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家园——地球》教案6篇

作者&投稿:堂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教案# 导语】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地球的故事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简单实验来验证前人的猜想并做出结论。

  2.进一步学习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科学探究活动的长期性与艰苦性,逐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状星体。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教学准备

  篮球、橡皮泥、火柴、课件(与地球形状、“神舟5号”、“神舟6号”等有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及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提问: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而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家”是什么形状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谈话:我们现在通过上网、看书、询问,也许1分钟就可以轻松知道答案,可你们是否知道在这个答案的背后,人们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辛苦的探究过程。

  二、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活动1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与探索

  谈话:首先让我们走入远古时代,了解最初人们把地球想象成什么样的?(课件展示)

  提问:“天圆地方”的这种说法在现在看来也许有几分可笑,但是,我们想想当时的条件,人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认识呢?

  学生交流,评价。

  小结:那时候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凭自己的直觉光靠自己的眼睛来判断,尽管结论是错误的,但他们毕竟也是在仔细观察之后作出猜测的,并不是凭空捏造。

  讲解:慢慢地人们对自己的这种想法产生了怀疑(课件展示)。

  希腊人通过观察船只进港和出港提出了假设: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一个大圆球。

  活动2观察进港的帆船

  谈话:接下来我们做一次模拟实验,看看是否也能观察到古希腊人看到的现象。

  (课件展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实验,交流发现。

  我们再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用同一方法观察,看看和刚才有什么不同。从这两个实验中说明了什么?古希腊人的猜想成立吗?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

  讲解:这是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的一个重大转折,接着,在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观看月食时,发现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形的,因此他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全课总结:

  这时候人们已经推测出地球是个球体,可认识事物光靠猜想和假设行不行呢?接下来人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一猜想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们对地球形状作出了什么猜想啊?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们是怎样来验证这一猜想的。

  二、活动三:验证地球是个球体

  一、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讲解: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位非常勇敢的航海家:麦哲伦(课件展示他的画像)。有同学了解有关他的故事吗?

  布置任务:阅读书上42页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生阅读、交流。

  提问: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前作出了什么假设?

  麦哲伦为这次航行付出了什么代价?有收获吗?是什么?

  读完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白1、在探究的过程中懂得利用科学技术。2、对待心中的疑问,要大胆去猜测,更要想办法去证明。3、科学探究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也要学习麦哲伦的坚持不懈的吃苦精神。

  二、在太空中看地球

  讲解: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能够在太空中观察地球了。

  课件展示(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图片)

  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方法拍到的地球照片吗?最早给地球拍照是什么时候?哪个国家呢?(学生回答后,课件揭示相关资料)

  提问: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令世界都对我们刮目相看,你们知道中国飞天第一人吗?了解有关他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杨利伟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讲解:太空是神奇而美妙的,但是对宇航员来说是残酷的,因为那里既没有氧气、没有水也没有重力,是对人生存极限的一种挑战,如果你也希望有一天能到太空遨游一翻,那么现在必须把身体锻炼好。

  提问:通过各种实践,人们已经发现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到底有多大?你知道飞机、人绕地球一圈需要多长的时间吗?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三、作业

  布置任务: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类认识地球的艰辛旅程,我们应该把这些都牢牢记住,因此我提议每个人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制作一张有关地球故事的科学小报。

风光无限的地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认识各种形态的地貌,并能分析家乡的地貌类型。

  2.会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地貌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发现并会描述各种地貌的美,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2.通过描述家乡的地貌特点、制作家乡地貌模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科学知识

  1.认识山地、平原、海洋、沙漠、丘陵、湿地等几种典型的地貌,了解它们不同的特点。

  2.知道家乡的地貌特点。

  教学难点:熟悉各种地貌的特征

  教学准备

  有各种典型地貌的课件、小木板、绘图纸、橡胶泥、洗净的沙、彩纸、彩笔、胶水、铅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直接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风光无限的地貌》,什么叫地貌呢?就是指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

  教学新授:

  一、认识常见的地貌

  提问:说说看,你知道哪些形态的地貌?(学生自由回答)

  下面我们来认识常见的一些地貌(课件先后出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湿地、海洋、沙漠的地貌图)

  提问:仔细比较,这些地貌各自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学生讨论、作答,课件先后展示各种地貌的文字说明部分。

  二、美丽的家乡

  讲解:正由于形态各异的地貌才构成了大自然中许多秀美的风光,下面我们以自己的家乡为例,进一步熟悉地貌的特点。

  课件展示能代表本地地貌的典型图片。

  布置任务:老师和大家的感受一样,咱们的家乡确实很独特很美,接下来请同学们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将家乡的这种“独特之美”描述出来,注意要概括出地貌的特点。

