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核算中的收入总额是不是就是营业利润 小规模纳税人季收入不超九万,企业所得税B申报表中的收入总额等...

作者&投稿:阴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五条规定,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1)生产、经营收入;(2)财产转让收入;(3)利息收入;(4)租赁收入;(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6)股息收入;(7)其他收入。

  生产、经营收入,是指纳税人从事主营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运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作性作业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
  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收入。

  利息收入,是指纳税人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

  租赁收入,是指纳税人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纳税人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

  股息收入,是指纳税人对外投资入股分得的股利、红利收入。

  其他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项收入之外的一切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按照规定,纳税人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的,均应作为收入处理;纳税人对外进行来料加工装配业务节省的材料,如按合同规定留归 企业所有的,也应作为收入处理;纳税人购买 国债的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但其 所购买的国债如上市卖出,应就其卖出所得额减去本金后的增值部分计入当年应纳税所得 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应税收入额的确认

  (一)纳税入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 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捐赠、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时,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其产品的销售价格,应参照同期同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没有参照价格的,应按成木加合理利润的方法组成计税价格。

  (二)纳税人将自己生产的产品向社会进 行捐赠;按照财税字[1996]79号文件规定的价格计算,不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规定的捐赠比例,可以在计征所得税时进行扣除;超过《细则》和有关文件规定的范围和比例的部分,须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并计征企业所得税。

  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以产品、样机等形式,通过广告公司进行广告宣传,由企业提供证明文件,可以在计征所得税时进行扣除;未通过广告公司的,须按财税字[1996]79号文件规定的价格计算,全额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并计征企业所得税。

  (三)一次性收取或支付租赁费的处理。‘纳税人超过一年以上租赁期,一次收取的积赁费,出租方应就合同约定的租赁期分期计算收取,承租方应相应分期摊销租赁费。

所得税核算中的收入总额不是营业利润,它是应税收入、免税收入和不征税收入,也就是营业收入与视同营业收入。

“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是指费用之类。
所得税是按企业利润总额+-纳税调整来计算的。

1、不是。它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2、有合法票据的成本和费用、税金

企业所得税前不能扣除项目22项解析
按照规定,下列项目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不得扣除:资本性支出,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交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部分,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标准的捐赠,各种赞助支出,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为其他企业提供与本身应税收入无关的担保而承担的本息支出,职工宿舍修理费,当年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纪机构提取的准备金,粮食类白酒广告宣传费,未经批准的价内外基金及收费,建立住房基金和住房周转金制度的企业出售给职工住房的损失,已出售或出租住房的折旧费用和维修费,住房公积金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部分,给购货方的回扣、贿赂等非法支出,超过或高于法定范围和标准部分的费用,金融企业返还的手续费,企业承租者上交的租赁费,劳务服务企业缴纳的就业保障金及滞纳金等。

一、资本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的支出。这里所说的对外投资的支出,包括纳税人以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形式向其他单位投资,包括购买股票等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二、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无形资产以及自行开发并形成无形资产的各项费用支出。

上述两项支出不得直接扣除,但允许以提取折旧和销售费用的方式逐步扣除。

三、违法经济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是指纳税人生产、经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以及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不允许扣除。

四、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交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

(一)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交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二)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是指纳税人违反国家税法规定,被税务机关处以的滞纳金和罚款以及司法部门处以的罚金。另外,还包括除上面所说的违法经营罚款以外的各项罚款,包括卫生检查不合格罚款、违反计划生育罚款、绿化不合格罚款、排污超标罚款、交通违章罚款等等,都不允许扣除。

五、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是指纳税人参加财产保险,遭受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后,保险公司给予的赔偿。这部分赔偿不允许扣除。因为对纳税人来说,虽然遭受了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但得到了补偿,纳税人实际上并未受到损失,所以不应扣除。

六、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标准的捐赠

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是指纳税人超出税法规定的用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的范围,以及超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金融保险企业1.5%)以外的捐赠。除另有规定外,这部分捐赠不允许扣除。

七、各种赞助支出

各种赞助支出,是指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这部分支出,不允许扣除。在实际工作中,赞助支出的概念比较难确定。从字面上理解,赞助支出是纳税人自愿的支出,但在实际中有许多支出不是出于纳税人的自愿,而是摊派。赞助的概念不易界定,因此,税法规定除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外,其他赞助支出一律不允许税前扣除。

纳税人向经过工商部门批准专门从事广告业的部门赞助的广告性支出,可作为生产、经营的费用,允许在税前扣除。

八、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是指除上述各项以外,与纳税人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例如,私营企业业主为自己家庭购买一台电冰箱,这一支出与其企业生产、经营无关,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扣除。

