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是怎样排序的? 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排列的

作者&投稿:英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根据各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排列的,质子的数量就等于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如氢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它就排在第一个;碳原子核内有6个枝子,它就排在第6。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还要根据其核外电子的层数(周期数就等于层数)和最外层电子的个数(族数就等于核外电子的个数)排序。
纵向的元素化学性质很相似.

化学元素周期表:根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



根据原子核的核内质子数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是依据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以及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目。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在同一横行,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目相同的元素排列在同一纵行。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用表格表达的具体形式,它反映元素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元素周期表简称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很多种表达形式,目前最常用的是维尔纳长式周期表(见书末附表)。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反映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周期表中同一横列元素构成一个周期。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周期的序数。同一纵行(第Ⅷ族包括3个纵行)的元素称“族”。族是原子内部外电子层构型的反映。例如外电子构型,IA族是ns1,IIIA族是ns2 np1,O族是ns2 np6, IIIB族是(n-1) d1·us2等。元素周期表能形象地体现元素周期律。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推测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当年,门捷列夫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的周围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经过综合推测,成功地预言未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现在科学家利用元素周期表,指导寻找制取半导体、催化剂、化学农药、新型材料的元素及化合物。

19世纪中期,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任何科学真理的发现,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受到阻力,有些阻力甚至是人为的。当年,纽兰兹的“八音律”在英国化学学会上受到了嘲弄,主持人以不无讥讽的口吻问道:“你为什么不按元素的字母顺序排列?”

门捷列夫顾不了这么多,他以惊人的洞察力投入了艰苦的探索。直到1869年,他将当时已知的仍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进行反复排列比较,才最后发现了元素周期规律,并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

先背熟元素周期表,然后就会慢慢找出各族元素的规律,以后见到没有学过的元素只要是同一族的都会知道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化学性质,那就不是可以举一反三了

横着看叫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上某一横列元素最外层电子从1到8的一个周期循环

竖着看叫族,是指某一竖列元素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表现出的相似的化学性质

可能太口语化了……化学专业的达人们再解释一下~

用谐音狂想记忆法较好记:轻(氢)孩(氦)离(锂)皮(铍),朋(硼)叹(碳)淡(氮)养(氧),佛(氟)奶(氖)那(钠)没(镁),屡(铝)归(硅)临(磷)留(硫),滤(氯)牙(氩)加(钾)钙。

意思是说:瘦弱体重很轻的小孩皮肤脱皮,朋友慨叹说你应该粗放型地养他。我们家老佛爷也就是孩子的奶奶说:那样没法子养。屡次回老家讨偏方,临走时还给人家留下钱,人家屡次说,你应该给他的牙加补一些钙。

这是我上初中时学化学时自己编的,你瞧都二十年了还记得很清楚。元素周期表”。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它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这张表,人们便会想到它的最早发明者——门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生于一八三四年二月七日俄国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市。这个时代,正是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生产的飞速发展,不断地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化学也同其它科学一样,取得了惊人的进展。门捷列夫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诞生到人间。门捷列夫从小就热爱劳动,热爱学习。他认为只有劳动,才能使人们得到快乐、美满的生活;只有学习,才能使人变得聪明。

门捷列夫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一位很有名的化学教师,经常给他们讲课。热情地向他们介绍当时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始创的新原子论。由于道尔顿新原于学说的问世,促进了化学的发展速度,一个一个的新元素被发现了。化学这一门科学正激动着人们的心。这位教师的讲授,使门捷列夫的思想更加开阔了,决心为化学这门科学献出一生。

门捷列夫在大学学习期间,表现出了坚韧、忘我的超人精神。疾病折磨着门捷列夫,由于丧失了无数血液,他一天一天的消瘦和苍白了。可是,在他贫血的手里总是握着一本化学教科书。那里面当时有很多没有弄明白的问题,缠绕着他的头脑,似乎在召呼他快去探索。他在用生命的代价,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着。他说,我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的光荣,而是为了俄国名字的光荣。”——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门捷列夫并没有死去,反而一天天好起来了。最后,才知道是医生诊断的错误,而他得的不过是气管出血症罢了。

