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望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颖川郡治阳翟,见〈武纪〉卷首。王先谦曰:“吕不韦为阳翟大贾,始见《史记》县名,盖昉于秦。”】。①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先是时,颍川戏志才【戏志才事见〈荀彧传〉。】,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军师祭酒详见〈武纪.建安三年〉,《通鉴》作“操表嘉为司空祭酒”。胡三省曰:“陈志作司空军祭酒,此逸‘军’字。”晋志曰:“当涂得志,克平诸夏,初置军师祭酒,参掌戎律。”】。②

①傅子曰: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年二十七,辟司徒府。

②傅子曰:太祖谓嘉曰:“本初拥冀州之众,青、并从之,地广兵强,而数为不逊。吾欲讨之,力不敌,如何?”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北宋本“慑”作“摄”。】,公纠之以猛【毛本“纠”误作“料”。】,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何焯曰:“与荀文若语少有异同,或附会也。”沈家本曰:“此注所称‘十胜’,其度胜、谋胜、德胜、武胜,与〈荀彧传〉彧所言‘四胜’大略相同,岂一事而传之者异耶?〈贾诩传〉诩亦言‘四胜’,曰‘明胜、勇胜、用人胜、决机胜’,其语虽不详,而其大意与彧所言亦同,三人之言何以若合符契耶?”】。”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嘉又曰:“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不先取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太祖曰:“然。”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语在荀攸传。①

①傅子曰:太祖欲引军还,嘉曰:“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今布每战辄破【监本、官本“破”做“败”。】,气衰力尽,内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若乘胜攻之,此成禽也。”太祖曰:“善。”魏书曰:刘备来奔,以为豫州牧。或谓太祖曰:“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太祖以问嘉,嘉曰:“有是。然公提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北宋本“智”作“志”。】,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太祖笑曰:“君得之矣。”傅子曰:初,刘备来降,太祖以客礼待之,使为豫州牧。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是时,太祖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方招怀英雄以明大信,未得从嘉谋。会太祖使备要击袁术,嘉与程昱俱驾而谏太祖曰:“放备,变作矣!”时备已去,遂举兵以叛。太祖恨不用嘉之言。案魏书所云,与傅子正反也。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①

①傅子曰:太祖欲速征刘备,议者惧军出,袁绍击其后,进不得战而退失所据。语在武纪。太祖疑,以问嘉。嘉劝太祖曰:“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官本考证曰:“北宋本作‘不可不测’也。”】。”太祖曰:“善。”遂东征备。备败奔绍,绍果不出。臣松之案:武纪决计征备【北宋本“武纪”下有“太祖”二字。】,量绍不出,皆出自太祖。此云用嘉计,则为不同。又本传称自嘉料孙策轻佻【官本考证云:“自宋本作‘臣’。”弼按:“何焯校本云‘自’,衍文。毛本‘佻’误作‘俳’。”】,必死于匹夫之手,诚为明于见事。然自非上智,无以知其死在何年也。今正以袭许年死,此盖事之偶合【姚范曰:“袭许年死,固属偶合,即死于刺客,亦非事之可决。嘉此语藉以强镇一时众志,又或兼知卜筮之术耳。”】。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诸下”疑为“诸将”或“群下”之误。《通鉴》作“诸将皆曰”。】,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三省曰:“言欲为其主致死,而留滞不得逞者。”】,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胡三省曰:“‘觊’音‘冀’,‘觎’音‘俞’。”】,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胡三省曰:“易县,前汉属涿郡后汉省。”宋白曰:“汉易县故城,在今涿州归义县东南十五里,大易故城是。”弼按:“《后汉.郡国志》:‘易县改属河间郡’,胡氏云后汉省,误也一。统〈志〉,故城今直隶保定府雄县西北十五里。”】,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卢龙塞【卢龙塞见〈武纪.建安十二年〉】,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毛本、局本作“年二十八”,误。观本传裴注引《傅子》云“年二十七,辟司徒府”,及〈魏武与荀彧书〉云“郭奉孝年不满四十”可证。建安三年初置军师祭酒,奉孝即为是官,至建安十二年从征柳城,还死,适十一年,故《魏志》〈表〉云“自从征伐,十有一年也”。】,自柳城还【柳城,今热河承德府建昌县北,哈喇沁右翼。】,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①谥曰贞侯。子奕嗣。②

