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魏源传》

作者&投稿:阳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魏源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 魏源传》 原文: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

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

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

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

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

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

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

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

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

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

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

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

朝廷不听。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

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

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

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

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

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

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译文: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考中进士,授职监察御史。

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课税。魏源巡视考察陕西,西安发生大瘟疫,治疗救活了很多人。

上奏说:“各官府粮仓储存的粮食有1090多万石,足以维持十年。现如今百姓因发生瘟疫而妨害了农事,我请求(让他们)交纳钞券代替两税的一半。”

皇帝听从了他的请求。他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

宣德五年,黄河以南地区因干旱发生饥荒,百姓大多辗转迁徙。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又有作为,任命他为左布政使,让他乘驿马快速赴任。

当时侍郎许廓前往河南安抚灾民,朝廷商议又起用在家守丧的布政使李昌祺,让他官复原职。魏源与许廓、李昌祺打开粮仓救济,免除拖欠的赋税和各种杂役,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

不久,雨也降了下来,当年粮食大丰收。过了三年,魏源被召回朝廷,任刑部左侍郎。

第二年,永丰百姓夏九旭等占据大盘山作乱。皇帝认为魏源是江西人,命令他前往安抚,都督任礼率兵跟随其后。

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于是皇帝又命令他们二人在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 英宗即位,(魏源)升任刑部尚书。

正统二年,命令魏源整治大同、宣府各边镇,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魏源派遣都督佥事李谦守卫独石。

巡察天城、朔州各要塞,命令将吏分区守卫。设置威远卫,增加修筑开平和龙门城,从独石到宣府,增设瞭望敌情的堡垒。

免除屯军租税一年,储存火器作为边防装备,那些依附权贵逃避兵役的人全部收编到军队中。不久,因为宣府、大同的军务长久松懈,请求朝廷召回巡抚佥都御史卢睿,推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

这时,谏官把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作为魏源的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认为魏源有功劳,放置不予追究。

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下发诏书,责备了他们俩。 有一年发生旱灾,魏源审核上奏疑难案件,并且请求推行到全国,朝廷批复同意。

不久因断案不当获罪,跟侍郎何文渊一起被关进监狱。得到宽恕,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烚的罪状,不说跟他有关内乱的事,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钦犯监狱。

过了几个月,魏源被释放并官复原职。魏源在刑部时间长,断案大多平和宽缓。

陕西佥事计资说,武官犯其他罪的,等同专类罪名,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他所说的过于苛刻,上奏停止了这一做法。

六年,因为脚病,朝廷特命他只须在初一和十五上朝。八年,退休回家,去世。

2. 《魏源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 魏源传》

原文: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朝廷不听。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译文: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考中进士,授职监察御史。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课税。魏源巡视考察陕西,西安发生大瘟疫,治疗救活了很多人。上奏说:“各官府粮仓储存的粮食有1090多万石,足以维持十年。现如今百姓因发生瘟疫而妨害了农事,我请求(让他们)交纳钞券代替两税的一半。”皇帝听从了他的请求。他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

宣德五年,黄河以南地区因干旱发生饥荒,百姓大多辗转迁徙。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又有作为,任命他为左布政使,让他乘驿马快速赴任。当时侍郎许廓前往河南安抚灾民,朝廷商议又起用在家守丧的布政使李昌祺,让他官复原职。魏源与许廓、李昌祺打开粮仓救济,免除拖欠的赋税和各种杂役,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不久,雨也降了下来,当年粮食大丰收。过了三年,魏源被召回朝廷,任刑部左侍郎。第二年,永丰百姓夏九旭等占据大盘山作乱。皇帝认为魏源是江西人,命令他前往安抚,都督任礼率兵跟随其后。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于是皇帝又命令他们二人在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

