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方程的知识和小故事

作者&投稿:商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关于方程的故事
一元一次方程式

--- 方程式的由来

十六世纪,随著各种数学符号的相继出现,特别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创

立了较系统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号以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一专门概念出现了,当时拉丁语称它为"aequatio",英文为"equation".

十七世纪前后,欧洲代数首次传进中国,当时译"equation"为"相等式.

由於那时我国古代文化的势力还较强,西方近代科学文化未能及时

在我国广泛传播和产生较的影响,因此"代数学"连同"相等式"等这

些学科或概念都只是在极少数人中学习和研究.

十九世纪中叶,近代西方数学再次传入我国.1859年,李善兰和英国

传教士伟烈亚力,将英国数学家德.摩尔根的<;代数初步>;译出. 李.伟

两人很注重数学名词的正确翻译,他们借用或创设了近四百个数

学的汉译名词,许多至今一直沿用.其中,"equation"的译名就是借

用了我国古代的"方程"一词.这样,"方程"一词首次意为"含有未知

数的等式.

1873年,我国近代早期的又一个西方科学的传播者华蘅芳,与英国传

教士兰雅合译英国渥里斯的<;代数学>;,他们则把"equation"译为"方程

式",他们的意思是,"方程"与"方程式"应该区别开来,方程仍指<;九章

算术>;中的意思,而方程式是指"今有未知数的等式".华.傅的主张在

很长时间里被广泛采纳.直到1934年,中国数学学会对名词进行一审

查,确定"方程"与"方程式"两者意义相通.在广义上,它们是指一元n次

方程以及由几个方程联立起来的方程组.狭义则专指一元n次方程.

既然"方程"与"方程式"同义,那麽"方程"就显得更为简洁明了了.
2.数学方程小故事趣事
有一天,加减乘除一起去看电影,她们买完票就手拉着手准备进电影院。

突然,售票员拦住她们说:“你们不能同时进去,得一个一个地进去。”加减乘除听了之后就开始争吵起来,都说自己要第一个进去,最后她们决定去找智慧老人来评理。

到了智慧老人的家里,加减乘除就问:“智慧老爷爷,我们四个人去看电影,谁排在前面呢?” “你们谁带了小括号?”智慧老人笑着问。 “我们带了小括号。”

加减说。 “那加减就排在前面进去。”

智慧老人回答说。 “为什么是加减在前,乘除在后呢?”乘除不服气地说。

“只要谁带了小括号,谁就先进去。如果都没带小括号,就是乘除先进去,加减后进去。”

智慧老人耐心地解释着。 加减乘除谢过智慧老人之后刚要走,问题又来了,加和减都有小括号啊,那谁排在第一?谁排在第二呢?乘除也都没有小括号,那谁排在第三?谁排在第四呢? 加减乘除又跑回去问智慧老人。

智慧老人说:“加减是平等的姐妹,谁走在前面就是谁先进去;乘除也是平等的姐妹,谁走在前面就是谁先进去。” 听完智慧老人的话,加减乘除这下全明白,才高高兴兴地去看电影了。
3.请问谁有关于方程的数学故事
六只脚的怪物 树林里的怪事越来越多。

夜里不知什么嚎叫了一宿。早上起来,小白兔和山羊发现地上有六只脚怪物的脚印。

小白兔边跑边喊:“不好啦!树林里发现了六只脚的怪物,大家快来看呀!” 大家都跑来看这些怪脚印。猴子问老山羊:“您认识这脚印吗?” 老山羊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摇摇头说:“真怪?前四个脚印非常像狼的脚印,但后两个脚印就不是狼的了。”

松鼠忙问:“那是什么动物的脚印呢?”“黑乎乎的两个圈印儿,连有几个脚趾都看不出来。”老山羊又摇摇头。

小白兔紧张地问:“这个怪物长着四只狼爪,它一定吃我们兔子,这可怎么办呢?”“嘿嘿”猴子冷笑了两声,”我只见过六只足的小昆虫,还没见过六只脚的大怪物。我倒想会会这个怪物呢!”猴子在鹿姑娘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一会儿,鹿姑娘拿着一块黑板跑过来,她大叫:“今天晚上由兔子和山鸡在树林值班,人数写在小黑板上!” 夜幕降临了。月光透过树枝洒在地上。

一头六只脚怪物出现了,他一前一后长着两个脑袋,两个脑袋四处不停地张望,很快就发现了挂在树上的小黑板,黑板上写着: “今天由兔子和山鸡在东西两头值班,先说东边:如果把15只兔子换成15只山鸡,那么兔子和山鸡的数目相等;如果把10只山鸡换成兔子,那么兔子就是山鸡的三倍。再说西边:西边的兔子数等于东边的山鸡数,西边的山鸡数等于东边的兔子数。”

“哈哈,兔子!”前面那个头大叫。“嘻嘻,山鸡!”后面那个头大喊。

前面那个头说:“老弟,你算算哪边兔子多?” “好说,”后面那个头说:“我敢肯定,东边的兔子比山鸡多30(15*2)只,不然的话,怎么会换掉15只还能相等呢?” 前面那个头说:“对!这样假设山鸡为X只,兔子就是(X+30)只,再根据条件可得X+30+10=3(X-10),求得X=35,也就是说东边山鸡35只,那么兔子就是65只了,西边正好相反,山鸡65只,兔子35只。”“哈,东边兔子多,咱们去东边。”

