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开战时为什么不用“闪电战”进军乌克兰?

作者&投稿:丁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俄罗斯开战时为什么不用“闪电战”进军乌克兰?俄罗斯没有想长期占领乌克兰,只是要求乌克兰去军事化,成为非军事国家,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承认“顿涅茨克共和国”和“卢甘斯克共和国”的独立。还要求乌克兰去纳粹化,禁止极端民族主义,俄罗斯要求乌克兰在国际中保持中立地位,基于这样的原因,没有用闪电战进军乌克兰。

乌克兰面积达60万平方公里,军事设施拥有千余座,其中还有核电站,生物实验室等危险设施,人口4千多万,军队20多万人,因为西方不断的武器援助,因而,俄罗斯战略性空中力量动用不多。

事实上,俄罗斯开始对决的时候,推进速度很快,半个月就打到了基辅附近,但在基辅外围停滞时间较长,主要的原因则是围城边打边谈,用打仗来促谈威慑,让乌克兰以及北约后退,一开始根本没有速战速决的意图,而现在西方不断搅局,支援情况下,谈判已然变成僵局,而这次战争拖长已成定局。

俄罗斯也暂时缓解了西方的制裁,估计也会开始调整作战计划,利用欧洲的能源危机,印度也站队俄罗斯,战争不能急于一时冒进,强求速战速决,那是不可能的,会根据局势做出新的战场计划和策略。

俄乌边境交通设施不足,重型装备运送不易,展开能力有限,后勤补给困难,不能齐头推进,长蛇阵进入乌境内会首尾难相顾,快速推进,后勤补给不足,会给先头部队带来极大的风险。

战场上的事情,是没有绝对的把握,俄军必然备用了多套方案,但是,一切都处于。瞬息万变之中。

根据报道,俄军空中突击队起飞的之时,乌军已从美国卫星那里得到情报,调集了两个旅在机场周边做好了准备,结果,致使俄军的空降兵,上演了悲壮的孤军防守,突击未能成功。

之后,俄军用坦克集团冲到基辅,意图活捉泽连斯基。俄罗斯大军借道白俄罗斯,沿着第聂伯河两岸向基辅包抄了过去,先头部队还甚至直接穿进了基辅市区,但是,很快就被龟缩在城内的乌克兰军队打退,于基辅附近的俄军根本就没有冲进基辅打巷战的实力,这都在说明,第一波闪电战的行动失败。

战争局势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让人看不明白。大家想像的闪电战并没有发生,速战速决,一击即溃的局面也没有出现,俄军的军事部署,推进速度,战场态势也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顺利,似乎这场战争要拖入持久战、消耗战。一切都很难预料。



1+1为什么等于8?因为你算错了。

你的提问同理。俄军本来就是打闪电战。只不过没那个能力,闪电战失败了。反而自身因为快速突进、冒进,遭受了重大损失。

二战的时候德国闪击波兰、法国,分别也打了1-2个月。

俄军这次第一天就空降基辅、地面部队不顾一切的向前快速突进、穿插,坦克故障抛锚直接就地放弃、抛弃补给线,显然是想闪电获胜。但乌克兰的抵抗意志高于预期、军队实力强而集中,而俄军精确制导武器太少、信息化水平低,尤其是基层侦察手段不足、指挥链不通畅反应迟缓,致使进程拖延。俄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打了一场闪电战

根据兰彻斯特平方律方程,交战一方的有效战斗力,正比于其战斗单位数的平方与每一战斗单位平均战斗力(平均毁伤率系数)的乘积。

所以,在质量没有特别明显的差距时,作战单位数量的影响远远大于质量的影响。

而俄军正是如此——在质量上没有代差,投入的部队在数量上略少于乌克兰军队。类似于苏芬战争的情况,一开始觉得有限的兵力已足够解决问题,所以在一开始投入的兵力太少。因而总体作战能力与乌克兰相比优势不明显。此时还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强行冒进、深入突破,就遭受了重大损失。

当然,胜利依然在俄军手里。因为没有空中优势,乌克兰东部的重兵集团只能依托城市龟缩,无法在野外与俄军决战,失去了战略机动性。在俄军改变战术、集中兵力一个一个的攻坚拔钉子,消灭他们只是时间问题。只是这仗要长期化了。



乌克兰不小也不弱 谈何容易?

