,并在海滩旁的一排小木屋附近安全着陆。
这次试飞成功,引起美国海军部的高度重视。虽然当时有不少舰队指挥官仍然强烈反对继续进行这种试验,他们认为在大型军舰上安装飞行甲板会妨碍各种舰炮威力的发挥。但是,美国海军部却坚持拨出专款做进一步的试验。钱伯斯工程师甚至提出,所有的巡洋舰都应装上这种平台;还有人提出把起飞平台装在战列舰炮塔上面的设想。在这股热情的推动下,钱伯斯获准让尤金·伊利驾驶飞机在重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上降落,飞行时间定于1911年1月18日,飞行地点在旧金山海湾。这次飞行是从海岸上起飞,在“宾夕法尼亚”号上降落,其飞行难度更大,危险性也更大。同时,对军舰本身也相当危险。为此,伊利把自行车的内胎缠在身上作救生衣,在巡洋舰尾部上方安置了一块长约36米、宽约9.6米的平台,平台从巡洋舰的主桅杆下面一直伸到艇体之外。为了使飞机降落滑行时不至于冲出平台而掉入水中,故让试验在军舰航行时进行,以使飞机降落于舰体之上时能利用逆风的风速控制飞机。同时,他们还在平台上横向配置了双道钩索,每道钩索两端用50磅重的沙袋系住。当飞机从海岸起飞降落在舰船之后,这种古老的方法迫使降落的飞机在其向前滑行的同时降低速度。
1911年1月18日,在“宾夕法尼亚”号重巡洋舰上的飞行试验终于开始了。这一天天气很坏,由于风力大,“宾夕法尼亚”舰的舰长认为该舰所处水域太小,故临时决定抛锚,让舰尾迎风。可以这样说,该舰长的这一决定是非常错误的,他给伊利带来了更大的危险。好在伊利当时对这一危险的认识程度不足,他仍像平安无事一样,驾机向“宾夕法尼亚”号开去,并在着舰前迅速降低高度冲向舰尾。在贴近平台的倾斜尾板时,他拉起飞机,迅速关闭引擎,由于飞机的冲力巨大,飞机轮子旁专门制作的铁挂钩只挂住了后面的11根拦阻索,在距平台前端仅9米的地方停下来。一个小时之后,伊利又驾驶飞机从这艘巡洋舰上起飞,安全降落在海岸上。这次试验的成功,引起了世界各国海军的普遍关注,各海军大国纷纷开始了类似的试验。可以这样说,这次试验与首次试验一起奠定了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新舰种的基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艇的作战威力日益显露,由于飞机在反潜作战中具有独特的反潜作战能力,使得飞机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故此,航空母舰的正式改装研究工作起步了。由于美国部分高级将领强烈反对这项研究,使得美国已经取得的试验成果未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英国海军后来居上,不久就将一艘巡洋舰“竞技神”号改装成世界上第一艘以搭载水上飞机为主要使命的航空母舰。1918年,英国海军将一艘巡洋舰的前、后甲板上的主炮塔拆除,铺上跑道,以甲板中部的上层建筑为界,舰艏的跑道供飞机起飞用,舰艉的跑道供飞机降落用,这是最早出现的由旧军舰改装而成的真正的航空母舰,它能装载20架飞机。由于飞机起飞跑道和降落跑道的分开铺设,使得在一艘长度有限的航空母舰上,起飞和降落的跑道均显得过于短小。经过多次试验,英国海军部决定将由客轮改建的“百眼巨人”号改装成全通式飞行甲板,割去烟囱,改成装在甲板边缘下面通向舰艉的水平排烟道,这样,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就方便多了。
1922年,美国海军部终于力排众议,把一艘运煤船改装成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兰格利”号,该舰标准排水量1.105万吨,满载排水量1.47万吨,可载机30多架。就在同年底,日本新建了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直接设计和建造的航空母舰。“风翔”号于1919年开始设计,该舰的飞行甲板右舷装有3个小烟囱,烟囱上装有铰链,飞机起飞时,3个小烟囱均可放倒。其火炮装备很少,可载机26架。“风翔”号的出现,标志着浩瀚的大海上,从此出现了初步具备现代航空母舰规模的“海上航空兵基地”。最初,“凤翔”号航空母舰采用了岛式上层建筑,有两部中线配置的升降机。1923年,经过试航后,日本人决定拆掉岛式上层建筑,以此得到平甲板。
早期的航空母舰只配置了少量小型战斗机、侦察机和轰炸机,而这时航空母舰上所装载的战斗机仍是陆基作战飞机;飞机在甲板上起降都较困难,也较危险。不过,飞机毕竟能从舰艇上起降,航空母舰毕竟完成了其他军舰难以担负酌任务。

