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佛学里说的“缘”是如何产生的? 举例说明什么叫佛学里的“开缘”?

作者&投稿:政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缘分为两种,一种是世俗谛的缘,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业力,人们因为业力而有缘。
第二种是究竟意义上的缘,根据上座部佛教的阿毗达摩藏《发趣论》,共有二十四缘。

二十四缘:一、因缘;二、所缘缘;三、增上缘;四、无间缘;五、相续缘;六、俱生缘;七、相互缘;八、依止缘;九、亲依止缘;十、前生缘;十一、后生缘;十二、重复缘;十三、业缘;十四、果报缘(异熟缘);十五、食缘;十六、根缘;十七、禅那缘;十八、道缘;十九、相应缘;二十、不相应缘;廿一、有缘;廿二、无有缘;廿三、离去缘;廿四、不离去缘。
若要正确地理解《阿毗达摩藏》里的发趣法(二十四缘),至少必须明白每一缘所涉及的三法:一、缘法(paccayadhamma):这是作为其它法之缘的法;此缘法通过产生、支助或维持其它法而成为其缘。二、缘生法(paccayuppannadhamma):这是受到缘法支助之法;它在受到缘法支助之下而得以生起或持续存在。三、缘力(paccayasatti):这是缘法作为缘生法之缘的特有方式。
【名以六种方式作为名的缘:刚灭尽的心与心所是现在心与心所的无间缘、相续缘、无有缘及离去缘。前生速行是后生速行的重复缘。 俱生心与心所互相作为相应缘。】
无间缘与相续缘:此二缘的意义相同,只是名称不同而已;这是为了从稍微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缘。无间缘是属于缘法的名法导致属于缘生法的名法在它灭尽之后即刻生起,以便没有其它名法可以插入它们之间。相续缘是属于缘法的名法导致属于缘生法的名法在它灭尽之后依照心之定法即刻生起。此二缘可应用于在任何一个刹那里灭尽的心与心所,以及紧随它们之后生起的心与心所。刚灭尽的心与心所是缘法,随后即刻生起的心与心所是缘生法。然而阿罗汉的死亡心并不能作为无间缘或相续缘,因为在它之后并没有任何心生起。
无有缘与离去缘:此二缘是另一对性质相同而名称不同之缘。无有缘是名法之灭尽给予其它名法有机会随它之后生起。离去缘是名法之离去给予其它名法有机会随它之后生起。此二缘的缘法及缘生法与无间缘及相续缘里的相同。
重复缘:于此缘,属于缘法的名法导致与它同类但属于缘生法的名法在它灭尽之后更强更有效率地生起。就有如学生在重复地温习功课之下,变得对其功课更加熟悉;同样地,缘法在导致与它同类的缘生法相续地生起时,即对后者注入了更强劲之力。除了每一个心路过程里的最后一个速行之外,任何一个世间善、不善及唯作速行名法,只要它们能作为下一个速行刹那里拥有同一种业力品质(善、不善或唯作)的名法之缘,它们即能作为此缘的缘法。后者是属于此缘里的缘生法。
相应缘:此缘是属于缘法的名法导致属于缘生法的名法一同生起及作为一个无可分离的相应组合;该组合的特征是同生、同灭、拥有同一个目标(所缘)及拥有同一个依处色。对于此缘,若取任何一心(指心与心所的组合)的任何一个名法为缘法,其余的相应名法即是缘生法。
【名以五种方式作为名色的缘:因、禅支与道分是俱生名色法的因缘等。俱生思是俱生名色的业缘;异刹那思是业生名色的业缘。诸果报(名)蕴互相作为果报缘及作为俱生色的果报缘。】