英宗即位,(魏源)升任刑部尚书。正统二年,命令魏源整治大同、宣府各边镇,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魏源派遣都督佥事李谦守卫独石。巡察天城、朔州各要塞,命令将吏分区守卫。设置威远卫,增加修筑开平和龙门城,从独石到宣府,增设瞭望敌情的堡垒。免除屯军租税一年,储存火器作为边防装备,那些依附权贵逃避兵役的人全部收编到军队中。不久,因为宣府、大同的军务长久松懈,请求朝廷召回巡抚佥都御史卢睿,推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这时,谏官把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作为魏源的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认为魏源有功劳,放置不予追究。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下发诏书,责备了他们俩。

有一年发生旱灾,魏源审核上奏疑难案件,并且请求推行到全国,朝廷批复同意。不久因断案不当获罪,跟侍郎何文渊一起被关进监狱。得到宽恕,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烚的罪状,不说跟他有关内乱的事,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钦犯监狱。过了几个月,魏源被释放并官复原职。魏源在刑部时间长,断案大多平和宽缓。陕西佥事计资说,武官犯其他罪的,等同专类罪名,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他所说的过于苛刻,上奏停止了这一做法。六年,因为脚病,朝廷特命他只须在初一和十五上朝。八年,退休回家,去世。

3. 传记卷中的文言文《魏源传》的翻译及答案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1406),中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他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诬陷案,上奏减免浙东临海渔税。他巡按陕西时,西安发生严重瘟疫,他治活了许多人。他上奏说:“各府粮仓积储粮食一千九十余万石,足可支用十年。现在百姓遭受瘟疫,妨碍了农事,请允许交纳钱钞以代替一半的两税。”皇上听从了。凉州土寇将要作乱,魏源亟请剿灭,贼乱遂被平息下去了。他两遭亲丧,不待守孝期满,便被召回任事。洪熙元年(1425),他出任浙江按察副使。

宣德三年(1428),把他召回任代理刑部右侍郎。五年,河南发生旱灾,百姓多流离失所。皇上因魏源廉正有为,任命他为左布政使,让他乘驿车赶去赴任。当时侍郎许廓前往安抚,朝廷又建议起用在家守孝的布政使李昌祺,给他恢复原官。魏源与许廓、李昌祺发放粮仓储粮,免除拖欠的赋税杂役,使流民又逐渐回来了。而这时雨也降下来了,当年获得大丰收。三年后,他被召回,任为刑部左侍郎。第二年,永丰百姓夏九旭等人占据大盘山作乱,皇上因魏源是江西人,命他前往招抚,都督任礼率兵跟在他的后面。他们还没到,官军已擒获夏九旭,皇上便命两人到四川采木材,兼整治边务。

英宗即位后,他升为尚书。正统二年(1437)五月,命他整治大 英宗即位后,他升为尚书。正统二年(1437)五月,命他整治大同、宣府各边防,允许他相机行事。魏源派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以杨洪为副,弹劾万全卫指挥杜衡,将他贬戍广西。第二年,他上奏大同总兵官谭广年老,皇上命黄真、杨洪充任左右参将协助镇守,为此将领们肃然。他巡行天城、朔州各险要地区,令将吏分别守卫;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从独石到宣府,增设烽火台。他还免除屯军一年的租税,储备火器以备边防之用,而那些倚仗权贵得以逃避兵役的人,魏源也全部把他们搜回充入部队。不久因宣府、大同军务长期废弛,魏源请召回巡抚佥都御史卢春,而推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朝廷因于谦正巡抚山西、河南,不同意。于是言官以魏源巡边擅自更换大臣作为他的罪过,联合上书弹劾他。他们还说魏源任御史时曾犯有贪污罪,却还冒领诰命。皇上因魏源有劳,不问。他办完事后回朝,与都御史陈智在办公室里对骂。陈智上报,皇上下诏责备二人。

当年闹干旱,魏源整理疑案上报,并请推行于天下。回报说可。旋即他犯判案不当之罪,与侍郎何文渊都被投进监狱。后来得到宽宥,又因上奏辽王朱贵火合的罪状时,不提到他内乱的事情,与三司官员都被关进监狱。过了几个月,被释放复职。

