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孔子世家文言文阅读

作者&投稿:董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5~9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

非与①?”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 ②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③率:行走。 ④稼:种庄稼。

穑:收庄稼。 ⑤宰:家臣,总管。

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C.君子亦有穷乎 穷:困厄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痛苦6.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C.赐,而志不远矣 某所,而母立于兹D.人之不我信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7.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3分)A.予一以贯之 B.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C.吾何为于此 D.人之不我信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3分)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

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

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度势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9.断句、翻译(10分)(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不 得 行 绝 粮 从 者 病 莫 能 兴 孔 子 讲 诵 弦 歌 不 衰 (2)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②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参考答案:5.D(根据语境可推断出应为“担心,忧虑”)6.C(C项都是代词,通“尔”,“你的”。 A项前表顺承连词“那么”;后表转折连词“却”。

B项前表顺承连词“就”;后副词,表条件“才”。D项前为助词,用在主谓间;后为近指代词,可译为“这”)7.B(B项是一般反问句,其他都是宾语前置句)8.D(后半句是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

9.(l)不 得 行/绝 粮/从 者 病/莫 能 兴/孔 子 讲 诵 弦 歌 不 衰(4分)(2)①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忍。(“道”“纲”“容”)(3分)②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

(“修”“用”“丑”)(3分)【古文参考翻译】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

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大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背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

2. 我要阅读《史记.孔子世家》原文

孔子春秋 作者: 李鸿兴

ISBN:9787802275928

出版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1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史记.孔子世家》为主线,将《论语》中记述孔子的话,解释为白话文,贯穿在孔子一生的事迹当中,叙述了孔子一生波澜起伏的故事。本书的“引子”,描写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徴在的爱情故事。本书的主要内容以孔子赴宰相季平子家宴,被相府家臣阳虎阻拦,作为孔子入世的开端,表现了青年孔子在艰难的选择中,走上了杏坛施教的道路。孔子从出任中都宰到担任司空,从升任司寇到摄相事,籍兴利除弊、赠粮断案的故事,表现了孔子“为官为民”、“仁者爱人”的精神追求;而在峡谷会盟中,孔子为维护鲁国的名誉和利益,表现了大义凛然奋不顾身的英雄主义情怀。本书围绕着孔子在实施“堕三都”、铢杀少正卯、挫败公山不狃的叛乱,以及联络“三桓”的斗争情节,反映了鲁国各种政治势力的尖锐争斗的演变;也表现了孔子的治国才能与智慧。本书通过孔子周游列国,匡城解围、陈蔡遭厄、路遇隐者等情节,表现了孔子为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始终如一的精神与气概。孔子的晚年生活中,与弟子们共同修订诗、书、礼、乐,作易经、著春秋所经历的艰辛,表现了孔子不寻常的遭遇和情怀。

3.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

”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①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

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

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

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

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②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 ”景公曰:“诺。”

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

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柰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

使仲由为季氏宰,将③堕④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

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

费人攻之,弗克,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

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

十二月,公围成,弗克。(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注】①夹谷:地名,春秋时齐地。

②拨(fá):大盾。③堕:毁坏;拆毁。

④三都: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郈,称三都。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摄相事 摄:代理 B。 必具官以从 具:具备,具有C。

为坛位,土阶三等 等:台阶的层级 D。 齐有司趋而进曰 趋:跑,疾走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 齐有司趋而进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吾尝终日而思矣DC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 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敛赀财以送其行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孔子在夹谷扬礼节的一组是①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②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③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 ④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 ⑤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 ⑥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君若悼之,则谢以质A。 ③④⑤ B。

①②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先从孔子任宰相写起。 他任职一年就很有政绩,鲁国各地的官员都纷纷效仿他。

于是,他升为司空,后又升为大司寇。B。

文章写孔子严于礼法之行为使齐景公惧怕而省悟,并以退还原来所占的鲁国之郓、汶阳、龟阴之地的行动来向鲁国赔罪。C。

定公十三年夏,鲁定公听众孔子的建议,打算拆毁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封邑的城墙,在拆毁的过程中,遇到了公山不狃等人的武力阻扰。D。

