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刘筠传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乐正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文:

  刘筠,字子仪,大名人。举进士,为馆陶县尉。还,会诏知制语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摧筠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真宗北巡命知大名府观察判官事自边鄙罢兵国家闲暇帝垂意篇籍始集诸儒考论文章为一代之典筠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推为精敏。车驾西巡,又命药纂土训。及《册府元龟》成,进直史馆、修起居注。尝属疾,予告满,辄再予,积二百日,每诏续其奉。迁左司谏、知制语,加史馆修撰,出知邓州。还,纠察在京刑狱,知贡举,迁尚书兵部员外郎。复请邓州,未行,进输林学士。初,药尝草丁谓与李迪罢相制,既而谓复留,令别草制,筠不奉诏,乃更召晏殊。筠自院出,遇殊枢密院南门,殊侧面而过,不敢揖,盖内有所愧也。帝久疾,谓浸擅权,筠曰:“奸人用事,安可一日居此。”请补外,以右谏议大夫知庐州。仁宗即位,迁给事中,复召为输林学士。逾月,拜御史中丞。先是,三院御史言事,皆先白中丞。筠榜台中,御史自言事,毋白丞杂。知天圣二年贡举,数以疾告,进尚书礼部侍郎、枢密直学士、知颗州。召还,复知贡举,进输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同修国史、判尚书都省。筠素爱庐江,遂筑室城中,构阁藏前后所赐书,帝飞白书曰“真宗圣文秘奉之阁”。再知庐州,营家墓,作棺,自为铭刻之。既病,徙于书阁,卒。筠,景德以来,居文输之选,其文辞善对偶,尤工为诗。著《册府应言》《禁林》等凡七集。初为杨亿所识拔,后遂与齐名,时号“杨刘”。凡三入禁林,又三典贡部,以策论升降天下士,自筠始。性不苟合,遇事明达,而其治尚简严。然晚为阳翟同姓富人奏求思泽,清议少之,二于量卒,田庐没官。包拯少时,颇为筠所知。及拯显,奏其族子为后,又请还所没田庐云。

  (节选自《宋史·刘筠传》)

  译文:

  刘筠字子仪,大名人。考中进士后,担任馆陶县县尉。(后来)回到京城,恰逢朝廷诏令知制诰杨亿考试选拔人才来校刊太清楼的藏书,刘筠被选拔为第一名,以大理评事的身份担任秘阁校理。真宗皇帝巡幸北方的时候,任命刘筠担任大名府观察判官。自从边境地区罢兵休战,国家太平后,宋真宗有意于典籍文章(的编篡),开始汇集儒生们的考查论证(或推考论断)的文章,编成当代的经典。刘筠参与修撰图经和《册府元龟》,被公认为精细敏捷。宋真宗巡幸西部地区的时候,又让刘筠陈报山川形势、土质好坏及土地所宜生产的情况。等到《册府元龟》编成后,刘筠任直史馆、修起居注。曾经接连患病,给朝廷上书请求告老还乡,未被允许,又再次上书,前后相加共有二百余天,每次都诏令继续给刘筠俸禄。(后来,刘筠)调任左司谏、知制谱,又任史馆修撰。(离京)任邓州知州。(后来)回到京城,负责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掌管人才选择事务,调任尚书兵部员外郎。又请求任邓州知州,没有成行,升任翰林学士。当初,刘筠曾经奉诏起草罢免丁谓与李迪宰相职务之制书,不久又丁谓留任,诏令刘筠另外起草制书,刘筠没有接受。于是又征召晏殊(草拟制书)。刘筠从朝堂出来,与晏殊于枢密院南门相遇,晏殊侧身走过,不敢对刘筠行礼问候,恐怕晏殊是内心有愧。宋真宗长期患病,丁谓逐渐独断专权,刘筠说:“奸人执掌朝政,此地一天都不可久留。“请求离京候补,以右谏议大夫的身份担任庐州知州。宋仁宗即位后,刘筠调任给事中,又受征召为翰林学士。过了一月,又被授予御史中丞的职位。在此之前,三院御史上书言事,都要先告知中丞。刘筠在御史台张贴布告,御史自己上书言事,不需报告中丞。负责天圣二年贡举事务,多次由于疾病告退,升任尚书礼部侍郎、枢密直学士、颖州知州。奉召回京。再次掌管贡举事务,升任翰林学士承旨兼任龙图阁直学士、同修国史、判尚书都省。刘筠一直喜爱庐江,于是就在庐江城中修筑居室,建筑楼阁收藏朝廷前后所赏赐的书籍,宋仁宗用“飞白”的笔法(挥笔)赐字“真宗圣文秘奉之阁”。再次担任庐州知州时,他为自己修建了坟墓,制作了棺材,并亲自在墓碑上刻上了墓志铭。刘筠生病后,移住藏书阁,并在此去世。刘筠自景德年间以来,一直选为文官,(他的文章)擅长对偶,尤其擅长作诗。著有《册府应言》《禁林》等共七集。起初被杨亿赏识提拔,后来和杨亿一样出名,时人称他们“杨刘”。刘筠(前后)一共三次进入输林院(任职),又三次掌管主持贡举的部门,用策论来决定天下人才的进退升降,就是从刘筠开始的。刘筠性情严肃,无原则地附合,办事明了通达,处理政事崇尚简约严明。不过,(刘筠)晚年替阳翟一位同姓的富人上奏请求赏赐,被清议者轻视。一个儿子早逝,田地房舍全部被官府没收。包拯年轻时,被刘筠所赏识。等到包拯声名显赫后,他上奏朝廷让刘筠家族里(的同辈)之子作为刘筠的后代,又请求归还被官府没收的田地和房舍。