魏源在刑部时间很长,对案件的判决多比较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说,武臣所犯的杂犯等罪,应给予一半俸禄,贬戍极边之地。魏源因他所说的过于严酷,上奏止住了这种做法。郎中林厚提出应禁止无理狡猾的诉讼、告发,以及选择理刑官、处理重犯务必凭赃物证据等四项建议,都因魏源的意见得以施行。六年(1441),因他脚有病,皇上命他仅在初一和十五日朝见。八年,他退休。去世。

4. 文言文:魏源传 公姓魏,名源,字文渊.的全文翻译和答案

译文: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考中进士,授职监察御史。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课税。魏源巡视考察陕西,西安发生大瘟疫,治疗救活了很多人。上奏说:“各官府粮仓储存的粮食有1090多万石,足以维持十年。现如今百姓因发生瘟疫而妨害了农事,我请求(让他们)交纳钞券代替两税的一半。”皇帝听从了他的请求。他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宣德五年,黄河以南地区因干旱发生饥荒,百姓大多辗转迁徙。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又有作为,任命他为左布政使,让他乘驿马快速赴任。当时侍郎许廓前往河南安抚灾民,朝廷商议又起用在家守丧的布政使李昌祺,让他官复原职。魏源与许廓、李昌祺打开粮仓救济,免除拖欠的赋税和各种杂役,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不久,雨也降了下来,当年粮食大丰收。过了三年,魏源被召回朝廷,任刑部左侍郎。第二年,永丰百姓夏九旭等占据大盘山作乱。皇帝认为魏源是江西人,命令他前往安抚,都督任礼率兵跟随其后。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于是皇帝又命令他们二人在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英宗即位,(魏源)升任刑部尚书。正统二年,命令魏源整治大同、宣府各边镇,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魏源派遣都督佥事李谦守卫独石。巡察天城、朔州各要塞,命令将吏分区守卫。设置威远卫,增加修筑开平和龙门城,从独石到宣府,增设瞭望敌情的堡垒。免除屯军租税一年,储存火器作为边防装备,那些依附权贵逃避兵役的人全部收编到军队中。不久,因为宣府、大同的军务长久松懈,请求朝廷召回巡抚佥都御史卢睿,推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这时,谏官把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作为魏源的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认为魏源有功劳,放置不予追究。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下发诏书,责备了他们俩。有一年发生旱灾,魏源审核上奏疑难案件,并且请求推行到全国,朝廷批复同意。不久因断案不当获罪,跟侍郎何文渊一起被关进监狱。得到宽恕,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烚的罪状,不说跟他有关内乱的事,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钦犯监狱。过了几个月,魏源被释放并官复原职。魏源在刑部时间长,断案大多平和宽缓。陕西佥事计资说,武官犯其他罪的,等同专类罪名,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他所说的过于苛刻,上奏停止了这一做法。六年,因为脚病,朝廷特命他只须在初一和十五上朝。八年,退休回家,去世。

答案:

12. 解析:选D(报:批复)

13.解析:选B。(②写魏源在两次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③写皇帝对魏源的器重和任命,属间接表现。排除含②③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14. 解析:选D。(“没有上报朝廷”理解错误,原文“奏寝之”是“上奏停止这一做法”的意思)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4分)

解析: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下发诏书,责备了他们俩。(“竣”“詈”“以闻” 各1分,大意1分)

(2)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4分)

解析:得到宽恕,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烚的罪状,不说跟他有关的内乱的事,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钦犯监狱。(“宥”“上”“系”各1分,大意1分)

5. 明史 列传第四十八 魏源传翻译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今江西南城县)。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进士,因当时年龄太小,皇帝专门下旨让他进士荣归,读书候用。后来历任福建、广西、贵州监察御史。