前面那个头往东走。“不,西边山鸡多,去西边。”

后面那个头往西走。只听得“哧啦”一声,一个怪物变成了两个。

设最佳哦~~。
4.跟方程有关的小于20字数学小故事
我们研究许多数学问题时,可以发现其中的未知数不是孤立的,它们与某些已知数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常常表现为一定的等量关系,把这种关系用字母和数字形式写出来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种等式的专用名称就是方程。

人们对方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大约3600多年前,古埃及人写在纸草书上的数学问题中就涉及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写过一本《对消与还原》的书,重点讨论方程的解法,这本书对后来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很长时间内,方程没有专门的表达形式,而是使用一般的语言文字来叙述。17世纪时,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最早提出了用xy、z这样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把这些字母和普通数字同样看待,用运算符号和等号把字母与数字连接起来,就形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后来经过不断的简化和改进,方程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表达形式,例如6x+8=20,4x-2y=9,x-4=0等。

中国对方程的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数学著作
5.有关方程的小故事,不要太难
趣味数学:李白提壶去打酒,见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次遇见店和花,喝尽壶中酒,问:壶中原有多少酒?答:设壶中原有的酒为X分析:第一次见店和花:X+X-1第二次见店和花:X+X-1-1第三次见店和花:[(X+X-1)+(X+X-1-1)]-1故列方程式为:(X+X-1)+(X+X-1-1)+[(X+X-1)+(X+X-1-1)]-1=0(2X-1)+(2X-2)+[(2X-1)+(2X-2)]-1=04X-3+(4X-3)-1=08X-7=0X=7/8王晨明小朋友,不知这个回答你满意吗?如果有问题还可以找我啊,很愿意帮助你。

你的大朋友。
6.有关或方程或方程组不等式的数学小故事,急要~~
这个行不行呢?

《希腊文集》中还有一些用童话形式写成的数学题。比如“驴和骡子驮货物”这道题,就曾经被大数学家欧拉改编过。题目是这样的:

“驴和骡子驮着货物并排走在路上。驴不住地往地埋怨自己驮的货物太重,压得受不了。骡子对驴说:‘你发什么牢骚啊!我驮得的货物比你重。假若你的货物给我一口袋,我驮的货就比你驮的重一倍,而我若给你一口袋,咱俩驮和的才一样多。’问驴和骡子各驮几口袋货物?”

这个问题可以用方程组来解:

设驴驮x口袋,骡子驮y口袋。则驴给骡子一口袋后,驴还剩x-1,骡子成了y+1,这时骡子驮的是驴的二倍,所以有

2(x-1)=y+1 (1)

又因为骡子给驴一口袋后,骡子还剩下y-1,驴成了x+1,此时骡子和驴驮的相等,有

x+1=y-1 (2)

1与2联立,有

这是一个二元一次议程组。

(1)-(2)得 x-3=2,

x=5 (3)

将(3)代入(2),得y=7。

答:驴原来驮5口袋,骡子原来驮7口袋。
7.有关有关简易方程的数学故事200字
*************************8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从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 *** 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区别于联系的小论文
答: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因为当二次函数中的变量y取0时,二次函数就变成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可见,方程中的很多知识点可以运用在函数中。下面,我们就它们间的具体运用详细的了解一下。一、 配方法解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应用关系 在解方程的四种方法就有一种用配方法来解方程的。而在二次函数中,我们经常要...

数学家的小故事
答: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1、韦达 韦达(1540—1603),法国数学家。年青时学习法律当过律师,后从事政治活动,当过议会议员,在西班牙的战争中曾为政府破译敌军密码。韦达还致力于数学研究,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理论研究的重大进步。韦达讨论了方程根的多...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知识点与方程
答: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8、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构成);(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3)离子(原子失去...

数学小知识
答:数学小知识 你知道方程的历史吗?... 你知道方程的历史吗? 展开 9个回答 #热议# 该不该让孩子很早学习人情世故? HLSLYTHERIN 2009-03-01 · ...上的点趋于无穷远时,它在这一点切线的斜率接近于轴所在直线的斜率,也就是抛物线接近于与轴平行;而双曲线上的点趋近于无穷远时,它的切线的斜率接近于它...

数学家小故事,不要超过200字,长眼的就按要求做!紧急!
答:回答: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 不要太长
答: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0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88、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

有关数学
答:有关数学的小故事,小历史,小窍门,小知识... 有关数学的小故事,小历史,小窍门,小知识 展开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请回答2021》瓜分百万奖金 匿名用户 2009-05-19 展开全部 又找到一些 数学的历史 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体系的...

五年级数学小知识锦囊
答:1. 五年级数学小知识 五年级数学小知识 1.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数学小故事
答:下面我要给大家讲两个他的小故事: 一次,他宣称他的黑毛公鸡能为他证实:他的哪一个仆 人偷了他的...《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 246 个问题的解 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在那里,塞 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 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

数学故事
答:欧拉渊博的知识,无穷无尽的创作精力和空前丰富的著作,都是令人惊叹不已的!他从19岁开始发表论文,直到76岁,半个多世纪写下了浩如烟海的书籍和论文.到今几乎每一个数学领域都可以看到欧拉的名字,从初等几何的欧拉线,多面体的欧拉定理,立体解析几何的欧拉变换公式,四次方程的欧拉解法到数论中的欧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