因缘:于此缘,缘法的作用是有如根一般使缘生法稳固。此缘的缘法是名为「因」的六种心所:贪、瞋、痴三不善因以及可以是善或无记的无贪、无瞋、无痴三美因。缘生法是与每一因相应的名法及俱生的色法。俱生色是指在结生时生起的业生色以及在生命期里生起的心生色。就有如树根是树存在、成长与稳固的根本一般,这些因引生了缘生法以及使它们稳固。
禅那缘:此缘的缘法使缘生法紧密地观察目标。于此的缘法是七禅支,但只有五种心所。缘生法是与禅支相应的心与心所(除了双五识之外)以及俱生色法。虽然俱生色法并不能观察目标,但由于它们是因紧密观察目标的禅那支而产生,所以它们也被包括在缘生法之内。
道缘:此缘的缘法使缘生法作为达到某个目的地的管道。此缘的缘法是十二道分,但只有九种心所。四邪道分是达到恶趣的管道,八正道分则是达到善趣与涅盘的管道。于此的缘生法是除了十八无因心之外的一切与道分相应的心与心所以及俱生色法。虽然果报心与唯作心里的道分并没有导向任何目的地,但还是被列为道分,因为依它们的本性,它们与能导向各种目的地之法类似。
业缘:此缘有两种:一、俱生业缘;二、异刹那业缘。(一)于俱生业缘,缘法是八十九种心里的思心所,缘生法是与思心所相应的心与心所及俱生色法。于此作为俱生业缘的思使其相应名法执行各自的作用,同时也激使某种色法生起。(二)于异刹那业缘,缘法与缘生法之间间隔着一段时间。此缘的缘法是过去的善或不善思;缘生法是在结生与生命期里的果报心与其心所以及业生色。于此,缘力是思产生相符的果报名法及业生色的能力。此缘也存在于道心与果心之间。
果报缘:此缘的缘法使与它同生的缘生法保持被动及不活跃。此缘的缘法是果报心与心所;缘生法也是该些果报名法以及俱生色法。由于诸果报心是因为业成熟而产生,它们并不活跃而且被动。如是,于熟睡者的心中,果报有分心连续不断地生灭,但其时他并没有致力于造身、语或意业,也没有清晰地觉知目标。同样地,在五门心路过程里的果报心也没有致力于识知它们的目标,只有在速行的阶段才有致力于清楚地识知目标,也只有在速行的阶段才有造业。
【名只以一种方式作为色的缘:后生心与心所是前生(色)身的后生缘。】
后生缘:此缘的缘法支助及增强在它之前生起的缘生法。此缘的缘法是后生的心与心所;缘生法是在该心的前一刹那里生起、由一切四因产生的色法。此缘始于一世当中的第一个有分心,该有分心支助在结生那一刹那生起的业生色。就有如后来才下的雨辅助已有的植物成长一般,后生名法也能支助前生色法。
【色只以一种方式作为名的缘:在生命期里,六依处是七识界的前生缘;五所缘是五门心路过程心的前生缘。】
前生缘:于此缘,属于缘法且已达到住时的色法致使属于缘生法的名法随之生起。这就有如先出现的太阳带给在它出现之后才出现的人类光明。前生缘有两大分类:一、依处前生;二、所缘前生。
(一)在生命期当中,六依处色都作为依靠它们而生起的心与心所的「依处前生缘」。在结生的那一刹那,心所依处并不是名法的前生缘,因为其时心所依处与名法同时生起,所涉及的缘是俱生缘与相互缘。但在结生刹那生起的心所依处是在结生心之后生起的第一个有分心的前生缘。随后,在生命期里,心所依处作为一切的意界与意识界的前生缘。
(二)五所缘是取它们为目标的五门心路过程心与心所的「所缘前生缘」。再者,一切已达到住时的十八种完成色都能成为意门心路过程心与心所的「所缘前生缘」。
【概念与名色以两种方式作为名的缘,即所缘缘与亲依止缘。于此,所缘是颜色等六种,但亲依止缘则有三种,即:所缘亲依止缘、无间亲依止缘及自然亲依止缘。其中,当所缘变得显著时,它本身即成为所缘亲依止缘;刚灭尽的心与心所作为无间亲依止缘;自然亲依止缘则有许多种:贪心所等、信心所等、乐、苦、个人、食物、气侯、住所——这一切内外之物都能依情况而作为善法等的缘;业也是其果报之缘。】