由于门捷列夫学习刻苦和在学习期间进行了一些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一八五五年,他以优异成绩从学院毕业。毕业后,他先后到过辛菲罗波尔、敖德萨担任中学教师。这期间,他一边教书,一边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写出了《论比容》的论文。文中指出了根据比容进行化合物的自然分组的途径。一八五七年一月,他被批准为彼得堡大学化学教研室副教授,当时年仅二十三岁。

门捷列夫又返回实验室,继续研究他的纸卡。他把重新测定过的原子量的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依次排列起来。他发现性质相似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并不相近;相反,有些性质不同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反而相近。他紧紧抓住元素的原子量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停地研究着。他的脑子因过度紧张,而经常昏眩。但是,他的心血并没有白费,在一八六九年二月十九日,他终于发现了原素周期律。他的周期律说明:简单物体的性质,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形式和性质,都和元素原子量的大小有周期性的依赖关系。门捷列夫在排列元素表的过程中,又大胆指出,当时一些公认的原子量不准确。如那时金的原子量公认为169.2,按此在元素表中,金应排在锇、铱、铂的前面,因为它们被公认的原子量分别为198.6、6.7、196.7,而门捷列夫坚定地认为金应排列在这三种元素的后面,原子量都应重新测定。大家重测的结果,锇为190.9、铱为193.1、铂为195.2,而金是197.2。实践证实了门捷列夫的论断,也证明了周期律的正确性。

在门捷列夫编制的周期表中,还留有很多空格,这些空格应由尚未发现的元素来填满。门捷列夫从理论上计算出这些尚未发现的元素的最重要性质,断定它们介于邻近元素的性质之间。例如,在锌与砷之间的两个空格中,他预言这两个未知元素的性质分别为类铝和类硅。就在他预言后的四年,法国化学家布阿勃朗用光谱分析法,从门锌矿中发现了镓。实验证明,镓的性质非常象铝,也就是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镓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充分说明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的一条客观规律;为以后元素的研究,新元素的探索,新物资、新材料的寻找,提供了一个可遵循的规律。元素周期律象重炮一样,在世界上空轰响了!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在世界上留下了不朽的光荣,人们给他以很高的评价。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经指出。“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的规律,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这个勋业可以和勒维烈计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轨道的勋业居于同等地位。”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次序是按什么排列的?~

化学元素周期表视频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是依据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以及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目。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在同一横行,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目相同的元素排列在同一纵行。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用表格表达的具体形式,它反映元素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元素周期表简称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很多种表达形式,目前最常用的是维尔纳长式周期表(见书末附表)。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反映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周期表中同一横列元素构成一个周期。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周期的序数。同一纵行(第Ⅷ族包括3个纵行)的元素称“族”。族是原子内部外电子层构型的反映。例如外电子构型,IA族是ns1,IIIA族是ns2 np1,O族是ns2 np6, IIIB族是(n-1) d1·us2等。元素周期表能形象地体现元素周期律。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推测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当年,门捷列夫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的周围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经过综合推测,成功地预言未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现在科学家利用元素周期表,指导寻找制取半导体、催化剂、化学农药、新型材料的元素及化合物。

19世纪中期,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任何科学真理的发现,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受到阻力,有些阻力甚至是人为的。当年,纽兰兹的“八音律”在英国化学学会上受到了嘲弄,主持人以不无讥讽的口吻问道:“你为什么不按元素的字母顺序排列?”