曾经辨别出松江知府黄子威被人诬告,又曾请示减免浙江东部临海渔民的课税。他出任陕西巡抚期间,正逢西安发生流行性传染病,需要救治的人很多,他专门上奏说:“陕西各地方 *** 共有积存的粮食大概1900万石(合大约114万吨,当时陕西是边境地区,要准备很多粮食供应军需),足够支持十年,现在这里发生大的流行疫病,影响农民正常耕种,请求同意农民用大明宝钞来代替交纳夏秋两税(明制: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6月纳清,秋税限11月纳清,故称“两税”(亦有一说因其分为户税、地税两项。

大明宝钞为明代为缓解缺铜而发行的纸币,但是因为滥发,且质量极,连明朝官方都不允许用来交税,成为变形的掠夺财富的手段)。

上级(可能是皇帝)同意了。 凉州当地少数民族准备叛乱,他马上采取措施应对,致使叛乱平息。

两次遇到家中亲人去世,都因为特殊原因被要求马上出来做官。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出任浙江按察副使。

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改任刑部右侍郎。宣德五年,河南发生旱灾,当地老百姓纷纷逃亡,皇帝认为魏源为官清正廉洁又有能力,任命他为河南左布政使,限期到任。

当时已让郎许廓先前往应对旱灾,朝廷大会上又讨论通过,要求原来因为丁忧在家守孝的布政使李昌祺马上复出。魏源一到任,与许廓、李昌祺商议后,对灾民发放粮食,免除赋税徭役,逃亡的百姓逐渐回归故乡,不久,旱灾因为雨季的到来得到缓解,当年还因为措施得力,出现了大丰收。

宣德八年,魏源又被招回京师,被任命为刑部左侍郎。第二年,宣德九年,永丰(今江西永丰县)百姓夏九旭等占据大盘山为乱,皇帝以为魏源是江西人,熟悉当地的情况,命令他前去处理当地事宜,都督任礼率兵跟随其上任,但两人还未到任,夏九旭等就被官军抓获,于是皇帝又命令两人到四川去收集木材,同时协助四川防务。

明英宗即位后,魏源被封为刑部尚书,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被命令处理大同、宣府边镇防务事宜,被允许便宜行事。于是魏源派都督李谦、杨洪守卫独石,调万全卫指挥杜衡守卫广西。

第二年,又因大同总兵官谭广年纪老迈,向皇帝要求派黄真、杨洪为左右参将协助处理。魏源通过这些措施,把宣、大地区的形势完全掌握在手上,手下各级将领对他都十分恭敬,不敢阳奉阴违。

他又在险要地区增设关卡防备塞外少数民族,对内免除屯军应该交纳的租金,整修军备,储存火器以应付突 *** 况,原来应该在军中服役但是利用特权逃避的权贵们害怕魏源,纷纷回来服役。魏源又以军中纪律涣散为理由,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并向朝廷推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

只是因为于谦需要镇守山西、河南而被驳回。但是,他的做法触动了权贵们的利益,言官们纷纷上书说魏源身为边疆首脑,插手另外一处边疆首脑的任命,是居心不良,而且在当御史时曾利用皇帝的信任私吞查封犯罪官员的赃物。

皇帝因为魏源对朝廷有很大的功劳,对这些奏章并不理会。但是,事后魏源知道了这些奏章,在他回朝中的时候,在内阁值班的地方与都御史陈智吵了起来,陈智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

皇帝下诏书将两人都责备了一番。这一年(正统3年)发生大旱,魏源打算将自己收集整理的疑难案件出版发行,以作为官方指引推行,以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报告刚刚送上去。

不久,魏源就因为判案不当,与侍郎何文渊 一起下狱治罪,好在得到赦免。可又因为在调查辽王朱贵烚的情况的时候,提交的的奏章中没有提到辽王在家中有伤风化、灭绝天理的行为而再次和有关官员下狱治罪。

一直过了几个月,才得到释放,并恢复职务。 魏源在刑部工作时间很长,他经手判的案件,一般都非常宽厚,对于不合理的地方,经常调整。

当时的陕西佥事对他说,他在计算武臣、一般犯人的时候,按现行规定,这样的人一般只发一半的生活费,并且要到最远的地方去谪边。魏源听了,觉得这样不好,专门上奏,把这个规定废除了。