所缘缘:此缘的缘法是所缘,它使缘生法取它为目标而生起。此缘的六种缘法是六所缘;取它们任何一个为目标的心与心所是缘生法。
亲依止缘:对于三种亲依止缘:(一)「所缘亲依止缘」的缘法是极可喜或重要的所缘,使属于缘生法的名法极度依靠它地生起以识知它。(二)「无间亲依止缘」的缘法及缘生法与无间缘的相同,只是缘力稍有差别而已。无间缘是导致后生名法在前生名法灭尽之后即刻生起之力;无间亲依止缘是导致后生法极度依靠前生法的灭尽地生起之力。(三)「自然亲依止缘」所涉及的层面极广,其缘法包括了一切能在往后有效地使属于缘生法的心与心所生起的过去名色法。例如以前的贪欲能够作为杀生、偷盗、邪淫等思的自然亲依止缘;以前的信心能作为布施、持戒、禅修等思的自然亲依止缘;健康作为快乐与精进的自然亲依止缘;生病作为愁苦与怠惰等的自然亲依止缘。
【根据情况,名色以九种方式作为名色的缘,即增上缘、俱生缘、相互缘、依止缘、食缘、根缘、不相应缘、有缘及不离去缘。其中,增上缘有两种:一、所执着与重视的所缘是名的所缘增上缘。二、四种俱生增上法是俱生名色的「俱生增上缘」。】
增上缘:有两种:(一)「所缘增上缘」:于此缘,作为缘法的所缘支配取它为目标的名法。只有极为尊敬、珍爱或渴望的所缘才能成为此缘的缘法。事实上,此缘与「所缘亲依止缘」相同,差别只在于缘力稍为不同:后者拥有极有效能使心与心所生起之力;前者拥有极强吸引与支配该些名法之力。(二)「俱生增上缘」:于此缘,缘法支配缘生法陪同它生起。此缘的缘法是欲、精进、心与观四增上缘。在任何时刻,只有它们当中之一能作为增上缘,而且只发生于速行心。俱生的名色法是缘生法。
俱生缘:于此缘,缘法在生起时导致缘生法与它同时生起。这可比喻为灯火,在点着灯时,它导致光线、颜色及热能与它同时生起。此缘可以分为三种或五种;分为三种是:一、心与心所互相作为俱生缘以及作为俱生色的俱生缘;二、四大元素互相作为俱生缘以及作为所造色的俱生缘;三、于结生时,心所依处与果报名蕴互相作为俱生缘。分为五种是:一、每一个名法(无论是心或心所)都作为相应名法的俱生缘;二、每一个名法都作为俱生色法的俱生缘;三、四大元素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作为其它三大元素的俱生缘;四、四大元素的每一个都作为所造色的俱生缘;五、于结生时,心所依处作为果报名法的俱生缘,反之后者也作为心所依处的俱生缘。
相互缘:相互缘有三种:一、心与心所互相作为相互缘;二、四大元素互相作为相互缘;三、心所依处与果报名蕴互相作为相互缘。事实上此缘是俱生缘的一个分类。于一般的俱生缘,缘法只是纯粹使缘生法与它同时生起,而无须具有互相支助的缘力。然而在相互缘里,每一个缘法在支助缘生法的同时,也在同样的方式之下受到后者支助而作为缘生法。这就好比三脚架,每一只脚都互相支助,使三脚架能笔直地站立。
依止缘:依止缘有三种:一、心与心所互相作为依止缘以及作为俱生色法的依止缘;二、四大元素互相作为依止缘以及作为所造色的依止缘;三、六依处作为七识界的依止缘。于此缘,缘法以作为缘生法的支助或依处而导致后者生起。该缘法与缘生法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大地支助植物或画布支助彩色。