公敛处父认为,如果拆了成邑的城墙,那么齐人必将兵临城下,孟氏没有了保障,会处于危险中。于是,他坚决抗命不拆成邑的城墙。

4. 我要阅读《史记.孔子世家》原文

孔子春秋 作者:李鸿兴ISBN:9787802275928出版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11-1内容简介 本书以《史记.孔子世家》为主线,将《论语》中记述孔子的话,解释为白话文,贯穿在孔子一生的事迹当中,叙述了孔子一生波澜起伏的故事.本书的“引子”,描写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徴在的爱情故事.本书的主要内容以孔子赴宰相季平子家宴,被相府家臣阳虎阻拦,作为孔子入世的开端,表现了青年孔子在艰难的选择中,走上了杏坛施教的道路.孔子从出任中都宰到担任司空,从升任司寇到摄相事,籍兴利除弊、赠粮断案的故事,表现了孔子“为官为民”、“仁者爱人”的精神追求;而在峡谷会盟中,孔子为维护鲁国的名誉和利益,表现了大义凛然奋不顾身的英雄主义情怀.本书围绕着孔子在实施“堕三都”、铢杀少正卯、挫败公山不狃的叛乱,以及联络“三桓”的斗争情节,反映了鲁国各种政治势力的尖锐争斗的演变;也表现了孔子的治国才能与智慧.本书通过孔子周游列国,匡城解围、陈蔡遭厄、路遇隐者等情节,表现了孔子为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始终如一的精神与气概.孔子的晚年生活中,与弟子们共同修订诗、书、礼、乐,作易经、著春秋所经历的艰辛,表现了孔子不寻常的遭遇和情怀.。

5. 史记孔子世家全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

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

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

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俭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

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

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知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

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

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

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 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

’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

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尸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楚昭王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楚国令尹子西说:“大王出使诸侯的使者有像子贡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

令尹子西说:“大王的宰辅国相有像颜回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令尹子西说:“大王的将帅有像子路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

令尹子西说:“大王的各部长官有像宰予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令尹子西说:“况且楚国的祖先在周受封时,名号为子男,封地方圆五十里。

如今孔丘祖述三皇五帝的法度,彰明周公、召公的事业,大王倘若任用他,那楚国还怎么能世世代代拥有堂堂正正方圆几千里之地呢!周文王在丰京,周武王在镐京,从只有百里之地的君主最终统一天下。如今孔丘得以占据封地,有贤能的子弟作为辅佐,这不是楚国的幸福啊。”

楚昭王于是作罢。当年秋季,楚昭王在城父去世。

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旁边,歌词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为什么道德这样衰落啊?以往的事已无法挽回,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啊!完了完了,当今从政的权贵们岌岌可危了。”孔子走下车,打算与他说话。

狂人接舆快步离去,孔子没能与他说话。 于是孔子从楚国返回卫国。

这一年,孔子六十三岁,是鲁哀公在位的第六年。 第二年,吴国和鲁国在缯邑会盟,吴国向鲁国征集牲畜猪、牛、羊各一百头。

吴国太宰嚭召见季康子。季康子派子贡前往交涉,然后才得以取消。

孔子说:“鲁国、卫国的政治,如同兄弟一样相似。”这时候,卫国君主辄的父亲不能按礼制即位,流亡在外,各国诸侯屡次对此加以指责。

而孔子的许多弟子在卫国做官,卫出公辄想请得孔子来治理国政。子路说:“卫国国君等待您来治理国政,您将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要先做的是端正名分啊!”子路说:“有这样治理国政的吗,您迂阔啊!何必去端正名分呢?”孔子说:“粗鲁啊,仲由呀!名分不正的话,言浯就不顺当;言语不顺当,事情就不成功;事情不成功,礼乐就不振兴;礼乐不振兴,刑罚就不准确;刑罚不准确,百姓就会感到无所措手足了。

君子做事必须符合名分,言语必须可以实行。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语,只求一点都不马虎罢了。”

此后第二年,冉有为季氏率领鲁国军队,同齐军在郎邑交战,打败齐军。季康。

6. 史记《孔子世家》全文翻译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不合礼仪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7. 史记《孔子世家》的全文翻译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境鄹城)。