~

俄罗斯开战时为什么不用“闪电战”进军乌克兰?
答:俄罗斯开战时为什么不用“闪电战”进军乌克兰?俄罗斯没有想长期占领乌克兰,只是要求乌克兰去军事化,成为非军事国家,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承认“顿涅茨克共和国”和“卢甘斯克共和国”的独立。还要求乌克兰去纳粹化,禁止极端民族主义,俄罗斯要求乌克兰在国际中保持中立地位,基于这样的原因,没有用闪电...

解密:无往而不利的德国闪击战为何最终失败了?
答: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欧洲的小领主们领地太小、资源调配能力不得行,撑不起像中国楚汉战争那样一打八年的大阵仗,仗打一会儿,双方都有喘口气的需求,实在速战速决不了,往往都会用骑士间的单挑来解决,这跟项羽当年在成皋找刘邦约架是一样一样的。 这种小打小闹给欧洲人造成了一个错觉,觉得很像战争是种「打打更健...

二战中闪击战的战略战术分析
答:研究“信息+闪击战”可能演变的“信息化闪击战”,利于我们在未来战争中防范新的闪击战,并在作战中寻找更多的制胜之机。 闪击战三个重要要素 1奇袭 2集中 3速度 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

希特勒自杀时还有着200万的兵力,为何选择了放弃抵抗
答:德国的本意是想再次以闪电战的形式击溃苏联,从而彻底断绝英国可能获得的外部支持。然而在东欧、西欧、北欧、南欧一路所向无敌的希特勒最终在苏联遭遇了他人生的滑铁卢。德军在侵苏战争的早期仍延续着以往所向无敌的攻势:在开战后的18天之内德军就突进苏联境内600公里。仅仅在第一天的战斗中苏联红军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

东条英机与希特勒、墨索里尼是事先商量好了再发动战争的吗
答:哈哈~~切记哦,闪电战只适合对方未有准备之时发动。另外,其实闪电战术并不一定是在一开始就需要发动的,可以在吃了一定道具后(在一段时间内,总有人吃的多,有人吃的少的,所以有一段时间的局部优势),然后突然发动闪电战,这招偶最爱用,不用则算,一用,嘿嘿,基本被吓一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

谁是闪击战的理论之父
答:古德里安的闪电战思想更加注重战略瘫痪理论,即以突不及防的打击,突破敌军正面防线,敌指挥系统就会面临瘫痪。快速机动的部队的凌厉攻势,在敌军前线和后方造成的极大恐慌,从而指挥失序,军心混乱,从心理上给对手造成的沉重打击。因此,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的目的是瘫痪敌人,装甲、速度和立体协调只是其手段。结合实战的运用也...

闪电战之所以很成功,应该归功于什么?
答:但是这个轰炸机它又具有很强的攻击能力,能够给地面上带来巨大的破坏能力,所以依靠它,德国在开战初期发动了数次闪电战,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二,归功于德国指挥官的战术指令。二战时期的德国十分的可怕,许许多多的国家都十分惧怕他,因为德国素以闪电战闻名,快,准,狠的超强攻势已经成为他的代...

二战苏俄成功的德军拖入了冬季 但是
答:1:随着战争旷日持久,德军补给线越拉越长,特别是到了冬季,气温降到零下3-4十度,德军士兵严重缺乏御寒衣物和药品,而低温也让德军的坦克,步枪无法使用。而苏军由于常年习惯在这种天气下作战,特别是苏军的武器,简单耐用,不惧严寒。而到了春天,冰雪融化,苏联冻土层变成一片烂泥沼泽,更加加重了德军...

历史上,为何德法打败俄罗斯难于登天,而蒙古却能征服?
答:蒙古大军所面对的仅仅是一个个罗斯公国,这些罗斯公国实力弱小,互相之间也不团结。而德国,法国进攻俄罗斯时,此时的俄罗斯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它幅员辽阔,战略空间巨大,而且俄罗斯人口众多,远超过德国,法国。俄罗斯人也充满了民族自豪感,都愿意为自己的祖国而战。蒙古进攻俄罗斯时,蒙古人的骑射技术...

...苏联打败德国。既然苏联那么强大,为什么刚遭到德国入侵的时候...
答:因为在德国进攻苏联时,苏联还没有完成军事现代化,装备,作战理论,战时指挥,训练水平等多种原因造成了苏军的失利。内容拓展:一、华沙起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地下军反抗德国占领军的战役。这场战役是在1944年8月1日开始的。波兰地下军的目的是想在苏联红军到达华沙前解放德国的占领,以避免受到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