航母发展史如何?
答:初期航空母舰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它使人们很快认识到了航空母舰的潜在价值。1908 年,美国海军曾准备让一架飞机从一艘战列舰上起飞,由于它没有购买任何飞机,结果两年来一事无成。倒是一篇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航行在汉堡-美国航线上的一艘德国邮船准备让一架携带邮件的飞机从它的前甲板平台起飞,来...

什么是航母战斗群?
答:“海鹞”多用途舰载垂直/短距起降战斗、侦察和攻击机,是从“鹞”式飞机改型而来,主要由英国海军“无敌”级轻型航空母舰携载,1979年开始服役。它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使用航母上的蒸汽弹射器来弹射起飞,也不需要拦阻索阻拦着舰,只要有一块半径15米的起降区便可垂直起飞和降落。 “海鹞”速度较低,最大平飞速度M0....

说说什么是航空母舰 ?
答:接着又几次三番地改造“暴怒”号,不断摸索飞机直接从舰上起降时飞行甲板和上层建筑的最佳布局,并在1918年9月建成一艘由客船改建的具有全通式飞行甲板的“百眼巨人”号。英国人的得意之笑是1917年4月就开始着手设计“竞技神”号,这是世界上第一艘从一开始就按航空母舰设计建造的军舰。美国人到1922年2月才将运煤...

什么才是航空母舰呢???
答:这些武器与航空母舰的武器配置类似,包括2座8单元海麻雀近程防空导弹发射架,3座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和8座12.7毫米机关炮及4座6管箔条/红外干扰火箭发射装置。这使该舰的防御必须由护航舰艇和舰载飞机来提供。 [技术特点] “黄蜂”级是在“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在降低上层建筑高度、装设流线型球鼻...

航母是什么舰啊?
答:中文“航空母舰”一词来自日文汉字。 航空母舰的最大缺点:最易受到超低空掠海武器的毁灭式打击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 航空母舰又分为固定翼航空母舰和直升机航空母舰,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传统起降方式的定翼飞机...

什么是舰空母舰?
答:但是从操纵航空母舰的观点,舰桥在进出港时是不可或缺的,在调动飞机时也需要较高的瞭望场所才能一目了然地观察整个飞行作业,还有通信天线、雷达天线也要尽量安置在高处。 由此看来,舰桥“是障碍,但却有必要”。所以在设计时,将舰桥尽量缩小,尽量安置在侧面。 烟囱是航空母舰设计上令人头疼的难题。烟囱又是舰载机的...

中国最先进的飞机是什么?中国什么时候制造航空母舰
答:中国目前最先进的飞机是苏-30MK2型战斗轰炸机,它配备了先进的雷达和电子战系统。特别是其搭载的RH-21空空导弹和KH-31空地导弹,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顶尖水平。该战机的先进光电吊舱也是中国飞机中的佼佼者,同时,它的作战半径也是中国战机中最长的,因此,苏-30MK2堪称中国空军的佼佼者。至于航空母舰,...

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是哪个国家制造的
答:1917年7月,英国开始建造世界上第一艘“纯正血统”的航空母舰,并将其命名为“竞技神号”日本于1919年开始设计,1920年开始建造本国第一艘纯种航空母舰——“凤翔号”。英国海军订购的“竞技神号”航母于1918年1月开始动工,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其工期进度明显放慢,直到1923年7月才最终建成。...

航母的定义是什么?
答:武器 一般来说,除少量自卫武器外,航空母舰的武器就是它所运载的各种军用飞机。航母的战斗逻辑是用飞机直接把敌人消灭在距离航母数百公里之外的领域,没有一种舰载雷达的扫描范围能超过预警机,没有一种舰载反舰导弹的射程能超过飞机的航程,没有任何一种舰载反潜设备的反潜能力能超过反潜飞机或直升机,...

中国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是什么?
答:“辽宁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其前身是“瓦良格号”。1、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2、“辽宁舰”前身为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2号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19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