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法考必备考点:【违法阻却事由】紧急避险构成要件

作者&投稿:宗政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司法考试# 导语】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备考的路上,哭过、累过、笑过,但只要坚持向前走,终将会拿到属于我们的证书。以下是 整理的“2019法考必备考点:【违法阻却事由】紧急避险构成要件”!祝大家备考顺利!

  一、紧急避险构成要件

  (一)起因条件:存在现实危险

  1.法益范围:国家、公共法益、本人人身及财产法益。

  2.危险的来源:自然力量、动物侵袭、危害行为,饥饿、疾病等特殊情况。他人的合法行为不是危险。

  3.危险的限定:不包括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所面临的对本人的危险。

  4.自己招致的针对本人的危险,视为放弃自己法益,不允许其紧急避险。至于对自己招致的他人的危险,则允许进行紧急避险。

  5.危险的现实性:客观存在的危险正在发生。假想避险属于事实认识错误,不成立故意犯罪,可能成立过失犯罪或者意外事件。

  (二)时间条件:正在发生、法益处于紧迫威胁中

  若危险尚未发生或已经消除,属于避险不适时,可能成立故意或过失犯罪。

  (三)不得已而为之

  不得已损害另一法益:对于正在发生的危险,没有其他合理的方法排除危险,只能损害另一法益,才能保护面临危险的法益。通常是损害第三者的法益,而不是针对危险来源本身造成损害。

  (四)避险意识

  1.故意引起危险后,以紧急避险为借口侵犯他人法益的,属于故意犯罪。

  2.偶然避险:处理原则同偶然防卫

  (1)按照行为无价值论:偶然避险属于违法行为,成立故意或过失犯罪。

  (2)按照结果无价值论:偶然避险属于紧急避险。

  3.为了保护非法利益,不允许进行紧急避险。

  (五)限度条件

  1.传统刑法理论认为: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大体而言: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不存在国家法益>社会法益>个人法益,也不存在个人法益>社会法益>国家法益。相互之间不能成立紧急避险。因为人的生命无价,不存在高低贵贱、多寡之分,不能牺牲一个人的生命以保护其他人的生命,生命不能成为被利用的手段工具。

  2.但不同观点认为:保护的利益大于损害的利益也有可能超过必要限度。就财产法益而言,如果保护甲法益的方法就是损害同等的乙法益,那么该行为没有法益侵犯,难以成立犯罪。

  3.就生命法益而言,牺牲某人保护他人生命的行为具有违法性,不成立阻却违法的紧急避险。

  4.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避险过当主观上是过失。避险过当致人重伤或死亡的,定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

  (六)受强制的紧急避险

  受他人强制实施紧急避险的情形,只要这种受强制的行为符合紧急避险的一般条件,便可以成立紧急避险。例如:儿子被歹徒劫持,歹徒要求其去抢银行。

  1.限定说:实施轻微犯罪成立紧急避险,但严重犯罪不成立紧急避险。

  2.非限定说(通说):符合紧急避险条件,属于紧急避险。

  (七)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1.最根本区别

  紧急避险的对象是无辜的第三者,正当防卫对象是不法侵害人本人。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能实施,即只有在用尽了全部自救手段之后才能进行紧急避险;待危险消除后,对无辜第三者具有救助义务或返还财产义务,否则成立不作为犯罪。

  2.二者内部关系

  (1)对正当防卫本身不能正当防卫,对正当防卫的反击属于不法侵害。

  (2)对假想防卫、防卫过当,可以正当防卫。因为它们都是不法侵害。

  (3)对偶然防卫能否正当防卫,需要根据其内部观点确定。

  (4)对紧急避险本身不能正当防卫,对紧急避险的反击属于紧急避险。

  (5)对假想避险、避险过当,可以正当防卫。

  (6)对偶然避险能否正当防卫,需要根据其内部观点确定。

~

2019法考必备考点:【违法阻却事由】紧急避险构成要件
答:一、紧急避险构成要件 (一)起因条件:存在现实危险 1.法益范围:国家、公共法益、本人人身及财产法益。2.危险的来源:自然力量、动物侵袭、危害行为,饥饿、疾病等特殊情况。他人的合法行为不是危险。3.危险的限定:不包括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所面临的对本人的危险。4.自己招致的针对本人的...

