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李商隐诗作)详细资料大全

作者&投稿:车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溪》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伤怀之作。首联点题,并慨叹只能独游,无人相伴。颔联借柳恽苦吟和杨朱临歧傍徨无路,写出生活的凄苦。颈联写只能与野鹤寒松为友,突出生活的孤独,也表现出诗人对周围世俗的烦厌。尾联是诗人自我排解,远在天涯,人越来越是“常病意”,并写岑寂孤独远甚过烦嚣欢娱。全诗写得孤傲清凉,而实际上诗人心中悲苦已极,使全诗具有极凄苦感伤的情味。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 :西溪
  • 创作年代 :唐代
  • 作品出处 :《李义山诗集》
  • 文学体裁 :五言律诗
  • 作者 :李商隐
作品原文,注释译文,词句注释,白话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文学赏析,名家评价,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西溪 近郭西溪好 ,谁堪共酒壶 。 苦吟防柳恽 ,多泪怯杨朱 。 野鹤随君子 ,寒松揖大夫 。 天涯常病意 ,岑寂胜欢娱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西溪:位于梓州(今三台县城)西。 ⑵郭:外城。 ⑶酒壶:这里指饮酒。 ⑷苦吟: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防:这里念fāng,相比,抵当。柳恽(yùn):《梁书·柳恽传》:“柳恽字文畅,河东解人,少工偏什,为诗曰:‘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琅琊王融书之斋壁。入梁,为秘书监,终吴兴太守。” ⑸杨朱:《淮南子·说林》:“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 ⑹“野鹤”句:《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⑺大夫松:《汉官仪》:“秦始皇上封泰山,风雨骤至,休于松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汉书注》:“五大夫,秦第九爵名。” ⑻常病意:常常意绪恶劣。 ⑼岑(cén)寂:冷清,寂寞。

白话译文

近郊这一带西溪的风光最美,可是有谁能和我一起共同把酒消忧。苦吟诗句比柳恽还要入迷,伤心流泪成天像杨朱那样担忧犯愁。只能和野鹤为友追随这位飞禽中的君子,以寒松为师向这位山中大夫稽首。飘泊在海角天涯常常意绪恶劣,但这孤寂寥落的生活却胜过那喧闹烦嚣。

创作背景

一般注家均认为这首诗是作者居梓州幕府时所作,清代学者冯浩编于大中九年(855)。李商隐此时期诗中多次写到西溪,是因他常到这里来散心。此诗也是到西溪散心触景伤怀而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伤怀之作。首联点题,并慨叹只能独游,无人相伴,即和结句“岑寂”相应。是此诗表现的主旨,可谓此诗诗眼 以下三联均是表现诗人生活的孤独岑寂。颔联写每日里只能像柳恽那样苦吟诗歌,又像杨朱那样伤心流泪因傍徨无路而担心犯愁,写出生活的凄苦。解释这两句,历代注家所论,似均欠当。冯浩曰:“柳仲郢父子皆工诗文,而杨本胜贤而文,恳索其所作四六。此其藉欤?”如此释诗,可说是所有李商隐诗的注释者所犯的通病,殊不足取。由于李商隐之诗,每多朦胧隐晦,注家们遂不免疑神疑鬼了见有“柳”字,就疑是柳仲郢,见有“杨”字,就疑是指杨本胜。理解这两句,首先必须详细体会第二句,“谁堪共酒壶”中的“谁堪”二字,这两句即紧承第二句,落实“谁堪”二字。因此,这两句内在含义即是:有人比得上柳恽的文采,但我却怕他苦吟;有人比得上杨朱的见识,但我却又怕他过于多泪。 颈联写只能与野鹤寒松为友,也是突出生活的孤独,从中也看出诗人对周围世俗的烦厌,诗人认为这西溪郊外的野鹤寒松远甚过那些世俗,才是自己的知己,见出诗人的孤高品性。尾联是诗人自我排解,远在天涯,人越来越“常病意”,在这样的时候,感到岑寂孤独远甚过烦嚣欢娱。关于尾联,历代往释家大抵偏于“病”字。如何焯曰:“第三句,因病废诗。”屈复曰:“天涯病客,以岑寂为佳耳。”对于本诗第七句,有必要分析这五个字的节奏: 其一、如果将商隐看成有病,应读为“天涯多病——意”。且不要说唐人诗中极少上四下一格的句式,即使有,也不宜用在此句。因为如果变为上四下一格,则“意”字放在此句,简直毫无作用。 其二、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有病或多病,则与第二句“谁堪共酒壶”,委实大相矛盾。唐人诗中,凡说及有病,多提戒酒,绝不可能提到无人陪伴饮酒。 其三、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是多病,则多病正宜于“岑寂”,亦不可能有“欢娱”之事,是则第八句简直是画蛇添足,毫无意义。 其四、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是多病,则第一句“近郭西溪好”,也就毫无着落了。一个多病之人,还能出游郊外,还能欣赏西溪的景色,也是很难置信的。 基于上述理由,此句中的“病”字不应释为名词,而应释为形容词,将“病意”二字连读,如此,则全诗脉络皆可贯通了。 全诗写得孤傲清凉,但实际上诗人心中是悲苦已极,使全诗具有极凄苦感伤的情味。