九、为其他企业提供与本身应税收入无关的担保而承担的本息支出

纳税人为其他独立纳税人提供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无关的贷款担保等,因被担保方不清偿贷款而由该担保纳税人承担的本息等,不得在担保企业税前扣除。

十、当年应计未计扣除项目

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

上述“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的规定,是指年度终了,纳税人在规定的申报期申报后,发现的应计未计、应提未提的税前扣除项目。

十一、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

(一)按照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费用原则上都应据实扣除。除国家税收法规(指条例、细则、财税字、国税发、国税函发等文件)明确规定者外,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各项费用,不允许计提准备金(包括各种职业风险准备金),而应在实际发生时据实扣除。有关部门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角度出发,批准纳税人提取管理费等费用的提取比例、标准,批准提取的准备金,不能作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费用的依据。纳税人在年终申报纳税时,应依税法规定将多计的费用或准备金余额转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不得以准备金形式结转以后纳税年度。对纳税人税前扣除的各项费用,税务机关都有权依税法规定对其合法性、真空性进行审核。凡纳税人扣除费用项目名不符实,或以准备金等形式多扣除费用,而年终申报纳税时未作调整的,主管税务机关应视情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二)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允许税前扣除。

(三)出版业的“提成差价”属准备金性质,不允许税前扣除

十二、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纪机构提取的准备金

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纪机构按财务规定计提的风险准备金和交易损失准备金,不能作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费用的依据。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纪机构在年终申报缴纳所得税时,应依据税收法规规定将多计提的风险准备金和交易损失准备金余额转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不得以准备金的形式结转以后纳税年度。

十三、粮食类白酒广告宣传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但考虑我国粮食类白酒的生产状况和广告宣传费列支的具体情况,为加强粮食类白酒的税收管理,合理引导酒类消费,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有效解决我国白酒生产耗粮较大的问题,税法规定,粮食类白酒(含薯类白酒)的广告宣传费一律不得在税前扣除。凡已扣除的部分,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应作纳税调整处理。

(一)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企业的一切收入,包括向买方收取的各种价内外基金(资金、附加)和收费,除国务院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规定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项目外,其他均应并入企业的收入总额,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

(二)企业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其他单位缴纳的各种价内外基金(资金、附加)和收费,除国务院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规定允许企业在税前扣除的项目外,一律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三)根据以上原则,具体规定如下:

1.企业收取和缴纳的各种价内外基金(资金、附加、收费),属于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收取,并按规定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内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并允许企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做税前扣除处理;

2.企业收取和缴纳的各项收费,属于国务院或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按规定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内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并允许企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作税前扣除处理;

3.除上述规定者外,其他各种价内外基金(资金、附加)和收费,不得税前扣除,必须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

(四)企业按照财税字[1997]22号文件执行政策规定时,应提供国务院或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文件和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内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具体规定,否则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不得在税前扣除,收取单位不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十四、建立住房基金和住房周转金制度的企业出售给职工住房的损失

为了筹集职工购房基金,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已将住房折旧、住房出租收入、上级拨入住房资金及有关利息作为住房基金和住房周转金单独核算,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根据收入费用配比和相关性原则,出售住房发生的损失不得在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取消住房基金和住房周转金制度后企业出售住房(包括出售住房使用权和全部或部分产权)的收入,减除按规定提取的住宅共用部分、公用设施维修基金以及住房账面净值和有关清理费用后的差额,作为财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

对于拥用部分产权的职工出售、出租住房取得的收入,在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后,按企业和职工拥有的产权比例进行分配。企业分得的出售、出租收入,以及职工将住房再次出售后,按规定收到返还的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和所得收益,应计入企业的收入总额,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停止实物分房前向职工出售住房,要按国家规定的房改价格收取房款,凡实际售价低于国家核定的房改价格所形成的财产转让损失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

企业对已按规定领取了一次性补发购房补贴的无房和住房未达到规定面积的老职工,以及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参加工作的新职工,按低于成本价出售住房发生的损失,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十五、已出售或出租住房的折旧费用和维修费

企业已出售给职工的住房,自职工取得产权证明之日,或者职工停止缴纳房租之日起,不得再扣除有关住房的折旧和维修等费用。

十六、住房公积金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部分

企业按国家统一规定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按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办法发放的住房补贴、住房提租补贴和住房困难补贴,可在税前据实扣除,暂不计入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

十七、给购货方的回扣

纳税人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回扣,其支出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

十八、贿赂等非法支出

贿赂等非法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十九、超过或高于法定范围和标准部分的费用

税收法规有具体扣除范围和标准(比例或金额),实际发生的费用超过或高于法定范围和标准的部分。

二十、金融企业返还的手续费

金融企业按规定向客房返还的手续费,以折扣(折让)方式收取的,可按折扣(折让)后实际收取的金额计入应税收入。如果向客户收取业务手续费后再返还给客户的,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二十一、广告公司组稿费、宣传费