  学生描述本地地貌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价。

  提问:请同学们判断咱们家乡主要属于哪一种地貌,说说你的理由。

  总结归纳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对家乡地貌的描述很准确也很生动,课后我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个咱们家乡的地貌模型。

  (展示教师制作的模型)

  讲解:同学们不用羡慕,因为今天这节课你们可以亲自设计并制作一个地貌模型。为了将模型做得更漂亮,组内同学先商量一下,想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具体怎样分工合作?请制定一个计划。

  小组讨论

  讲解:为了做今天的模型,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泥、沙石、树叶、水、各种颜色的粉笔灰、橡皮泥等。下面大家就利用老师准备的和你们现有的材料来制作。

  要求:做好分工,由每组的材料员统一拿材料,用多少,拿多少,多了的马上送回,卫生监督员随时保持周围的卫生。另外各组制作的模型不能太复杂,因为大家制作的时间只有20分钟,模型中一定要标记方位。

  学生分组制作活动。(中途可让学生到别的小组去“取经”)

  讲述:刚才,我们各组按各自的描述做了一个地表模型,做得怎样呢?下面大家相互参观一下。

  学生离座参观各组作品。

  学生谈参观感受。

  请做得好的小组介绍经验。

地球的内部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根据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传递出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做出自己的猜想。

  2.能用资料来验证自己关于地球内部的猜想。

  3.能制作出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对地球内部的探索、开发利用进行大胆的想象。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内部是一个运动着的高温、高压的环境,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2.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

  教学难点:根据自然现象做出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猜想

  教学准备

  有火山、地震、地热等自然现象的视频课件,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煮熟的鸡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谈话:在教学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我手上有一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条件下,你们能想办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

  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按照学生的想法进行实验,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

  二、了解地球内部构造。

  1、师:尽管我们看不到胶卷盒里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还是有办法获得它的一些特征,并且根据这些特征作出猜测、判断。其实地球也象一个无法打开的胶卷盒,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

  2、师: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视频。

  (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

  3、你能根据这些现象作出有关地球内部的猜想吗?说说猜想的依据。

  (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注意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和判断。)

  4、师:科学家们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并了解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的呢?可以通过发射地震波来进行检验,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阅读书上49页相关内容。说说地球的结构并说说这些部分分别在地球的什么位置?

  5、师:看到这个地球内部的构造示意图(课件展示),你觉得像什么?我这有一个切开的熟鸡蛋,对照一下这张地球内部的构造图,确实类似,请你们在记录本上画一幅切开的鸡蛋图,并标出地壳、地幔、地核。(学生看大屏幕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再看剖开的鸡蛋,画图。)

  6、谈话:对于探究地球的内部构造,科学家们还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请同学们阅读49页《伸入地球深处的“望远镜”》。

  7、说说看,我们的猜想和科学家的发现有相同的地方吗?

  三、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1、师:同学们现在对地球的内部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

  2、师:那先说说你的制作步骤,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区分地球的三个部分呢?

  3、学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骤,教师注意及时进行归纳。

  4、学生动手做地球模型。

  5、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以及制作时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四、课堂教师小结。

  师:对于地球内部的构造,现在仍然是一个迷团,科学家也仅仅是一种预测。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探索开发地球内部吗?展开你的想象,将设计画在记录本上。

地球仪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海洋与陆地所占地球表面的比例。

  2.能借助地球仪上的主要标识,准确辨认位置,画出麦哲伦的航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使用地球仪的过程中,体会模型带来的方便。

  2.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寻找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表面的模型。

  2.能在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

  3.认识地球仪上的主要标识:经线、纬线、方向、赤道等;知道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及地球仪的主要标识

  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研究海陆分布的比例

  根据经纬度确定某物的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卡纸、天平、剪刀、铅笔、直尺、橡皮泥、火柴梗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讲解:由于地球太大了,人们一般不能观察其全貌。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出示地球仪)。建立模型也是我们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学新授:

  活动一蓝色的星球

  1、模拟

  讲解:请慢慢地旋转地球仪,注意观看它的颜色,你发现了什么?面积的颜色是什么?

  学生观察并交流发现。

  提问: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别不同的地貌,蓝色占的面积,它是用来表示什么呢?这说明了什么呢?

  小结:地球是由大部分的海洋和小部分的陆地组成。

  鼓励学生根据这个特点给地球再取一个名字。

  2、填图

  讲解:由于陆地和海洋交错分布着,因此地球被划分成七大洲和四大洋。你知道是哪七大洲又是哪四大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予以补充总结。

  布置任务:你知道他们分别在地球的什么位置吗?请对照地球仪,把四大洋和七大洲的名称填写在书上52页的图中,并尝试记住。(提醒学生字写小点)

  学生填图。

  课件出示没有文字说明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帮助学生记住他们的具体位置。

  3、估测

  引导学生质疑: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主要地貌为海洋,但是它所占地球的表面到底比陆地多多少呢?我们能想办法作出科学的估测吗?