他的先世本来是宋国的公族,到了叫孔防叔的,才因避祸逃来鲁国定居。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

梁纥晚年再娶颜姓女子(《礼记·檀弓》云孔子母名徵在)才生了孔子,而且是到尼丘(一名尼山)去向神明祈祷才有孕生下孔子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五五一年),孔子诞生。

孔子刚生下时,头项中间是凹下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字叫仲尼,姓孔氏。 孔子生下不久,叔梁纥就死了,(《索隐》引《家语》云生三岁而粱叔纥死)葬在防山。

防山在鲁城的东边(《括地志》云在曲阜县东二十五里),因此孔子没法确知自己父亲的坟墓所在;母亲年少葬夫,照当时礼俗不能亲去送葬,所以也说不出坟墓详确地址。 孔子小的时候游戏,常摆起各种祭器,学着大人祭祀时礼仪动作。

母亲死了,(《孔子世家补订》;《阙里志》诸书并云在孔子二十四岁)。(今人钱穆先生则云在孔子十七岁以前)就暂时浅厝在五父衢(鲁城道名)的路旁,不敢贸然深葬远处,可能是他为了谨慎的缘故吧!后来同邑人挽父的母亲,指点出孔子父亲的墓地,然后孔子才把母亲迁去防山和父亲合葬在一起。

孔子腰间系着孝麻还在守丧,季孙子招宴军役之士(一说文学之士,此据方苞说),孔子前往参加。季孙的家臣阳虎拒斥他说:“季氏招宴要服役的士卒,是不敢招待你的。”

于是孔子就退了回来。 孔子十七岁那一年,鲁国的大夫孟厘子跟随鲁昭公到楚去,回来之后,深为不能襄助行好应有礼仪而自责,所以在他临终前,还告诫自己的嗣子孟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集解》引服虔曰:圣人谓商汤)的后裔,是在宋国受到华氏之祸才逃到鲁国来的。

他先祖弗父何本来可以继位做宋君,却让给了他的弟弟厉公(《集解》引杜预曰:弗父何,宋愍公之长子,厉公之兄也。何嫡嗣当立,以让厉公)。

到了弗父何的曾孙正考父,他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朝,做了上卿。他每一受命,就更加恭谨,所以考父鼎的铭文说:‘第一次受命时鞠躬致敬,二次受命时折腰弓背,到了第三次受命,我的头压得更低,腰背更加弯曲了。

走路时挨着墙边走,也没有人敢来侮慢我;我就用这个鼎做些面糊稀饭来清俭度日。’他就是这般恭谨俭约。

我听说圣人的后裔,虽不一定能当国继位,但必然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丘年纪轻轻就博学好礼,这岂不就是所谓的显达的人吗?我是不久的人了,你可一定要去从他求学。”

孟厘子死后,懿子和鲁人南宫敬叔(《索隐》谓敬叔与懿子皆孟厘子之子,不阙更言鲁人)便去向孔子学礼。这一年,季武子死了,平子继承了卿位。

孔子早年生活,既穷苦又没地位。成年以后,曾做过仓库管理员(季氏史,《会注考证》引诸说以为当作“委吏”,孟子亦云:“孔子尝为委吏矣”,今从之),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也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职务,而场中牲口就越养越多。

后来,他出任主管营建的司空。过不了多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却受到排斥,转到宋、卫两国,生活也奔波不定,又在陈、蔡两国间遭遇困厄,最后才回到鲁国。

孔子身高有九尺六寸,人家管他叫“长人”,而且以奇异眼光看他。鲁国当局最后总算又对他好了,所以才回到鲁国来的。

鲁国的南宫敬叔对鲁君说:“请帮助孔子到周去。”于是鲁君就给了一辆车子、两匹马,一个童仆随他出发,到周去学礼,据说是见到了老子。

学成告别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的人送人是用财物,仁德的人送人是用言辞。我不能够富贵,却盗取了仁人的名号,就说几句话送你,这话是:一个聪明又能深思明察的人,却常遭到困厄,几乎丧生,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学问渊博识见广大的人,却使自己遭到危险不测,那是由于他好揭发别人罪恶的后果;做人子女的应该心存父母,不该只想到自己;做人臣属的应该心存君上,不能只顾到本身。”