按税法规定,广告公司依照广告收入一定比例支付组稿费、广告宣传费,属回扣性质,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二十二、企业承租者上交的租赁费

企业全部或部分被个人、其他企业、单位承租经营,但未改变被承租企业的名称,未变更工商登记,并仍以被承租企业名义对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论被承租企业与承租方如何分配经营成果,均以被承租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就其全部所得征收企业所得税。

企业全部或部分被个人、其他企业、单位承租经营,承租方承租重新办理工商登记,并以承租方的名义对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承租经营取得的所得,应以重新办理工商登记的企业、单位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全部被另一个业、单位承租,承租后重新进行工商登记。重新办理工商登记的企业不是新办企业,不得享受新办企业减免税的政策。

企业所得税月(季)纳税申报表(A类)中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1、第一季度的利润总额已在当期填补,不扣除上一年度的亏损。 今年的新季度报告是为了弥补上一年的亏损;
2、运营成本是成本,不包括费用。 参阅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64号公告。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在预缴企业所得税时,通过填写纳税申报表的相关内容,即可享受减半征税政策,无需进行专项备案,小型微利企业在企业所得税预缴时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扩展资料1)第1行“营业收入”:填报纳税人截至本税款所属期末,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本年累计营业收入。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营业收入”项目,反应小企业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所实现的收入总额。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和“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合计填列。
例如,以前年度已经开始经营且按季度预缴纳税申报的纳税人,第二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本行填报本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的累计营业收入。
2)第2行“营业成本”:填报纳税人截至本税款所属期末,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本年累计营业成本。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营业成本”项目,反应小企业所销售商品的成本和提供劳务的成本。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发生额合计填列。
3)第3行“利润总额”:填报纳税人截至本税款所属期末,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本年累计利润总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B类报表,说明该企业是核定征收,季度申报所得税时,申报表中的收入总额等于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与营业外收入的和。

企业所得税核算中的收入总额是不是就是营业利润
答:所得税核算中的收入总额不是营业利润,它是应税收入、免税收入和不征税收入,也就是营业收入与视同营业收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是指费用之类。所得税是按企业利润总额+-纳税调整来计算的。

企业所得税核算中的收入总额是不是就是营业利润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五条规定,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1)生产、经营收入;(2)财产转让收入;(3)利息收入;(4)租赁收入;(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6)股息收入;(7)其他收入。生产、经营收入,是指纳税人从事主营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

实行核定征收个体工商户计征个人所得税时收入总额是含税收入额还是不...
答:因此,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作为主要计税依据的收入总额,是不含税的,这也体现了增值税是价外税的定义。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可以用含税收入乘以税率,也可以用不含税收入。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

应税收入总额(企业所得税)
答:“收入总额”界定从新税法规定 据了解,根据《》第六条规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 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主要包括定额征...

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包括哪些
答:具体项目填报说明规定,"收入总额"填写本年度累计取得的各项收入金额.因此,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季度预缴按照全年累计数据填写收入总额.应交所得税=(不含税的增票+普票总收入)*税局定的所得率*25%注明:所得率由税务机关来定,各个企业有所不同2、具体项目填报说明1."销售(营业)收入合计"...

在B类所得税申报表里收入总额是指含税还是指不含税
答:(一)在B类所得税申报表里收入总额是指不含税的。(二)企业所得税季度纳税申报表B类表中的收入总额填写本年度累计取得的各项收入金额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填表说明 1、第1行 “收入总额”:按照收入总额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填报此行。填写本年度...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答: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25%或20%)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企业所得税是指对取得应税所得、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境内企业或者组织,就其生产、经营的纯收益、所得额和其他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同时...

企业所得税是如何计算的?
答:解答:(1)利润总额=6800+120-3680-129.9-1300-1280-90-36=404.1万元 (2)计算如下:1、国债利息收入不交纳企业所得税,所以调减120万元;2、广告宣传费的扣除限额=6800*15%=1020万元,小于本期发生额1150,所以调增130万元,这130万元可以结转以后年度扣除;3、业务招待费:84*60%=50.4万元...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答: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25%或20%、1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例题 某企业为居民纳税人,所得税税率为25%,2014年度该企业有关经营情况如下:(1)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800万元,取得国债利息收入120万元。(2)全年产品销售成本3680万元。(3...

收入总额就是利润总额吗
答:收入总额和利润总额不是一回事。\x0d\x0a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人当期发生的,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包括会计核算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x0d\x0a\x0d\x0a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x0d\x0a\x0d\x0a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