郎中林厚建议:禁止那些专门告刁状的讼师参与诉讼、严禁诬告、判官回避、定重罪讲证据,严禁用刑4条建议,魏源觉得好,对此大力支持,因为魏源的坚持,这些合理的措施才得以实行。正统6年以后,因为腿部生病,魏源只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上朝,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议。

正统8年,魏源正式退休,不久,就去世了。PS:自己随手翻的。

缺少相关资料,不妥之处,敬请谅解。望能有所帮助。

6. 谁知道这魏源传全文的翻译啊

我只做意译,翻译水平有限,望见谅。

有个人姓魏,名源,字文渊。祖籍在南昌奉新,后来又住在建昌温汤。

他天生聪敏,自小就好学,十四岁,做诗《桂花诗》,语出惊人,受召,拜官福建监察御使。浙江以东的河泊渔民有千余户,造船入海捕鱼,私自出境,长时间不回,让魏源去整顿。

等到地方后,找了个渔民,问道:“你等造船下海捕鱼吗?”渔民答道:“海里有鱼,没有船是打不到鱼的,不然渔业税从哪儿出?”魏源说:“下海捕鱼是合法的,那为什么私出外境,长期不回呢?”渔民答道:“海边的百姓生活贫苦,朝不谋夕,不长期,那老婆和孩子怎么生存呢?”巡海官军都不知道,但小吏却说了。魏源直接按他的话,于是验证没有户籍的人,将他们绳之以法,我都把他们释放不问罪。

老百姓都很高兴。

7. 传记卷·魏源传

夏剑钦,又名祖尧,1945年生,湖南浏阳人一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毕业,多年从事乡贤文献的整理出版和研究。

近年主持编辑出版《魏源全集》以来,尤对魏源生平、著作和思想等方面深入探索钻研,创获良多;进而深入浅出,撰成《魏源传》一书 这是作者继上世纪为《祖国丛书》撰著《卓越的思想家王夫之》以采的第二部湘贤人物传记,资料翔实,考据精审,语言流畅,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与可读性魏源传 本书目录序 第一章 家世与少年时代一山川孕秀 天生异禀二邵邑醇良 金潭望族三名师教导 童试三捷四探究理学 著述伊始五游学岳麓 拔贡京师第二章 十一载交游与求学一求学北上 满目疮痍二拜师访友 学问精进三友朋切磋 义重情深四返湘三载 喜结良缘五二上京师 初中副榜六再落汉谣 荣登南元七两度授馆 潜心著述第三章 幕府佐治谋改革一贺幕编书 经世致用二龚魏齐名 诗会结友三代陶复书 倡行海运四薇垣名士 游览丰年五笺诗刻书 首次从军六守制苏州 四应礼闱七纵论水利 经营票盐八绝意科场 置宅絮园九为救时弊 再辑良方第四章 参赞戎幕与战后的反思一议修族谱 痛悼陶公二浙海御敌 再次从军三泣挽定庵 梦中疏草四积感愤发 弘扬圣武五时代巨著 师夷制夷六辗转传抄 鸦战信史第五章 亲民官的八载浮沉一“老女新妇” 甲辰会考二补行殿试 进士题名三初学“制锦” 东台受累四二修海志 畅游江南五兴化抗洪 淮扬保障六“简恕”为政 勤奋著述七被参革职 难隐同情第六章 志士暮年的非凡之举一重编元史 创新体制二为赠亡友 诗笺汉唐三勤研佛经 向往“净土”四《尚书》古微 寂逝杭州五著述宏富 影响深远附录魏源世系表魏源生平大事年表征引书目后记。

