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不学艺还是四十不学艺? 古人说:《人过40不学艺》这个说法正确吗?指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子丰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出处:

1、古时候应该是“三十不学艺,四十不读书”,“四十不学艺”应是现今说法。

2、“三十不学艺,四十不读书”这话的含义有二层:

(1)学习趁年轻,不然时不我待,年轻没学到本事,老了一事无成

(2)老了再学,已经没有精力,记性差了,学不好,也没人会用你。

学习是终身的事情,特别是目前的社会日新月异,不学习会被淘汰。   

3、《吕梁英雄传》三一回:“人过三十不学艺,老了,手脚也不灵便了,叫人家年轻人们闹吧! ”

二、古代和现代意思:

1、根据"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或,五十而知天命"总结说法:我国古代人的寿命很短.一般以六十花甲子确定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才有"人活七十古来稀"的说法.所以根据这个计算的一生,三十岁之前为立业的时期,到了四十岁就"一通百通,不会再有疑惑,到了五十岁就看到天命了。故人过了三十就不应该再学艺了,而是应该强固已经创立的基业(包括事业与家庭),即"守业""阶段。

2、“艺”是指早年间养家糊口的手艺,比如戏子,术士,木匠,厨子等等。过去没有职业教育,没有再就业培训,而且传统技艺讲究师傅言传心授手手相传,加上徒弟的天资禀赋,还要日积月累,才能“技止此尔,唯熟也。”人到三十岁之后,就很难再去学一门手艺或者转行学新的手艺,因为这个时候,基本上有家有子,再去学习新的东西都有所牵绊和顾忌。

3、如今的“艺”也可以指一些休闲拓展的本事,这是随着人们思想的发展转变而使字的意思有了比以往有更多的意思。同时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6岁,百岁长寿老人也有很多.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寿命还会继续延长.“人过三十不学艺”也用来劝年轻人少壮早努力。

4、在今天,三十岁正是博士、博士后们拼搏攀登科学高峰的黄金时间。许多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也是此年龄段的科学家们创造出来的。许多诺贝尔奖得主都是年过三十后才刻苦学研攀上高峰的。

5、在高科技的当代,“终身学习”已成为西方流行的共识。识时务者为俊杰,年轻人理应持之以恒,千万不可心志早衰,半途而废,抱憾终身。

拓展内容:

1、终身学习 lifelong learning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我们所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或者“学无止境”。在特殊的社会、教育和生活背景下,终身学习理念得以产生,它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等热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出后,各国普遍重视并积极实践。终身学习启示我们树立终身教育思想,使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主动的、不断探索的、自我更新的、学以致用的和优化知识的良好习惯。

(1)终身性

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全民性

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是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3)广泛性

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灵活与实用性

现代终身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参考资料:

学习_百度百科



古话说“年过三十不学艺”,这是一句古代的谚语。出处:马烽 等《吕梁英雄传》三一回:“人过三十不学 艺,老了,手脚也不灵便了,叫人家年轻人们闹吧! ”

这个“艺”是指早年间养家糊口的手艺,比如戏子,术士,木匠,厨子等等。
过去没有职业教育,没有再就业培训,而且传统技艺讲究师傅言传心授手手相传,加上徒弟的天资禀赋,还要日积月累,才能“技止此尔,唯熟也”。

过去人均寿命短,所以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说法,也就是说,三十、四十在过去是指社会中坚力量的年龄,三十岁以前是学艺的高峰期,以后逐渐不行。所以才有这样的话,而如今,这个“艺”也可以指一些休闲拓展的本事,这是随着人们思想的发展转变而使字的意思有了比以往有更多的意思。

这两句话,我想是指人要珍惜当下,抓紧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别留遗憾,别虚度光阴,时间、年龄不会等我们。

拓展资料

学艺

1.学习六艺。即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周礼·地官·大司徒》:“颁职事十有二于邦国都鄙,使以登万民……十曰学艺。” 贾公彦 疏:“案《保氏》职云: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2.学习技艺。多指学习戏剧表演艺术。 洪深 《劫后桃花》:“不,可是我愿意跟着你学艺呀!”