  学生思考、交流

  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生的方案进行筛选(如学生不能想出合理的方法,则引导学生按照书上的方法进行)。

  学生估测、记录

  汇报估测结果。

  小结:科学家经过精密地测量、计算,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29%,海洋占71%。哪个小组的数据最接近呢?课后向他们取取经验。

  第二课时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二、新授

  一、活动2怎样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1、地轴

  观察:让学生转动本组的地球仪

  演示篮球在地上乱转。

  谈谈它们的转法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小结:地球仪是绕着中间这根轴转动的,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这根轴叫做地轴,当然,地球里面并不是真的有根轴,而是科学家根据地球自转的特点虚拟出来的。

  (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自西向东)。

  2、经线、纬线

  讲解:我们再来观察地球仪,是不是有很多线圈,这就是叫做经纬网,干什么用的呢?就像在电*看电影,知道排号和座号就能找到座位。经纬网可以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课件展示纬线的概念及什么叫赤道(让学生找一找)

  讲解: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

  找一找:北纬30度在哪?

  课件展示经线的概念及南北极。

  讲解: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线,人们给经线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经度。

  找一找:东经125度在哪?

  找一找:北京(东经116度、北纬40度)伦敦(0度、北纬51度)

  讲解: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以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并说说这样分的原因)

  找一找亚洲、大洋州分别处在哪半球。

  总结:尽管地球有那么大,但是只要我们确定了某一个地方的经纬度就很容易找到它,比如遇难的船只只要报告他所处的经纬度,别人就可以知道船只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进而得到救援。

  二、活动3麦哲伦的航线

  讲解:接下来我们也要来体验一下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课件展示具体路线和游戏规则

  建议活动小组的成员分别担任“船长”(麦哲伦)、“大副”、“文书”、“水手”等不同角色,合作完成活动中的不同任务。

  课件展示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正确路线。

  组织学生对路线图分析:船队一直是朝什么方向航行,又是从什么方向回到西班牙的。

地图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会看地图,能从地图上获取有用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加深对祖国的了解。

  2.懂得保护家园的重要。

  科学知识

  了解地图上的主要标识及功用。

  教学准备

  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

  教学重点:学会看地图

  教学难点:能从地图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提问: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想自己到处逛逛,但又不熟悉路线,你会怎么办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课题。

  谈话:说一说你们使用过什么地图,地图有什么作用呢?

  提问:你知道最早的地图是什么时候绘制的吗?

  学生阅读55页有关科技史。

  二、教学新授:

  讲解:刚才同学们也讲了地图有着多种用途,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帮手”。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使用它。接下来请仔细观看比较这两张地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可以将你的发现与本小组的成员交流,看谁获取的信息最多。

  学生汇报

  小结:要想使用地图,首先要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一、比例尺(板书)

  教师讲述:地图和地球仪一样,所表示的实地面积都很大,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图形缩小。图上线段的长度与实际距离之比就叫做比例尺,表示地图图形的缩小程度。

  练习:

  找一找这两幅地图的比例尺分别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给出数据,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计算。

  对照书上的两幅图,小组内自由出题,计算某两地的实际距离。

  除了比例尺外,我们还得学会通过地图识别方向。

  二、地图上的方向(板书)

  1.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板书)

  [练习](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未标明方向名称的地平面的八个方向图。)请学生上台标出八个方向。

  对于一幅地图,我们怎么来判断方向呢?

  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板书)

  [教师讲述]

  (1)一般的地图,通常是按面对着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的。

  (2)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按指向标规定的方向判断,指向标一般指北。

  (3)有经纬网的地图,还可以根据经纬网定方向。指名学生说经线、纬线分别表示什么方向。

  [练习]参上(学生“你问我答”巩固对地图上方向的掌握。)

  在地图上有各种符号和文字,这是图例和注记。

  三、图例和注记

  讲解:不同的图例用来表示各种地理对象,教师举例说明。

  布置任务:将中国政区的图例找出来并记录在书上58页表内。

  鼓励学生课外了解更多的图例。

  总结:如果我们能在地图上准确地辨方向、量距离、识图例,那么我们也就学会了使用地图。

  四、保护我们的家园

  提问:58页的这张图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

  讲解:其实为了改变这种不好的状况,近年来我国采取了“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方法,但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你觉得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能说到做到,为保护自己的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漂移的大陆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对地图上相对的海岸线能拼接的现象做出猜想,并能想出办法去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仔细地观察、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科学知识:

  了解大陆飘移学说,理解万物都在不断运动变化中。

  教学重点:了解大陆漂移假说

  教学难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思维品质。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及黑白复印、剪刀、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质疑: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海陆分布。今天我想追问一个问题: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一直就是这样的吗?