依止缘的两大分类是:一、俱生依止;二、前生依止。俱生依止在各方面都与俱生缘相同。前生依止则再有两个小分类。其一是「依处前生依止」,这项与在讨论前生缘时所提及的「依处前生缘」相同。另一者名为「依处所缘前生依止」,这是指心由心所依处支助而生起,而又同时缘取该心所依处为所缘的特别情况。如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心所依处同时作为同一心的依处与所缘。关于这情况,《发趣论》说:「某人以智观照内处为无常、苦、无我;他享受它、乐于它、取它为所缘,而生起了贪欲、邪见、疑、掉举、忧。」
食缘:于此缘,缘法维持缘生法存在以及支助后者成长。这就好比支撑着旧屋子以防止它倒塌的柱子。如是食的主要作用是支持或巩固。食缘有两种:一、色食;二、名食。(一)色食是食物里的食素(营养),它是色身的缘法。当食物被消化时,其食素制造了新的食生色。食生色当中的食生食素也能支助由四因所生的一切色聚以继续制造新的色聚。在体内,由四因所生的一切色聚里的食素能增强与它共存于同一粒色聚里的其它色法,也能支助其它色聚里的色法。(二)名食有三种:一、触食;二、意思食;三、识食。它们是俱生名色法的食缘。
根缘:于此缘,缘法通过在其范围之内执行其控制力而支助缘生法。此缘好比一组大臣,每人都在国内的某个地区有治理权,但并不会干涉其它地区。根缘有三种:一、前生根;二、色命根;三、俱生根。(一)于前生根,每一个在过去有分住时生起的五净色都是它们各自相符的根识及心所的根缘。这是由于净色控制了以它为依处的心之效力。例如敏锐的眼的视觉清晰;差劲的眼则视力弱。(二)在业生色聚里的命根色是在同一粒色聚里的其它色法的色命根缘,因为它以维持它们的生命来控制它们。(三)十五种无色根里的每一个都是相应名法及俱生色法的俱生根缘。
于诸根当中,女性根与男性根并不是根缘里的缘法。它们被除外是因为它们没有作为缘的作用。缘有三种作用——产生、支助与维持,但性根并没有执行这三种作用的任何一个。然而它们还是被列入根这一类,因为它们控制(女或男)性的身体结构、外表、性格及倾向,致使整个人的性格倾向于女性或男性。
不相应缘:于此缘,缘法是支助现在色法的名法,或是支助现在名法的色法。此缘的缘法及缘生法两者必须属于不同的种类:若一者是色法,另一者必定是名法;若一者是名法,另一者必定是色法。这就有如掺在一起的水与油,虽然放在一起却依然保持分离。不相应缘有三种:一、在结生的那一刹那,心所依处是诸果报名蕴的俱生不相应缘,而心与心所则是俱生色法的俱生不相应缘;二、后生心与心所是前生色身的后生不相应缘;三、在生命期里,六依处是七识界的前生不相应缘。
如是在结生时,心所依处与诸名蕴同时生起,而互相作为不相应缘,这是因为有分别它们为色法与名法之相。再者,在结生时,诸名蕴也是其它种类业生色的不相应缘。在生命期里,诸名蕴则是俱生心生色的不相应缘。不相应缘也有前生与后生的种类:于前者,色法是缘法,名法是缘生法;于后者,名法是缘法,色法是缘生法。这两种个别与前生依止缘及后生缘相同。
有缘与不离去缘:有缘与不离去缘都有五种:俱生、前生、后生、段食及色命。此二缘的含义相同,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于此缘,缘法支助缘生法生起或在与缘生法同时存在的时刻支助缘生法继续存在。然而缘法与缘生法并不需要是俱生法;所需的只是这两者有暂时重迭存在的时候,以及缘法在它们重迭存在的时段里有以某种方式支助缘生法。如是有缘包括了前生、后生及俱生法。这里只提及五种有缘,但由于这五种里面还有更细的分类,所以有缘还包含了其它各种不同的缘。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