3.学问、技艺的统称。《新唐书·顺宗纪》:“为人宽仁,喜学艺,善隶书。” 金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小生目下,身居贫贱,粗无德行,情性荒疎学艺浅。” 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 巴黎 去展览。”





古话说“三十不学艺,四十不读书”,这是一句谚语。

这话的含义有二层: 一方面,学习趁年轻,不然时不我待,年轻没学到本事,老了一事无成

另一方面:老了再学,已经没有精力,记性差了,学不好,也没人会用你。

这个“艺”是指早年间养家糊口的手艺,比如戏子,术士,木匠,厨子等等。

过去没有职业教育,没有再就业培训,而且传统技艺讲究师傅言传心授手手相传,加上徒弟的天资禀赋,还要日积月累,才能“技止此尔,唯熟也。”30岁以前是学艺的高峰期,以后逐渐不行。所以才有这样的话,而如今,这个“艺”也可以指一些休闲拓展的本事,这是随着人们思想的发展转变而使字的意思有了比以往有更多的意思。

扩展资料:

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经验: 

1、“人过30不学艺”,这句话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那种认识是停留在自我满足的心理上的,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 人类科学在日新月异的进步, 如果不学习, 马上就要被淘汰,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 要想生存下去, 就必须要不断的学习。学习不分年纪大小, 只要学了就会有进步, 就会有收获。 

2、人脑的智力会在25周岁左右发展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但是并不是停止发展了, 而是发展的水平出现了缓慢的进步, 进步的幅度不如以前大了, 但也是在向前发展的 。 

3、人脑的确是越用越聪明。用个不恰当的比喻, 有个俗语说“人老奸,马老滑”, 说的就是人脑越用越聪明的事实。     

4、30岁 以后学习知识的快慢分两种情况, 如果学习与本职业有关的或者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学习东西的速度不会慢多少, 如果学习自己不太感兴趣的知识, 就会学习东西速度慢许多, 再加上离开学校课堂的进度约束, 速度会满许多的。

参考资料:

人民网-“人到三十不学艺”的思考

光明网-谁说“人过三十不学艺”



应该是:三十不学艺。

语出民间谚语“三十不学艺,四十不改行。”

这个艺指的是养家糊口的本事、本领,是人靠之生存的本领。

因为古代人没有专门的职业技术学校去培训人,所有的技艺都是靠师傅言传身教、自己耳濡目染所学,能够掌握也是靠自身勤学苦练、日积月累所得。年过三十,人的身体机能开始缓慢下降,加上古代的营养条件、内外环境都使得人的寿命并不长久,再加上三十已经是需要养家糊口的顶梁柱年龄,有很大的生活压力。所以才会有“三十不学艺”的说法。

但是在现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即使年纪不算小了,突然转行去做另外一个行业和职位也并不算稀奇。

拓展资料:

孔子拜师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都在积极不倦地学习新知识。虽然他门下有七十二学徒,但是自己本身也是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他曾经慕名前往洛阳拜访老子,希望拜其为师,学习老子的思想。

老子也为孔子的好学精神所感动,把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

这个故事其实反映了即使是在古代普遍认为“三十不学艺,四十不改行”的情况下,也还是有人愿意穷其一生去学习新的知识。而在当下只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有更多渠道和方式去学习、充实自己,更应该把握机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孔子拜师



是三十不学艺;古话说“年过三十不学艺”,这是一句古代的谚语;

是指安身立命的本领;这个“艺”是指早年间养家糊口的手艺,比如戏子、术士、木匠、厨子等等。

过去没有职业教育,没有再就业培训,而且传统技艺讲究师傅言传心授手手相传,加上徒弟的天资禀赋,还要日积月累,才能“技止此尔,唯熟也。”30岁以前是学艺的高峰期,以后逐渐不行。所以才有这样的话,而如今,这个“艺”也可以指一些休闲拓展的本事,这是随着人们思想的发展转变而使字的意思有了比以往有更多的意思。

扩展资料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参考资料:

谚语.百度百科



“三十不学艺,四十不改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三十不学艺,四十不改行:人到三十岁之后,就很难再去学一门手艺或者转行学新的手艺,因为这个时候,基本上有家有子,再去学习新的东西都有所牵绊和顾忌,而且年龄也摆在那里,人的精力和冲劲都没有年轻时候强烈。

人过三十不学艺”,是说自己年纪大了,学东西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所谓“学艺”就是成语“学艺不精”里的“学艺”,指的是学技术。过去人均寿命短,三十在过去是指社会中坚力量的年龄,这个年龄应该是独当一面的年龄,不再应该是把时间全用在学新技能上,能把已有技能发挥的更好才是关键。