  讲解:1910年,生病卧床休息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望着墙上的一张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之间,相互对应,简直就可以拼合在一起。顿时他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提问:我们也来观察一下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你知道魏格拉产生了什么猜想吗?

  学生回答。

  二、教学新授:

  活动1、拼图与猜想

  提问: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是否真的如我们所想能拼在一起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呢?

  学生回答

  讲解: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将南美洲和非洲从地图上剪下来,然后拼凑到一起试试看。

  为了不浪费,我给大家准备了复印的地图。

  学生剪、拼图

  交流发现。

  讲解:是不是所有的大陆都能象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一样接在一起呢?(学生观察片刻)

  教师演示:将事先剪好的各大洲拼凑到一起。

  质疑: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

  活动2、魏格纳的猜想

  讲解:其实魏格纳和同学们的想法一样,当它发现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可以很好地拼凑在一起时,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很多年前,这两块大陆是接合在一起的。他的这一说法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大家都不承认这一说法,甚至嘲笑他:这么坚固的大陆怎么会漂移呢?

  在一片反对声中,魏格纳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不顾危险实地考察,搜集资料为自己的说法寻找有力的证据。例如,他发现南美洲和非洲都能见到的具有相同骨骼构造的动物化石,而这些动物是不可能游过大洋的。两年后他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在三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为几块大陆,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播放多媒体动画演示大陆漂移的过程)

  可惜魏格纳还没来得及解释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一次实地考察中由于气候恶劣和食物缺乏而牺牲。

  质疑:从魏格纳发现并验证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课后拓展:搜集资料解释大陆漂移的原因。

  想象100万年后,中国大陆还会在现在的位置吗?你认为是怎样的情景呢?

~

小学生五年级日记
答:小学生五年级日记,急需,老师让我们写,不知写什么... 小学生五年级日记,急需,老师让我们写,不知写...第三十天:关注我们的家园 现在我们的家园——地球上已有60亿人口,当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在

五年级上册作文
答: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上册作文 篇1 一、 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一幅漫画》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我喜欢地球仪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在地球仪上,似乎可以看到美丽的广袤大地,高耸入云的山峰,连绵起伏的山脉,这引发了我浓厚...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的阅读感悟?
答:比如处处可见的环卫工人,他们每天早起贪黑地干活,在马路上,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扫净灰尘,扫尽最后一片落叶,却只能遭到人们的鄙视,唾骂和嫌弃。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家园将会被垃圾所覆盖,所掩埋。这些人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不值得我们敬佩吗?花生让我想起了花生花。花生花和花生一样其貌不扬...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答:(一)教材结构和主要内容 2021年秋季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从个体发展、群体生活、基本国情、传统文化四个方面,设计了4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依次是:“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我们是班级的主人”“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和“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教材以...

五年级科幻作文
答: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出大片大片的草原,让世界变得更美,让沙尘暴远离我们,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 假如我会克隆,我会为人类做出许许多多的好事,让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永远幸福安康! 五年级科幻作文 篇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也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 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在科学技术方面,我...

五年级口语交作四单元的作文怎么写
答:不,我们的家园应该美好,而想要家园干净整洁,就要做到文明这一步,做到垃圾如桶这一步;人人都要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是每个人的义务!如果这样,我们的家园将永远光彩整洁。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四单元作文:文明只差一步 随着放学铃声的响起,同学们陆陆续续的走出校门,江红和...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三篇)
答:“中小学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的原则意见,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基本精神以及省教委关于《江苏省推行素质教育、调整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意见》,我们编写了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第十一册,供实施义务教育的全日制小学六年级...

2022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答:“中小学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的原则意见,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基本精神以及省教委关于《江苏省推行素质教育、调整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意见》,我们编写了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第十一册,供实施义务教育的全日制小学六年级...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答: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最好是佳作!!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限15分钟...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最好是佳作!!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我喜欢地球仪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在地球仪上,似乎可以看到美丽的广袤大地,高耸入云的山峰,连绵起伏的山脉,这引发了我浓厚的...

五年级环保作文
答:五年级环保作文 篇4 假如我是环保局局长,我一定会保护好环境,不会简单了事。 假如我是环保局局长,我会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告诉他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假如我是环保局局长,我一定会制作一台能让垃圾自动分类的机器。这样,人们就不会再把垃圾扔错地方了。 假如我是环保局局长,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