门捷列夫顾不了这么多,他以惊人的洞察力投入了艰苦的探索。直到1869年,他将当时已知的仍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进行反复排列比较,才最后发现了元素周期规律,并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



先背熟元素周期表,然后就会慢慢找出各族元素的规律,以后见到没有学过的元素只要是同一族的都会知道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化学性质,那就不是可以举一反三了



横着看叫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上某一横列元素最外层电子从1到8的一个周期循环

竖着看叫族,是指某一竖列元素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表现出的相似的化学性质



可能太口语化了……化学专业的达人们再解释一下~





用谐音狂想记忆法较好记:轻(氢)孩(氦)离(锂)皮(铍),朋(硼)叹(碳)淡(氮)养(氧),佛(氟)奶(氖)那(钠)没(镁),屡(铝)归(硅)临(磷)留(硫),滤(氯)牙(氩)加(钾)钙。

意思是说:瘦弱体重很轻的小孩皮肤脱皮,朋友慨叹说你应该粗放型地养他。我们家老佛爷也就是孩子的奶奶说:那样没法子养。屡次回老家讨偏方,临走时还给人家留下钱,人家屡次说,你应该给他的牙加补一些钙。

这是我上初中时学化学时自己编的,你瞧都二十年了还记得很清楚。元素周期表”。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它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这张表,人们便会想到它的最早发明者——门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生于一八三四年二月七日俄国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市。这个时代,正是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生产的飞速发展,不断地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化学也同其它科学一样,取得了惊人的进展。门捷列夫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诞生到人间。门捷列夫从小就热爱劳动,热爱学习。他认为只有劳动,才能使人们得到快乐、美满的生活;只有学习,才能使人变得聪明。

门捷列夫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一位很有名的化学教师,经常给他们讲课。热情地向他们介绍当时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始创的新原子论。由于道尔顿新原于学说的问世,促进了化学的发展速度,一个一个的新元素被发现了。化学这一门科学正激动着人们的心。这位教师的讲授,使门捷列夫的思想更加开阔了,决心为化学这门科学献出一生。

门捷列夫在大学学习期间,表现出了坚韧、忘我的超人精神。疾病折磨着门捷列夫,由于丧失了无数血液,他一天一天的消瘦和苍白了。可是,在他贫血的手里总是握着一本化学教科书。那里面当时有很多没有弄明白的问题,缠绕着他的头脑,似乎在召呼他快去探索。他在用生命的代价,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着。他说,我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的光荣,而是为了俄国名字的光荣。”——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门捷列夫并没有死去,反而一天天好起来了。最后,才知道是医生诊断的错误,而他得的不过是气管出血症罢了。

由于门捷列夫学习刻苦和在学习期间进行了一些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一八五五年,他以优异成绩从学院毕业。毕业后,他先后到过辛菲罗波尔、敖德萨担任中学教师。这期间,他一边教书,一边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写出了《论比容》的论文。文中指出了根据比容进行化合物的自然分组的途径。一八五七年一月,他被批准为彼得堡大学化学教研室副教授,当时年仅二十三岁。

门捷列夫又返回实验室,继续研究他的纸卡。他把重新测定过的原子量的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依次排列起来。他发现性质相似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并不相近;相反,有些性质不同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反而相近。他紧紧抓住元素的原子量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停地研究着。他的脑子因过度紧张,而经常昏眩。但是,他的心血并没有白费,在一八六九年二月十九日,他终于发现了原素周期律。他的周期律说明:简单物体的性质,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形式和性质,都和元素原子量的大小有周期性的依赖关系。门捷列夫在排列元素表的过程中,又大胆指出,当时一些公认的原子量不准确。如那时金的原子量公认为169.2,按此在元素表中,金应排在锇、铱、铂的前面,因为它们被公认的原子量分别为198.6、6.7、196.7,而门捷列夫坚定地认为金应排列在这三种元素的后面,原子量都应重新测定。大家重测的结果,锇为190.9、铱为193.1、铂为195.2,而金是197.2。实践证实了门捷列夫的论断,也证明了周期律的正确性。