2019法考必备考点:【主观要件】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
答:当行为人在A罪与A+B罪之间产生认识错误,要注意运用包容评价思维。在A罪与A+B罪之间产生认识错误,无论是主观想犯A罪、客观犯了A+B罪,还是主观想犯A+B罪、客观犯了A罪,在结论上至少构成A罪的既遂。二、违法阻却事由的认识错误 假想的正当防卫:不是违法性认识错误、是事实错误,阻却故意。如...

2019法考必备考点:【共同犯罪】间接正犯
答:1.被利用者欠缺构成要件要素:被利用者实施行为,但欠缺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要素(如身份),利用者可能成立间接正犯。2.被利用者具有违法阻却事由:利用他人的合法行为,或利用被害人的自我侵害行为。当利用者使被害人丧失自由意志,或者使被害人对结果缺乏认识或产生其他法益关系的错误,导致被害人实施了损害自...

2019法考必备考点:【违法性构成要件】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
答:【 #司法考试# 导语】向着顺利通过考试的目标,迈步向前,必然会成功拿到证书。以下是“2019法考必备考点:【违法性构成要件】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快来学习吧!一、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 (一)相当因果关系说(相当因果关系说=条件说+相当性)1.遵循条件说:没有此行为即没有此结果,环境污染、滥用...

刑法犯罪构成四要件、犯罪构成三阶层、犯罪构成两阶层理论
答:违法性 违法阻却事由: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人承诺等,它们为犯罪设定合理界限。 有责性 故意、过失、事实认识错误,以及责任阻却事由如刑事责任年龄、能力等,评估犯罪者应负的责任。 两阶层理论的精要解析在法考视角下,犯罪构成分为两个层次:客观违法构成要件 主体与行为:自然人与...

2019法考必备考点之金融诈骗罪
答:所以想要考证书的亲们,快去了解一下吧,以下为“2019法考必备考点之金融诈骗罪”,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 无! 一、集资诈骗罪 (一)客观行为 集资诈骗必须满足诈骗罪的行为构造、作出虚假回报、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未达到10万元的,应成立诈骗罪或者集资诈骗罪未遂。 对象:社会公众。欺骗手段:虚假回报。既遂...

验证成功 | 四个月过法考真的可以!
答:1. 《刑法》总则部分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客观违法性&主观责任性两阶层体系的分析思维。分析一个行为是否构成刑法上的犯罪要分两步走:一,违法阶层:客观要件→违法阻却事由;二,责任阶层:主观要件→责任阻却事由。所有具体罪名的分析,都要建立在两阶层体系的原理之上。 2. 《刑诉》主观题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法条...

2019法考必备考点:债的履行基础知识
答:【 #司法考试# 导语】中国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谚,一直在强调重复练习的重要性。考试日益临近,多看书,勤做题是大有裨益的。 ! 一、适当履行原则 1、适当履行原则,或称全面履行原则、正确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按照债的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标的、数量及质量,由适当的主体在适当的履行期限、履行地...

2019法考每日一练【知识产权法】-多项选择题【8.29】
答:乙闭路电视台擅自复制该节目,且无违法阻却事由,自然侵犯了甲电视台的复制权。此外,乙还有可能侵犯甲电视台的表演权、广播权、获得报酬权。B项正确,当选。《侵权责任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贺某的行为构成帮助侵权,应与乙...

法考的客观题和主观题都考什么?
答:在刑法中不构成犯罪,无非就是因为几个原因:(1)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为犯罪(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比如盗窃数额500元就不构成犯罪;(3)行为人具有排除非法阻却事由,比如是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行为;(4)行为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或未达到刑事年龄;(5)犯罪已经过了追诉时效;如果行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