名家评价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义山《西溪》诗:“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其意则自伤沦落荒野,所见君子惟有鹤,大夫惟有松而已。思路虽深。神韵殊不高雅。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第二句便含岑寂意。第三句因病废诗。第四句时方丧偶也。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西溪最佳,奈是独游,游人虽多,无堪其酒怀者。惟觉防柳恽之苦吟,怯杨朱之多泪耳。幸有野鹤相随,寒松堪揖,所以如此者,天涯病客、以岑寂为佳耳。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自不欲人共,非无人共也。傲情可想,“胜”字更傲。仲野恩礼不薄,义山情好亦深,大抵自概“因人作远游”,故不觉“满目悲生事”耳。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病夫羁旅,只得以清净消之。

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有《李义山诗集》。



~

闺情(李商隐诗作)详细资料大全
答:第二句说黄蜂与紫蝶都来向这朵鲜花采蜜。“两参差”三字用得极妙,表示蜂蝶并不同时来到。这两句诗已经把情况象征性地说明了。第三句才具体点明,这是那个女人在春窗下做的一个风流梦。为什么要说是“春窗”而不说“秋窗”呢?因为这个“春”字并非必然用作窗的形容词,它的意义只是说明那个女人...

李义山诗集详细资料大全
答:李商隐为开成二年(837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县尉、秘书省正字等职。当时牛、李党争激烈,李商隐被卷入旋涡,在政治上受到排挤。晚年的李商隐,先后三次在桂州、徐州、梓州随人作幕僚,抑郁不得志,死于荥阳。 李商隐为晚唐诗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谁可以给我李商隐的所有诗?
答:卷539_77 「子初全溪作」李商隐 全溪不可到,况复尽馀醅。汉苑生春水,昆池换劫灰。 战蒲知雁唼,皱月觉鱼来。清兴恭闻命,言诗未敢回。 卷539_78 「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李商隐 闻君来日下,见我最娇儿。渐大啼应数,长贫学恐迟。 寄人龙种瘦,失母凤雏痴。语罢休边角,青灯两鬓丝。 卷539_79...

樊秀娟个人资料
答:有人根据李商隐部分诗作的风格,推想他性格内向(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编·第十一章)。这种猜测多少有些武断。如果从李商隐的另外一些活泼幽默的作品来看,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现存的资料(主要是他本人的诗歌和文章)表明李商隐的社交范围广泛,他是一个乐于交往而且颇受欢迎的人。 李商隐交往圈里的人物分...

李商隐的诗有哪些?(最少5首 4句的)
答:李商隐诗全集 1、「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79、 「子初全溪作」 全溪不可到,况复尽馀醅。汉苑生春水,昆池换劫灰。 战蒲知雁唼,皱月觉鱼来。清兴恭闻命,言诗未敢回。 80、 「杨本胜说...

求李商隐所有的诗!,谢谢!!
答:79、 「子初全溪作」 全溪不可到,况复尽馀醅。汉苑生春水,昆池换劫灰。 战蒲知雁唼,皱月觉鱼来。清兴恭闻命,言诗未敢回。 80、 「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 闻君来日下,见我最娇儿。渐大啼应数,长贫学恐迟。 寄人龙种瘦,失母凤雏痴。语罢休边角,青灯两鬓丝。 81、 「西溪」 怅望西溪水,潺...

赞美云南玉溪的诗句
答:另有“玉溪华年”意为:留不住的华年,忘不掉的过往,有如溪中倒影,似近似远。 附注:玉溪”是李商隐的号,世人习称唐代诗人李商隐为“玉溪生” 但愿能对你有所帮助 4. 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描写玉溪的小吃 1)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虎头虎脑 眉清目秀 面红耳赤 白净柔嫩 满面红光 满头银发 目光炯炯 双目如...

李商隐 是个怎么样的人?越详细越好
答: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李商隐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分歧的诗人。他的诗,有的是直接对时事政治表示态度的;有的是托古讽今,歌咏历史题材;有的是抒写友朋生死之情的;有的是感伤身世之作,而人们最熟悉的则...

蝉(唐代李商隐诗作)详细资料大全
答:《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的佳作。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

因为李商隐的诗更接近杜甫的诗风所以他又被称为?
答: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856414.html?si=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