~

宋史刘筠传原文及翻译
答:刘筠,字子仪,大名人。举进士,为馆陶县尉。还,会诏知制语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摧筠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真宗北巡命知大名府观察判官事自边鄙罢兵国家闲暇帝垂意篇籍始集诸儒考论文章为一代之典筠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推为精敏。车驾西巡,又命药纂土训。及《册府元龟》成...

旧将刘筠的古诗文翻译
答:老将刘筠

急谁有刘筠的《汉武》的翻译,在线等
答:汉武帝修建的天台切断了天河(绛河即银河),半是水气升腾却不是雾气,天台更显青翠高峻,汉武帝想像麻姑一样不老,笑看沧海桑田的变化,可是愿望没有达成,瓠子口就决堤了,天台求仙成了梦想。

文言文偏僻翻译
答:151.狐猪争功,文言文翻译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

文言文翻译
答: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翻译: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

宋史 列传第五十一的译文
答:原文:http://www.cchmi.com/tabid/129/InfoID/5979/Default.aspx译文:李谘,字仲询,唐朝赵国公李峘的后人。李峘被贬死于袁州,他的后人就住在了新喻这个地方,所以李谘成了新喻人。谘小时候就表现的至情至性,他老爸李文捷把他妈给休了,李谘就没日没夜的嚎哭,不吃不喝,老爹心疼他就把他妈又找回还给他了,从此他...

照样用文言文怎么说
答:1. 这几句文言文怎么翻译 语出论语子路第十三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注释” 其身正:其,指在上位的人。身是本身。正,正直。 不令而行:不须命令而在下者自会正直。盖受感化故。 “语译” (一)孔子说:“在上的人自身做事正当,不用命令,人民自然会照样去做;如果自身做事...

李谘文言文
答:1. 晋书李熹传文言文翻译 李憙传,李憙,字季和,上党铜鞮人。父新李牷,是汉朝大鸿胪。李憙年轻时有好品行,广博地演习精深地研究,与北海人管宁以贤良被徵召,不去。几次徵入三府,不就任。宣帝又徵召李憙任太傅属,以有病为借口坚决推辞,郡县扶他登车上路,当时李憙母亲病重,于是偷偷翻越泫氏城墙第一徒步回家...

王继勋文言文
答:《宋史·荆罕儒传》原文及译文——翻译1、原文:荆罕儒,冀州信都人。 父基,王屋令。罕儒少无赖,与赵凤、张辇为群盗。 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汉初,改山南东道行军司马。周广顺初,为率府率,奉朝请,贫不能振。 显德初,世宗战高平,戮...

文言文欧阳修汉东
答: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译文] 我年青时家住汉东郡。汉东偏僻落后,没有学问渊博的人,我家又穷,没有藏书。 州城南部有一姓李的大户人家,他儿子尧辅相当好学,我少年时代经常在他家游玩。有次看见一只破竹筐装着旧书放在墙壁间,打开翻阅,得到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