孔子从周回到鲁之后,门下的学生就日益增多了。这个时候,晋平公 *** 无道,六家大臣(指范氏、中行氏、知氏、赵氏、魏氏、韩氏)把持国政,不时攻打东边的国家,楚灵王的军队很强大,也常北上来侵犯中原;齐是个大国又接近鲁。

鲁国既小又弱,要是归附于楚,晋国就不高兴;依附了晋,楚国就来兴师问罪;对待齐国如果不周到,齐兵就要侵入鲁国了。 鲁昭公的二十年,而孔子大约是三十岁了。

齐景公带同晏婴来到鲁国,景公就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国家小又地处偏僻,他能够称霸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这个国家虽然小,目标却很远大;地位虽然偏僻,施政却很正当。亲自举拔用五张黑羊皮赎来的贤士百里奚,封给他大夫的官爵,才把他从奴隶的拘禁中救出来,就和他一连晤谈三天,随后把掌政大权交给了他。

从这些事实来看,就是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称霸诸侯还算成就小了呢!”景公听了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时,季平子因为和郈昭伯比赛斗鸡结怨的事得罪了鲁昭公,昭公带了军队来打平子。

于是平子就联合了孟孙氏、叔孙氏,三家一起围攻昭公,昭公兵败了,逃到了齐国,齐国把昭公安置在乾侯(今河北成安县)这个地方。过了不多久,鲁国。



~

《孔子世家》读书笔记
答:《孔子世家》读书笔记 孔子的一生都在为救世奋斗,他虽然没有实现自己的志向,但他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形象。下面是我我为您准备的《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孔子世家》读书笔记一 太史公以诗赞孔子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

史记世家第二十七文言文答案
答:3.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5~9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

老子对孔子说的几句忠告的文言文
答:一个聪慧又能深思洞察一切的人,却常遭到困阨、濒临死亡,那是因为他喜好议论别人的缘故;学问渊博见识广大的人,却常使自己遭到危险不测,那是因为他喜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应该心存父母,不该只想到自己;做人臣子的应该心存君上,不能只顾到自己。此文出自西汉·司马迁《孔子世家》...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是什麼意思?
答:孔子孩童时做游戏,经常陈列俎豆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孔子世家》。原文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译文 孔丘...

《古文观止·孔子世家赞》译文与赏析
答:孔子世家赞 孔子世家赞 《史记》【题解】《孔子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之一,为孔子所立的传,记载孔子的生平和思想。本文为司马迁在全传最后对孔子所写的直接评论。赞语认为孔子以道德学问受到后人的景仰,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敬仰和向往之情。【原文】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16],景行...

《孔子世家》:唯有贡庐于冢上 庐:_ 因命曰孔里 孔:__ 以太牢祠焉 祠...
答:1 唯有贡庐于冢上 庐:指服丧守墓而在墓旁盖的简陋屋子。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2 因命曰孔里 里:故里。孔里,即孔子故里 3以太牢祠焉 祠:同“祀”,祭祀之意 古代祭祀或宴享时用的牲畜,牛羊豕各一曰“太牢”4 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以:表方式...

《孔子世家》翻译
答:《孔子世家》从“孔子以四教…到常先谒然后从政” 的译文只能提供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孔子教导学生有四个项目:诗书礼乐等籍典文献,生活上的身体力行,为人处事的忠诚尽心,待人接物的信实不欺。孔子戒绝了常人的四种毛病:不揣测、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所特别...

孔子世家赞原文及翻译注释
答:孔子世家赞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一、原文:太史公曰: 《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②。”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③,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④,传十馀世...

孔子文言文阅读理解
答:这个故事在《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一段附后),《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列子》上都有记载,它不仅给后人树立了一个难得的学习音乐的榜样,也反映出身为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孔子自己的好学、善学的精神和品质.“孔子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韩诗外传》 -卷五),也再次涉及前面提过的“知音”的问题.。

孔子的故事文言文
答:4.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古文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自孔父嘉之后,其...