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还有什么故事是说明知音难求的?

作者&投稿:裔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合作关系,开始的时候管仲并不得志,无论是做买卖还是做事,鲍叔牙始终相信他,并给了他竭尽所能的照顾。而在小白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时,鲍叔牙却极力推荐管仲,到最后管仲封侯拜相,管仲对周围的人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这才是我的好朋友啊。

2、舍命之交──左伯桃与羊角哀

战国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楚国求见楚庄王,途中遇到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

角哀到楚国后因成功献计,成为中大夫,但他却告别楚王,回头寻找伯桃尸体将其安葬。因多次在梦中见左伯桃受荆轲欺凌,于是角哀辞别楚王后在左伯桃坟前自刎,亲自到阴间为兄弟报仇。角哀自杀的当晚,当地人听到荆轲坟前杀声四起,最后荆轲坟前白骨累累,而左伯桃坟却安静祥和。

3、刎颈之交──廉颇与蔺相如

秦王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使赵王免受屈辱,安全回到赵国。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廉颇很是不服气,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

廉颇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并得意的到处宣扬这件事。蔺相如因此给不服气的门客讲解说,他连秦王都不怕,只是不想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4、胶膝之交──陈重与雷义

陈重自幼与同郡人雷义是好朋友,两人同师学习。当地太守推举陈重为孝廉,陈重请求把功名让给雷义,陈重先后向太守申请了十几次,太守都不同意。直到第二年雷义也当上了孝廉才罢休。

后来陈重与雷义都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代替同做官的一个人受罪,被罢官离去。陈重见雷义离去,自己也紧跟着以有病为由辞官回了家。

回家后,刺史举雷义为茂才,雷义想把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同意,雷义就披头散_假装疯癫不接受举荐。因为陈重雷义二人做官要一起做,官阶要保持同阶。后来三府同时征召两人,雷义被任命为灌谒太守,让他持节督察诸郡国的风俗教化。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授南顿令,卒于任上。

5、鸡黍之交——元伯与巨卿

范式,字巨卿,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他们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范式对张劭说,他两年后回来拜访,两人约定了拜见的日期。日期将至之时,张劭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母亲不相信他们约定的具体日期,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

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饮,尽欢才散。范式回去之后不久,张劭就得了重病,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视他。但张劭临终之前仍忍不住叹惜: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生死朋友范巨卿了。

张劭不久就病死了,有一天托梦给范式,问范式为什么没来见他。范式睡醒后悲叹落泪,于是穿着丧服,骑马赶路。直到他赶到坟地,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张劭的灵柩才肯进到坟穴。范式于是住在坟墓旁便,为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离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鲍之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舍命之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刎颈之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胶漆之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鸡黍之交



~

有关钟子期和俞伯牙这个典故还有哪些内容?
答:一、高山流水觅知音 俞伯牙钟子期 (故事耳熟能详了)二、鲁迅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亲密交往和战斗友谊, 在中国革命史和现代文学史上传为佳话。而谈到两位伟人之间的友谊,尤其是领导左翼文化运动期间的友谊,不能不论及瞿秋白夫妇四次在鲁迅家避难之事。 众所周知,自蒋介石政权建立之后,蒋介石不仅对苏区进...

除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知音还有谁(要故事!)急!
答:不必疑虑”.竟倾壶饮之. 2 昔时,齐国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再个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一战一北,鲍叔不以我为怯,

俞伯牙的高山流水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什么?
答:有一天,俞伯牙遇到柴夫钟子期,钟子期感叹俞伯牙的音乐“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这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俞伯牙和钟子期知音难觅的故事流传千古,与他们相关的成语是__
答:俞伯牙和钟子期知音难觅的故事流传千古,与他们相关的成语是(高山流水)。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结构】联合式 【...

从伯牙鼓琴这则文言文中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成语?
答:【英文】: lifty character as towering mountain and rushing water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两人结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还有没有其他关于知音的故事? 除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
答:聊斋志异:《叶生》(这个故事,知者不多.你有兴趣去看看原文)淮阳有个姓叶的书生,文章词赋在当地称得上是首屈一指.但叶生时运不好,每次应试都名落孙山.直到有一天,淮阳来了个新知县丁乘鹤,很欣赏叶生的文章.这位知县不仅接见他,而且让他住在县衙内继续研读诗书,还经常用钱粮接济叶生家.县里预试时...

俞伯牙因钟子期之死绝弦,世上还有其他类似的知音故事吗?
答:在古代的传说中,有一个深刻的典故,讲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深深情谊。伯牙,一位卓越的琴师,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沉的情感,弹奏出世间罕有的《高山流水》。然而,他的琴声往往被误解,无人能真正领悟其中的情感和寓意,仿佛高山流水,曲高和寡,他在高山上抚琴,期待着知音的出现。终于,一个樵夫...

类似于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要详细
答:故事发生在列国年间,那个年代里战乱连年,各国诸侯求贤若渴。地处南方的楚国贴榜招贤纳士。有位贤士名叫左伯桃,有治世之才,冒着严寒风雪奔向楚国,途中求宿于羊角哀,受到羊角哀热情接待。左伯桃比羊角哀长着几岁。当夜,两人抵足而眠,谈得十分投机。左伯桃发现,这个羊角哀的才学决不在自己之下,...

古代重情义的例子
答: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很悲痛,他找到了钟子期的坟墓。在墓前,伯牙悲伤地又一次弹奏了《高山流水》。奏完,伯牙将琴摔碎了,他说:“我的知音去世了,今后这世上还有谁能真正听懂我弹奏呢?”后来,俞伯牙直到去世,再也没有弹过琴。“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伯牙子期的故事成为后世友谊和知己...

...牙的故事,张劭和范式的鸡黍之交,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_百 ...
答: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己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