过去确实有“人过四十不学艺”的说法,从一定程度是正确的。是指是说自己年纪大了,学东西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
其实还有一个版本是“人过三十不学艺”。所谓“学艺”就是成语“学艺不精”里的“学艺”,指的是学技术。人过四十在过去是指社会中坚力量的年龄,这个年龄应该是独当一面的年龄,不再应该是把时间全用在学新技能上,能把已有技能发挥的更好才是关键。
英语里也有类似的一句话:"don't teach the old dog new skills”(别教老狗新技能)。
“人过四十不学艺”从以上角度理解,应该说是有道理的,但是也有人把这句话作为不思进取的借口,那就不对了。

扩展资料:
古人有《人过40不学艺》的说法,但也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意思就是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

我们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即使是精通某一方面,也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所以,活到老学到老。
从自身来讲,学习也是对精神的充实,在学的过程中,我们会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人性会得到升华。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需要突显自己的价值。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
活到老学到老,平凡的一句话,是做人的大意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活到老学到老

三十不学艺还是四十不学艺?
答:1、古时候应该是“三十不学艺,四十不读书”,“四十不学艺”应是现今说法。2、“三十不学艺,四十不读书”这话的含义有二层:(1)学习趁年轻,不然时不我待,年轻没学到本事,老了一事无成 (2)老了再学,已经没有精力,记性差了,学不好,也没人会用你。学习是终身的事情,特别是目前的社...

古人说:《人过40不学艺》这个说法正确吗?指的是什么?
答:过去确实有“人过四十不学艺”的说法,从一定程度是正确的。是指是说自己年纪大了,学东西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其实还有一个版本是“人过三十不学艺”。所谓“学艺”就是成语“学艺不精”里的“学艺”,指的是学技术。人过四十在过去是指社会中坚力量的年龄,这个年龄应该是独当一面的年龄,不再应该...

怎样理解“人生四十不学艺”这句话?
答:但以现代人的各项条件来看,完全可以不必理会“人生四十不学艺”这个古训,它必定是古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思想认识,有很大局限性,现代人更应该遵循“活到老学到老”这句箴言,因为现代人的寿命远远超出了古人,生活条件远远优于古人,需要追求的东西那么多,知识更新频率那么快,若不主动去学习,长时间原地踏...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为什么还会有“人生四十不学艺”的说法?
答:都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一个说法是,人生四十不学艺,其实这些话都是出自古人的口中,在古代,人的寿命也只不过40年左右,一个人这一生中可以做成什么事,应该做些什么,都早早的安排好了,等活到40岁的时候,都是一大把年纪了,还学什么手艺呀。为什么这样说,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古人基本上...

恼人的“四十不学艺”
答:“四十不学艺”也是古人提出来的,代表古人普遍看法,艺是指手艺或技艺,意思是人活到四十以后就不要学手艺了,这么一大把年纪,学了也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原因有两点:其一,古人结婚早,到了40多岁基本儿孙满堂,到了这年龄,基本上是稳定下来安享晚年,无欲无求,若花时间与精力用在学艺上,已没有...

“人生四十不学艺”,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人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成家了上有老下有小,如果这个时候再去学习一门手艺风险会很大,一旦失败老人小孩的生活都会没有保障。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规划,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那么他做什么事情都是没有目标的。《论语》将人生分为六个阶段:1,十有五而立志于学...

为什么说40岁的人不学艺
答:每个人经历不同,对人生的理解也不一样。我现在正是这个年龄阶段,我对四十岁是这样理解的。1.年龄不是界限。难道四十要戛然而止接受新鲜事物吗?现在的时代,你不学习,就被会淘汰,别的不说,就是网络上各种新生软件,有些必须学会使用。不然往后真没法生活,这不是危言耸听。2.四十岁正当年。人...

人过四十不学艺?错!告诉你三个由
答:俗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我也已经到了奔五的年龄,按照常人思维,应该安安稳稳、老老实实地,吃点老本,没有必要别去折腾了。不过,最近开始听汤小小老师的写作课,开始学习网文写作,对这句话有了不同的理解。这就是,人过四十正当年,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理由有三。1 学习新知识 刀不磨要...

为什么说“年过三十不读书,年过四十不学
答:不是的,原话是“三十不学艺,四十不读书”这话的含义有二层:一方面,学习趁年轻,不然时不我待,年轻没学到本事,老了一事无成 另一方面,老了再学,已经没有精力,记性差了,学不好,也没人会用你。但是现在来看,这句话并不正确,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开卷有益,看看书...

人过40不学艺这句话对么?
答:人过40不学艺,主要一是从人的生理方面,精力、体力和心力不如从前;二是还有个家庭需要去打理。家庭和个人难双全等二方面而言的。从教育年青人珍惜年华来说,还是有点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