佛教一般称“缘起”,也就是“一切开始”之意,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因缘条件和合而生起。比如一个人刚刚出生,可以说是一种“缘”;有“缘”必有“因”,有“因”必有“缘”。

我的理解很单一,但是很好懂。
记得一个朋友和我聊感情的时候就说,缘分啊,缘,就是一个圆,即使你跑的再远,它就是一个圆,你总还是会绕回来,不论多远。
缘分就是因,缘分也是果。我们在这个世界人身的每一个人都是有原因的,
如果大家注意一下中国的文字,也感受到很多奥妙。
缘分,圆圈,原因,无不一样的音:)

缘因你而生,你因缘而生;你因缘而生,缘因你而生……有缘无缘皆是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看《六道轮回揭秘——超越轮回》就知道了。

里面详细讲解了十二缘起。
http://you.video.sina.com.cn/pg/topicdetail/topicPlay.php?tid=1537921&uid=1356203732#3395659

南无阿弥陀佛。

举例说明佛学里的“缘”是什么意思?~

缘,在佛法中指的是成就因和果的条件,有内在、有外在,众缘和合。在佛法中,虽然经常说因果,但其实是因缘果的简略,其中缘,是成就一切事务的关键。所以佛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集世间。经中又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如来大沙门,常做如是说。

简单的例子:以因比喻种子,以果实比喻成熟的果,种子萌发、生长、开花、育果,结出果实和新的种子,这些都是因果变化发展的过程,而其中使种子萌发、生长、乃至成熟的各种条件:如水分、阳光、养料等,就是缘。