①魏书载太祖表曰:“臣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毛本“恩”误作“思”。】。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列子》:“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不受,请寝丘与之,至今不失。”】;岑彭既没,爵及支庶【范书〈岑彭传〉:“彭薨,子遵嗣,徙封细阳侯。十三年,帝思彭功,复封遵弟淮为谷阳侯。”】。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于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毛本“方”误作“力”。】,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

②魏书称奕通达见理。奕字伯益,见王昶家诫【昶家诫见昶传。】。 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巴丘见〈武纪.建安十三年〉。】,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①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监本、官本“重”作“厚”。】,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郭嘉从祀太祖庙庭,见〈陈留王纪.景元三年〉。】。②奕为太子文学,早薨【范书〈列女传〉:“南阳阴瑜妻者,颍川荀爽之女也,名采,字女荀。聪敏有才艺。年十七,适阴氏。十九产一女,而瑜卒。采时尚丰少,常虑为家所逼,自防御甚固。后同郡郭奕丧妻,爽以采许之。”章怀注引《魏书》:“奕字伯益,嘉之子也,为太子文学,早卒。”陈景云曰:“郭嘉卒于建安十二年,年三十八,距荀爽之殁几二十年。计爽存日,嘉年方冠,不得有授室壮子。又爽名德素着,亦定无强夺女志事,爽、奕二字必有误。”沈钦韩曰:“此郭奕或别一人,非《魏志》所云嘉子字伯益者。”】。子深嗣。深薨,子猎嗣。③

①傅子曰:太祖又云:“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何焯曰:“孟德追惜奉孝,而诸葛亦思孝直帷幄之助,不可或失其人。虽英雄,必资群策也。”】!”

②傅子曰:太祖与荀彧书,追伤嘉曰:“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又与彧书曰:“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一本校改作“当先定荆州,此行不惮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姚范曰:“余疑命定绝句,‘事’字‘属下’”。】!”

③世语曰:嘉孙敞,字泰中,有才识,位散骑常侍。

楼上的复制粘贴有意思?

1原文里面的“或”是指彧吧 是指 荀彧 人名曹操手下最著名的政客谋士

郭嘉的话得意思是说
刘备虽然是个英雄 日后肯定是个大祸患 但曹操你举得是匡扶大义 招贤纳士 的大旗 刘备穷途末路来投奔你 你反倒加害于他 那么别的人才谁还敢来投奔你?为了除去一个刘备而失去整个天下人才 其中的得失不能不掂量啊 !曹操听完笑道:您的想法最切中要害啊



哦,你自己去网上查的到,何必提问呢?这多此一举

文言文翻译!~

孤儿王充自幼喜读书,且过目不忘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是孤儿,在乡里以孝顺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跟一个叫彪的扶风师学习。王充喜欢读书,而且无书不读,没有特别的限制。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很熟悉。

三上之功文言文翻译
答:自从田子方成为了我的朋友;我想要讨伐中山,就像丢掉一双烂草鞋一样,离开某个国君或大夫到别处去,田子方陪太子去见魏文侯魏文侯有事从中山赶到安邑。大夫骄傲就要丧失他的封地:“托我孩儿的福!”魏太子看到他这种态度。因此装作不解地问田子方!”太子和魏文侯听到田方子的言论后。到了目的地,我没有见过国君...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答: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

翻译文言文要素
答: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 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

文言文言的五种翻译技巧
答: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

晋文公论赏文言文翻译
答:吕氏春秋原文及翻译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 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文言文翻方法
答: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2. 文言文翻译技巧 原发布者:nilupar2002 151.狐猪争功,文言文翻译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

语助文言文翻译
答:3. 文言文语气词的翻译 其:本义为簸箕,假借为表示推测的语气词:“今日其雨。”〈助〉用作语助。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又如: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这类好辞书,尤其需要;说得何其好哇! 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虽僻远...

阳贷欲见孔子文言文翻译
答:英文翻译如下: Yang Huo wanted to visit Kong Zi, but Kong Zi didn't want to see him. So he gave Kong Zi a baked ham. 参考文献: ,翻译为个人见解~。 4. 阳货见孔子的原文与翻译 阳货欲见孔子百,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

文言文如何翻译语句
答: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

《猫说》的文言文全文翻译是什么?
答:翻译:我家老鼠肆虐,向别人求讨,得到一只猫。身形魁梧高大,爪子和牙齿锋利。我私下认为鼠灾不必再担心了。因为它还不驯服,用绳子绑着等,等候它驯服。众老鼠听到它的声音,一起窥视它的样子,象是有本事的家伙,害怕它吃了自己,屏息不敢出洞有一个多月。后来它驯服了,就解掉了绑它的绳子。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