8. 传记卷·魏源传

夏剑钦,又名祖尧,1945年生,湖南浏阳人一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毕业,多年从事乡贤文献的整理出版和研究。近年主持编辑出版《魏源全集》以来,尤对魏源生平、著作和思想等方面深入探索钻研,创获良多;进而深入浅出,撰成《魏源传》一书 这是作者继上世纪为《祖国丛书》撰著《卓越的思想家王夫之》以采的第二部湘贤人物传记,资料翔实,考据精审,语言流畅,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与可读性

魏源传 本书目录序

第一章 家世与少年时代

一山川孕秀 天生异禀

二邵邑醇良 金潭望族

三名师教导 童试三捷

四探究理学 著述伊始

五游学岳麓 拔贡京师

第二章 十一载交游与求学

一求学北上 满目疮痍

二拜师访友 学问精进

三友朋切磋 义重情深

四返湘三载 喜结良缘

五二上京师 初中副榜

六再落汉谣 荣登南元

七两度授馆 潜心著述

第三章 幕府佐治谋改革

一贺幕编书 经世致用

二龚魏齐名 诗会结友

三代陶复书 倡行海运

四薇垣名士 游览丰年

五笺诗刻书 首次从军

六守制苏州 四应礼闱

七纵论水利 经营票盐

八绝意科场 置宅絮园

九为救时弊 再辑良方

第四章 参赞戎幕与战后的反思

一议修族谱 痛悼陶公

二浙海御敌 再次从军

三泣挽定庵 梦中疏草

四积感愤发 弘扬圣武

五时代巨著 师夷制夷

六辗转传抄 鸦战信史

第五章 亲民官的八载浮沉

一“老女新妇” 甲辰会考

二补行殿试 进士题名

三初学“制锦” 东台受累

四二修海志 畅游江南

五兴化抗洪 淮扬保障

六“简恕”为政 勤奋著述

七被参革职 难隐同情

第六章 志士暮年的非凡之举

一重编元史 创新体制

二为赠亡友 诗笺汉唐

三勤研佛经 向往“净土”

四《尚书》古微 寂逝杭州

五著述宏富 影响深远

附录

魏源世系表

魏源生平大事年表

征引书目

后记



~

文言文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
答:(2)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4分) 解析:得到宽恕,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烚的罪状,不说跟他有关的内乱的事,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钦犯监狱。(“宥”“上”“系”各1分,大意1分) 2. 《魏源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 魏源传》 原文: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

文言文《魏源传》
答:1. 《魏源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 魏源传》 原文: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 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 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 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 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 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

《魏源传》文言文翻译
答:江西有一伙人聚在一起做强盗,已经达到一千多人。皇帝下诏让 都督任礼担任总兵。魏源担任参赞军务,他先带领一千余人去招安。魏源昼夜行军,直达强盗的巢穴,宣布朝廷的优待政策,又将事先准备的榜文张贴出来用以告诉那些下属。强盗陆续投降。魏源将抓获的十四名首领加手铐脚镣刑具押送去北京,其余的人...

传记卷中的文言文《魏源传》的翻译及答案
答:江西有一伙人聚在一起做强盗,已经达到一千多人。皇帝下诏让 都督任礼担任总兵。魏源担任参赞军务,他先带领一千余人去招安。魏源昼夜行军,直达强盗的巢穴,宣布朝廷的优待政策,又将事先准备的榜文张贴出来用以告诉那些下属。强盗陆续投降。魏源将抓获的十四名首领加手铐脚镣刑具押送去北京,其余的人...

文言文魏源传翻译和注释
答:湖南岳麓书社有鉴于此,特将乡贤魏源的全部著作整理为《魏源全集》编辑出版,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魏源提供了充分的资料。而随着《全集》出版,首先写成《魏源传》的是《全集》执行主编夏剑钦同志。剑钦同志学识渊博,工作认真,多年从事乡贤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此次主持《全集》工作,殚精竭虑,从编纂前的搜集...

文言文抚辑
答:2. 《魏源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 魏源传》 原文: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

先考府文言文
答:5. 《魏源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 魏源传》 原文: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

源雄传文言文
答:5. 《魏源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 魏源传》 原文: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