  开缘,是后人自创的词汇,在佛经里面暂时没有找到。

  同一个识在轮回吗?
  ——嗏帝比丘的邪见
  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只树给孤独园。
  同住在只树给孤独园附近的比丘们中,有一位原为渔夫儿子的比丘,名叫「嗏帝」,他告诉其他比丘说:
  「我确实听世尊说过,在生死中流转的识,是不变的。」
  其他比丘们知道了,纷纷来规劝他说:
  「嗏帝学友!不要这样说,不要诽谤世尊,世尊不曾这样说。世尊用各种方法,都在教导我们『识为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怎么会像你说的那样呢!」
  但是,嗏帝比丘一直坚持己见,听不进其他比丘的纠正劝导。大家没办法,只好去禀告佛陀。
  佛陀请人叫嗏帝比丘来当面确认,嗏帝比丘还是那样说。于是,佛陀便更进一步追问嗏帝比丘:
  「嗏帝!你说的识,指的是什么?」
  「世尊!就是那能说、能感受、能到处经历善、恶行而受业报者。」
  「你这个愚痴人啊!究竟从谁那里听我这样说的?我不是用各种方法说明『识为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吗?你这个愚痴人啊!我不曾这样说,而你自己却作这样的曲解与诽谤,这会伤害你自己,增加你自己的罪过,会让你长远受苦的。」
  于是,佛陀转问在场的其他比丘,其他比丘都同声回答:
  「世尊!您确实用各种方法教导『识为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
  「很好!很好!比丘们!你们都记得我所说的『识为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所以,识随着所引生的因缘,就有不同的名称,如从眼睛看见东西所生起的识,就称为『眼识』;从耳听声、鼻闻香、舌尝味、身触物、意识法的因缘而生起的识,就分别名为『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就像火,其名称可以从所引生的燃料来称呼一样,如烧木柴的火,称为木火;烧一捆捆柴的火,称为薪火;烧干草的火,称为草火;烧干粪的火,称为粪火;烧谷壳的火,称为谷壳火;烧垃圾的火,称为垃圾火。
  很好!很好!比丘们!你们都记得我所说的。只有这个愚痴的嗏帝比丘,颠倒了文句与含义,既诽谤了我,也伤害了自己,更犯下了大罪过。你这个愚痴人!知错了吗?」
  受佛陀这般责备,嗏帝比丘内心忧戚,无言地低头,若有所思。
  佛陀责备过嗏帝比丘后,继续告诉比丘们说:
  「比丘们!你们看到众生了吗?」
  「看到了,世尊!」
  「比丘们!你们看到众生需要依赖食物提供的营养,才能生存吗?」
  「看到了,世尊!」
  「比丘们!你们看到当食物供给的条件消失了,众生就会死亡吗?」
  「看到了,世尊!」
  「比丘们!如果不确定以上说的这一些,那么就会有怀疑,不是吗?」
  「的确,世尊!」
  「比丘们!如果以正慧如实见以上所说的这一些,那么就不会有所怀疑了,不是吗?」
  「是的,世尊!」
  「比丘们!如果你们对这清净、明亮的正确知见起了执着:珍爱它、宝贝它、拥有它,那算了解我教导过你们的筏喻法:筏是用来渡河,不是用来喜爱执着的吗?」
  「不算了解,世尊!」
  「比丘们!如果有外道问你们:『道友!你们确知这样清净、明亮的正确知见,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用处?有什么功德呢?』你们应当怎么回答?」
  「世尊!我们会这样回答:『道友!清净、明亮的正确知见,是为了厌离欲贪,是为了离欲,是为了如实知的缘故』。」
  「很好!很好!比丘们!你们确实应该这样回答。
  比丘们!众生当生与来生,都需要四种食物来维持与延续生命。哪四种呢?即物质性的抟食,可以生起感受的触食,求生意志的思食,以及攀缘执取的识食。
  比丘们!这四种食物的需求从何而来呢?其根源的『集』是什么?从哪里生起,从哪里制造出来的呢?
  那是『爱』!
  爱又是从何而来?其根源的『集』是什么?从哪里生起,从哪里制造出来的呢?是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无明。这就是从无明而有行,从行而起识,从识而起名色,从名色而起六入处,从六入处而起触,从触而起受,从受而起爱,从爱而起取,从取而起有,从有而起生,从生而有老病死、忧悲恼苦。
  因此,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处灭,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比丘们!有了这样的知见,还会耽湎于过去,想着:『我过去存在或不存在?我过去是什么?后来又变成怎样?过去如何?』吗?」
  「不会的,世尊!」
  「有这样的知见,还会飞驰于将来,想着:『我将来会存在或不会存在?我将来会是什么?之后又会变成怎样?我将来会如何?』吗?」
  「不会的,世尊!」
  「有这样的知见,还会困惑着眼前『我存在或不存在?我是什么?如何存在?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吗?」
  「不会的,世尊!」
  「比丘们!有这样的知见,还会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团、恶意让如来流血』等五大重罪吗?还会故意犯戒、舍戒、放弃在僧团中修学吗?或者,转向跟随外道修学、求福、持咒,以求离苦息苦吗?」
  「不会的,世尊!」
  「比丘们!有这样的知见,还会有第八次的轮回受生吗?」
  「不会的,世尊!」
  「比丘们!有这样的知见,还会因尊敬老师而说吗?会因大沙门世尊这样说就跟着说吗?还会去追随其他人为老师吗?还会献身于尊奉一般沙门、婆罗门,重返他们的喧闹讨论,以及求吉祥的符号仪式吗?」
  「不会的,世尊!」
  「比丘们!你们只会说自己所知、所见,以及自己所了解的,是吗?」
  「是的,世尊!」
  「很好啊!比丘们!我以『当生可见证、可直接领受、劝引验证、向上引导、智者内证』的正法来教导大家,我为大家说的,就是这样的法。
  比丘们!有『健康』的『精卵结合』,以及有相应的『识』三个因缘俱足了,才会有胎儿。经九个月或十个月的怀孕,婴儿才会出生。婴儿出生后渐渐养育长大,生理上诸根也渐渐成熟。
  生理上诸根成熟以后,由于不具正念,对心解脱、慧解脱不如实知,所以,当眼看、耳听、鼻闻、舌尝、身触、意识时,遇到喜欢的就乐着,不喜欢的就憎恶,因而罪恶的行为就在其中不断地发生。这样,从觉受的乐爱,就有了执取;有了执取,就有蓄势待发的有;然后是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大苦聚集。比丘们!这一切,不都是以具足爱,由爱所系缚而形成的一连串相接续的吗?」
  「是啊,世尊!」
  「比丘们!正等正觉的如来,心具正念,对心解脱、慧解脱如实知,所以对每一个眼看、耳听、鼻闻、舌尝、身触、意识,喜欢的不会乐着,不喜欢的也不会憎恶。这样,对觉受不会有乐爱,乐爱止息了,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大苦,也就止息了。比丘们!这一切,不都是以爱的息灭,而达到解脱的吗?」
  「是啊,世尊!」
  「比丘们!要记住这爱尽解脱的简要教导,也要记得嗏帝比丘,这个被困在爱之大网束缚中的渔夫子之例子。」