在门捷列夫编制的周期表中,还留有很多空格,这些空格应由尚未发现的元素来填满。门捷列夫从理论上计算出这些尚未发现的元素的最重要性质,断定它们介于邻近元素的性质之间。例如,在锌与砷之间的两个空格中,他预言这两个未知元素的性质分别为类铝和类硅。就在他预言后的四年,法国化学家布阿勃朗用光谱分析法,从门锌矿中发现了镓。实验证明,镓的性质非常象铝,也就是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镓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充分说明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的一条客观规律;为以后元素的研究,新元素的探索,新物资、新材料的寻找,提供了一个可遵循的规律。元素周期律象重炮一样,在世界上空轰响了!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在世界上留下了不朽的光荣,人们给他以很高的评价。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经指出。“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的规律,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这个勋业可以和勒维烈计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轨道的勋业居于同等地位。”

元素周期表是怎么排列的?
答:1:氢H,第一周期,第IA族 2:氦He,第一周期,第0族 3:锂Li,第二周期,第IA族 4:铍Be,第二周期,第IIA族 5:硼B,第二周期,第IIIA族 6:碳C,第二周期,第IVA族 7:氮N,第二周期,第VA族 8:氧O,第二周期,第VIA族 9:氟F,第二周期,第VIIA族 10:氖Ne,第二周期,第0族 11:钠Na...

元素周期表的顺序是怎样的?
答:H氢 ,He氦 ,Li锂,Be铍,B硼,C碳,N氮,O氧,F氟,Ne氖,Na钠,Mg镁,Al铝,Si硅,P磷,S硫,Cl氯,Ar氩,K钾,Ca钙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顺序是怎么样的?
答:H氢 ,He氦 ,Li锂,Be铍,B硼。C碳,N氮,O氧,F氟,Ne氖。Na钠,Mg镁,Al铝,Si硅,P磷。S硫,Cl氯,Ar氩,K钾,Ca钙。

元素周期表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答: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顺序排列的。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将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放在一个横行中,并以周期的形式排列。每个周期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从左到右,称为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等。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还反映了它们的原子结构。

化学元素周期表为什么这样排列,是按照什么规律
答:是根据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

元素周期表怎样排序?
答:元素周期表 1 氢 H 1.007 94(1)2 氦 He 4.002 602(2)3 锂 Li 6.941(2)4 铍 Be 9.012 182(3)5 硼 B 10.811(7)6 碳 C 12.0107(8)7 氮 N 14.006 7(2)8 氧 O 15.999 4(3)9 氟 F 18.998 403 2(5)10 氖 Ne 20.179 7(6)11 钠 Na 22.989...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什么排列的?
答:在这个表中,周期是纵行,族是横行。在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中,他大胆地为尚待发现的元素留出了位置,并且在其关于周期表的发现的论文中指出:按着原子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各种元素,在原子量跳跃过大的地方会有新元素被发现,因此周期律可以预言尚待发现的元素。 事实上,德国化学家迈尔早在1864年就已发明了“六元素表”...

元素周期表怎样排列的?
答:第一周期元素:1 氢(qīng) 2 氦(hài);第二周期元素:3 锂(lǐ) 4 铍(pí) 5 硼(péng) 6 碳(tàn) 7 氮(dàn) 8 氧(yǎng) 9 氟(fú) 10 氖(nǎi);第三周期元素:11 钠(nà) 12 镁(měi) 13 铝(lǚ) 14 硅(guī) 15 磷(lín) 16 硫(liú) 17 氯(lǜ) 18 ...

元素周期表是怎样排序的?
答: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根据各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排列的,质子的数量就等于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如氢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它就排在第一个;碳原子核内有6个枝子,它就排在第6。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还要根据其核外电子的层数(周期数就等于层数)和最外层电子的个数(族数就等于核外电子的个数)排序...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什么来排序的?
答: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如卤素、碱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或贵族气体)等。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区且分有七主族、七副族与零族、八族。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