佛说缘,缘字从何而来,怎么来的
答:我当下即兴发挥说:“缘就是交际”,虽然没有和佛教学术高僧大德进行交流是否正确,但是根据我对佛学的理解和生活中的经历来看,交际就是缘最本质的东西,而交际是离不开缘作为桥梁,所谓广结善缘,众缘和合。大量的佛学资料并没有明确给缘下定义,因为缘是在交际过程中,不断的变化,好的则是善缘,坏...

佛家说的“缘”为可物
答:佛家讲缘分,缘分是什么?缘分就是债务和恩惠的组合,"有缘千里来相逢,无缘对面不相识,""千里姻缘一线牵,"这个"一线"就是债务和恩惠组合的缘分引力,跑不掉的。一生获得的服务或恩典越多,缘分也就越深,缘分越深,债务就越多,债务越多,离开此地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正应了基督耶稣的警示:只要...

佛法中的缘指的是什么??
答:缘就是条件的意思,任何事情要产生都离不开条件,比如我们说要造一张桌子,那么木板,钉子,油漆之类的东西就叫做缘,也就是使这个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1、六因 (1)能作因:在有为法生起时,不障碍他生起,或能助他生起者。分为有力能作因和无力能作因两种。(2)俱有因:俱有,就是互为因...

佛家讲的缘是什么?
答:心法依四缘生起:一、因缘,亦名亲因缘,即自心中业识的种子,彼为成熟心法之主因,故名亲因缘。二、无间缘,亦名等无间缘,即众生攀缘的心、前念、后念接续不断,故名无间缘。三、所缘缘,指众生心念所攀缘的物件,经云:「心本不生,因境有」,故一切外境皆为所缘之缘。四、增上缘,...

佛家缘分之说
答:关于佛家说缘分的诗句 1. 佛经中关于缘分的句子 缘分其实就是因缘中的缘。因缘,为「因」与「缘」之并称。因,指引生结果之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之间接原因。简言之,即产生结果的一切原因总称为因缘。 一切万有皆由因缘之聚散而有生灭,即因缘生灭;而由因与缘和合所产生之结果,称...

佛学讲要随缘不要攀缘 可是缘从何来 到底什么是缘呢? 缘分这种事情可以...
答:一、缘起不灭,缘销才灭。一旦结缘,必得有个结果,结果就是销账,缘销后前缘即灭。二、缘深缘浅,爱恨所定。有些缘很浅,有些缘很深,缘的深浅由爱恨程度所定,爱或恨的程度越强,缘就深;爱或恨的程度越弱,缘就越浅。三、缘长缘短,债务确定。缘在本质上是一种债务关系,这个债务关系...

佛教的12因缘是什么?
答:在十二因缘里只有说及一法是另一法的缘,这么说是为了指出在一组缘当中最为主要的缘,以及指出它与一组果当中最为主要的果之间的关系。[2](一)缘于无明,行生起:无明(avijja)是痴心所,覆盖了对诸法真实性的觉知能力,就有如白内障阻碍看色所缘的视力。根据经教法的解释,无明是没有四圣谛...

佛学中是如何解说这个“缘”字的,相关的经典都有哪些
答:缘起法:缘起法基本上是解释生死轮转的因缘结构,开显维持生死轮转及令它从一世转到另一世的诸缘。在注疏里,缘起被定义为:诸果同等地依靠诸缘的聚合而生起。这显示了没有单独的因能够产生单独的果,也没有单独的果能够缘于单独的因而生起。反之,永远都是一组的(因)缘产生一组的果。在十二因缘...

佛家怎么解释缘
答:缘就是万事万物万象变化发展的起因,是导致一切事件的缘由,是造成人生悲欢离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奠定一个事物走向的因缘,是无始劫以来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所作所为与大千世界的其他事物所结下的将来必定会发生的渊源,是获得了他人的服务或恩典却没有及时偿还的一种债务。是冤冤相报的一种定势。1、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